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移动全预组折叠式房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5441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移动全预组折叠式房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系关于一种可移动全预组折叠式房屋,特别是关于一种事先全部装配搭建妥善,运至现场不需整地,亦不须在工地现场长期施工搭建,即可立即展开使用,且具有易于折叠收藏、运输与搬移之优点的可移动全预组折叠式房屋。
已知半组合式房屋系以一套固定规格之零组件搭建而成,当要搭建此种习知半组合式房层时,所有零组件及所须各式工具均须于事先运往工地施工现场,再由至少二人使用各种工具在天气良好的状况下才能在工地现场一一逐件组装搭建而成。而此种已知半组合式房层之零组件通常包含有屋顶结构体组配件,墙壁结构体组配件、地板组配件、补强梁以及结合装置。然而,这些组配件必须配合施工现场之天气状况方能组装与搭建,而且此种习知半组合式房屋之施工完成日期之长短亦无法预估。由于上述习知半组合式房屋之零组件的种类繁多,现场施工所须之机具又往往过于复杂,故造成工地现场组装搭建的手续非常繁琐、耗工及耗时而使组装搭建或折卸的工程不易一气呵成。又,此种习知半组合式房屋之零组件过多,倘若任一零组件散失,极易影响整座房屋的组装工具。且将此种习知半组合式房屋折卸后,由于整座房屋的零组件保存不易,增加运输及重新组装搭建的困难。
本实用新型系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一种可移动全组预折叠式房屋,该可移动全预组折叠式房屋包括多个板材,分别具有用以构成该房层之相关形状;多个铰链,用以连接该等板材,使该等板材形成一整体,藉由该等铰链使该等板材折合成紧密形状,且藉由该等铰链使该等板材分别展开至构成该房屋之定位;多个栓锁组件,设于该等板材间,用以当藉由该等铰链使该等板材展开至定位时栓固该等板材,使该等板材成一体化。
于该房屋之底部设有可收放旋转轮,藉由该可收放旋转轮能将已展开事先装配搭建完成之该房屋移动至适当地点,藉由该可收放旋转轮能搬移被折合完成之该房屋。
依据本实用新型,之可移动全预组折叠式组合房屋,藉由铰链将各板材连接成一整体,因此,欲将本实用新型之可移动全预组折叠式房屋展开搭建时,无须任何工具瞬间即可展开,并于栓定后即可使用。而其拆收迁运的手续也同样具有快速、不需工具的便捷。又,于本实用新型之可移动全预组折叠式房层折合后,可藉由可收放旋转轮来搬运;或者于本实用新型之可移动全预组折叠式房屋展开后,藉由可收放旋转轮改变房屋所面对的方向及转变房屋的角度。
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为显示本实用新型之可移动全预组折叠式房屋展开搭建完成的立体图;图2为显示
图1之可移动全预组折叠式房屋处于半折叠状态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显示
图1之可移动全预组折叠式房屋折叠完成的立体示意图;图4为显示铰链、易展开弹簧及栓锁组件使用于展开时成同平面二板材间的立体图;图5为显示铰链、易展开弹簧及栓锁组件使用于展开时成一既定角度之二板材间的立体图;图6为显示栓锁组件使用于不由铰链及易展开弹簧连接之二板材间的立体图;图7为显示本实用新型之屋顶单元的立体图;图8为显示本实用新型之设有老虎窗之屋顶单元的立体图;图9为显示本实用新型之设有烟囱之屋顶单元的立体图;
图10为显示本实用新型之墙壁单元展开完成的立体;
图11为显示
图10之墙壁单元处于半折叠状态的立体图;
图12为显示本实用新型之隔间单元的立体图;
图13为显示
图12之隔间单元安装于墙壁单元的立体图;
图14为显示本实用新型之地板单元展开完成的立体图;
图15为显示
图14之地板单元处于半折叠状态的立体图;
图16为显示本实用新型之可移动全预组折叠式房屋之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17为显示
图17之可移动全预组折叠式房屋折叠完成的立体示意图;
图18为显示设有补强梁之屋顶单元之部分剖面立体图;
图19为显示
图18的侧视图;以及图20为显示
图19折叠完成的示意图;在上述各图中,于二板材间以多条短横线连接者即表示该处设有铰链。
请参照
图1,
图1为显示本实用新型之可移动全预组折叠式房屋展开搭建完成的立体图。本实用新型之可移动全预组折叠式房屋1系由多个板材2(本实用新型之房屋以板材组成,为了不使图面过于复杂,仅两块板材标有标号)、铰链(在各图中,于二板材2间以多条短横线连接该二板材者即设有铰链处)及栓锁组件3(铰链及栓锁组件3之设置及使用方法将于图3至图5加以详细说明)所构成。此等板材2系分别具有用以构成该房屋之相关形状。此等铰链系用以连接此等板材2,使此等板材2成一整体,并藉由此等铰链,使此等板材2折合成紧密形状,且藉由此等铰链使此等板材2分别展开至构成此房屋之定位。此等栓锁组件3系设于此等板材2之间,用以当藉由此等铰链使此等板材2展开至定位时栓固此等板材2化成一体化。当要折合本实用新型之可移动全预组折叠式房屋1时,首先由屋脊把屋顶折向房屋1的前面及后面,再将房屋1之两侧的墙壁向内推(如图2所示,图2系显示
图1之可移动全预组折叠式房屋处于半折叠状态),则本实用新型之房屋1可折叠成如图3所示之紧密的形状。由于房屋1可折叠成图3所示之紧密的形状,故使房屋1便于收藏及搬运。又,如图3所示,房屋1之底部可设有可收放旋转轮5,藉由可收放旋转轮5可将折合之房屋1折移至所需的场所。要展开搭建房屋1时,依与上述折合房屋1的顺序相反展开,当各板材2展开既定位置后,藉由栓锁组件3栓固各板材2而使各板材2一体化,形成如
图1所示之房屋1。又,已展开搭建好之房屋1(如
图1所示)可藉由可收放旋转轮5移动至所需之位置或转变房屋的方向。若藉由可收放旋转轮5将已展开搭建完成之房屋1移至所需位置与方位后,收起可收放旋转轮5,使房屋1之底部抵压于地面上,则大功告成。当然本实用新型之房屋1可于适当位置预先安装设置门81、窗户82、烟囱17b及考虎窗17a(如
图1所示)。
请参照图4,图4为显示铰链、易展开弹簧及栓锁组件使用于展开时成同平面的二板材间的立体图。展开后成同平面的二板材2于折合时须折叠时,则须于二板材2间设置铰链4。为了使展开后成同平面的二板材2由折叠状态展开至定位时迅速且省力,故于二板材间设有易展开弹簧6。由于易展开弹簧6系于二板材2折合时持续将二板材2朝其构成房屋1之定位推压,故当将二板材2展开时,可迅速且省力。为了使展开至定位的二板材2能够固结成一体,必须于二板材2之间设有栓锁组件3。栓锁组件3主要由7字形栓杆31,导座32及插座33所构成。导座32系固设于二板材2中之一,而插座33系固设于二板材2中之另一个。且7字形栓杆31之两端部分别弯成较长的导杆部31a及短的插杆部31b;导杆部31a系以可沿其轴线方向滑动方式枢接于导座32,并可藉由压力弹簧34持续推压导杆部31a向下,而插杆部31b于二板材2展开至定位时可插入插座33内。因此,藉由上述栓锁组件3,当二板材2展开至定位时,可将7字形栓杆31的插杆部31b插入插座33内而使二板材2固结成一体,若7字形栓杆31的插杆部31b脱离插座33,则二板材2可藉由铰链4来折叠。为了使7字形栓杆31不干扰二板材2之折叠,可于设有导座32的板材2再固设一插座35,当二板材2两折叠时,可将7字形栓杆31插入插座35,即可不干扰二板材2之折叠。又,若展开后之二板材2不在同平面上而成一既定角度时,则铰链4、易展开弹簧6及栓锁组件3设置方式如图5所示。图5为显示铰链4、易展开弹簧6及栓锁组件3使用于展开时成一既定角度之二板材2间的立体图。由于图5与图4不同之处只在于二板材展开后二板材所形成之角度,故铰链4、易展开弹簧6及栓锁组件3的设置及使用操作方式均系图5所述者相同,此处不赘述。又,请参照图6,图6为显示栓锁组件使用于不由铰链及易展开弹簧连接之二板材间的立体图。当二板材2于展开至定位后须锁固成一体而于折叠时须分开时,则须于二板材2设置有如图4及5所示栓锁组件3。藉由栓锁组件3,于二板材2展开至定位时可使两者固结成一体。
以下,就图7至图9详细说明屋顶单元;且图中两板材间以短横线连接者表示设有铰链处。图7为显示本实用新型之屋顶单元的立体图;图8为显示本实用新型之设有老虎窗之屋顶单元的立体图;图9系显示本实用新型之设有烟囱之屋顶单元的立体图。请参照图7,由于屋顶单元7于屋脊21处只设有栓锁组件(未显示,因为设于屋脊21之内侧),且藉由铰链4a连接于墙壁上方(如
图1及图2所示),故要折合时,首先放开栓锁组件,然后将屋顶单元7由屋脊21分别以铰链4a为轴朝房屋1之前后两侧折叠(如图2所示)。若要展开时依上述相反顺序展开即可。又,请参照图8,由于图8屋顶单元7a除了较图7屋顶单元7多设有老虎窗17a外,其余构造均相同,故只对老虎窗17a之折叠方法加以说明。当要折合老虎窗17a时,当然首先要放开栓锁组件,然后将铰链4-b朝内推侧推,则老虎窗17a会以铰链4b为轴收合于屋顶单元7a上。要展开时,则依相反顺序进行。再请参照图9,由于图9之屋顶单元7b除了较图7屋顶单元7多设有烟囱17b外,其余构造均相同,故只对烟囱17b加以说明。当要折合烟囱17b时,除了首先必须放开栓锁组件外,接著将铰链4d朝内侧推,再以铰链4e为轴将烟囱17b向下折叠,则烟囱17b的形状类似图8的老虎窗17a。然后将铰链4f朝内侧推,则烟囱17b会收合于屋顶单元17b上。
其次,就
图10及
图11详细说明墙壁单元;
图10系显示本实用新型之墙壁单元展开完成的立体图;
图11为显示
图10之墙壁单元处于半折叠状态的立体图;且图中二板材间以短横线连接者表示设有铰链处。请参照
图10,可于墙壁单元8适当位置设置门81及窗户82,且当墙壁单元8展开至定位后,藉由栓锁组件3将墙壁单元8栓固成一体(如
图10所示)。当要收合墙壁单元8时,首先放开栓锁组件3,然后将铰链4g朝内推(如
图11所示),则可将墙壁单元8折合。又,若欲在墙壁单元8内隔间,则可增设如
图12所示隔间单元9,在隔间单元9也设置门91及窗户92。如
图13所示,当要将隔间单元9设置于墙壁单元8内时,首先将墙壁单元8展开并用栓锁组件锁固定,然后将隔间单元9设置于墙壁单元8之定位后,再将预先设置于隔间单元9与墙壁单元8间的栓锁组件3栓固(如图6所示),则隔间即告完成。且,若欲在墙壁单元8内设置地板,则如
图14及
图15所示,藉由铰链4h将板材2连接成一整体,并藉由铰链4h使地板单元10可展开或折叠。当然也以可事先藉由铰链将地板单元及隔间单元连接至墙壁单元而使三者成一整体。
再者,参照
图16及
图17说明本实用新型之可移动全预组折叠式房屋的另一实施例;
图16系显示本实用新型之可移动全预组折叠式房屋之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17为显示
图16之可移动全预组折叠式房屋折叠完成的立体示意图;且,图中二板材间以短横线连接者也表示设有铰链处。请参照
图16,此实施例之可移动全预组折叠式房屋1a也如同
图1所示可移动全预组折叠式房屋1,藉由铰链连接各板材,使各板材连接成一整体,且于各板材展开至定位后藉由栓锁组件栓固各板材使各板材成一体化。由于此实施例之可移动全预组折叠式房屋1在形状上略微不同于上述实施例之可移动全预组折叠式房屋1,因而此实施例之可移动全预组折叠式房屋1的折叠方式不同于上述实施例之可移动全预组折叠式房屋1。由于可移动全预组折叠式房屋1a之形状如同装鲜乳或果汁的纸盒,故要折叠时,当然要先放开栓锁组件,然后将两侧之设有铰链41处向房屋1a内侧推,则可折叠
图17所示之紧密的形状(若屋顶设有老虎窗7a时,则按照折叠图8之老虎窗7a的方法折叠)。如
图18所示,为了增强房屋1a之结构强度,可于屋顶单元7c内设补强梁71。如
图19所示,补强梁71系藉由铰链4j设置于屋顶单元7c内侧,因此,当要折合时,以铰链4j为轴将补强梁71朝屋顶单元7c方向推,即可折合屋顶单元7c(如图20所示)。又当铰链4j展开后,可藉由设有两铰链4j间的栓锁组件(未图示)将两镀链栓固成一体。
依据本实用新型之可移动全预组折叠式组合房屋,藉由铰链将各板材连接成一整体,因此,欲将本实用新型之可移动全预组折叠式组展开搭建时,无须任何工具瞬间即可展开,并于栓定后即可使用。而其拆收迁运的手续也同样具有快速、不需工具的便捷。又,于本实用新型之可移动全预组折叠式房屋折合后,可藉由可收放旋转轮来搬运;或者于本实用新型之可移动全预组折叠式房屋展开后,藉由可收放旋转轮改变房屋所面对的方向及转变房屋的角度。
虽然本实用新型以一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习此项技术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之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之更动与改变,因此本实用新型之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书所限定者为准。
权利要求1.一种可移动全预组折叠式房屋,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多个板材,分别具有用以构成该房屋之相关形状;多个铰链,用以连接该等板材,使该等板材形成一整体,藉由该等铰链使该等板材折合成紧密形状,且藉由该等铰链使该等板材分别展开至构成该房层之定位;多个栓锁组件,设于该等板材间,用以当藉由该等铰链使该等板材展开至定位时栓固该等板材,使该等板材成一体化,且于该房屋之底部设有可收放旋转轮,藉由该可收放旋转轮能将已展开搭建完成之该房屋移动至适当地点,且藉由该可收放旋转轮能搬移被折合完成之该房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可移动全预组折叠式房屋,其特征在于,该等栓锁组件系分别由导座、插座及7字形栓杆所构成;该导座固设于展开至定位之该等板材中之两相邻板材中之一,而该插座固设于该两相邻板材中之另一个,该7字形栓杆之两端分别弯成较长的导杆部及较短的插杆部,该导杆部系以可沿该杆部之轴线方向滑动之方式枢接于该导座,而该插杆部于该等板材展开至定位时插入该插座,使该等板材成一体化。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可移动全预组折叠式房屋,其特征在于,于该房屋之底部设有可收放旋转轮,藉由该可收放旋转轮能将已展开搭建完成之该房屋移动至既定方向与位置,且藉由该可收放旋转轮能搬移被折合完成之该房屋。
4.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之可移动全预组折叠式房屋,其特征在于,于设有铰链处再增设易展开弹簧,从而使该房屋易于展开。
专利摘要一种可移动全预组折叠式房屋,包括多个板材,分别具有用以构成该房屋之相关形状;多个铰链,用以连接该等板材,使该等板材形成一整体,藉由该等铰链使该等板材折合成紧密形状,且藉由该等铰链使该等板材分别展开至构成该房屋之定位;多个栓锁组件,设于该等板材间,用以当藉由该等铰链使该等板材展开至定位时栓固该等板材,使该等板材成一体化。于该房屋之底部设有可收放旋转轮,藉由该可收放旋转轮能将已展开搭建完成之该房屋移动至适当地点,且藉由该可收放旋转轮能搬移被折合完成之该房屋。
文档编号E04B1/343GK2083602SQ90225869
公开日1991年8月28日 申请日期1990年12月5日 优先权日1990年12月5日
发明者彭世正 申请人:彭世正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