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建筑物的处理方法

文档序号:1906691阅读:118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危险建筑物的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涉及建筑领域的危险建筑物的处理方法。
基础出现沉降或沉降差过大,建筑物发生裂缝、倾斜影响正常使用,这是因为地基各部位在基础荷载的作用下,土体在压密、孔隙在减少和侧向在变形而造成的,在地基与基础边缘产生了剪切破坏,基础下陷或倾斜,地面由建筑物的一侧(或两侧)隆起而丧失了稳定,这就要求基础各部位的沉降量与沉降差控制在一定许可范围内。
为克服基础的沉陷或不均匀沉陷导致建筑物不能正常使用,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在基础各个部位加以斜桩,若是不均匀沉陷,则先在基础隆起多的一侧开沟槽,使建筑物纠正到正常位置后,灌注桩体材料,并在隆起少(或下陷)的一侧加斜桩,隆起多的一侧少加斜桩,其沟槽位置、斜桩倾角、长度、多少根据塑性理论求得,将基础各部位的沉降量与沉降差控制在一定的许可范围内,这样就使危险建筑物得以安全使用,而无需拆除重建,在生活中很有现实意义。
权利要求
1.一种危险建筑物的处理方法,是根据塑性理论,将建筑物基础各部位的沉降量与沉降差控制在一定许可范围内,使危险建筑物又能正常使用,其特征是在基础各个部位加以斜桩,若是不均匀沉陷,则先在基础隆起多的一侧开沟槽使建筑物纠正到正常位置后,灌注桩体材料,并在隆起少(或下陷)的一侧加斜桩,隆起多的一侧少加斜桩。
2.根据权利要求1的危险建筑物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沟槽位置、斜桩倾角、长度、多少是根据塑性理论求得。
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一种涉及建筑领域危险建筑物的处理方法,在基础出现沉陷或不均匀沉陷导致地基与基础边缘产生了剪切破坏,影响正常使用时,本发明人采用在基础各个部位加以斜桩,若是不均匀沉陷,则先在基础隆起多的一侧开沟槽使建筑物纠正到正常位置后,灌注桩体材料,并在隆起少(或下陷)的一侧加斜桩,隆起多的一侧少加斜桩,其沟槽位置、斜桩倾角、长度、多少,根据塑性理论求得,将基础各部位的沉降量与沉降差控制在一定的许可范围内,这样就使危险建筑物又能正常使用。
文档编号E04G23/04GK1072234SQ9210290
公开日1993年5月19日 申请日期1992年4月22日 优先权日1992年4月22日
发明者许发明, 小林敏庆 申请人:许发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