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重叠组合的坡面混凝土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5398阅读:31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可重叠组合的坡面混凝土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重叠组合的坡面混凝土块,是一种用于水土保持和路基、坡地的防塌结构用的混凝土块,该混凝土块,主要由一基块和一副块所组成,其中基块为一断面为H形的立方体或长方体,副块为一顶面和底面四角处均有突块的立方体或长方体,其两侧并设有排水槽;所述突块可跨于两并连的基块横条而使三者形成一强固的组合体,再利用这样的组合重覆叠置而可形成一防塌效果极佳的防护结构。
我国的地形,山地占总面积的比例极大,而随着文明开发程度的进展,人们所需使用的面积已非现有的平地可以满足,因此势必利用山坡地,但是,我国大多数山坡地的土质大多松软,在开发时不论是作为道路或建筑用地,具有坡度的山地在使用时一定会遇到因为土质松软而造成的崩塌或土地表层的滑移,对此,现有的预防方法主要有三种,一为蛇笼,是在山坡上横向拉设一由铁网卷成的圈条状物,用以拦住由上方滑下的物体而达到保护其下方道路或房舍的目的,然而这种结构的扰性太大,承受力不强,故对于较大的落石或土壤便无法发挥理想的防护功能;第二种方法为在坡地的表面以水泥和石头铺上一层保护层,这样就可适当的加强坡地的强度而使其不会因为下雨而滑崩,但对于其上端土层有较严重的滑动时就可能一次便完全崩裂而一发不可收拾;第三种为钢筋混泥土的结构直接设于坡地的表面,此种方法在施工上较不方便,虽在结构上较前述两者为佳,但成本较高,且地基若有下崩塌陷时,整块混凝土结构便随之崩塌而难以修复,故无法普遍使用。上述现有方法在效果与成本二者之间均不能兼顾。
因此,本实用新型主要的目的是开发一种成本低廉,但功效显著的防止坡地崩滑的产品,可使之在施工时以较短的工时完工,而其结合之后的强度又较一般的方式为好;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构成的防护结构具有良好维修条件,即使有一部份损坏也不会对整体造成影响,而只需将损坏的部份修好即可,使之非常实用。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施工方便且防塌效果良好的可重叠组合的坡面混凝土块,该混凝块构成的防护结构主要由一基块和一副块重覆叠置而组成,其中基块为一H形立方块或长方块,而副块为一四角处均有突块的立方体或长方体,该付块可跨置于两基并列的横条上而成为一结构强固的组合体。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可重叠组合的坡面混凝土块,是由钢筋混泥土所制成的,可分为基块和副块,其特征在于基块设于奇数层而副块叠置于偶数层,基块为一断面为H形的立方体,其顶面和底面的两侧具有称为横条的突起,而副块为一顶面和底面四角处具有方形突块的立方体,副块的突块可跨设于并列的两横条两侧,并于副块两侧面设有排水槽;其中基块的横条内侧可设突伸的块体,而于副块的长方向在其上的两突块之间设一立方块的突起,该立方块恰可嵌入于两横条间的四块体间的空间中,而两端的突块则可嵌入于基块的块体两侧的空间中;其中基块的两侧面可设突伸直向的块体,而在副块的长方向于其上的两突块间设有一方形块的突起,基块可以其上的块体相互嵌接,而其顶面的两横条间则可以副块的方形块嵌入,而其邻侧基块的该位置则可由两副块的突块嵌合。
为了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及其目的,现结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图1和
图1A分别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混凝土基块和副块的立体外观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混凝土基块和副块组合的外观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混凝土基块和副块的组合结构的俯视剖示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组合的正面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组合的侧面图及改变坡度的示意图;图6和图6A分别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的基块和副块的立体外观图;图7是图6实施例的组合俯视剖视图;图8和图8A分别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例的基块和副块的立体外观图;图9是图8的组合外观图;
图10是图8实施例的组合的俯视剖视图。
请参看
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混凝土块由基块1和副块2所组成,其中基块1为一断面为H形的方形立体块,其顶面和底面的两条突出部份称为横条11。
副块2为一方形立体块,其端面和底面的四角处各突伸一方形的突块21,并且两突块21间的距离约与两横条11的宽度相同;而在其两侧面上则设有一道排水槽22。
请配合参阅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组合时,先将坡地预定施工的部份挖空,并将地面整平,将基块1横向置于奇数层,而副块2则纵向叠置于偶数层,由下至上交替叠置,并使副块2的两突块21跨于并列的基块横条11的两边,换句话说,每三个基块1上便跨设有二个副块2,上下叠置后便可形成本实用新型由基块1和副块2交错迁制嵌合的形态,而基部的深度则根据坡地的斜度和土质而必需有足够的深入,使形成一略似金字塔的形式,而呈鼎状般稳固。使得其可承受极大的斜向压力亦不致变形,而由其横条11和突块21的交错凹凸接合方式可避免整体松跨崩散,在力的承受上极为合理,而对于山坡地所可能生成的排水问题,请配合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副块2侧面设有排水槽22,故于两副块2并置时,完整的排水槽22于是形成,可将水排出。
当坡度较陡而所能施工的面积又有限时,则可将置于最外层的基块1两横条11间的长度加大,使得位于其内侧的副块2与之配合时产生一道空隙,并且愈往上方的基块1其跨距愈大,亦就是其在配合上所产生的空隙愈往上方愈大,甚至可再加设一副块2,故其坡度也就可随之而增加(如图5中的假想线所示),而可适用于不同坡度的山坡地;另于施工的底缘线为一转角时,则可将转角处的基块1及副块2整模制为弯曲形即可。
请参看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例,其中基块1的横条11的内侧设有两突出的块体12,其间的距离为其两侧空间距离的两倍,并且与同样的另一横条11间形成一可容纳下面将提及的立方块23的空间;而副块2除了原有的突块21外,在其长方向于两突块21之间等距离处再设有与基块1的块体12间距相等大小的立方块23,并且立方块23的宽度与突块21相同。
请配合参见图7,组合时,基块1呈并列的形态,其上方则垂直叠设一副块2,使立方块23恰嵌于一基块1的两块体12之间,而其邻边的基块1的相对位置则为两副块2的突块21所嵌合,形成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嵌合的型态,适用于受力较第1至图5的组合形态为大的坡地。
再请参看图8,为本实用新型针对受力更大的坡地所设计的另一种实施例图,其中基块1于其两侧面设计成突伸的直向块体13,并且其间的距离亦为块体13两侧空间距离的两倍,而副块2的顶面和底面除了原有的突块21之外,在长方向于两突块21之间亦设有一方形块24,基块1可以其两侧的块体13相互嵌合,而其顶面再以副块2作垂直方向的叠置,如图9所示,使方形块24恰嵌入基块1的顶面凹下的部份,而形成其特有的接合状态(如
图10所示)。
由上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型态完全是利用基块1和副块2的特定形状作相互嵌接,使得其在重覆叠置后可以产生强固的抗压和抗变的性能,使用在坡地上时更可达到防止土坡流失的最终目的,而其与现有的方法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施工极为简单,仅需将基块1和副块2作交错的叠置即可,相对地而不需要将混凝土搅拌机开到山坡地上,也不需价昂的灌浆机作业,而所具有的功效却较佳且节省人工,即使有一部份损坏,亦不致影响到整体的结构而仅需更换单件或重新组合即可,是非常理想的防护结构组件。
权利要求1.一种可重叠组合的坡面混凝土块,是由钢筋混泥土所制成的,可分为基块和副块,其特征在于基块设于奇数层而副块叠置于偶数层,基块为一断面为H形的立方体,其顶面和底面的两侧具有称为横条的突起,而副块为一顶面和底面四角处具有方形突块的立方体,副块的突块可跨设于并列的两横条两侧,并于副块两侧面设有排水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可重叠组合的坡面混凝土块,其特征是,其中基块的横条内侧可设突伸的块体,而于副块的长方向在其上的两突块之间设一立方块的突起,该立方块恰可嵌入于两横条间的四块体间的空间中,而两端的突块则可嵌入于基块的块体两侧的空间中。
3.如权利要求1所述可重叠组合的坡面混凝土块,其特征是,其中基块的两侧面可设突伸直向的块体,而在副块的长方向于其上的两突块间设有一方形块的突起,基块可以其上的块体相互嵌接,而其顶面的两横条间则可以副块的方形块嵌入,而其邻侧基块的该位置则可由两副块的突块嵌合。
专利摘要一种可重叠组合的坡面混凝土块,该混凝土块由一基块和一副块所组成,其中基块为一断面呈H形的立方块或长方块,其顶面和底面各有横条或凹凸形,而副块基本上也是一立方体,其顶面及底面的四角处各突设一方形的突块,而两侧边则横向设一半圆形的排水槽;应用时使两基块相并横向排列,副块的突块便跨设于两基块的横条之上成纵向排列,并夹合此两基块,这样就组合叠置成为效果良好而且强固的坡地防护结构,并且使用方便而省工。
文档编号E04B2/08GK2076582SQ9022276
公开日1991年5月8日 申请日期1990年11月7日 优先权日1990年11月7日
发明者詹镇纲 申请人:陈锦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