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轨的后段栓锁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7072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滑轨的后段栓锁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栓锁机构,特别是指一种使用于包含有一内轨、中轨、外轨的滑轨(SLIDE),用以在内轨被拉出至一个外伸的全展位置(full extend positon)时,将中轨维持在一锁定位置(locked outposition)的后段栓锁机构。
滑轨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许多设备或物品中的装置,通常是用以连接彼此之间可以发生相对运动的两个物品,特别是其中一者将通过滑轨承载或是支撑另一者的场合,例如橱柜及其抽屉、电脑桌及其键盘支撑板,或其它类似物。
一般的三截式滑轨通常包含有一外轨(outer member),一中轨(intermediate member)与一内轨(inner member);以使用于橱柜及其抽屉的滑轨为例,其中的外轨是固定于橱柜,内轨则固定在抽屉的两旁,中轨被收纳在外轨之中用以承载内轨,以上这三者藉由一耦合手段(通常是一种滚珠轴承的设计)彼此耦合,并且使得内轨及中轨可以沿著相同的轴线方向相对于外轨作来回的运动。因此,抽屉就可以通过滑轨自由地被拉出橱柜或是被推回橱柜的内部收藏。
这种包含有外轨、中轨与内轨的三件式滑轨,还可因特别需要而有一种栓锁的设计,用以在滑轨被完全拉出至全展位置(full extendpositon)时将它维持在此位置,而这个位置又可称为外伸的锁定位置(locked out position),因为在此同时,栓锁便会将中轨与外轨维持在这个正常的使用位置。可以防止结合在内轨的荷载(如抽屉)暂时保持在这个外伸的锁定位置。在美国专利第4,560,212号所揭示的同样是一种包含有内轨、中轨、与外轨的滑轨,其中揭示了一种锁定机构,它可以在内轨被拉出至一个外伸的锁定位置时,将中轨保持在这个锁定位置,然后在内轨被收回之后释放这个锁定机构。这种锁定机构包括有一枢设于中轨的旋转式锁片,以及一固定在外轨的突出肋(tab),在锁定位置时锁片的一端顶住突出肋,而阻止了中轨与外轨的移动,锁片还具有一个凸轮面(cam surface),当内轨收回的同时,便会推动这个凸轮面而将锁片推离突出肋,而将锁定机构释放。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由阻挡件、锁片及释放单元所组成的滑轨的后段栓锁机构,由于该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在于它包括有一阻挡件,它固定于外轨,具有一朝向中轨的方向突起的第一阻挡面;一锁片,它可被挠曲且具有弹性,它的一端固定在中轨而另一端则朝向外轨及其末端方向倾斜地向下延伸,在该锁片斜向延伸的尽头处具有一铲型鼻,在该锁片的背部还具有一扳机,该扳机朝向内轨的方向延伸并且在顶部形成一个弯曲的钩子,当中轨到达锁定位置时,铲型鼻将下沉并且顶住该第一阻挡面;以及一释放单元,在内轨被收回时,可以被内轨带动而将该扳机向上拉起,使该铲型鼻脱离该第一阻挡面,致使中轨自锁定位置脱离。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在于由于它在中轨安装了一种具有弹性的锁片,该锁片可以在中轨到达外伸的锁定位置时朝向外轨的方向下沉,同时嵌入一种设置于外轨的阻挡件,锁片还具有一板机,当内轨收回时便会将板机向上拉动,同时连动锁片上升脱离阻挡件,而将栓锁机构释放,因此它结构简单,便用方便而具有实用性。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例的构造分解图;图2为锁片的构造图;图3为第一种实施例的构造断面图;图4为第一种实施例的构造断面图,显示锁片脱离外轨的阻挡件的情形;图5为第二种实施例的旋转式凸轮的构造图;图6为第二种实施例的动作图,显示旋转式凸轮拉动扳机的动作图;图7为图6的构造断面图,显示锁片被旋转式凸轮拉起而脱离阻挡件的情形;图8为第三种实施例的构造断面图,显示杠杆机构与扳机的结构关系;图9为图8的构造断面图,显示锁片被杠杆拉起而脱离阻挡件的情形。
现在结合上述各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请参阅
图1,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滑轨包含有一外轨30(outer member),一中轨20(intermediate member)与一内轨10(inner member)的滑轨;以使用于橱柜并且用以荷载抽屉的滑轨为例,我们通常必需使用两个滑轨,它们分别安装在抽屉的两侧,其中外轨30固定于橱柜,内轨10则固定在抽屉的两旁,至于中轨20则被收纳在外轨30之中并用以承载内轨10,以上这三者彼此之间藉由一耦合手段(例如滚珠轴承40a,40b)彼此耦合,并且使得内轨10及中轨20可以沿著相同的轴向相对于外轨30作来回的运动。使用者拉出抽屉的同时,滑轨也会同时被拉伸直至某一个所谓完全外伸(full extend)的锁定位置(locked out position),在此锁定位置,中轨20与外轨30将会被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后段栓锁机构(以下简称为栓锁机构)锁住而维持在前述的锁定位置,在这个锁定位置中轨20无法被收回橱柜,一旦将栓锁机构释放,中轨20就可以再度朝向橱柜的方向被推回至完全收入橱柜之中的一个收纳位置。
依据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栓锁机构,其包括有一阻挡件50,固定在靠近外轨30的头端(在下文中一律以滑轨朝外拉出的方向(如
图1箭头A所指的方向)为头端,反之则称为末端)的位置,它是一个朝向中轨20的方向突起的元件,至少具有一第一阻挡面51,如图3所示;一锁片60,它可被挠曲且具有弹性,它的一端固定在中轨20,而另一端则朝向外轨30的方向与其末端方向斜向延伸,在锁片60斜向延伸的尽头处具有一种铲型鼻61,当中轨20随著内轨被拉出达到全展的锁定位置时,铲型鼻61便下沉并且顶住阻挡件50的第一阻挡面51,如图3所示,在锁片60的背部还具有一扳机62,此一扳机62朝向内轨10的方向延伸并且穿过中轨20的底面21的一个洞22,最后在扳机62的顶部形成一个弯曲的钩子621;以及一释放单元,此释放单元的作用是在内轨10被收回时,藉由内轨10的带动将扳机62向上拉起,使铲型鼻61脱离阻挡件50的第一阻挡面51,而使中轨20自锁定位置脱离。此一释放单元有数个实施例,将分别在下文中逐一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阻挡件50位于外轨30的底面31的表面,我们可以利用冲压技术在底面31的表面形成阻挡件50,使阻挡件50朝向中轨20的方向突起,就可以产生第一阻挡面51。当然也可以直接选用一个板状元件如金属板,利用如焊接的方式固定于底面31的表面,也可以达到相同的结果。
由于在中轨20与外轨30之间还具有一滚珠轴承40b(40a),所以在滚珠轴承40b的适当位置处,还设计了一个穿孔42,以及一个连接在穿孔42的边缘的斜面43,当中轨20与外轨30随著滑轨被拉出达到锁定位置时,铲型鼻61将会朝向外轨30的头端方向移动,并且沿著斜面滑进穿孔42,然后下沉并且顶住阻挡件50的第一阻挡面51。反之,当锁片60的铲型鼻61脱离阻挡面51之后,同样可以在斜面43的引导之下,重新滑出穿孔42并且随著中轨20朝向末端的方向移动。
锁片60的构造如图2所示,而最佳的制作方式是由金属片利用冲压及钣金的技术制成,我们可以选用具有较佳的强度的弹性的钢片或钢板制造。将锁片60的一端固定于中轨20的方式可以有许多种,而在
图1所揭示的其中一种例子,是在锁片60的一固定部63设置数个穿孔64a,64b,再利用数个铆钉65a,65b或其类似的零件,将锁片60固定在中轨20,或是直接在中轨20的底板21表面利用冲压手段,使锁片60的固定部63铆接在底板21的表面,如图3所示。
铲型鼻61大致上平行于外轨30的底面31,它位在锁片60的一延伸臂66的尽头,这个延伸臂66朝向外轨30的方向与其末端的方向倾斜地向下延伸,我们可以在延伸臂66的中央形成贯穿孔,用以在延伸臂66形成一对或数个细窄的薄片661a,661b,藉由薄片661a,661b提供所需的弹性与可挠性,另一方面还可以在延伸臂66的表面形成一些与其延伸方向平行的突肋(图中未示),以增加延伸臂66的强度,避免它在与外轨30的第一阻挡面51碰撞时发生变形。至于扳机62的最佳位置是在延伸臂66的延伸方向末端,这样可以在扳机62的钩子621被内轨10向上拉起时,可以很快地使铲型鼻61脱离阻挡件50的第一阻挡面51,如图4所示。
释放单元的第一种实施例,如
图1所示,是利用一种设置在内轨10的末端的一凸轮板11,将扳机62的钩子621向上拉起。我们同样可以利用冲压的技术直拉在内轨10的底面12形成这个凸轮板11。这个凸轮板11靠近内轨10的末端,它包含了一个承载面110,与一个朝向内轨10及其末端方向的第一斜面111。当铲型鼻61下沉并且顶住阻挡件50的第一阻挡面51时,第一斜面111的最低点将略低于钩子621的最低点如图3所示,或是在钩子621的前缘设计一个导引斜面622,用以将钩子621引导滑进第一斜面111。当内轨10随著滑轨的收回而朝向中轨20的末端移动至尽头时,钩子621将会沿著凸轮板11的第一斜面111向上滑到承载面110的表面,藉此将铲型鼻61抬离第一阻挡面51,而使中轨20与外轨30自锁定位置脱离。所以承载面110的高度必需足以将扳机62暨铲型鼻61向上拉到脱离第一阻挡面51的位置。
释放单元的第二种实施例,如图5和图6所示,是利用一种枢设在中轨20的旋转式凸轮70将扳机62暨锁片60向上拉起。旋转式凸轮70包含有一平板元件71,与一弹簧72。平板元件71藉由一个转轴73(例如铆钉)枢设在中轨20,平板元件71的表面具有一个升起的第二斜面74,平板元件71以转轴73为轴心旋转时,第二斜面74恰好位在一个可以与扳机62的钩子621相交的路径,而且第二斜面74可以自钩子621的下方通过。常态时,弹簧72可以使平板元件71保持在一个如图6所示的不作用位置。内轨10具有一个向下突出的突出部13(它可以利用冲压技术将内轨10的底面12向下弯折而成形),平板元件71在不作用位置时,至少有一个边缘75恰好在突出部13的移动路径中。因此、当内轨10随著滑轨的收回而朝向中轨20的末端移动至尽头时,突出部13将会推动平板元件71的边缘75致使第二斜面74从钩子621的下方通过,利用第二斜面74将钩子621及铲型鼻61向上拉起而脱离第一阻挡面51,如图7所示。
释放单元的第三种实施例,如图8所示,是一种杠杆机构,我们利用一个转轴80将一个杠杆81枢设在中轨20。杠杆81的一端延伸至扳机62的钩子621的下方,在前述的锁定位置时,由于锁片60的下沉,钩子621将会带动杠杆81的一端下沉,致使杠杆81的另一施力端810向上撬起,它的撬起高度将高于内轨10的两侧壁面15a,15b的底缘,如图8所示。当内轨10随著滑轨的收回而朝向中轨20的末端移动至尽头时,内轨10的两侧壁面15a,15b的底缘便会压迫杠杆81的施力端810,致使杠杆81的另一端将扳机62暨铲型鼻61向上拉起而脱离第一阻挡面51,如图9所示。
而在上述的实施例中,我们还在中轨20的末端设计了一个第二阻挡面23,当内轨10随著滑轨的收回而朝向中轨20的末端移动至尽头时,便会被这个第二阻挡面23阻挡,而不会撞毁扳机62与钩子621。
总结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以局限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范围所做的等效变化与修饰,均应仍属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保护范围所涵盖。
权利要求1.一种滑轨的后段栓锁机构,使用于一种包含有外轨、中轨与内轨的滑轨,用以在中轨随著内轨被拉出达到全展的锁定位置时,将中轨与外轨维持在锁定位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有一阻挡件,它固定于外轨,具有一朝向中轨的方向突起的第一阻挡面;一锁片,它可被挠曲且具有弹性,它的一端固定在中轨而另一端则朝向外轨及其末端方向倾斜地向下延伸,在该锁片斜向延伸的尽头处具有一铲型鼻,在该锁片的背部还具有一扳机,该扳机朝向内轨的方向延伸并且在顶部形成一个弯曲的钩子,当中轨到达锁定位置时,铲型鼻将下沉并且顶住该第一阻挡面;以及一释放单元,在内轨被收回时,可以被内轨带动而将该扳机向上拉起,使该铲型鼻脱离该第一阻挡面,致使中轨自锁定位置脱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轨的后段栓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铲型鼻,它平行于外轨的底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轨的后段栓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锁片的延伸臂,其中央具有一贯穿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轨的后段栓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释放单元,它包含有一设置在内轨末端的一凸轮板,该凸轮板可以随著内轨的收回而将该扳机及该铲型鼻向上拉动并脱离该第一阻挡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滑轨的后段栓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凸轮板,它具有一承载面与一朝向内轨及其末端方向的第一斜面,当内轨随著滑轨的收回而朝向中轨的末端移动至尽头时,使该钩子沿著该第一斜面向上滑到该承载面的表面,而将该铲型鼻抬离该第一阻挡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滑轨的后段栓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铲型鼻,当它下沉并且顶住该第一阻挡面时,该第一斜面的最低点将略低于该钩子的最低点。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滑轨的后段栓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钩子,其前缘遇具有一导引斜面时,可将该钩子引导滑进该第一斜面。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轨的后段栓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释放单元,它包含有一旋转式凸轮与一设于内轨且向下突出的突出部,该突出部可以随著内轨的收回而推动该旋转式凸轮,由该旋转式凸轮将该扳机及该铲型鼻向上拉动并脱离该第一阻挡面。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滑轨的后段栓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旋转凸轮,它包含有一平板元件与一弹簧;该平板元件由一个转轴枢设在中轨,在该平板元件的表面具有一个升起的第二斜面,该平板元件以该转轴为轴心旋转时,该第二斜面恰好位在一个可以与该扳机的钩子相交的路径,并且可以自该钩子的下方通过。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轨的后段栓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释放单元,它包含有一杠杆与一转轴,该杠杆枢设在中轨,该杠杆的一端延伸至该扳机的钩子下方,在该锁定位置时,该杠杆的另一施力端向上撬起,当内轨随著滑轨的收回而朝向中轨的末端移动至尽头时,该施力端可被内轨压迫,使该杠杆的另一端将该扳机暨该铲型鼻向上拉起而脱离该第一阻挡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滑轨的后段栓锁机构,它包括有一锁片,可被挠曲且具有弹性,它的一端固定在中轨而另一端则倾斜地朝向外轨的方向延伸,当中轨随着内轨被拉出到达上述的锁定位置,位于锁片朝向外轨方向斜向延伸的尽头处的一铲型鼻便下沉并嵌入外轨的一个阻挡件,而将中轨维持在前述的锁定位置,在锁片的背部还具有一扳机,此一扳机可以在内轨被收回时,藉由内轨的带动而将铲型鼻抬离阻挡件,致使中轨自锁定位置脱离。
文档编号A47B88/04GK2557011SQ0120159
公开日2003年6月25日 申请日期2001年1月19日 优先权日2001年1月19日
发明者梁秀江, 陈庚金, 王俊强 申请人:川湖工厂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