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门窗的消噪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3062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门窗的消噪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门窗类,特别是门窗型材上的消除噪音的装置。
传统的门窗除了密封间隙大而使隔音效果差外,更主要的原因是其截面形状为“H”形,这属于一种双音叉结构,常规的门窗型材的“音叉”臂长度一般在40~60mm,与城市噪音波长的整数倍容易相等,因此,门窗在噪音作用下极易产生共振。这种共振传入室内的噪声,远比通过缝隙传入的噪声振幅大,这就是常见的汽车开过后,室内门窗振动余音未尽的原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门窗的物理消噪机构,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不但可消除音叉谐振效应,而且能将噪音倒相后的声波,在物理消噪腔内进行异相同幅叠加相互抵消。
本实用新型的实现技术方案是改变现有门窗的型材的截面形状,将其制造成矩形管状结构,在管腔中设置一对对称且开口相对的倒相环,倒相环的内曲率半径为城市噪音的平均中心波长系数1.67~2.775mm,外曲率半径设计为常见城市最小噪音的二次谐波移相后中心波长系数2.28~6.24mm,倒相环的开口宽度为城市常见最大噪音的滤波波长系数2.45~4.5mm,相对的倒相环中心距为18.5mm~48.7mm,为城市常见噪音二次反射倒相后的中心波长衰减振幅系数。
本门窗型材的管状结构,取消了音叉结构谐振的可能;根据城市主要噪音的波长而设计开环倒相的曲率半径、噪音滤波器开口宽度和对称倒相环中心距,很好地实现了使噪声波滤波、倒相、异相同幅叠加,最终相互抵消。
下面,依照本实用新型说明书附图提供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对其结构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参见
图1,本门窗的型材的截面为矩形管状结构,两端只留下较浅安装槽和配合槽,消除了形成音叉的因素,在管腔1中设置一对对称的开口相对的倒相环2,倒相环2的曲率半径为1.67~2.775mm,开口3的宽度为2.45~4.5mm两倒相环2之间的中心间距为18.5~48.7mm。噪音的声波碰到门窗后,引起型材做与振幅同方向的振动,当声波的原波形遇到倒相环后,反射倒相为反相波形,与下一个原波形相遇,该原波形与反相波形振幅相等、相位相反。相互叠加后抵消,最终消除了噪声。
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看,本门窗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型材采用管形结构,避免了形成音叉的可能性,同时又增加了型材的整体刚性,可消除音叉的谐振效应;在管腔中对称设置倒相环,巧妙地利用了声学的倒相及叠加原理,使噪音的声波倒相互抵消,据实际测量,关闭本门窗,可以消除城市噪音强度45~50分贝。此外,倒相环还可在型材中起到加强筋和连接点的作用。
权利要求1.一种门窗的消噪机构,其特征是门窗的型材的截面为矩形管状结构,在管腔中有一对对称的开口相对的倒相环,倒相环的内曲率半径为城市噪音的平均中心波长系数,外曲率半径设计为常见城市最小噪音的二次谐波移相后中心波长系数,倒相环的开口宽度为城市常见最大噪音的滤波波长系数,相对的两倒相环中心距为常见城市噪音二次反射倒相后的中心波长衰减振幅系数。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窗的消噪机构,其特征为开口倒相环的内曲率半径为1.67~2.775mm,外曲率半径为2.28~6.24mm,开口宽度为2.45~4.5mm,相对的倒相环中心距为18.5mm~48.7mm。
专利摘要一种门窗的消噪机构。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门窗类,特别是门窗型材上的消除噪音的装置。本实用新型所述门窗的型材的截面为矩形管状结构,在管腔中有一对对称的开口相对的倒相环,倒相环的内曲率半径为1.67~2.775mm,外曲率半径2.28~6.24mm,开口宽度为2.45~4.5mm,相对的倒相环中心距为18.5mm~48.7mm。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可消除音叉谐振效应,且能将声波反射倒相为波形相位相反的声波,最终异相同幅叠加相互抵消,达到消噪之目的。
文档编号E06B3/08GK2450346SQ00223619
公开日2001年9月26日 申请日期2000年7月7日 优先权日2000年7月7日
发明者李庚武, 易湘萍 申请人:李庚武, 易湘萍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