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陵园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206190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态陵园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态陵园。
【背景技术】
[0002]随着殡葬制度的改革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丧葬的观点和方式也在发生变化,近年来火葬的普及率逐步提高,但传统的中国人有着“祭拜先人”的习俗,火葬后的骨灰要进行安置,还要留下后人祭拜的载体如墓碑等,依照现行公墓的安葬方式,每个墓地的占地面积至少为1.2平米,若是私人墓地则需要更大的面积,一个可安葬千名亡者的墓区则需用70亩左右的土地,中国已经逐步入老龄化社会,一段时间内,墓地所占的面积会逐渐增加,随着可利用的土地资源逐渐减少,传统墓地的占地面积大,土地利用率低等缺点逐步体现,并与当今大量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的宗旨相冲突,不能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良好的环境。
【实用新型内容】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态陵园,能够合理的利用土地资源,最大限度的节约土地,不破坏生态环境,实现土地资源综合利用开发。
[0004]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生态陵园,包括陵园平台;
[0005]墩座I,设置在陵园平台一侧;
[0006]墩座Π,设置在陵园平台另一侧;
[0007]雕塑I,设置在所述墩座I上;
[0008]雕塑Π,与雕塑I相对设置在墩座Π上;
[0009]生态区,设置在陵园平台两侧。
[0010]优选地,所述墩座I和墩座Π沿陵园平台中心设置,相应雕塑I和雕塑Π沿陵园平台中心设置。
[0011]优选地,所述陵园平台有3-5°的坡度。
[0012]优选地,所述墩座I和墩座Π相对陵园平台能够转动。
[0013]优选地,所述陵园平台两侧底部设置有排水洞,所述生态区与该排水洞相通。
[0014]优选地,所述雕塑I高度为19.11m,雕塑Π高度为19.45m,两雕塑间的距离为34m。
[0015]优选地,所述陵园平台雕塑I和雕塑Π之间铺设有防滑层。
[0016]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生态陵园,包括陵园平台;墩座I,设置在陵园平台一侧;墩座Π,设置在陵园平台另一侧;雕塑I,设置在所述墩座I上;雕塑Π,与雕塑I相对设置在墩座Π上;生态区,设置在陵园平台两侧。雕塑I和雕塑Π,相对设置在墩座上,两雕塑之间首尾呼应,协调一致,设置在墩座上能够避免因天气原因或者其他原因导致雕塑根基破坏,从而延长了该生态陵园的时间,进一步的能够节约资源,避免不必要的浪费,所述生态区部分建设有凉亭、佛像以及园林等设施,以满足生态环境的要求和悼念家属的休息,也可供游人观赏。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19]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一种生态陵园,包括陵园平台1;
[0020]墩座12,设置在陵园平台1一侧;
[0021]墩座Π3,设置在陵园平台1另一侧;
[0022]雕塑14,设置在所述墩座12上;
[0023]雕塑Π 5,与雕塑14相对设置在墩座Π 3上;
[0024]生态区6,设置在陵园平台1两侧。
[0025]雕塑14和雕塑Π 5,相对设置在墩座上,两雕塑之间首尾呼应,协调一致,设置在墩座上能够避免因天气原因或者其他原因导致雕塑根基破坏,从而延长了该生态陵园的时间,进一步的能够节约资源,避免不必要的浪费,所述生态区6部分建设有凉亭、佛像以及园林等设施,以满足生态环境的要求和悼念家属的休息,也可供游人观赏。
[0026]本实施例中,所述墩座12和墩座Π 3沿陵园平台1中心设置,相应雕塑12和雕塑Π 3沿陵园平台1中心设置。
[0027]所述墩座12和墩座Π 3沿陵园平台1中心设置,相应雕塑12和雕塑Π3沿陵园平台1中心设置,符合工学设计,一定程度上作为生态陵园体现了庄重。
[0028]本实施例中,所述陵园平台1有3-5°的坡度。
[0029]所述陵园平台1有3-5°的坡度,设置的坡度目的在于能够使得该陵园平台1因下雨或其他恶劣天气影响,利于排出雨水。
[0030]本实施例中,所述墩座12和墩座Π3相对陵园平台能够转动。
[0031]本实施例中,所述陵园平台1两侧底部设置有排水洞7,所述生态区6与该排水洞7相通。
[0032]所述陵园平台1两侧底部设置有排水洞7,所述生态区6与该排水洞7相通,这样的结构能够进一步的排出因为下雨或者其他天气影响而积留的雨水,使得陵园平台1能够保持干燥,同时生态区6部分的园林部分,利用陵园平台1排出的雨水,能够进行灌溉,能够节约资源,符合生态环境的需求。
[0033]本实施例中,所述雕塑I高度为19.11m,雕塑Π高度为19.45m,两雕塑间的距离为
38m ο
[0034]所述雕塑I高度为19.11m,雕塑Π高度为19.49m,两雕塑间的距离为34m,两者设置的目的寓意着中国从1911年到1949年之间的历程,两雕塑间的距离象征着期间的岁月历程。
[0035]本实施例中,所述陵园平台雕塑14和雕塑Π5之间铺设有防滑层。
[0036]铺设有防滑层,能够防止前来祭拜的人士因地面湿滑容易出现滑到的现象。
[0037]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先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生态陵园,其特征在于: 包括陵园平台(1); 墩座1(2),设置在陵园平台(1) 一侧; 墩座Π (3),设置在陵园平台(1)另一侧; 雕塑I (4),设置在所述墩座I (2)上; 雕塑Π (5),与雕塑1(4)相对设置在墩座Π (3)上; 生态区(6),设置在陵园平台(1)两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陵园,其特征在于:所述墩座1(2)和墩座Π(3)沿陵园平台(1)中心设置,相应雕塑1(4)和雕塑Π (5)沿陵园平台(1)中心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生态陵园,其特征在于:所述陵园平台(1)有3-5°的坡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态陵园,其特征在于:所述墩座1(2)和墩座Π(3)相对陵园平台(1)能够转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态陵园,其特征在于:所述陵园平台(1)两侧底部设置有排水洞(7),所述生态区(6)与该排水洞(7)相通。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生态陵园,其特征在于:所述雕塑1(4)高度为19.11m,雕塑Π(5)高度为19.45m,两雕塑间的距离为34m。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生态陵园,其特征在于:所述陵园平台雕塑1(4)和雕塑Π(5)之间铺设有防滑层。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生态陵园,包括陵园平台(1);墩座Ⅰ(2),设置在陵园平台(1)一侧;墩座Ⅱ(3),设置在陵园平台(1)另一侧;雕塑Ⅰ(4),设置在所述墩座Ⅰ(2)上;雕塑Ⅱ(5),与雕塑Ⅰ(4)相对设置在墩座Ⅱ(3)上;生态区(6),设置在陵园平台(1)两侧。雕塑Ⅰ(4)和雕塑Ⅱ(5),相对设置在墩座上,两雕塑之间首尾呼应,协调一致,设置在墩座上能够避免因天气原因或者其他原因导致雕塑根基破坏,从而延长了该生态陵园的时间,进一步的能够节约资源,避免不必要的浪费,所述生态区(6)部分建设有凉亭、佛像以及园林等设施,以满足生态环境的要求和悼念家属的休息,也可供游人观赏。
【IPC分类】E04H13/00
【公开号】CN205116890
【申请号】CN201520892771
【发明人】王常委
【申请人】王常委
【公开日】2016年3月30日
【申请日】2015年11月10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