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建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985278阅读:316来源:国知局
生态建筑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态建筑。以缓解现有技术中,由于土地碎片化使得滴灌无法进行,而导致的土地盐碱化问题。包括沼气池、第一日光温棚、房间和走廊;所述房间设置于所述第一日光温棚和所述走廊之间,所述沼气池设置于所述第一日光温棚的底端用于提供肥料和燃料。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生态建筑充分利用了自然资源,集中了土地资源、高效节水、为全面实施滴灌创造了条件,是一种生态友好型建筑。
【专利说明】
生态建筑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生态建筑。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在西北沙漠、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及外蒙古、中亚、丝路沿线等亚欧内陆地区,包产到户的地块太小,滴灌无法全面实施,因而采用的灌溉方法多为大水漫灌,于是现代化的修库灌溉、打井灌溉、引水灌溉成了必然选择,我国在天山南北、柴达木、河西走廊等各内流河上,修建了大量的水库,依托这些水库的有效灌溉,即大水漫灌,在本来无农业生产条件的干旱区,逐渐形成了一个个农业发达、人烟稠密的农灌区及工业城市。水库的开闸放水,虽然会使灌溉区的农作物茁壮生长,但是,大水漫灌导致了地表水体强烈蒸发,土地盐碱化加速,地下水位下降且严重矿化,且针对通过减少大水漫灌带来的土地盐碱化问题,目前还没有经济有效的解决措施。生态环境的破坏,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不便。
[0003]现如今,针对寒冷、干旱以及土地盐碱化带来的环境问题,西北地区的建筑物仅仅考虑了防风抗寒方面的需求,而没有针对土地盐碱化的问题对建筑物进行相应的改进,或者说这些建筑物的功能仅限于居住,并没有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生态循环。可以说,现有技术中的建筑物并不是环境友好型的生态建筑。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态建筑,以缓解现有技术中,由于土地碎片化使得滴灌无法进行,而导致的土地盐碱化问题。
[000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生态建筑,包括沼气池、第一日光温棚、房间和走廊;
[0006]所述房间设置于所述第一日光温棚和所述走廊之间,所述沼气池设置于所述第一日光温棚的底端用于提供肥料和燃料。
[0007]更进一步地,还包括供暖系统,所述供暖系统包括加热装置和蓄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设置于所述走廊的顶端,所述蓄热装置埋设于所述房间和所述走廊的底部,所述加热装置和所述蓄热装置通过管道连通,所述蓄热装置用于给所述房间和所述走廊供热。
[0008]更进一步地,所述加热装置设置为太阳能集热器,所述蓄热装置设置为储热水箱。、根据权利要求所述的生态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沼气池埋设于地下,所述沼气池的入料口通过管道与该建筑外部连通,所述沼气池的出气口通过管道与该建筑的耗能设备连通,所述沼气池产生的肥料供给第一日光温棚内的植物。
[0009]更进一步地,所述走廊高于所述房间,所述房间高于所述第一日光温棚。
[0010]更进一步地,所述走廊与所述房间之间开设有走廊门。
[0011 ]更进一步地,所述房间与所述第一日光温棚之间开设有房间门。
[0012]更进一步地,所述房间的顶部与所述第一日光温棚的顶部之间开设有房间窗。
[0013]更进一步地,所述走廊顶部与所述房间顶部之间开设有走廊窗。
[0014]更进一步地,所述房间的顶面与所述走廊的侧壁间架设有第二日光温棚。
[0015]结合以上技术方案,由于房间设置于所述第一日光温棚和所述走廊之间,所述沼气池设置于所述第一日光温棚的底端用于提供肥料和燃料。蓄热装置用于给所述房间和所述走廊供热,第二日光温棚设置于所述房间的顶面与所述走廊的侧壁间,沼气池产生的沼气供给该建筑使用,沼气池产生的肥料供给第一日光温棚使用,第二日光温棚可以进一步增加节能保温效果,蓄热装置为该建筑供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生态建筑充分利用了自然资源,集中了土地资源、高效节水、为全面实施滴灌创造了条件。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为实施例1提供的生态建筑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实施例2提供的生态建筑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实施例3提供的生态建筑的结构示意图。
[0020]附图标记:
[0021]1-沼气池;2-第一日光温棚;3-房间;
[0022]4-走廊;5-供暖系统; 6-房间门;
[0023]7-走廊门;8-房间窗;9-走廊窗;
[0024]10-第二日光温棚;51-加热装置; 52-蓄热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28]本实施例的中心思想是针对西北干旱地区因常年大水漫灌导致的土地盐碱化问题,提供一种生态建筑,该生态建筑集成了沼气池1、第一日光温棚2、供暖系统5等,充分利用生态循环,以达到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目的。
[0029]实施例1
[0030]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生态建筑,包括沼气池1、第一日光温棚2、房间3和走廊4。沼气池I设置于第一日光温棚2的下部用于提供肥料和燃料,房间3设置于第一日光温棚2和走廊4之间。走廊4高于房间3,房间3高于第一日光温棚2,从走廊4到第一日光温棚2方向,该建筑的高度依次减小,呈阶梯状分布。由于该生态建筑朝南设置,阶梯状的布局有利于该生态建筑充分接受阳光照射。
[0031]沼气池I埋设于第一日光温棚2下部,沼气池I的入料口通过管道与该建筑的外部连通,沼气池I的出气口通过管道与该生态建筑的耗能设备连通,沼气池I产生的肥料供给第一日光温棚2内的植物。沼气池I利用发酵物厌氧反应产生沼气,沼气作为清洁能源供给人们日常生活使用,残留的发酵产物可用于肥料供给绿色植物。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生态建筑向沼气池I中投入发酵原料,发酵原料不限定为动物或人的粪便等,沼气池I的入料口可以与建筑物的厕所管道连通,因而可以充分利用人体粪便,减少人体粪便的无效排放。沼气池I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发酵原料在沼气池I中发生发酵反应并产生沼气,沼气从沼气池I的出气口排出并通过管道供给该生态建筑使用,发酵完成后的产物可作为第一日光温棚2内的绿植的肥料。沼气池I埋设于第一日光温棚2下部的突出效果在于:现有技术中,由于沼气池I在较低温度下会出现发酵反应减缓或者停止的现象,例如北方的冬天较低温度时,沼气池I内的发酵反应减缓或者停止,沼气池I的产气量不能足量供给,基于供能不稳定方面的考量,人们在经过一个冬天的使用后往往会废弃沼气池I的使用,造成了极大的浪费。与现有技术显著不同的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生态建筑在沼气池I上增设了第一日光温棚2,第一日光温棚2内种植有绿色植物,例如蔬菜、树木、花卉等,绿色植物在第一日光温棚2内进行光合作用,增加第一日光温棚2内的湿度,降低体感温度。在夏天温度较高时,第一日光温棚2可以阻挡外部的高温,保持内部的凉爽,在冬天温度较低时,第一日光温棚2可以起到保温和隔绝外部冷空气的作用,第一日光温棚2可以储存白天照射入第一日光温棚2内的热能,并在夜晚降温时将热能供给位于第一日光温棚2底部的沼气池I,使得沼气池I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可以保持正常工作。第一日光温棚2和沼气池I的配合使用可以有效避免沼气池I因低温导致的产气量不足以及效率低下的问题。
[0032]作为本实施例较优的实施方式,沼气池I包括壳体、进料口、出料口、隔仓板和出气口,隔仓板将沼气池I本体的壳体分隔为发酵仓和澄清净化仓。发酵物首先在发酵仓内进行沉淀,发酵物中的废渣会沉淀到发酵仓的底部,上层为较澄清的发酵液,发酵液会进行发酵并产生沼气,产生的沼气从出气口排出,上层的发酵液足够多时,会溢流到澄清净化仓内储存并进一步澄清,澄清净化仓中的发酵液足够多时,发酵液从出料口排出,从而实现对澄清发酵液的收集。该实施方式中,发酵液和废渣分离储存,可以达到高效、节能的有益效果。
[0033]第一日光温棚2的顶端与房间3的侧面固定连接并从连接位置向下倾斜直至固定于地面。第一日光温棚2朝南设置,以便于充分接受日照。
[0034]作为本实施例较优的实施方式,第一日光温棚2包括骨架和保温膜,保温膜铺设于骨架上部用于保温和隔热,骨架作为第一日光温棚2的支撑部件可根据实际需要设定,例如可以是:骨架靠近房间3的一端插入房间3的侧壁内,骨架靠近地面的一端埋入地面,骨架中部可设置为网状结构,可以理解的是,出于成本方面的考量,可以相对减少骨架的数量,当然,出于结构稳定性的考量,也可以增设骨架的数量。
[0035]为提高第一日光温棚2的自动化程度,保温膜设置为可自动收卷和覆卷的结构,具体而言,第一日光温棚2内设置有自动卷帘机,骨架上设置有滑动小车以及供滑动小车滑动的滑轨,滑动小车由限位绳串联,滑动下车下端挂设保温膜,两个滑动小车之间的最大距离由限位绳控制。在保温膜收卷状态下,全部小车聚集于骨架靠近房间3的一端,保温膜处于悬挂堆叠状态,在需要覆卷时,自动卷帘机可带动滑动小车沿滑轨朝向远离房间3的一端移动直到全部保温膜展开,在需要收卷时,自动卷帘机可带动滑动小车朝相反方向运动直至全部保温膜收拢。
[0036]房间3位于生态建筑中部位置,具体位于第一日光温棚2和走廊4之间。房间3与第一日光温棚2之间开设有房间门6。房间门6优选设置为透明玻璃门,该透明玻璃门的透光性能好,而且从室内观看外部的视野较为开阔。房间3的顶端与第一日光温棚2的顶端之间开设有房间窗8。房间窗8设置于房间3的顶端与第一日光温棚2的顶端之间的原因在于:增加透光和换气,冬天因阳光角度低而进光,夏天因阳光角度高而少晒。房间窗8优选为双层玻璃窗,该双层玻璃窗的保温隔热性能较好。
[0037]为了进一步提高该生态建筑的节能减排效果,以及充分利用房间3顶部的空间,在房间3的顶部优选设置有保温层,该保温层从后墙到第一日光温棚2方向向下倾斜设置,保温层与房间3顶部之间设置为蓄热腔。空气的热传导效率较低,在温度较高的情况下,蓄热腔内的空气层可以有效阻隔辐射到保温层上的热能继续向房间3方向传导,因而可以在高温天气时可以保证房间3内处于相对凉爽的状态。保温层由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钢筋混凝土强度较高,耐用性以及耐候性较好。
[0038]走廊4位于房间3远离第一日光温棚2—侧,走廊4是供给人们行走的通道,走廊4与房间3之间开设有走廊门7,从走廊4通过该走廊门7可以直接进入房间3,保温层顶部与走廊4顶部之间开设有走廊窗9,走廊窗9用于采光与通风,与房间窗8类似,房间窗8设置于房间3的顶端与第一日光温棚2的顶端之间的原因在于:增加透光和换气,冬天因阳光角度低而进光,夏天因阳光角度高而少晒。走廊窗9优选为双层玻璃窗,该双层玻璃窗的保温隔热性能较好。走廊4的后墙用于防寒保温,该后墙优选设置为夹层材料以提高保温性能。
[0039]实施例2
[0040]该实施例是与实施例1相并列的另一个优选方案,实施例1所公开的技术方案也属于本实施例要求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所公开的区别技术特征以外的技术特征在此不再重复描述。该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技术特征在于:供暖系统5,具体而言:
[0041]供暖系统5包括加热装置51和蓄热装置52,加热装置51设置于走廊4的顶端,蓄热装置52埋设于房间3和走廊4的底部,加热装置51和蓄热装置52通过管道连通,蓄热装置52用于给房间3和走廊4供热。
[0042]作为该实施例的优选方案,加热装置51设置为太阳能集热器,蓄热装置52设置为储热水箱。
[0043]太阳能集热器设置于走廊4顶部,储热水箱设置于房间3和走廊4的底部,太阳能集热器和储热水箱构成了供暖系统5。太阳能集热器与储热水箱通过管道连通,储热水箱用于给房间3和走廊4供热。太阳能集热器与储热水箱之间连通的管道内设置有循环水,太阳能集热器将收集到的热能通过换热器对管道内的水体进行加热,水体温度升高后流入储热水箱,以使储热水箱内的水体保持一定的温度,该储热水箱起到了一个“地暖”的作用,由于该储热水箱的存在,房间3和走廊4在寒冷的冬天不会过于寒冷,使得人们的居住环境更加适宜。
[0044]该实施例中,该供暖系统5具有多种变形形式,具体而言,
[0045]例如:为进一步提高储热水箱的供暖效果,在走廊4和房间3的地板下部铺设供暖水管,供暖水管迂回设置,该设计方案的换热面积较大,储热水箱流向太阳能集热器中的水体必须流经该供暖水管,由于供暖水管与走廊4和房间3地面的热交换面积大,因而换热效率更高。
[0046]又如:为进一步保证该生态建筑的供暖效果,还可以增设燃气热水器作为太阳能集热器的补充能源装置,燃气热水器的具体安装位置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定。当然,燃气热水器的能源可以使用沼气池I产生的沼气,或者使用双能源,即,可以同时使用沼气和天然气,在沼气产气量不能满足日常生活需求时,开通天然气管道,在沼气产气量能够满足日常生活需求时,仅需开通沼气管道。
[0047]实施例3
[0048]该实施例是与实施例2相并列的另一个优选方案,实施例2所公开的技术方案也属于本实施例要求保护的范围,实施例2所公开的区别技术特征以外的技术特征在此不再重复描述。该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技术特征在于:第二日光温棚1,具体而言,
[0049]第二日光温棚10设置于房间3的顶部,第二日光温棚10的第一端与走廊4侧壁固定连接,第二日光温棚10的第二端与房间3上端面固定连接,日光温棚从第一端向第二端逐渐向下倾斜。第二日光温棚10包括保温膜和土层,土层铺设于第二日光温棚10的底部。第二日光温棚10底部的土层可以用于种植蔬菜、瓜果和花卉等。为提高第二日光温棚10的自动化程度,对第二日光温棚10的改进方案可以参考第一日光温棚2的改进方案,在此不再赘述。设置第二日光温棚10可以有效利用房间3顶部的空间,也可以达到节能环保的效果。
[0050]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主权项】
1.一种生态建筑,其特征在于,包括沼气池(1)、第一日光温棚(2)、房间(3)和走廊(4); 所述房间(3)设置于所述第一日光温棚(2)和所述走廊(4)之间,所述沼气池(I)设置于所述第一日光温棚(2)的底端用于提供肥料和燃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建筑,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供暖系统(5),所述供暖系统(5)包括加热装置(51)和蓄热装置(52),所述加热装置(51)设置于所述走廊(4)的顶端,所述蓄热装置(52)埋设于所述房间(3)和所述走廊(4)的底部,所述加热装置(51)和所述蓄热装置(52)通过管道连通,所述蓄热装置(52)用于给所述房间(3)和所述走廊(4)供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态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51)设置为太阳能集热器,所述蓄热装置(52)设置为储热水箱。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沼气池(I)埋设于地下,所述沼气池(I)的入料口通过管道与该建筑外部连通,所述沼气池(I)的出气口通过管道与该建筑的耗能设备连通,所述沼气池(I)产生的肥料供给所述第一日光温棚(2)内的植物。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走廊(4)高于所述房间(3),所述房间(3)高于所述第一日光温棚(2)。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走廊(4)与所述房间(3)之间开设有走廊门(7)。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房间(3)与所述第一日光温棚(2)之间开设有房间门(6)。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房间(3)的顶部与所述第一日光温棚(2)的顶部之间开设有房间窗(8)。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生态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走廊(4)顶部与所述房间(3)顶部之间开设有走廊窗(9)。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生态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房间(3)的顶面与所述走廊(4)的侧壁之间架设有第二日光温棚(10)。
【文档编号】E04H14/00GK205677345SQ201620624133
【公开日】2016年11月9日
【申请日】2016年6月22日 公开号201620624133.0, CN 201620624133, CN 205677345 U, CN 205677345U, CN-U-205677345, CN201620624133, CN201620624133.0, CN205677345 U, CN205677345U
【发明人】柴尔红
【申请人】柴尔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