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车库顶板后浇带施工,特别涉及一种膨胀后浇带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1、随着建筑工程的不断发展,混凝土浇筑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为了解决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收缩和温度应力导致的裂缝问题,后浇带(也称为施工缝)应运而生。后浇带使建筑各部分能分阶段施工,有效控制了混凝土的收缩和温度应力。
2、目前,膨胀后浇带结构主要通过在后浇带处设置防水层或使用防水材料来实现防水。常见的做法是在后浇带处涂刷防水涂料或铺设防水膜。
3、然而,传统的膨胀后浇带多依赖于单一的防水层或简单的防水材料,防水效果有限,难以应对混凝土结构的微小变形和裂缝产生,并且,现有的防水系统机械强度和耐久性不足,不能有效抵抗外部环境的长期侵蚀和机械磨损,导致防水层容易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膨胀后浇带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旨在提高后浇带的防水性能,并增强后浇带的结构耐久性。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膨胀后浇带结构,包括:
3、车库顶板,所述车库顶板设置有后浇带区间;
4、混凝土顶板,所述混凝土顶板设置于所述车库顶板上;所述混凝土顶板包括后浇带防水处理层、环氧树脂层、堵漏层和碳纤维布层,所述后浇带防水处理层贴合在所述后浇带区间,所述环氧树脂层覆盖在所述后浇带防水处理层的表面,所述堵漏层涂覆在所述环氧树脂层上,所述碳纤维布层覆盖在所述堵漏层上;
5、两个上返止水坎,所述混凝土顶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所述上返止水坎;
6、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层,所述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层覆盖在所述混凝土顶板和所述上返止水坎外。
7、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环氧树脂层的化学成分包括环氧基和硬化剂,所述环氧基和所述硬化剂的配比为2:1至4:1。
8、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环氧树脂层的化学成分还包括纳米二氧化硅颗粒,所述纳米二氧化硅的添加量为所述环氧基和所述硬化剂总量的1%至3%。
9、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堵漏层的化学成分包括硅酸盐水泥、微膨胀剂和增塑剂,所述增塑剂的添加量为所述硅酸盐水泥总量的2%至5%,所述微膨胀剂的添加量为所述硅酸盐水泥总量的0.5%至1%。
10、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碳纤维布层的包括耐候性聚氨酯涂层和碳纤维丝层,所述耐候性聚氨酯涂层涂覆于所述碳纤维丝层的表面,所述耐候性聚氨酯涂层的厚度为所述碳纤维丝层编织层厚度的5%至10%。
11、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层的化学成分包括橡胶粉、沥青和增粘剂,所述橡胶粉与所述沥青配比为1:2至1:3,所述增粘剂的添加量为所述橡胶粉和所述沥青总量的5%至10%。
12、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层的化学成分还包括纳米氧化锌,所述纳米氧化锌的添加量为为所述橡胶粉、所述沥青和所述增粘剂总量的0.5%至1%。
13、本发明还提出一种膨胀后浇带结构施工方法,用于形成如上述的膨胀后浇带结构,所述膨胀后浇带结构施工方法包括:
14、在所述车库顶板对所述后浇带区间进行提前防水加强处理,形成后浇带顶板;
15、将所述后浇带顶板处的混凝土加厚20mm,并抹成斜面,使得所述后浇带顶板的结构面高于所述后浇带区间周边的所述车库顶板;
16、在所述后浇带区间内的所述后浇带顶板表面铺设所述后浇带防水处理层,在所述后浇带防水处理层上均匀涂刷或喷涂环氧树脂层并在固化的所述环氧树脂层上涂覆堵漏层,且将所述碳纤维布层铺设在所述堵漏层上,形成所述混凝土顶板;
17、在所述混凝土顶板的两侧各设置一个所述上返止水坎;
18、在所述碳纤维布层和所述上返止水坎外部均匀涂覆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形成所述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层,获得所述膨胀后浇带结构。
19、在一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混凝土顶板的两侧各设置一个所述上返止水坎的步骤之前,所述膨胀后浇带结构施工方法还包括:
20、在所述混凝土顶板与所述后浇带顶板的交接处进行剔凿开槽,形成过渡槽;所述过渡槽呈v型结构。
21、在一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混凝土顶板的两侧各设置一个所述上返止水坎的步骤之前,所述膨胀后浇带结构施工方法还包括:
22、对所述混凝土顶板的施工缝处刷基层处理剂,进行防水加强处理。
23、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具有复合功能层的膨胀后浇带结构,降低了混凝土结构的微小变形和裂缝对后浇带的防水性能和耐久性的影响。后浇带防水处理层直接贴合在车库顶板的后浇带区间,为膨胀后浇带结构提供坚固的基础。环氧树脂层均匀覆盖在后浇带防水处理上,形成均匀、连续的防水层,有效封闭微小裂缝。堵漏层进一步增强了对后浇带防水处理的密封效果,而碳纤维布层则增加了整个系统的机械强度,防止物理损伤导致的泄漏。此外,混凝土顶板两侧的上返止水坎用于提升整体的防水高度,阻止水分侧向渗透。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层则提供了一个额外的防水保护层,覆盖在整个混凝土顶板及上返止水坎外,其能够适应结构的微小变形,进一步降低由于裂缝扩展引起的防水泄漏风险。不仅延长了膨胀后浇带结构的使用寿命,也降低了维护成本,可以确保膨胀后浇带结构在长期使用中保持良好的防水性能,从而保护主体结构免受水损害,确保其安全性和功能性。
1.一种膨胀后浇带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膨胀后浇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氧树脂层的化学成分包括环氧基和硬化剂,所述环氧基和所述硬化剂的配比为2:1至4:1。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膨胀后浇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氧树脂层的化学成分还包括纳米二氧化硅颗粒,所述纳米二氧化硅的添加量为所述环氧基和所述硬化剂总量的1%至3%。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膨胀后浇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堵漏层的化学成分包括硅酸盐水泥、微膨胀剂和增塑剂,所述增塑剂的添加量为所述硅酸盐水泥总量的2%至5%,所述微膨胀剂的添加量为所述硅酸盐水泥总量的0.5%至1%。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膨胀后浇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纤维布层的包括耐候性聚氨酯涂层和碳纤维丝层,所述耐候性聚氨酯涂层涂覆于所述碳纤维丝层的表面,所述耐候性聚氨酯涂层的厚度为所述碳纤维丝层编织层厚度的5%至10%。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膨胀后浇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层的化学成分包括橡胶粉、沥青和增粘剂,所述橡胶粉与所述沥青配比为1:2至1:3,所述增粘剂的添加量为所述橡胶粉和所述沥青总量的5%至10%。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膨胀后浇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层的化学成分还包括纳米氧化锌,所述纳米氧化锌的添加量为为所述橡胶粉、所述沥青和所述增粘剂总量的0.5%至1%。
8.一种膨胀后浇带结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形成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膨胀后浇带结构,所述膨胀后浇带结构施工方法包括: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膨胀后浇带结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混凝土顶板的两侧各设置一个所述上返止水坎的步骤之前,所述膨胀后浇带结构施工方法还包括: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膨胀后浇带结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混凝土顶板的两侧各设置一个所述上返止水坎的步骤之前,所述膨胀后浇带结构施工方法还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