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挂板墙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167599阅读:420来源:国知局
一种挂板墙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挂板墙应用领域,具体说是一种挂板墙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0002]现有技术中安装或者拼接装饰面板等板状材料时,通常需要将用于安装装饰面板的安装框通过螺丝锁接到建筑墙体上,然后再通过螺钉或胶水将装饰面板固定在安装框上。所以现有的安装组件在安装时,需现场加工裁切、工序复杂繁多,严重影响工作效率,且安装时必须一次性安装成功,否则就需要新的安装组件对装饰面板进行安装,从而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后续的维修工作也难以进行。

【发明内容】

[0003]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快速安装、便于拆装且能循环使用的挂板墙连接结构。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种挂板墙连接结构,包括连接于相邻两挂板墙面板之间的龙骨及与龙骨相互卡接的卡接件,其特点是所述龙骨的中间设有位于相邻两挂板墙面板之间的隔板,在隔板的两侧各设有一个用于与卡接件配合的卡口 ;各个所述卡接件包括卡板及固定于卡板端部的装配板,所述卡板的另一端部设有卡凸插接在卡口内,所述装配板与挂板墙面板连接固定。
[0006]优选地,所述龙骨包括第一型板、第二型板及隔板;所述第一型板和第二型板对称设置于隔板两侧;所述第一型板及第二型板的其中一边缘分别与隔板连接,所述第一型板或第二型板的另一边缘弯折靠近于隔板两侧中间位置而形成上述卡口。
[0007]优选地,所述第一型板和第二型板均是经过至少两次垂直弯折形成矩形框,上述卡口处的边缘弯折为向矩形框内倾斜弯折。
[0008]优选地,所述矩形框的其中一边面与所述挂板墙面板平行且之间存有间隙,所述间隙内设有隔音减震胶垫。
[0009]优选地,所述隔板为横截面呈“U”形的型板,所述隔板的两个边缘分别与上述第一型板和第二型板的其中一边缘连接成一体。
[0010]优选地,所述卡接件为一卡板和一装配板连接而成的“L”形卡接板,所述装配板上开有通孔,通过螺丝穿过通孔旋接入挂板墙面板的后端面而实现卡接件与挂板墙面板固接。
[0011]优选地,所述卡接件为一装配板和其两端的卡板合为一体的“U”形卡接板,所述卡板的长度长于挂板墙面板的厚度而实现将挂板墙面板包裹在“U”形卡接板内,所述两卡板分别插接在该挂板墙面板两端的龙骨的卡口内。
[0012]优选地,所述卡板的卡凸为卡板弯折形成或挤压形成。
[0013]优选地,所述龙骨及卡接件均为金属材料制成。
[00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0015]本实用新型中挂板墙连接结构中卡接件插接在龙骨的卡口内,且卡接件的卡板处设有卡凸与卡口相卡接,从而可以有效的简单的将卡接件连接在龙骨上;同时卡接件的装配板与挂板墙面板相固接,从而实现了挂板墙面板与龙骨之间的可随心、随处拆卸装配,整体结构简单,拆装简便、可最大限度的提高工作效率,且可保证线条均衡,和整体的美观性;并且中间位置的卡接件可将挂板墙面板包裹在其中,故无需螺丝连接,还可直接在卡接件的装配板表面做装饰设计,省去挂板墙的美观设计,仅在两端的挂板墙面板需要通过螺丝与卡接件锁接,故进一步提高了拆装的方便性,还提高本实用新型的挂板墙连接结构的整体美观性。
[001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实用新型与挂板墙面板连接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挂板墙连接结构,包括连接于相邻两挂板墙面板3之间的龙骨1及与龙骨1相互卡接的卡接件2,其中所述龙骨1的中间设有位于相邻两挂板墙面板3之间的隔板13,在隔板13的两侧各设有一个用于与卡接件2配合的卡口 4 ;各个所述卡接件2包括卡板21及固定于卡板21端部的装配板22,所述卡板21的另一端部设有卡凸211插接在卡口 4内,所述装配板22与挂板墙面板3连接固定,如图3所示。
[0021]如图1或图2所示,所述龙骨1包括第一型板11、第二型板12及隔板13。所述第一型板11和第二型板12对称设置于隔板13两侧;所述第一型板11及第二型板12的其中一边缘分别与隔板13连接,所述第一型板11或第二型板12的另一边缘弯折10靠近于隔板13两侧中间位置而形成上述卡口 4。该实施例的第一型板11和第二型板12的结构相同,现以第一型板11为例,对第一型板11和第二型板12的结构进行描述。所述第一型板11是经过四次垂直弯折形成矩形框的,上述卡口 4处的边缘弯折10为向矩形框内倾斜弯折,倾斜角度为30° -60°范围内。该实施例的隔板13为横截面呈“U”形的型板,所述隔板13的两个边缘分别与上述第一型板11和第二型板12的其中一边缘连接成一体。事实上,该实施例的第一型板11、第二型板12和隔板13为一个整体,是由一块板材经过多次弯折后形成的整体型材。该实施例的矩形框的其中一边面与所述挂板墙面板3平行,且该边面与挂板墙面板3的内端面之间存有间隙,安装时在所述间隙内设有隔音减震胶垫5,从而可减少震动和起到隔音效果。
[0022]如图2所示,该实施例的卡接件2有两种不同的尺寸规格,用户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的卡接件2,这两种卡接件2的卡接方式也不相同。其中一种卡接件2为一卡板21和一装配板22连接而成的“L”形卡接板2L,所述装配板22上开有通孔221,通过螺丝穿过通孔221旋接入挂板墙面板3的后端面,从而实现卡接件2与端部的挂板墙面板3固接,这种卡接件完全隐藏在挂板墙面板后部,看不到卡接件,适合比较美观的挂板墙面板3使用。另一种卡接件2为两卡板21连接在一装配板22’两端而成的“U”形卡接板2U,所述卡板21的长度长于挂板墙面板3的厚度而实现将挂板墙面板3包裹在“U”形卡接板2U内,所述两卡板21分别插接在该挂板墙面板3两端的龙骨1的卡口 4内,这种卡接件无需通过螺丝连接,方便拆装和更换,而且由于中间位置的挂板墙面板3会被隐藏在装配板22’内部,因此适合设计比较简陋的挂板墙面板3使用,可将装饰图案设计在该装配板22’上。本实用新型的龙骨1和卡接件2分别可为不锈钢、铝合金或者其他合金等金属制成。所述卡板21的卡凸211为卡板弯折形成或挤压形成。
[0023]尽管本实用新型是参照具体实施例来描述,但这种描述并不意味着对本实用新型构成限制。参照本实用新型的描述,所公开的实施例的其他变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都是可以预料的,这种的变化应属于所属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挂板墙连接结构,包括连接于相邻两挂板墙面板(3)之间的龙骨(1)及与龙骨(I)相互卡接的卡接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龙骨(1)的中间设有位于相邻两挂板墙面板(3)之间的隔板(13),在隔板(13)的两侧各设有一个用于与卡接件(2)配合的卡口(4);各个所述卡接件(2)包括卡板(21)及固定于卡板(21)端部的装配板(22),所述卡板(21)的另一端部设有卡凸(211)插接在卡口(4)内,所述装配板(22)与挂板墙面板(3)连接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板墙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龙骨(1)包括第一型板(II)、第二型板(12)及隔板(13);所述第一型板(11)和第二型板(12)对称设置于隔板(13)两侧;所述第一型板(11)及第二型板(12)的其中一边缘分别与隔板(13)连接,所述第一型板(11)或第二型板(12)的另一边缘弯折(10)靠近于隔板(13)两侧中间位置而形成上述卡口⑷。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挂板墙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型板(11)和第二型板(12)均是经过至少两次垂直弯折形成矩形框,上述卡口(4)处的边缘弯折(10)为向矩形框内倾斜弯折。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挂板墙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框的其中一边面与所述挂板墙面板(3)平行且之间存有间隙,所述间隙内设有隔音减震胶垫(5)。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挂板墙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13)为横截面呈“U”形的型板,所述隔板(13)的两个边缘分别与上述第一型板(11)和第二型板(12)的其中一边缘连接成一体。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板墙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件(2)为一卡板(21)和一装配板(22)连接而成的“L”形卡接板(2L),所述装配板(22)上开有通孔(221),通过螺丝穿过通孔(221)旋接入挂板墙面板(3)的后端面而实现卡接件(2)与挂板墙面板(3)固接。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板墙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件(2)为一装配板(22’ )和其两端的卡板(21)合为一体的“U”形卡接板(2U),所述卡板(21)的长度长于挂板墙面板(3)的厚度而实现将挂板墙面板(3)包裹在“U”形卡接板(2U)内,所述两卡板(21)分别插接在该挂板墙面板(3)两端的龙骨(1)的卡口(4)内。8.根据权利要求1或6或7任一项所述的挂板墙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板(21)的卡凸(211)为卡板(21)弯折形成或挤压形成。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板墙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龙骨(1)及卡接件(2)均为金属材料制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挂板墙连接结构,包括连接于相邻两挂板墙面板之间的龙骨及与龙骨相互卡接的卡接件,其中所述龙骨的中间设有位于相邻两挂板墙面板之间的隔板,在隔板的两侧各设有一个用于与卡接件配合的卡口;各个所述卡接件包括卡板及固定于卡板部的装配板,所述卡板的另一端部设有卡凸插接在卡口内,所述装配板与挂板墙面板连接固定,从而可以有效的简单的将卡接件连接在龙骨上;实现了挂板墙面板与龙骨之间可随心、随处拆卸装配,整体结构简单,拆装简便、可最大限度的提高工作效率,且可保证线条均衡,和整体的美观性。
【IPC分类】E04F13/22, E04F13/24
【公开号】CN205077801
【申请号】CN201520586866
【发明人】杨达华
【申请人】杨达华
【公开日】2016年3月9日
【申请日】2015年8月6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