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6586阅读:3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床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床椅,尤其指一种可同时作为睡床或座椅的床椅构造。
现有的床椅设计是,为使在座椅状态时可具有扶手供使用者放置手臂,在座椅骨架两侧加设一n形架,使其弯折形成座椅两侧的扶手,其构造如附图所示,通过座架与靠架二侧的n形延架进行弯折,使其构成如附图中图2所示附具扶手的座椅,但是,上述现有的构造在经本发明人几番研究后发现,该现有构造在操作时,步骤极多、操作麻烦、十分不便,如同附图2所示,当自睡床转换成座椅时,需先弯折靠架再一一弯折四组n形延架,至少需要五个动作才能将睡床转换成附具扶手的座椅,过于麻烦,反之,也需经过五个动作才能将座椅转换成睡床。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床椅,可进行睡床与座椅的转换,且于转换过程中,可自动弯折形成两侧均具扶手的座椅或自动平放形成平面的睡床。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包括一n形椅背架及一u形椅垫架,连接两者的多段式调整定位关节等,其中,椅背架两侧延设上补强架,椅垫架两侧延设下补强架,同侧,上、下补强架间以一扶手横杆与一扶手立杆相接,其中,扶手横杆一端枢接于上补强架底端,另端枢接于扶手立杆一端,扶手立杆的另端则以一多段式调整定位关节与下补强架的后端相接,这样,弯折椅背架,上补强架推动扶手横杆与扶手立杆分别以枢接处与多段式调整定位关节为支点,朝前自动弯折形成一扶手,并以多段式调整定位关节定位,反之,放下椅背架则可同时拉动扶手横杆与扶手立杆成平放状。
图式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一;座椅状态;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二;睡床状态;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操作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立体图一;座椅状态;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立体图二;睡床状态;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操作示意图;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请参阅
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由一n形椅背架1与一u形椅垫架2所构成的床椅;其中,椅背架1与椅垫架22是以多段式调整定位关节3连结,而可弯折成座椅(如
图1所示)或平放成睡床(如图2所示),其中n形椅背架1的两侧朝外延设一上补强架11,u形椅垫架2的两侧也朝外延伸一下补强架21,而同侧的上、下补强架11、21间以一扶手横杆4与一扶手立杆5相连结,其中,扶手横杆4的一端是以一多段式调整定位关节3与上补强架11相接,扶手横杆4的另端则与扶手立杆5的一端枢接,而扶手立杆5的另端则与下补强架21的后端相接。
这样,当n形椅背架1平放而与u形椅垫架2同一平面时,扶手横杆4与扶手立杆5也拉伸成直线状位于椅背架1与椅垫架2两侧,呈睡床状态,请配合图3所示,当弯折椅背架11,令其由多段式调整定位关节3为支点而上扬时,椅背架1两侧的上补强架11则推动扶手横杆4与扶手立杆5分别以枢接处及多段式调整定位关节3处为支点朝前弯折,使其形成一阶状扶手,并以多段式调整定位关节3进行定位,即可转换成一附具扶手的座椅;反之,欲放下椅背转换成睡床时,则将椅背架1前推至超越多段式调整定位关节3的制动点后即可放下椅背架1,令上补强11拉动扶手横杆4与扶手立杆55平放回复睡床状态。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设计,使用者只单次操作,将椅背架1拉起即可同时带动扶手横杆4与扶手立杆5,自动转换成附具扶手的座椅,而转换成睡床时,也只需单一步骤,即可令椅背架1连同扶手横杆4与扶手立杆5平放,步骤简单、操作容易,即为本实用新型最大的优点功效。
综上所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确实具有步骤简单,操作容易等功效。
权利要求1.一种床椅,由椅背架及椅垫架以多段式调整定位关节连接而成;其特征在于其中椅背架(1)两侧延设上补强架(11),椅垫架(2)两侧延设下补强架(21),同侧上、下补强架(11)、(21)间以一扶手横杆(4)与一扶手立杆(5)相接,其中扶手横杆(4)的一端枢接于上补强架(11)的底端,其另端枢接于扶手立杆(5)一端,扶手立杆(5)的另端则以一多段式调整定位关节(3)与下补强架(21)的后端相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床椅,是由一n形椅背架及一u形椅垫架通过多段式调整定位关节相连结而构成,其中,椅背架与椅垫架的两侧各延设上、下补强架,而同侧的上、下补强架则以一扶手横杆及一扶手立杆相接,扶手横杆一端枢接于上补强架底端,其另端则枢接于扶手立杆的一端,扶手立杆的另端则以一多段式调整定位关节连结于下补强架后端,本实用新型具有操作简易、快速等功效。
文档编号A47C17/00GK2427128SQ0021758
公开日2001年4月25日 申请日期2000年5月12日 优先权日2000年5月12日
发明者蔡伟伦 申请人:蔡伟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