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的建设方法

文档序号:1824572阅读:4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厂的建设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技术涉及一种厂(プラント)的建设方法。
以下方法众所周知在建设原子能发电站时,在包围着发电站的建筑物的外围部分组装钢构架,在该组装的钢构架上设置开闭自如的屋顶,用屋顶阻止由该组装的钢构架包围的内侧的建设环境遭受来自外侧的自然环境的影响,促进内侧之建设。
在向该屋顶下搬入构成站的建设物资(以下把各种大型机器·制品·部件称为物资)时,要打开屋顶,用设置在外侧的吊车把建设物资吊放在由该组装的钢构架包围的内侧而进行。
如上方法揭示于特开平8-74421号公报和特开平1-146060号公报。
若为如上方法,则由于为搬入物资而使用的吊车可以放在建筑物外侧的建筑工地上,因此,与把吊车放在建筑物的内侧相比,它可以采用大型吊车。
利用该大型吊车可以使每次搬入的建设物资的搬入量增多,从而得到使建设工序缩短的好处。
但是,由于屋顶设置在建筑物的最上层附近,因此在搬入上下方向及水平方向大型化的建设物资时,为了使建设物资的下端不接触该最上层近旁的钢构件,就必须把建设物资吊得比最上层近旁高出很多,再加上是从建筑物最上层附近的高处搬入,所以不仅搬入作业需要花费时间而且也很危险。
另外,为了把大型化的建设物资吊起并搬入而使用的吊车,一般地是由俯仰自如的吊臂进行起吊物资的作业,但为了把建设物资吊到高处,就必然地要使吊臂立起来,使吊臂相对于水平地面形成很大的角度。
如果这样使吊臂相对于水平地面呈大角度地立起来,则吊臂下承纳它的部分就会变浅,吊臂吊着的建设物资就会过分接近吊臂,从而有可能发生接触事故。
为此,就不得不把建设物资分拆成小型部件再行搬入。
这些情况将使搬入效率降低,并成为延迟原子能发电站建设工斯的主要原因。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缩短站的建设工期。
第一发明是一种厂的建设方法,当要把建设物资搬入建筑物的中央部内时,打开屋顶,自上方把前述建筑物资吊降到前述建筑物中央部内,其中屋顶为开闭自如的屋顶,由结构用部件支撑并覆盖前述建筑物的中央部,而结构用部件由在前述建设中的建筑物中央部之前先行施工的前述建筑物的周边部构成;其特征在于把抑制前述建筑物的周边部外侧的自然环境波及内侧的装置,装在先行施工的结构用部件上,调整前述建筑物中央部的作业环境,进行前述建筑物中央部的建设。用前述装置缓和来自横向的、用前述屋顶缓和来自上部的建筑物外的环境对前述建筑物中央部内的影响,与前述仅靠屋顶的结构相比,既便于作业又能够控制前述建筑物中央部内的作业环境,依靠这种作用抑制了以往由于天气等自然环境造成的厂的建设作业的迟延,可以得到能够缩短厂的建设工期的效果。
第二发明是一种厂的建设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发明的抑制前述建筑物的周边部外侧的自然环境波及内侧的装置,为前述建筑物的垂直的壁或防水板或临建护墙板;在第一发明的作用效果的基础上,当抑制前述建筑物的周边部外侧的自然环境波及内侧的装置为前述建筑物的垂直的壁时,可以起到下述作用,即可以使建筑物中央部建设与建筑物外周的壁的建设以同步作业的方式进行,因此可以得到站的建设工期可进一步缩短的效果;当抑制前述建筑物的周边部外侧的自然环境波及内侧的装置选择防水板或临建护墙板时,能够比把建筑物的壁作为抑制前述建筑物的周边部外侧的自然环境波及内侧的装置建设在结构用部件上,更早地作为抑制前述建筑物的周边部外侧的自然环境波及内侧的装置建设在结构用部件上,从而起到能够早期控制建筑物中央部作业环境的作用,因而带来能够缩短站的工期的效果。
第三发明是一种厂的建设方法,当要把建设物资搬入建筑物的中央部内时,打开屋顶自上方把前述建筑物资吊降到前述建筑物中央部内,其中屋顶为开闭自如的屋顶,由结构用部件支撑并覆盖前述建筑物的中央部,而结构用部件由在前述建设中的建筑物中央部之前先行施工的前述建筑物的周边部构成;其特征在于把构成前述建筑物周边部的结构用部件组装到某一中途高度,使组装到前述中途高度的结构用部件支撑前述屋顶,打开前述屋顶把前述建设物资中的一部分搬入前述建筑物的中央部内,这一部分建筑物资为可以安装在比前述中途高度更低的位置的部分;关闭前述屋顶,一边调整前述屋顶下的作业环境一边进行前述中途高度以下的建设作业,然后把前述中途高度以上的高层结构用部件组装到已组装到中途高度的结构用部件上,使前述高层结构用部件支撑前述屋顶,打开前述屋顶,进行如下作业把前述建设物资中的一部分搬入由前述高层结构用部件包围的前述建筑物中央部,这一部分建筑物资为前述建设物资中被安装在前述高层高度上的建筑物资;关闭前述屋顶,边调整前述屋顶下的作业环境,边进行前述高层结构用部件包围的前述建筑物中央部的建设作业。开闭自如的屋顶由于由建筑物的结构用部件支撑,所以不仅不需要支撑开闭自如的屋顶的新构件,而且在结构用部件组装到建筑物中途高度时,配备在其组装高度下方的工厂建设物资,不通过建筑物的最上层附近而由低而短的路径搬入,起到了用短时间完成搬入作业的作用;而且作为其搬入作业对象的物资的起吊高度,较低就可以,因而可以起到易于避免起吊物资和吊车的臂接触而发生事故的危险性的作用。使建设中的建筑物的结构用部件支撑开闭自如的屋顶,开闭该屋顶进行调整,可以起到使该屋顶下的区域的建设作业环境和该作业区域外的自然环境不同的作用。另外,把建设物资搬入屋顶下区域时,打开屋顶在屋顶上设制开口部,使建设物资通过该开口部吊降到屋顶下的区域,这样,就可以起到如下作用即创造出与没有屋顶时同样容易搬入的环境。利用这些作用的并行效果,起到能够确实推进厂的建设工序的效果。
第4发明是一种厂的建设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3发明中,在前述建设物资搬入之前,在不超过打开屋顶得到的开口部大小范围内,把建设物资预先组装成块,通过前述开口部起吊前述大块;通过这样的第4发明,在第3发明的作用效果之上还可得到如下效果由于建设物资在被搬入前,被预先组装成块,所以不仅建设物资的搬入效率得以改善,而且搬入后建设物资的组装作业量也会变少,因此能够缩短厂的建设工序。
第5发明是一种厂的建设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3发明或第4发明中,结构用部件在搬入安装位置之前,预先立体地组装好,把前述组装好的结构用部件起吊到该结构用部件的安装位置,从而设定建筑物的结构用部件。通过这样的第5发明,在第3发明或第4发明的作用效果之上还可以得到如下效果由于建筑物结构用部件被搬入到结构用部件的安装位置之前可以预先组装成大块,因而不仅会改善建筑物结构用部件的搬入效率,而且搬入后建筑物结构用部件的组装作业量也会变少,所以可以进一步缩厂站的建设工序。
第6发明是一种厂的建设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4发明中,建筑物是原子反应堆用房屋,打开屋顶,直至使其开度超过建在前述原子反应堆房屋内的原子反应堆外壳范围正上方的整个面。在第4发明的作用效果之上还可得到如下效果即使建设物资是具有与原子反应堆外壳直径接近大小的大块,也能够使其通过由打开屋顶而得到的开口部一次性地搬入,而没有把大型建设物资分割开再搬入所带来的麻烦,从而能够缩短原子能站的建设工期。
第7发明是一种厂的建设方法,其特征在于第6发明中所说的块为安装在原子反应堆外壳内壁上的圆筒状衬套。在第6发明的效果之上还可以得到如下效果由于圆周上的衬套被整体地搬入安装位置,从而可以节省建筑物中央部的衬套在圆周上的组装工时、得化衬套的搬入作业,进一步缩短厂房的建设工期。
第8发明是一种厂的建设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7发明中,当钢结构件被组装到中途高度后被搬入的建设物资至少有原子反应堆外壳底板模块、下部衬套部件块、原子反应堆压力容器支架、底部衬板和隔板式底面模块;当钢结构件被组装到高层高度后被搬入的建设物资至少有原子反应堆外壳内模块、上部衬套部件块、原子反应堆外壳顶部混凝土板模块和原子反应堆压力容器;在第7发明的作用效果之上还可得到如下的效果由于被搬入的主要建设物资的大半是被部件块化或模块化后而搬入,因此与把建设物资以单个零件搬入相比,可以实现建设物资搬入的高效化及搬入后组装作业的简略化,从而进一步缩短厂房的建设工期。
第9发明是一种厂的建设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3发明或第6发明中组装好的结构用部件上建设垂直壁即建筑物的壁,前述建筑物内侧建设作业现场和外侧之间用前述壁分界,从而用前述壁减少前述外侧对前述建筑物内侧建设作业环境的影响;在第3发明或第6发明的作用效果之上,还可得到如下的效果由于建筑物的壁缓和了外侧环境施加给建筑物内侧环境的影响程度,使内侧建设作业现场的建设作业环境良好,从而进一步缩短站的建设工期。
第10发明是一种厂的建设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9发明中,使建设作业现场内的建设作业与壁的建设作业并行,在第9发明得到的作用效果之上,还可以得到如下效果由于建筑物的内部建设与建筑物的壁的建设并行前进,所以厂的建设工期可以进一步缩短。
第11发明是一种厂的建设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9发明中,在尚未建设壁的已建好的结构用部件上,设置防水板或临建防护墙,以取代壁作为区分建筑物内侧建设作业现场和外侧的装置,从而用前述装置减少前述外侧对建筑物内侧建设作业环境的影响;在第9发明的作用效果之上,还可得到如下的效果在尚未建设壁的已建好的结构用部件上,设置防水板或临建防护墙,在水平方向上使建筑物与其外侧环境分开,在壁被施工在建好的结构用部件整体上之前,起到了早期缓和外侧环境施加给建筑物内侧环境的影响程度的作用,从而可以进一步缩短厂的建设工期。
第12发明是一种厂的建设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3发明或第6发明中,在屋顶被设置在施工完的结构用部件的上方的过程中,打注建筑物内侧的混凝土;在第3发明或第6发明的作用效果之上,还可以得到如下作用效果由于在打注的混凝土固化之前要关闭屋顶,从而缓和因受建筑物外侧自然环境的影响而使该混凝土上冻结等造成固化不良的原因,以建设高品质的混凝土构造物,且不需为了打注混凝土而等待自然环境转好,从而可进一步缩短站的建设工期。
第13发明是一种厂的建设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12发明中建筑物内侧建设作业时所必需的水泥浆,从前述建筑物外侧,流入通过组装好的结构用部件的间隙流向导入建筑物内侧的管子内,供给到建筑物内侧;在第12发明的作用效果之上,还可得到如下的效果在向水泥浆的打注位置注入水泥浆时,因不需要打开屋顶,水泥浆打注作业本身不受建筑屋外的自然环境影响而按计划施工,水泥浆也不易受到建筑屋外自然环境的影响,从而能够确实实现缩短厂的建设工期的效果。


图1是显示在建设原子能发电站原子能反应堆建筑物时,利用本发明把原子能反应堆外壳上部衬套大部件块吊放到安放场所的状况的纵断面图。
图2是图1的上平面图。
图3是显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建设现场周边环境的立体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为显示原子能反应堆房屋建设初期(阶段-1钢结构建设),用大型移动式吊车组装原子能反应堆房屋架构用钢结构件的状况的立面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为显示原子能反应堆房屋建设初期,筹备关闭自如的屋顶而使其关闭着的状态的立面图。
图6是图5的上平面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为显示打开图5的屋顶用大型移动式吊车把原子能反应堆外壳下部衬套大部件块搬入的状况的纵断面图。
图8是显示图7显示的搬入作业终了结果的建设中的原子反应堆房屋的纵断面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为原子反应堆房屋建设中期(阶段-2钢构架安装以后)的,原子反应堆房屋建设中的房屋纵断面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为显示正在搬入原子反应堆外壳上部衬套大部件块的状况下的房屋纵断面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为显示原子反应堆房屋建设中期原子反应堆房屋内主要的大型物资安装状态的房屋纵断面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为原子反应堆房屋建设后期(阶段-3钢构架安装以后)的原子反应堆房屋建设中的房屋纵断面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为显示阶段-1,2,3各钢构架安装作业高度范围的说明图。
图14是显示本发明图4以后的实施例的原子反应堆房屋建设工序的图。
从原子反应堆房屋建设开始到建筑工程结束,以历经数冬的,按图1 4所示的工序实施的改良型轻水反应堆原子能发电站原子反应堆房屋建设工程为例,按建设进度为序用图说明本发明实施例。
利用本发明建设的原子能发电站,首先如图4所示,在构成该原子能发电站建筑物结构用部件的钢构架部件中,用起重机-大型移动式吊车91,把构成原子反应堆外壳的范围52(参照图1)周边部分的钢构架部件块21搬到安装位置,把钢构架部件组装到安装位置。
该大型移动式吊车被放置在地面水平81高度的地上。
钢构架部件块21是在被搬入前预先在建设场所附近或组装工场制作好的。
钢构架部件块21以与钢构架部件可安装状态相同的关系,立体组装多个钢构架部件制造而成。
这样,比之把钢构架部件一根根搬入进行安装,建筑物的钢构架能够迅速地组装在安装位置上。
如图5、图6所示,在把钢构架部件组装到比地面水平81稍高的状态下,暂停其组装,按照缓和冬季气象条件的目的,在站的建设过程中最初的冬天到来之前,结束最初的钢构架工程,在该组装好的钢构架部件上端利用滑板设定可以开闭的屋顶。
把这种状态的钢构架施工范围称作阶段-1钢构架安装(这意味着把钢构架组装到所定高度的作业,与图13施工范围41a的作业相对应)显示在图14上。
图5的屋顶1的结构和为开闭该屋顶1而设的机构,与图13的42a的范围建成后如图1所示安装在该42a范围的钢构架部件上部的屋顶1相同,所以,这里以图1为基准,如下说明图5的屋顶1的结构及为开闭该屋顶1而设的机构。
在先行建筑的施工范围51的钢结构部件的上端,如图2所示,面向图2的左右方向平行地设置每侧两根水平导轨1a、1b。
利用车轮1c在导轨1a上移动而滑动的屋顶1e被设置在该导轨1a上。
利用车轮1d在导轨1b上移动而滑动的屋顶1f被设置在该导轨1b上。
该屋顶1e被纳入左右外侧的屋顶1f内侧,该屋顶1e能够沿导轨1a、1b从屋顶1f拉出。
由屋顶1e和屋顶1f组成的屋顶1如上所述,沿导轨1a、1b自由滑动,利用该滑动作用能够开闭原子反应堆外壳范围52正上方的整个面。
图2显示打开屋顶1的状态,但通过使屋顶1e和屋顶1f沿图1、图2箭头方向滑动,则能够和图5、图6中所示的不同实施例一样,关闭原子反应堆外壳范围52正上方的整个面。
关闭屋顶1时,如图1所示屋顶1e被屋顶1f收纳,以紧凑的状态归拢在先行施工的施工范围51的钢构架部件上端,以提供宽广的开口部的状态被支撑在钢构架部件上端。
通过该滑板可以开闭的屋顶1在搬入大型制品或气候良好时被打开。
屋顶1被设置在通过阶段-1钢构架安装41的作业组装好的钢构架部件上后,利用大型移动式吊车81通过由打开屋顶1而得到的顶部开口把原子反应堆外壳底板模块吊入。
利用该原子反应堆外壳底板模块,进行建设原子反应堆外壳底部的底板工程。
底板工程中,天气不良时,屋顶1设置为关闭状态,以屋顶1下不直接受气候影响的状态,抑制工程拖延。
打开屋顶1时,通过在导轨1a、1b上滑动屋顶1e、1f,使其由图5、图6状态向图7、图8状态移动而实现。
通过打开屋顶1,以在屋顶1上形成开口部的状态,确保大型制品的起吊搬入路径,利用大型移动式吊车91从该开口部把建设物资-制品搬入屋顶下方的位置。
底板工程结束以后,打开的屋顶1并如图7所示,把原子反应堆外壳下部衬套大部件块32搬入屋顶1下方的位置,按图8设定。
为了易于操作而被分割成多个衬套片的原子反应堆外壳下部衬套大部件块32,在建设中的原子反应堆房屋附近或组装厂被组装成和安装状态相同的圆筒状,而被制成模块。
原子反应堆外壳下部衬套大部件块32被模块化成圆筒状,整体搬入。
为此,能够迅速而且容易地完成原子反应堆外壳下部衬套向安装位置的搬入,以及在该安装位置的安装,能够有助于缩短工期。
在把原子反应堆外壳下部衬套大部件块32搬入安装位置时,由于从地面水平到屋顶1的上端高度低,所以不仅降低原子反应堆外壳下部衬套大部件块32发生接触屋顶事故的可能性,而且,由于没有必要把原子反应堆外壳下部衬套大部件块32高高地起吊到原子反应堆房屋的最上层高度,而使大型移动式吊车91的吊臂和原子反应堆外壳下部衬套大部件块32发生接触事故的可能性降低,向原子反应堆外壳下部衬套大部件块32的安装位置的搬运路径也只需很短就可以了。
这样,在把接触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控制在很低的状态,即安全状态下,在短时间内把原子反应堆外壳下部衬套大部件块32搬入其安装位置,从而能够缩短建设工期。
在把原子反应堆外壳下部衬套大部件块32搬入其安装位置时,如图7所示用挂在大型移动式吊车91吊钩上的钢丝绳93,悬垂支撑水平环型的起吊天平92,用从该起吊天平92垂直下垂的钢丝绳悬吊原子反应堆外壳下部衬套大部件块32。
这样悬吊时,从起吊天平92垂下的钢丝绳被垂直地张紧,比之使钢丝绳93向原子反应堆外壳下部衬套大部件块32直接倾斜着张紧来悬吊原子反应堆外壳下部衬套大部件块32,能够抑制原子反应堆外壳下部衬套大部件块32的变形。
原子反应堆外壳下部衬套大部件块32的搬入操作结束后,原子反应堆压力容器支架73经由打开屋顶1得到的开口部,用大型移动式吊车91吊入设定。
理想的是该原子反应堆压力容器支架73也预先在原子能反应堆房屋附近或组装厂组装好,然后把组装好的原子反应堆压力容器支架73搬入。
搬入屋顶1下的原子反应堆压力容器支架73的下端部分被固定在底板上。
在原子反应堆压力容器支架73向屋顶1下方的搬入结束后,构成原子反应堆外壳底部的金属制底部衬板被分割成6-8份,搬入屋顶下面,底部衬板被焊接组装。
焊接组装时根据其需要,要关闭屋顶1,调整环境,以改善焊接条件。
然后,把混凝土注入构成原子反应堆压力容器支架73的钢板制内筒和钢板制外筒之间,以及下部衬套部件块的外围。
注入混凝土用的管子通过尚未建设外壁的钢构架部件块21的钢构架部件间的间隙,被引到要注入混凝土的地方。
在担心注入的混凝土的冻结等时,屋顶1被关闭,以抑制其冻结。
其次,预先在原子反应堆房屋附近或组装厂把隔板式底面模块60的钢构架组装好,用大型移动式吊车91起吊组装好的隔板式底面模块60钢构架,通过在打开的屋顶1上制造的开口搬入到隔板式底面模块60的安装位置,以使原子反应堆压力容器支架73能够支撑隔板式底面模块60的钢构架。
隔板式底面模块60是由形成隔板式底面模块骨架的钢构架和设置在该钢构架周边的钢筋以及附属于底面隔板的配管等部件一体化而形成的。
之后,混凝土被注入隔板式底面模块60。
图8显示了大型制品的搬入·安装结束后的状况,该大型制品的搬入·安装是在阶段-1钢构架安装41的施工后进行的。
在该阶段-1钢构架安装41的施工后,阶段-2钢构架安装42(对应于图13施工范围42a的作业)前的期间,用大型移动式吊车搬入的主要建设物资物品是原子反应堆外壳底板模块(图14的底板工程用)、原子反应堆外壳下部衬套大部件块(图14中被显示为下部RCCV衬套)32、原子反应堆压力容器支架73、底部衬板和隔板式底面模块60等。
利用这些主要搬入建设物资物品的搬入作业的间歇,在阶段-1钢构架安装41施工后,在钢构架部件块21上继续建设建筑物外壁。
在尚未建设该外壁的钢构架部件块21上,设有防水板或临设护墙板,和外壁一起抑制来自横向的气象条件的影响。
搬入前述要搬入的主要建设物资物品时,屋顶1被打开,除此以外,根据不同的天气情况,选择打开或关闭屋顶1,以不断地保持屋顶1下的作业环境良好,通过屋顶的开闭来抑制物资焊接及混凝土浇注等建设作业因受气候的影响而延误建设作业的情况。
在图14工序表中所示的第2个冬季到来之前,进行阶段-2钢构架安装42的作业和屋顶1的移设作业。
阶段-2钢构架安装42作业,是把应该安装在图9、图13所示的作业范围42a的原子反应堆房屋周围的钢构架部件,安装在阶段-1钢构架安装41作业安装的钢构架部件上。
结束阶段-2钢构架安装42作业后,则可得到原子反应堆房屋顶部移动吊车的吊车梁77设定水平附近的钢构架部件块21安装完了的状态。
利用大型移动式吊车91,暂时把在图8高度安装的屋顶1从原子反应堆房屋的钢构架部件上端吊起撤走,在阶段-2钢构架安装42作业结束后,再次利用大型移动式吊车91,把屋顶1重新安装在作业范围42a钢构架部件的上端,关闭屋顶1呈现图9的状态。
然后,打开屋顶1,利用大型移动式吊车91,把原子反应堆外壳内模块搬入底面隔板60的上方。
原子反应堆外壳内模块具有一体化机构,被该一体化机构一体化的部件如下配备在原子反应堆压力容器周围的放射线屏蔽壁、配备在其周围的钢结构制的管结构(パイプホイツプ レストレントストラクチヤ一)、安装在管结构上的管子等仪器和空气调和装置。
这样的原子反应堆外壳内模块,在搬入之前,就在原子反应堆房屋附近或在组装厂预先做好了。
原子反应堆外壳内模块的搬入作业结束后,按图10所示,打开屋顶1,利用大型移动式吊车91把原子反应堆外壳上部衬套大部件块33吊起、搬入到原子反应堆外壳下部衬套大部件块32的上方。
原子反应堆外壳下部衬套大部件块32的搬入作业如下。
在原子反应堆外壳下部衬套大部件块32的搬入作业之前,原子反应堆外壳上部衬套大部件块33要在原子反应堆房屋附近或在组装工厂把为了便于处理而被分割成的多块衬套片组装成与安装状态相同的圆筒状,从而使其模块化。
该原子反应堆外壳上部衬套大部件块33被用大型移动式吊车91吊起,移动到打开屋顶1得到的开口部上方。
然后,按图1、图2或图10所示的那样,通过该开口部吊下,安装在已经被搬入的原子反应堆外壳下部衬套大部件块32的上部。
利用大型移动式吊车91搬入原子反应堆外壳上部衬套大部件块33时,为了使大型移动式吊车91的吊臂不和屋顶1或钢构架部件发生接触事故,要使大型移动式吊车91向比图7状态更远离原子反应堆房屋的方向移动并定位。
然后,把钢丝绳93挂在大型移动式吊车91吊臂最上端悬挂的上下自如的吊钩上,把水平环状的起吊天平92挂好,自该起吊天平92下用垂直的钢丝绳起吊原子反应堆外壳上部衬套大部件块33。
这样,利用通过起吊天平92而起吊,考虑了不使圆筒状的原子反应堆外壳上部衬套大部件块33在起吊时变形。
屋顶1天气不好时为关闭状态,在确保原子反应堆房屋内的建设作业环境处于良好状态的同时,各部的连接作业和混凝土浇注作业等建设作业也不会被天气所左右。
原子反应堆外壳上部衬套大部件块33,为避免搬入时接触屋顶1,上下方向的尺寸被模块化为比原子反应堆外壳下部衬套大部件块32更小的尺寸。
原子反应堆外壳上部衬套大部件块33搬入后,打开屋顶1,用大型移动式吊车91起吊的原子反应堆外壳顶部混凝土板模块被搬入到原子反应堆外壳上部衬套大部件块33的上方。
原子反应堆外壳顶部混凝土板模块是建设原子反应堆外壳顶部混凝土板61用的物资,是搬入前在原子反应堆房屋附近或在组装厂预先制作的。
该原子反应堆外壳顶部混凝土板模块是以钢构架和被前述钢构架支撑的钢板制顶部衬板62以及在顶部衬板62上方配备的,被前述钢构架支撑的钢筋为主要构件,而一体化的模块。
这样的原子反应堆外壳上部顶部混凝土板模块被搬入上部衬套大部件块33上方后,向顶部衬板上方浇注混凝土直至钢构架和钢筋被埋设,而这些混凝土是被用输送液状混凝土的输送用管子输送来的。
这时的混凝土输送用管子是通过还没有建设外壁的钢构架部件块21的钢构架部件间的间隙,拉到原子反应堆外壳上部顶部混凝土板模块部的。
此时,也要根据气象条件关闭屋顶1。
然后,打开屋顶1,用大型移动式吊车把原子反应堆压力容器75搬入,并使之搭载到原子反应堆压力容器支架73上,然后把原子反应堆压力容器75安装在原子反应堆压力容器支架73上。
图11显示阶段-2钢骨架安装42施工范围42a内安装的大型制品搬入·安装结束后的状况。
在这期间,利用大型移动式吊车搬入的主要建设物资物品是原子反应堆外壳上部衬套大部件块33(图14中显示为上部RCCV衬套),原子反应堆外壳顶部混凝土板模块74(图14中有顶部混凝土衬板),原子反应堆压力容器75等(图14中显示为RPV)。
利用这些主要搬入建设物资物品的搬入作业的间歇,在阶段-2钢构架安装42施工后,在钢构架部件块21上继续建设建筑物外壁。
在尚未建设该外壁的钢构架部件块21上,设有防水板或临设护墙板,和外壁一起抑制来自横向的气象条件的影响。
即使在该时期,即从阶段-2钢构架安装42到阶段-3钢构架安装43(对应于图13的施工范围43a的作用)期间,也要根据气候开关屋顶1把屋顶下的建设作业环境向好的方向调整,进行建设作业,并建设操作台。
经过原子反应堆房屋内工程受外部气候的影响的最后一个冬天以后,利用屋外的吊车把屋顶1撤走。
其后在阶段-3钢构架安装43时期,把钢筋部件组装到和真正设置在房屋上的屋顶钢结构构架61相接的高度,把该屋顶钢结构构架61设定在该组装好的钢构架部件上,进行真正的该房屋的屋顶工程。
图12显示正在利用大型移动式吊车91,设定组成真正的该房屋的屋顶的屋顶钢结构构架61的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显示的钢构架施工范围分为阶段-1钢构架安装41,阶段-2钢构架安装42,阶段-3钢构架安装43;其各自的建设工序是一边斟酌分别与建筑物建设工期相兼顾,而又回避冬季进行建设来编制的。
因此,在建设开始时期或建设工序不同的厂房中,各个阶段的钢构架部件施工的范围不同,每一个阶段间隔时期被搬入的制品范围也不同。
在冬季气候对建设作业不带来较大影响的区域,就各阶段钢构架安装作业而言,没必要回避冬季来组制工序。
图13以本实施例说明的改良型轻水反应堆型原子能发电站原子反应堆建筑物的建设工程为例,显示钢构架部件建设范围的划分,其组装范围的范围划分如下阶段-1钢构架安装41时期,为至41a的范围,阶段-2钢构架安装42时期,为至42a的范围,阶段-钢构架安装43时期,为至43a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厂的建设方法,当要把建设物资搬入建筑物的中央部内时,打开屋顶自上方把前述建筑物资吊降到前述建筑物中央部内,其中屋顶为开闭自如的屋顶,由结构用部件支撑并覆盖前述建筑物的中央部,而结构用部件构成在前述建设中的建筑物中央部之前先行施工的前述建筑物的周边部;其特征在于把抑制前述建筑物的周边部外侧的自然环境波及内侧的装置装在先行施工的结构用部件上,调整前述建筑物中央部的作业环境,进行前述建筑物中央部的建设。
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厂的建设方法,其特征在于抑制前述建筑物的周边部外侧自然环境波及内侧的装置为前述建筑物的垂直的壁或防水板或临设护墙板。
3.一种厂的建设方法,当把建设物资搬入建筑物的中央部内时,打开屋顶自上方把前述建筑物资吊降到前述建筑物中央部内,其中屋顶为开闭自如的屋顶,由结构用部件支撑并覆盖前述建筑物的中央部,而结构用部件在前述建设中的建筑物中央部之前先行施工的前述建筑物的周边部;其特征在于把构成前述建筑物周边部的结构用部件组装到中途高度,使组装到前述中途高度的结构用部件支撑前述屋顶,打开前述屋顶把前述建设物资中的一部分搬入前述建筑物的中央部,这一部分建筑物资为被安装在比前述中途高度更低位置的部分;关闭前述屋顶,一边调整前述屋顶下的作业环境一边进行前述中途高度以下的建设作业,然后把前述中途高度以上的高层结构用部件组装到已组装到中途高度的结构用部件上,使前述高层结构用部件支撑前述屋顶,打开前述屋顶,进行如下作业把前述建设物资中的一部分搬入由前述高层结构用部件包围的前述建筑物中央部,这一部分建筑物资为前述建设物资中被安装在前述高层高度上的建筑物资;关闭前述屋顶,边调整前述屋顶下的作业环境,边进行前述高层结构用部件包围的前述建筑物中央部的建设作业。
4.一种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厂的建设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前述建设物资搬入之前,在不超过打开屋顶得到的开口部大小范围内,把建设物资预先组装成部件块,使前述大部件块通过前述开口部吊入。
5.一种如权利要求3或权利要求4所述的厂的建设方法,其特征在于结构用部件在搬入安装位置之前,预先立体地组装好,把前述组装好的结构用部件起吊到该结构用部件的安装位置,从而设定建筑物的结构用部件。
6.一种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厂的建设方法,其特征在于建筑物是原子反应堆用房屋,打开屋顶,使其开度超过建在前述原子反应堆房屋内的原子反应堆外壳范围正上方的整个面。
7.一种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厂的建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说的部件块为安装在原子反应堆外壳内壁上的圆筒状衬套。
8.一种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厂的建设方法,其特征在于当钢结构件被组装到中途高度后被搬入的建设物资至少有原子反应堆外壳底板模块、下部衬套部件块、原子反应堆压力容器支架、底部衬板和隔板式底面模块;当钢结构件被组装到高层高度后被搬入的建设物资至少有原子反应堆外壳内模块、上部衬套部件块、原子反应堆外壳顶部混凝土板模块和原子反应堆压力容器。
9.一种如权利要求3或权利要求6所述的厂的建设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组装好的结构用部件上建设作为建筑物的壁的垂直壁,前述建筑物内侧建设作业现场和外侧之间用前述壁分界,从而用前述壁减少前述外侧对前述建筑物内侧建设作业环境的影响。
10.一种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厂的建设方法,其特征在于使建设作业现场内的建设作业与壁的建设作业并行进行。
11.一种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厂的建设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没有建设壁的已组装好的结构用部件上,设置防水板或临设防护墙,以取代壁作为区分建筑物内侧建设作业现场和外侧的装置,从而用前述装置减少前述外侧对建筑物内侧建设作业环境的影响。
12.一种如权利要求3或权利要求6所述的厂的建设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屋顶被设置在施工完的结构用部件的上方时,打注建筑物内侧的混凝土。
13.一种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厂的建设方法,其特征在于建筑物内侧建设作业所必需的水泥浆,从前述建筑物外侧,流入通过组装好的结构用部件的间隙流至导入建筑物内侧的管子内,从而供给到建筑物内侧。
全文摘要
一种厂的建设方法,把构成厂房建筑物周边部的结构用部件组装到某一中途高度,使组装到前述中途高度的结构用部件支撑开闭自如的屋顶,打开前述屋顶把厂房的前述建设物资搬入前述建筑物的中央部,关闭前述屋顶,一边调整前述屋顶下的作业环境一边进行前述中途高度以下的厂房的建设作业;然后把前述中途高度以上的高层结构用部件组装到已组装到中途高度的结构用部件上,使前述高层结构用部件支撑前述屋顶,打开前述屋顶,把厂房的建设物资搬入前述建筑物中。
文档编号E04H5/00GK1172200SQ97114659
公开日1998年2月4日 申请日期1997年7月10日 优先权日1996年7月11日
发明者长谷川宽, 及川忠彰, 后田孝一, 长濑胜一, 三浦淳, 松浦忠, 牧田辰雄, 前泽澄人 申请人: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日立工程设备建设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