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反射原理进行采光的多棱玻璃幕墙建筑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457471阅读:409来源:国知局
一种利用反射原理进行采光的多棱玻璃幕墙建筑群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利用反射原理进行采光的多棱玻璃幕墙建筑群,属于机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由于城市建筑越来越密集,采光就成了建筑行业考虑的首要问题。本发明利用多棱玻璃做幕墙,建筑群采用交错布置的结构,利用镜面反射原理,可以反射太阳光,使得建筑物的阴面照射到后面建筑物幕墙发射过来的太阳光,达到充分采光的效果。本发明很好的解决了现代城市建筑群采光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利用反射原理进行采光的多棱玻璃幕墙建筑群,能够解决现代建筑群密集采光困难的难题
[0004]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利用反射原理进行采光的多棱玻璃幕墙建筑群,设有多个建筑,根据建筑排列方式导致建筑间挡光而形成无光区或每栋建筑的背光区,按照太阳光的投射方向,靠近太阳侧的为前栋建筑,远离太阳光侧的为后栋建筑;前后设置的两栋建筑,在后方建筑的朝阳面设置多棱玻璃幕墙;多棱玻璃幕墙因太阳光投射而发生反射,使反射光恰好照在前栋建筑的背阴面,在背阴面也设置多棱玻璃幕墙,同理使反射光再反射到前栋建筑。
[0005]进一步地,将多栋建筑交错布置,每栋建筑的幕墙全部采用多棱玻璃。
[0006]本实用新型涉及的这种利用反射原理进行采光的多棱玻璃幕墙建筑群,将建筑物交错布置,每个建筑物的幕墙采用多棱玻璃,每当早上太阳升起的时候,建筑物面对太阳的一面照到太阳光,通过幕墙上的多棱玻璃经过镜面反射之后,建筑物面对太阳的太阳光会被反射到斜对面背对太阳的建筑物上。等到下午,太阳光照到建筑物背面的时候,太阳光同样会通过幕墙反射,再次照到建筑物的照不到太阳的阳面。这样利用镜面反射原理使得每个建筑物不论是面对太阳的部分还是背对太阳的部分都可以很充分的照到太阳光,解决了现代建筑群密集采光困难的难题,给社会和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附图说明】
[0007]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利用反射原理进行采光的多棱玻璃幕墙建筑群三维图;
[0008]1-多棱玻璃幕墙;2-再次反射光线;3-反射光;4-太阳光;5-交错布置的建筑。
【具体实施方式】
[0009]如图1所示,一种利用反射原理进行采光的多棱玻璃幕墙建筑群,设有多个交错布置的建筑5,根据建筑排列方式导致建筑间挡光而形成无光区或每栋建筑的背光区,按照太阳光4的投射方向,靠近太阳侧的为前栋建筑,远离太阳光侧的为后栋建筑;前后设置的两栋建筑,在后方建筑的朝阳面设置多棱玻璃幕墙I;多棱玻璃幕墙I因太阳光投射而发生反射,使反射光3恰好照在前栋建筑的背阴面,在背阴面也设置多棱玻璃幕墙I,同理使反射光3再反射到前栋建筑,如图中的再反射光线2。
[0010]进一步地,将多栋建筑交错布置,每栋建筑的幕墙全部采用多棱玻璃。
[0011]这种使用多棱玻璃做幕墙利用镜面反射原理采光的现代化城市新型建筑模式可以使得现代城市密集的建筑群充分利用太阳光,解决了由于城市建筑密集而采光困难的难题,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001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申请范围的限制,凡是在本实用新型构思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本领域的专业人员能够作出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利用反射原理进行采光的多棱玻璃幕墙建筑群,其特征在于,设有多个建筑,根据建筑排列方式导致建筑间挡光而形成无光区或每栋建筑的背光区,按照太阳光的投射方向,靠近太阳侧的为前栋建筑,远离太阳光侧的为后栋建筑;前后设置的两栋建筑,在后方建筑的朝阳面设置多棱玻璃幕墙;多棱玻璃幕墙因太阳光投射而发生反射,使反射光恰好照在前栋建筑的背阴面,在背阴面也设置多棱玻璃幕墙,同理使反射光再反射到前栋建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反射原理进行采光的多棱玻璃幕墙建筑群,其特征在于,将多栋建筑交错布置,每栋建筑的幕墙全部采用多棱玻璃。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利用反射原理进行采光的多棱玻璃幕墙建筑群,设有多个建筑,根据建筑排列方式导致建筑间挡光而形成无光区或每栋建筑的背光区,按照太阳光的投射方向,靠近太阳侧的为前栋建筑,远离太阳光侧的为后栋建筑;前后设置两栋建筑,在后方建筑的朝阳面设置多棱玻璃幕墙;多棱玻璃幕墙因太阳光投射而发生反射,使反射光恰好照在前栋建筑的背阴面,在背阴面也设置多棱玻璃幕墙,同理使反射光再反射到前栋建筑。利用镜面反射原理使得每个建筑物不论是面对太阳的部分还是背对太阳的部分都可以很充分的照到太阳光,解决了现代建筑群密集采光困难的难题,给社会和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IPC分类】F21S11/00, E04B2/88
【公开号】CN205369616
【申请号】CN201620098566
【发明人】杨龙
【申请人】杨龙
【公开日】2016年7月6日
【申请日】2016年2月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