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可摆动桌面板的桌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3885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可摆动桌面板的桌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一个桌面板和一个桌子托架的桌子,其中桌面板被铰接在桌子托架上且可绕一个水平的回转轴线摆动。桌子托架有一个水平的托梁元件,至少一个用于支承桌面板的支承件以及一个或多个连接在该支承件上的桌腿。支承件连接在托梁元件上且可在工作位置和折叠位置之间绕回转轴线进行调整,或者可以绕一根垂直轴线摆动。
我们已经知道这种桌子可以用作例如会议室桌子。根据会议室占用的情况必须布置不同数目的桌子。不需要的桌子将被叠装起来以节省位置。
由EP-A-0 572 770已知有一种按照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所述的桌子。这种桌子具有两个桌腿,它们被设计成垂直的支柱并在底部带有水平横梁,该横梁通过脚被支承在地面上。桌腿的横梁在桌面板的工作位置上是相互平行的并且被布置在桌子宽度的方向上。为使这种桌子从工作位置变化到叠装位置,首先要将两根支柱向里折叠,以便接着使桌面向下折叠。对于这样的过程通常需要两个人。
因此本发明的任务是按照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所述如下改进这种桌子,使得只需一个人以简单的方式就可以实现桌子从工作位置调整至叠装位置或者相反的调整。
这项任务通过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征解决。
本发明的其它技术方案见附属权利要求的内容。
按照本发明的桌子有一个桌面板和一个桌子托架,其中该桌子托架具有一个水平的托梁元件。至少一个用于支承桌面板的支承件以及一个或多个连接在该支承件上的桌腿。桌面板被铰接在托梁元件上且可绕一个水平的回转轴线摆动,而且支承件连接在托梁元件上且可以在工作位置和叠装位置之间绕回转轴线进行调整,或者可以围绕一根垂直轴线摆动。在桌面板和支承件之间还设置有连接装置,它们使桌面板和连接在支承件上的桌腿一起摆动或者转动。
因此必要时在去掉闭锁之后通过简单地折叠下桌面板就可使桌子从工作位置调整为叠装位置。桌腿则自动地一起随之摆动或转动。相反将桌面板抬起同样可以以简单的方式由一个人将桌子调整到工作位置。
在本发明的一种特殊的设计方案中将桌腿设计为垂直的支柱,这些支柱在底部范围内带有水平的横梁,这横梁通过脚或者滚轮被支承在地上。横梁布置在桌面板的回转范围之外,并在桌面板的工作位置上相互平行并布置在桌面宽度的方向上,而且在叠装位置时由于支承件的调整相互成夹角布置。
在叠装位置时横梁的角度布置位置也保证了在该位置上带有向下折叠的桌面板的桌子能够独立地站立住。若横梁装有滚轮,那么桌子在叠装位置时也可以以简单的式样和方式移动。此外,横梁的角度位置也保证可以使多个桌子在叠装位置时被相互推入或者一个接一个地堆放,因而使桌子在叠装位置时的布置很紧凑。
下面根据一些实施例的描述和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其它设计方案和优点。
附图所示为

图1按第一个实施例的桌子的三维局部视图;图2按图1所示的桌子在工作位置时的侧视简图;图3按图1所示的桌子在工作位置时的仰视简图;图4按图1所示的桌子在叠装位置时的侧视简图;图5按图1所示的桌子在叠装位置时的俯视简图;图6按第二个实施例的桌子的三维局部视图;图7按图6所示的桌子在工作位置时的侧视简图;图8按图6所示的桌子在工作位置时的仰视简图;图9按图6所示的桌子在叠装位置时的侧视简图;图10按图6所示的桌子在叠装位置时的俯视简图;图11按第三个实施例的桌子在工作位置时的侧视图;图12按图11所示的桌子在工作位置时的仰视图;图13按图11所示的桌子在叠装位置时的后视图;图14按图12所示在支承元件部位处的细部视图;图15沿图14的A-A线的剖切视图;图16沿图14的B-B线的剖切视图;图17两个相互叠装起来的桌子的侧视图18两个相互叠装起来的桌子的俯视图。
图1至图5表示了第一实施例。这桌子主要包括了一个桌面板10和一个桌子托架,其中桌面板铰接连接在托架上并可以围绕一个水平回转轴线11.1摆动。桌子托架具有一个水平的托梁元件12,至少一个用于支承桌面板10的支承件14以及一个或多个抗扭地连接在支承件上的桌腿18。支承件14连接在托梁元件12上,可以在一个工作位置(图2,3)和一个叠装位置(图4,5)之间在回转轴线11.1的横向上进行调整或者可以围绕一个垂直轴线14.4摆动。桌面板10通过铰链11被可摆动地铰接连接在托梁元件12上。
桌子还具有一个垂直于托梁元件12布置的横向边板21,它在一个近似弯成圆形的中间件21.1里设有一个槽21.2。
被设计成梁形式的支承件14的一端14.5铰接地固定在托梁元件12上,而另一端14.6则在横向边板21的槽21.2里被导向。端部14.6设计成例如导向销或者导向滚轮。至少在桌子工作位置时要有一个合适的制动装置,以便使支承元件14的端部14.6被可松开地固定在槽21.2的一端。这可以通过设计例如相应的槽或其它的结构措施来实现。
在桌子的工作位置上支承件14与托梁元件12的延长线部分有一个例如为45°的夹角。
桌腿18在其下面部位处有一个横梁16,且它又具有脚或者滚轮17。在桌子的工作位置上横梁基本上垂直于托梁元件12(见图3)。在桌腿18与托梁元件14刚性牢固连接之后,当支承件14回转运动时该横梁16就相应随之一起运动。在叠装位置上这两个相向布置的横梁相互呈V形(见图5)。在这位置上可以使多个桌子紧凑地相互叠装起来。当横梁设有滚轮17时,便能方便地完成桌子的向下折叠,那么这样一种叠装就尤其简单。
图6至图10表示了第二实施例,其中在桌面板和支承件之间又有连接装置,这些连接装置使桌面板和桌腿一起摆动或者转动。
对于相应的零件采用了如图1中相同的标号。
此处,桌面板10也是通过铰链11可摆动地固定在托梁元件12上。支承件14的一端14.5又被铰接地固定在托梁元件12上。在此端部14.5处也使桌腿18紧固住了。
在所示的实施例中使桌面板和支承件一起摆动的连接装置为齿轮组,尤其是由二个伞齿轮22.1,22.2构成的齿轮组。一个伞齿轮22.1与支承元件14在其端部14.5处被紧固住,而另一个与伞齿轮22.1啮合的伞齿轮22.2则被固定在横向边板21上或者在桌面板10上。
当作用在桌面板10上的力不能仅通过伞齿轮来承受时,支承件14则构成悬梁,桌面板就可以被支承在该悬梁上(见图8)。在桌子工作位置时悬梁必须以合适的方式被可松开地锁定。
在工作位置上支承元件14与托梁元件12之间有一个夹角。但如果桌面板10回转至叠装位置(见图10),那么支承元件14和托梁元件12就相互平行。由于支承元件14的摆动使桌腿也转动,从而使横梁16与桌面板10形成一个约45°的角度,因而只需较小的叠装位置。
下面根据图11至18对第三种优选的实施例进行说明。这里对于相同零件也使用了相同的标号。
桌子主要包括一个桌面板10和一个桌子托架,该托架具有一个水平的托梁元件12、至少一个用于支承桌面板的支承件14以及一个或多个连接在该支承件上的桌腿18。桌面板10通过铰链11铰接连接在托梁元件12上并可以围绕一个水平的回转轴线摆动。支承件14可以在一个工作位置(图11)和一个叠装位置(图13)之间在与回转轴线横交的方向进行调整,或者可以围绕一个垂直轴线14.4摆动。
此外在桌面板10和支承件14之间设有连接装置,它可以使桌面板10和其上连接有桌腿8的支承件14一起摆动或者转动。在该实施例中,这些连接装置这样构成,即使其一端14.5铰接在托梁元件12上的支承件14通过另一端14.6在紧固于桌面板10上的导向异形件23里被导向。导向异形件被设计成边板状并具有一个导向槽23.2,支承件14的端部14.6借助于一个合适的轴承24在该导向槽里被导向。
尤其如图12所示,在托梁元件12的每个端部都铰接有第一支承件14,它们各自与一个桌腿18相连接。除了该第一支承件14之外还设有第二支承件15,它们同样可绕垂直轴线14.4摆动,但独立于第一支承件14。该第二支承件15位于垂直轴线14.4对面的端部15.1同样与导向异形件23相接触。第二支承件15的端部15.1在其面向桌面板10的上侧面设置有一个合适的轴承15.2,该轴承与导向异形件23的一个相应的导向轨23.2共同作用。轴承15.2可以为例如一种滚柱轴承,这种轴承可以在导向轨23.2上滚动。
尤其如图12所示,第一支承件14和第二支承件15在桌子处于工作位置时相互大致成V形。第一支承件14除了用于支承桌面板10之外也作为桌面板10和桌腿18之间的连接件,以便在折叠起桌面板时使桌腿也同时转动。第二支承件15主要用于对桌面板的附加支承,另外对于这种实施例来说还有任务,就是使桌面板在工作位置时被锁定。
第二支承件15还被一个未详细示出的弹簧元件这样固紧住,从而一旦桌面板为水平对准时就使该第二支承件以叠装位置自动运动至工作位置。在其运动结束时第二支承件15的端部15.1就与一个只是简单表示的制动机构25制动接触。
因而在桌面板的整个回转过程中,第一支承件14就从支承元件的叠装位置移动至制动位置,相反,只有当桌面板抵达水平工作位置后,由于弹簧元件的作用才使第二个支承元件15自动回转开。设有一个解锁机构26用于使制动的第二支承元件15解锁,该机构简要表示于图12,13和14中,并且与制动机构25相互作用连接。
解锁机构26在其一端26.1处有例如一个适当设计的手柄,借助此手柄可以使解锁机构沿箭头27(图12)的方向运动。拨动销26.2沿箭头27的方向运动时与第二支承件15接触并随之带动该第二支承件15。
在桌子处于叠装位置时这两个支承件14和15相互大致平行并处在托梁元件12的延长线上。
但在本发明范围内也可以考虑只将制动机构25设计为简单的,也可以为减震的挡块,打开的第二支承件15就贴靠在该挡块上并被未示出的弹簧固定住。那么就可以按上述样式和方式设计解锁机构26,此时它只有拨动第二个支承件15的功能,以便能够使桌面板摆动。
桌腿18被设计成垂直的支柱,它在底部带有横梁16,该横梁16被脚或者滚轮17支承在地上。横梁16布置在桌面板10的回转范围之外,也就是说,折叠下的桌面板的下棱边10.1终止于横梁16之上,如图17所示。
横梁基本被设计成水平的,也就是说垂直于桌腿18。在所示实施中桌子有两条腿,它们分别被布置在托梁元件12的两端。
由图12可见,桌腿18的横梁16在桌面板10处于工作位置时是相互平行的,而且是在桌子的宽度方向上。在图17和18所示的叠装位置时可见,横梁14由于支承件14的调整而相互成一个角度。这样每个横梁与桌面板成例如大致45°的一个夹角。
通过这种角度位置可以使桌子即使在桌面板10被折叠下时还能独立站立,因此不会在将多个桌子相互叠装起来时要求较大的堆装空间。尽管倾斜布置的横梁在图18所示的俯视图中伸出了桌面板,但相互叠装入的桌子仍然可以直接相互连靠地叠装入。
上述各种实施例中的桌子的特征在于,它们可以没有问题地由一个人从工作位置调整为叠装位置或者相反,因为通过连接装置可以在摆动桌面板时使桌腿连同横梁同时转动。折叠下来的桌面板加上其独立站立使本方案更为简便。如果桌子另外还有滚轮,那么即使是较大外形尺寸的桌子也能够以简单的式样和方式由一个人折叠在一起或者折叠起来并进行处置。
权利要求
1.具有一个桌面板(10)和一个桌子托架的桌子,其中-桌子托架具有一个水平的托梁元件(12)、至少一个用于支承桌面板(10)的支承件(14)以及一个或多个连接在支承件上的桌腿(18),-桌面板(10)铰接连接在托架上并可以围绕一个水平的回转轴线(11.1)摆动,-以及其中,支承件(14)连接在托梁元件(12)上可以在一个工作位置和一个叠装位置之间在回转轴线(11.1)的横向上进行调整,或者绕一个垂直轴线(14.4)摆动;其特征在于,在桌面板(10)和支承件(14)之间设置有连接件(21;22),它们可以使桌面板(10)和连接在支承件(14)上的桌腿(18)一起摆动或转动。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桌子,其特征在于,构成连接件的方法是其一端(14.5)铰接连接在托梁元件(12)上的支承件(14)通过其另外一端(14.6)在一个紧固于桌面板(10)上的导向异形件(21,23)里被导向。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桌子,其特征在于,导向异形件由一个边板(21)构成,该边板(21)具有一个用于支承件(14)的导向槽(21.2)。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桌子,其特征在于,支承件(14)的一端铰接固定在托梁元件(12)上,而其另一端在桌子处于工作位置时被可松开地固定在一个制动装置上。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桌子,其特征在于,在托梁元件(12)的两端各设有至少一个可摆动的支承件(14)。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桌子,其特征在于,在托梁元件(12)的两端各设有第一和第二可摆动的支承件(14,15)。
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桌子,其特征在于,在托梁元件(12)的两端各设有第一和第二可摆动的支承件(14,15),这些支承件可以围绕一个共同轴线摆动,其中这两个支承件在桌子处于工作位置时相互呈V形布置。
8.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桌子,其特征在于,第二支承件(14)借助一个弹簧元件可以从叠装位置自动运动至工作位置。
9.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桌子,其特征在于,连接装置由齿轮,特别是由伞齿轮(22.1,22.2)构成。
10.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桌子,其特征在于,桌腿被设计成垂直的支柱,在其底部带有横梁(16),且该横梁通过脚或者滚轮被支承在地面上,同时这些横梁被布置在桌面板的回转范围之外。
11.按照权利要求10所述的桌子,其特征在于,桌腿(18)的横梁(16)在桌面板(10)处于工作位置时相互平行且处于桌子宽度的方向,在叠装位置时由于支承件(14)的调整而相互成夹角。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一块桌面板(10)和一个桌子托架的桌子,其中桌子托架具有一个水平的托梁元件(12),至少一个用于支承桌面板(10)的支承件(14)以及一个或多个连接在支承件上的桌腿(18),桌面板(10)铰接连接在桌子托架上并可绕一个水平的回转轴线(11.1)摆动,而且该支承件(14)连接在托梁元件(12)上,并可在一个工作位置和一个叠装位置之间在回转轴线(11.1)的横向上进行调整或者可以围绕一根垂直轴线(14.4)摆动。在桌面板(10)和支承件(14)之间设置有连接件(21,22),它们使桌面板(10)和连接在支承件(14)上的桌腿(18)一起摆动或者转动。
文档编号A47B3/00GK1382026SQ00814749
公开日2002年11月27日 申请日期2000年8月22日 优先权日1999年8月23日
发明者朱尔根·索德, A·斯特里科, 海因里茨·伊格塞德 申请人:海因里茨·伊格塞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