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地梁与原竹的连接节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157179阅读:411来源:国知局
一种钢地梁与原竹的连接节点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节点,具体涉及一种钢地梁与原竹的连接节点。
【背景技术】
[0002]在全球节能环保的大趋势下,竹子由于具有繁殖容易、生长快、成材早及产量高等特点,已经大量应用于建筑结构中,尤其是在一些多地震地区或旅游观光区,这些原竹建筑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原竹与地面直接接触,原竹的底部经常会由于受潮或虫咬而损坏,因此严重的影响了原竹建筑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钢地梁与原竹的连接节点,该连接节点能够有效的对原竹进行保护,提高原竹建筑的使用寿命。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钢地梁与原竹的连接节点包括工字型钢、立板、以及若干原竹,立板的下端面固定于工字型钢上部的翼缘上,立板竖直分布,原竹的下端开设有凹槽,立板的上端插入于所述凹槽内,螺栓穿过所述凹槽及原竹将原竹与立板相连接。
[0005]还包括第一垫片及第二垫片,螺栓穿过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垫片、凹槽的一个壁面、立板及凹槽的另一个壁面将第一垫片、原竹、立板及第二垫片相连接。
[0006]凹槽的壁面上有竹节。
[0007]原竹上位于凹槽正上方的竹节与凹槽的间距小于等于5cm。
[0008]所述第一垫片及第二垫片的内壁均为与所述凹槽外壁相配合的弧面。
[0009]立板的下端面固定于工字型钢上部翼缘的中部。
[0010]第一垫片的长度及第二垫片的长度均与凹槽的宽度相等。
[0011]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钢地梁与原竹的连接节点包括工字型钢、立板以及若干原竹,立板竖立固定于工字型钢上部的翼缘上,立板的上端插入于原子下端的凹槽内,从而避免原竹与地面直接相接触,避免原竹I受潮或虫咬,提高原竹建筑的使用寿命,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在使用过程中搭建方法简单,实用性较好。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4]其中,I为原竹、2为螺栓、3为立板、4为工字型钢。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0016]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钢地梁与原竹的连接节点包括工字型钢4、立板3、以及若干原竹1,立板3的下端面固定于工字型钢4上部的翼缘上,立板3竖直分布,原竹I的下端开设有凹槽,立板3的上端插入于所述凹槽内,螺栓2穿过所述凹槽及原竹I将原竹I与立板3相连接。
[0017]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第一垫片及第二垫片,螺栓2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垫片、凹槽的一个壁面、立板3及凹槽的另一个壁面将第一垫片、原竹1、立板3及第二垫片相连接,从而有效的避免螺栓2拧紧过程中原竹I受力过大而损坏。凹槽的壁面上有竹节,从而有效防止凹槽开裂;原竹I上位于凹槽正上方的竹节与凹槽的间距小于等于5cm,有效的避免凹槽的底部开裂;所述第一垫片及第二垫片的内壁均为与凹槽外壁相配合的弧面;立板3的下端面固定于工字型钢4上部翼缘的中部;第一垫片的长度及第二垫片的长度均与凹槽的宽度相等,从而有效的保证凹槽的使用寿命。
【主权项】
1.一种钢地梁与原竹的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工字型钢(4)、立板(3)、以及若干原竹(1),立板(3)的下端面固定于工字型钢(4)上部的翼缘上,立板(3)竖直分布,原竹(I)的下端开设有凹槽,立板(3)的上端插入于所述凹槽内,螺栓(2)穿过所述凹槽及原竹(I)将原竹⑴与立板⑶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地梁与原竹的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垫片及第二垫片,螺栓(2)穿过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垫片、凹槽的一个壁面、立板(3)及凹槽的另一个壁面将第一垫片、原竹(I)、立板(3)及第二垫片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地梁与原竹的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凹槽的壁面上有竹-K-T O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地梁与原竹的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原竹(I)上位于凹槽正上方的竹节与凹槽的间距小于等于5cm。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地梁与原竹的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垫片及第二垫片的内壁均为与所述凹槽外壁相配合的弧面。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地梁与原竹的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立板(3)的下端面固定于工字型钢(4)上部翼缘的中部。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地梁与原竹的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第一垫片的长度及第二垫片的长度均与凹槽的宽度相等。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钢地梁与原竹的连接节点,包括工字型钢、立板、以及若干原竹,立板的下端面固定于工字型钢上部的翼缘上,立板竖直分布,原竹的下端开设有凹槽,立板的上端插入于所述凹槽内,螺栓穿过所述凹槽及原竹将原竹与立板相连接。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的对原竹进行保护,提高原竹建筑的使用寿命。
【IPC分类】E04B1/58
【公开号】CN204826227
【申请号】CN201520623442
【发明人】郝际平, 田黎敏, 赵淋伟, 邓光睿, 于金光
【申请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公开日】2015年12月2日
【申请日】2015年8月18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