本申请涉及建筑设备,具体而言,涉及支撑装置及脚手架。
背景技术:
1、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往往采用脚手架完成登高施工作业。施工环境通常较为复杂,难以为脚手架提供平稳的放置平面,使现有的脚手架存在放置不稳定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支撑装置及脚手架,以解决已知的脚手架存在放置不稳定的技术问题。
2、本申请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3、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支撑装置,用于支撑脚手架于支撑面,所述脚手架包括多个立柱,所述支撑装置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一支撑组件和加强组件。所述第一连接件沿竖直方向可活动地连接于所述立柱。所述第一支撑组件连接端和抵顶端,所述连接端与所述抵顶端沿所述第一支撑组件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连接端铰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抵顶端用于抵顶于所述支撑面。所述加强组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组件,所述加强组件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立柱。
4、本申请的支撑装置使用时,根据脚手架的实际安装环境,调整第一连接件与立柱的连接位置,调节第一支撑组件的长度方向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并使第一支撑组件支撑于支撑面不同位置,因此,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第一支撑组件能够支撑于支撑面的平整位置处,从而使第一支撑组件可以沿其长度方向稳定地支撑立柱,使立柱保持稳定、不易倾倒。同时,加强组件连接于第一支撑组件和立柱之间,能够对第一支撑组件与立柱的连接起到加固效果,且加强组件、第一支撑组件和立柱相互配合形成稳定地三角结构,从而进一步提高对主体结构的支撑稳定性。
5、因此,本申请的支撑装置具有灵活地可调节性,能够根据实际支撑面的条件对第一支撑组件和立柱之间的连接关系进行调整,以确保第一支撑组件对主体结构的稳定支撑,显著提高了脚手架的适用范围以及放置稳定性,提高施工安全性。
6、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
7、所述支撑装置还包括防滑件,所述防滑件连接于所述抵顶端,所述防滑件包括接触面,所述接触面设有多个防滑凸起,所述接触面用于抵顶于所述支撑面。
8、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
9、所述防滑件还包括调节部,所述调节部沿所述第一支撑组件的长度方向可活动地连接于所述抵顶端。
10、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
11、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包括第一伸缩件,所述第一伸缩件包括第一杆部和第二杆部,所述第一杆部可活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二杆部,所述连接端设于所述第一杆部,所述抵顶端设于所述第二杆部。
12、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
13、所述第二杆部设有调节孔,所述第一杆部可活动地配合于所述调节孔内,所述调节孔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二杆部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伸缩件还包括锁止部,所述锁止部穿过所述第二杆部并与所述第一杆部连接。
14、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
15、所述第二杆部还设有滑槽和多个限位槽,所述滑槽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二杆部的长度方向,所述滑槽连通至所述调节孔,多个所述限位槽均包括滑入段和限位段,所述限位段与所述滑槽间隔设置,所述限位段与所述滑槽通过所述滑入段连通,所述锁止部能够自所述滑槽和所述限位槽中的一个滑动至另一个。
16、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
17、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夹持部和锁紧件,所述夹持部为一侧开口的圆环,所述夹持部套设于所述第一支撑组件,所述夹持部枢接于所述第一支撑组件,所述锁紧件锁紧所述夹持部的周向两端,以使所述夹持部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撑组件。
18、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
19、所述加强组件包括第二连接件、第二伸缩件和第三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沿所述第一支撑组件的长度方向可活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组件,所述第三连接件沿竖直方向可活动地连接于所述立柱,所述第二伸缩件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件和所述第三连接件之间。
20、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
21、所述支撑装置还包括第二支撑组件,所述第二支撑组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另一端用于连接墙体,所述墙体垂直设于所述支撑面。
22、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脚手架,包括主体结构和前述的支撑装置。所述主体结构包括多个立柱。所述支撑装置连接于所述主体结构。
1.一种支撑装置,用于支撑脚手架于支撑面,所述脚手架包括多个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
10.一种脚手架,其特征在于,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