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过抗震缝的建筑接地电气管线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260925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一种过抗震缝的建筑接地电气管线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电气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过抗震缝的建筑接地电 气管线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在建筑设计时,对建筑物的温度伸缩、沉降变形和地震影响设置变形缝,避免建筑 结构产生裂缝,甚至破坏。常见的变形缝有以下几种,1、伸缩缝:也叫温度缝,主要作用是避 免由于温差变化和混凝土收缩而使房屋结构产生严重的变形和裂缝。2、沉降缝:指在工程 结构中,为避免房屋有可能会在某些部位因地基沉降不均导致相邻部位结构开裂的变形 缝。3、抗震缝:为提高建筑的抗震能力、减少地震对建筑的破坏力而设置的变形缝。
[0003] 近年来,高层建筑物大量拔地而起,高层建筑物受雷电的危害较大,比一般建筑物 遭雷击的概率要大得多,高层建筑物一旦遭受雷灾,损失往往非常严重,造成建筑物遭破 坏、设备损坏、人员伤亡等。建筑物的防雷系统包括将电流引导至地下的导电线路,导电线 路过抗震缝时如果不进行特殊处理,在发生地震时会导致导电线路短路,在建筑后续的使 用过程中带来雷击风险。

【发明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过抗震缝的建筑接地电气管线系统。
[0005]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过抗震缝的建筑接地电气管 线系统,所述建筑包括第一建筑体;第二建筑体,所述第二建筑体包括柱墩和与柱墩连接的 柱;所述第二建筑体的柱与所述第一建筑体的柱之间具有抗震缝;所述第一建筑体位于所 述第二建筑体的柱墩上方;隔震垫,所述隔震垫设置在所述第一建筑体的底部与第二建筑 体的柱墩之间;接地电气管线系统包括:
[0006] 第一导电连接件,所述第一导电连接件连接在第一建筑体的主筋与第二建筑体的 柱内的主筋之间;
[0007] 第二导电连接件,所述第二导电连接件连接在第一建筑体的主筋与第二建筑体的 柱墩内的主筋之间;
[0008] 所述第一导电连接件和第二导电连接件均包括至少一段弧形。
[0009] 本实用新型如上所述的过抗震缝的建筑接地电气管线系统,进一步,所述第一导 电连接件和/或第二导电连接件为形;或者,所述第一导电连接件和/或第二导电连接件 为S形。
[0010] 本实用新型如上所述的过抗震缝的建筑接地电气管线系统,进一步,所述第一导 电连接件为Ω形时,半圆弧部分的半径大于抗震缝间隙的一半,且半圆弧部分的周长与抗 震缝间隙之差大于设计变形量。
[0011] 本实用新型如上所述的过抗震缝的建筑接地电气管线系统,进一步,所述第二导 电连接件为_形时,半圆弧部分的半径不小于隔震垫高度的一半,且半圆弧部分的周长与 隔震垫高度之差大于设计变形量。
[0012] 本实用新型如上所述的过抗震缝的建筑接地电气管线系统,进一步,所述第一导 电连接件和第二导电连接件为外表包铜的钢筋。
[0013]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4] 本实用新型电气管线系统由于设置了弧形的第一导电连接件和第二导电连接件, 在抗震缝扩大时,第一导电连接件能够补偿抗震缝的扩大,防止接地线在抗震缝处断裂。同 时第二导电连接件能够补偿第一建筑体与第二建筑体的柱墩之间的位移,防止接地线在隔 震垫处断裂,增加建筑抗雷电的安全性。此外,第二建筑体的柱内的主筋除了直接连接至地 下外,还通过第一导电连接件、第一建筑体的主筋、第二导电连接件形成另一条导电线路, 某一条导电线路发生短路时,雷电仍然能够被传导至地下,保证建筑物的安全。
【附图说明】
[0015] 通过结合以下附图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其他方面和优点将 变得更清楚和更容易理解,这些附图只是示意性的,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其中:
[0016] 图1为一种实施例的第一建筑体和第二建筑体不意图;
[0017]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过抗震缝的建筑接地电气管线系统示意图。
[0018]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19] 1、第一建筑体,11、第一建筑体的柱,12、第一建筑体的主筋,2、第二建筑体,21、第 二建筑体的柱,22、第二建筑体的柱墩,23、第二建筑体的柱内的主筋,24、第二建筑体的柱 墩内的主筋,3、隔震垫,4、抗震缝,5、第一导电连接件,6、第二导电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过抗震缝的建筑接地电气管线系统的实 施例。
[0021] 在此记载的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的特定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 构思,均是解释性和示例性的,不应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及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 制。除在此记载的实施例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能够基于本申请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所公 开的内容采用显而易见的其它技术方案,这些技术方案包括采用对在此记载的实施例的做 出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和修改的技术方案。
[0022] 本说明书的附图为示意图,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构思,示意性地表示各部分的 形状及其相互关系。请注意,为了便于清楚地表现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各部件的结构,各 附图之间并未按照相同的比例绘制。相同的参考标记用于表示相同的部分。
[0023] 图2示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过抗震缝的建筑接地电气管线系统;如图1所 示,所述建筑包括第一建筑体1;第二建筑体2,所述第二建筑体包括柱墩22和与柱墩连接的 柱21;所述第二建筑体的柱21与所述第一建筑体的柱11之间具有抗震缝4;所述第一建筑体 1位于所述第二建筑体的柱墩22上方;隔震垫3,所述隔震垫3设置在所述第一建筑体的底部 与第二建筑体的柱墩之间;接地电气管线系统包括:
[0024] 第一导电连接件5,所述第一导电连接件5连接在第一建筑体的主筋12与第二建筑 体的柱内的主筋23之间;
[0025] 第二导电连接件6,所述第二导电连接件6连接在第一建筑体的主筋12与第二建筑 体的柱墩内的主筋24之间;
[0026] 所述第一导电连接件5和第二导电连接件6均包括至少一段弧形。
[0027] 在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中,由于设置了弧形的第一导电连接件和第二导电连接 件,在抗震缝扩大时,第一导电连接件能够补偿抗震缝的扩大,防止接地线在抗震缝处断 裂。同时第二导电连接件能够补偿第一建筑体与第二建筑体的柱墩之间的位移,防止接地 线在隔震垫处断裂,增加建筑抗雷电的安全性。如图2所示,第二建筑体的柱内的主筋23除 了直接连接至地下外,还通过第一导电连接件5、第一建筑体的主筋12、第二导电连接件6形 成另一条导电线路,某一条导电线路发生短路时,雷电仍然能够被传导至地下,保证建筑物 的安全。
[0028] 在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过抗震缝的建筑接地电气管线系统中,所述第一导电 连接件和/或第二导电连接件为Ω.形;或者,所述第一导电连接件和/或第二导电连接件为S 形。
[0029]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一导电连接件为Q形时,所述第一导电连接件为Ω 形时,半圆弧部分的半径大于抗震缝间隙的一半,且半圆弧部分的周长与抗震缝间隙之差 大于设计变形量。当所述第二导电连接件为Ω形时,半圆弧部分的半径不小于隔震垫高度 的一半,且半圆弧部分的周长与隔震垫高度之差大于设计变形量。
[0030] 在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过抗震缝的建筑接地电气管线系统中,所述第一导电 连接件和第二导电连接件为外表包铜的钢筋,优选地,第一导电连接件和第二导电连接件 为Φ16的铜包钢。
[0031] 上述披露的各技术特征并不限于已披露的与其它特征的组合,本领域技术人员还 可根据发明之目的进行各技术特征之间的其它组合,以实现本实用新型之目的为准。
【主权项】
1. 一种过抗震缝的建筑接地电气管线系统,所述建筑包括第一建筑体;第二建筑体,所 述第二建筑体包括柱墳和与柱墳连接的柱;所述第二建筑体的柱与所述第一建筑体的柱之 间具有抗震缝;所述第一建筑体位于所述第二建筑体的柱墳上方;隔震垫,所述隔震垫设置 在所述第一建筑体的底部与第二建筑体的柱墳之间;其特征在于,接地电气管线系统包括: 第一导电连接件,所述第一导电连接件连接在第一建筑体的主筋与第二建筑体的柱内 的主筋之间; 第二导电连接件,所述第二导电连接件连接在第一建筑体的主筋与第二建筑体的柱墳 内的主筋之间; 所述第一导电连接件和第二导电连接件均包括至少一段弧形。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抗震缝的建筑接地电气管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 电连接件和/或第二导电连接件为Q形;或者,所述第一导电连接件和/或第二导电连接件 为S形。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过抗震缝的建筑接地电气管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 电连接件为。1形时,半圆弧部分的半径大于抗震缝间隙的一半,且半圆弧部分的周长与抗 震缝间隙之差大于设计变形量。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过抗震缝的建筑接地电气管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 电连接件为。形时,半圆弧部分的半径不小于隔震垫高度的一半,且半圆弧部分的周长与 隔震垫高度之差大于设计变形量。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抗震缝的建筑接地电气管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 电连接件和第二导电连接件为外表包铜的钢筋。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过抗震缝的建筑接地电气管线系统,其包括:第一导电连接件,所述第一导电连接件连接在第一建筑体的主筋与第二建筑体的柱内的主筋之间;第二导电连接件,所述第二导电连接件连接在第一建筑体的主筋与第二建筑体的柱墩内的主筋之间;所述第一导电连接件和第二导电连接件均包括至少一段弧形。本实用新型电气管线系统由于设置了弧形的第一导电连接件和第二导电连接件,在抗震缝扩大时,第一导电连接件能够补偿抗震缝的扩大,防止接地线在抗震缝处断裂。同时第二导电连接件能够补偿第一建筑体与第二建筑体的柱墩之间的位移,防止接地线在隔震垫处断裂,增加建筑抗雷电的安全性。
【IPC分类】E04B1/68, E04B1/98
【公开号】CN205171723
【申请号】CN201520861336
【发明人】吴继华, 徐亮, 谢会雪, 颜钢文, 张正, 张叙川, 肖伟, 丛桂杰, 苏小惠
【申请人】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公开日】2016年4月20日
【申请日】2015年11月2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