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化可适应型预制叠合板模具及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7596455发布日期:2024-04-18 12:34阅读:9来源:国知局
模块化可适应型预制叠合板模具及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装配式建筑工程,特别是涉及一种模块化可适应型预制叠合板模具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1、在装配式建筑体系中,预制叠合板式装配式建筑中必不可少的部分,而浇筑预制叠合板所使用的模具大多是利用角钢切割或钢板焊接制作而成的方形框架模具。常见的叠合板大体分为三种类型,一为四边平齐;二、上表面四边带有c20的上倒角;三、除二所述上倒角外,还有50×5mm的下键槽,现有叠合板模具通常侧模为固定尺寸,一套模具对应一个尺寸的叠合板,无法用一套模具制作不同结构、尺寸的叠合板,并且模板尺寸大,质量大,且尺寸或结构稍微变动则需重新制作模具,导致模具利用率低,其制作模具占用工期,使预制叠合板构件造价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模块化可适应型预制叠合板模具及施工方法,以达到模块化模具替代整体模具,循环利用,的技术效果。

2、本发明实施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模块化可适应型预制叠合板模具,包括两个横向侧模和两个纵向侧模,横向侧模和纵向侧模依次首尾相连构成模具框体,横向侧模和纵向侧模分别由中间段和两侧的端头段组成,其中中间段是由若干个标准化模块串联而成,还包括倒角模块,倒角模块与标准化模块和端部模块一一对应插接;

3、标准化模块包括标准化模块一和标准化模块二,标准化模块一和标准化模块二均包括边模一,每段边模一上分别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穿筋槽,标准化模块二还包括键槽模板,键槽模板置于标准化模块二的边模一背侧底部;

4、端部模块包括端部模块一和端部模块二,端部模块一和端部模块二均包括边模二,边模二上分别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穿筋槽;

5、边模一和边模二的两端还分别设置有安装立板,安装立板上开设有螺栓孔,相邻的标准化模块之间、标准化模块与端部模块之间以及端部模块与端部模块之间分别通过贯穿螺栓孔的螺栓组件连接。

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7、本发明中通过标准化模块、端部模块以及倒角模块的任意组合能够满足不同结构叠合板预制的要求,利用螺栓将模块化模具组装代替整体模具,循环利用,降低成本,并且缩短了模具制作周期。

8、进一步的,本发明采用的优选方案是:

9、倒角模块包括l型支撑以及其上设置的l型卡扣,l型卡扣的横板与l型支撑的横板固定连接,l型卡扣的竖板与l型支撑的竖板之间的间隙形成插槽,倒角模板通过插槽与边模一或边模二插接;l型支撑的竖板与横板之间倾斜设置有倒角模板。

10、纵向侧模中的中间段由标准化模块一或标准化模块二中的一种或两种串联成组成,端头段选用端部模块一;横向侧模的中间段由标准化模块一或标准化模块二中的一种或两种构成,端头段选用端部模块二。

11、边模一和边模二与混凝土接触的一侧表面设置有凸起花纹。

12、端部模块二的边模二外端还开设有与其连接的端部模块一的螺栓孔适配的安装孔,端部模块一的边模二的背侧和端部模块二的安装立板的外侧相互抵靠,并通过贯穿安装孔和螺栓孔的螺栓组件锁紧。

13、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模块化可适应性预制叠合板模具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14、s1、根据叠合板的尺寸大小和结构,选择合适的标准化模块一或标准化模块二,将其通过螺栓组件连续拼成相应尺寸的中间段,以制作出固定模数部分;

15、s2、中间段的长度确定完成后,根据叠合板尺寸确定端部模块一和端部模块二的长度,将制作好的端部模块一和端部模块二与各自对应的中间段拼装组装成纵向侧模和横向侧模,然后预制叠合板制作模台上将纵向侧模和横向侧模首尾连接围合形成模具框体;

16、s3、若所制作的叠合板需要上表面四边倒角,根据倒角的大小确定倒角模板的倾斜角度,然后将制作好的倒角模块对应插装在标准化模块和端部模块上;

17、s4、组装完成后细微调整模具,使面板平齐,之后利用强磁或螺栓固定在模台上,整体拼装完成后进行预制叠合板工作;

18、s5、预制叠合板制作完成后,将用于各模块之间固定的螺栓组件拆除,将每个模块清理干净入库保存,待下次使用。



技术特征:

1.一种模块化可适应型预制叠合板模具,包括两个横向侧模和两个纵向侧模,横向侧模和纵向侧模依次首尾相连构成模具框体,横向侧模和纵向侧模分别由中间段和两侧的端头段组成,其中中间段是由若干个标准化模块串联而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倒角模块,倒角模块与标准化模块和端部模块一一对应插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可适应性预制叠合板模具,其特征在于:倒角模块包括l型支撑以及其上设置的l型卡扣,l型卡扣的横板与l型支撑的横板固定连接,l型卡扣的竖板与l型支撑的竖板之间的间隙形成插槽,倒角模板通过插槽与边模一或边模二插接;l型支撑的竖板与横板之间倾斜设置有倒角模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可适应性预制叠合板模具,其特征在于:纵向侧模中的中间段由标准化模块一或标准化模块二中的一种或两种串联成组成,端头段选用端部模块一;横向侧模的中间段由标准化模块一或标准化模块二中的一种或两种构成,端头段选用端部模块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可适应性预制叠合板模具,其特征在于:边模一和边模二与混凝土接触的一侧表面设置有凸起花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可适应性预制叠合板模具,其特征在于:端部模块二的边模二外端还开设有与其连接的端部模块一的螺栓孔适配的安装孔,端部模块一的边模二的背侧和端部模块二的安装立板的外侧相互抵靠,并通过贯穿安装孔和螺栓孔的螺栓组件锁紧。

6.一种如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模块化可适应性预制叠合板模具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装配式建筑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模块化可适应型预制叠合板模具及施工方法,包括两个横向侧模和两个纵向侧模,横向侧模和纵向侧模依次首尾相连构成模具框体,横向侧模和纵向侧模分别由中间段和两侧的端头段组成,其中中间段是由若干个标准化模块串联而成,还包括倒角模块,倒角模块与标准化模块和端部模块一一对应插接;相邻的标准化模块之间、标准化模块与端部模块之间以及端部模块与端部模块之间分别通过贯穿螺栓孔的螺栓组件连接。本发明能够满足不同结构叠合板预制的要求,利用螺栓将模块化模具组装代替整体模具,循环利用,降低成本,并且缩短了模具制作周期。

技术研发人员:杨毛毛,陈松涛,王军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二十二冶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4/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