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1586阅读:35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把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把手,尤其是一种抽屉、柜类用把手。
目前一般常见的抽屉、柜类用的把手结构有以下四种一种是台湾专利核准公告第228100号的《抽屉、橱柜用把手结构改良》,申请案号为83203023号。分析可知,有下列的缺点(一)由于喇叭口周缘设置有数裂缝,所以在浸渍电镀时,电镀液会从裂缝渗入帽体内部。渗入帽体内部的电镀液不但无法完全排出,更会在使用时有渗出并造成污染的危险。(二)由于帽体开口的喇叭口在抽制冲压成型的过程中会丧失真圆度,且喇叭口也无法再加工成真圆,因此当帽体与连接座体相结合后,会因喇叭口无真圆度而无法与嵌合槽的周缘完全密合。因为无法完全密合,不但有浸渍电镀时电镀液渗入帽体内部的缺点,更会有在使用时渗出的危险。(三)由于连接座体的螺孔呈贯穿状,当其浸渍电镀时,电镀液会由该贯穿螺孔而渗入帽体内部,进而有无法完全排出及使用时有渗出的危险。(四)由于帽体的喇叭口周缘欲加工高层次的裂缝十分不易,所以该结构的加工技术要求高、加工时间长及加工成本相对较高。
另一种为台湾专利核准公告第306215号的《把手饰盖结构改良》,其中请案号为83212524号。它有以下缺点(一)由于饰盖及把手本体几乎为实心状,所以它不但耗材、重量重,更会使整体的成本增加而不经济;(二)当饰盖的锥柱穿入把手本体的插孔内后,极易被拉动物的震动而跳脱。
又一种为台湾专利核准公告第362420号的《把手组合结构改良(一)》,其申请案号为86206060号。它有下列的缺点帽体的嵌结缘是套结于把手座的弧状嵌结槽外,并利用滚轮滚压而嵌结。这样的结合的方式虽然可嵌结不脱落,但因帽体与把手座间仍不具有阻挡其相旋动的构件,所以该结构在使用时容易产生帽体旋动或松动。
再一种为台湾专利核准公告第373472号的《饰板可更换式把手头》,其申请案号为86201681号。由图式及申请专利范围内容可分析得知,它有下列的缺点(一)当饰板的抵缘套入把手头的套柱且套固后,极易因套结段接触面积小、套结力不足,而在使用运动时易造成饰板跳脱;(二)由于饰板的抵缘与把手头的套柱套固后,其周缘仍存有间隙的凹环槽及抵缘被加工弯折时已丧失其真圆度,而使其浸渍电镀时电镀液会残留于尚有间隙的凹环槽内,也易由不具真圆的间隙渗入于饰板的内部,进而无法完全排出在使用时可能有渗出的危险。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制造简易、迅速、不需高技术性,浸渍电镀时电镀液不会由裂缝渗入帽体内的把手。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帽体与把手座相密合无间隙且浸渍电镀时电镀液无法由间隙渗入帽体内的把手。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浸渍电镀时电镀液无法由螺孔渗入帽体内的的把手。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把手包括金属板材经抽制冲压而成型的帽体和一把手座,把手座顶端设成具有锥度的导引面,底端设有一未贯穿出把手座顶端的螺孔,帽体套口的环缘形成一无倾斜且垂直性很好的垂直端;把手座的导引面末端连接环设有一呈角度的切槽,切槽的上槽面形成一嵌结段,下槽面形成一撑卡段,切槽的下方连结凸设有一挡块。帽体借由套口合把手座的导引面的导引与把手座相套合,且当其套合后,可令垂直端的上、下两端角均可分别确实地与嵌结段合撑卡段相嵌结夹固。
由于帽体的套口具有极佳的真圆度,当组合后,帽体会由该极佳真圆的周缘线而与把手座相密会并使帽体与把手座间不存有间隙,会令垂直端确实地嵌结夹固于嵌结段及撑卡段上,因此不但电镀液不会渗入帽体内而且帽体与把手座也无法相旋动或松动。又因帽体不需设置裂缝且其为非实心状,而使该结构相对制造简易迅速及材料成本节省。
上述具体实施例的结构,有以下优点(一)由于帽体10不需设置裂缝,故其制造简易迅速及不需高技术性,更会因无裂缝而使其在浸渍电镀时不会有电镀液由裂缝渗入帽体10;(二)由于帽体10的套口11′具有极佳的真圆度,且当其组合后,帽体10会由该极佳真圆的周缘线而与把手座20相密合,并使帽体10与把手座20间不存有间隙,故该结构不仅没有浸渍电镀时电镀液由无法密合的间隙渗入帽体10内的缺点,更不会在使用时发生电镀液渗出而造成污染;(三)由于该结构的螺孔2呈未贯穿状,故当其浸渍电镀时,不会发生电镀液由贯穿的螺孔26渗入于帽体10内部;(四)由于帽体10为非实心状,故其不但省材且重量轻,更会因材料成本获得降低,而使该组结构更符合经济效益;(五)由于帽体10与把手座20相结合后,会使垂直端11′的上、下端角均分别确实嵌结夹固于嵌结段23及撑卡段24上。该确实嵌结夹固,不仅会令帽体10与把手座20间无法相旋动或松动,更会因帽体10获得确实地定位,而在使用时不会因极小的震动就令帽体10跳脱。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不具有真圆度的帽体的仰视图;图2为具有良好真圆度的帽体的仰视图;图3为套口环缘为斜端缘时的剖面图;图4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面和组合动作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剖面图;图6为图5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请参阅图1、图2、图3及图4,该把手主要包括一帽体10及一把手座20,其中帽体10以金属板材经抽制冲压而成型。当其抽制冲压成型后,套口11定不具有真圆度,并且套口11的环缘也会形成一倾斜无垂直的斜端缘12,如图1、图3所示。帽体10欲获得良好的真圆度及垂直性时仅需再在斜端缘12上由滚刀加工,而使其套口11′形成一真圆度极佳,且套口11′的环缘也会形成一无倾斜且垂直性好的垂直端11′如图4所示。把手座20顶端设成具有锥度的导引面21。导引面21末端连接环设有一呈适当角度的切槽22,并令该切槽22的上槽面可形成一嵌结段23,下槽面可形成一撑卡段24,又切槽22的下方再连结凸设有一挡块25,而把手座20的底端设有一未贯穿出把手座20顶端的螺孔26。
帽体和把手座组装时,如图4、图5所示。仅需将帽体10的套口11′由把手座20的导引面21的导引而套置入把手座2 0的切槽22内。且当其套置入后,即会因帽体10套口11′的口径小于把手座20的切槽22夹角的口径,而会令垂直端12′的上、下端角均会分别顺势嵌结夹固于嵌结段23及撑卡段24的段面上。此时该帽体10即会因确实地嵌结夹固而不旋动或松动,同时也会令具真圆度的套口11′因其真圆的周缘线完全与把手座20相密合,而使帽体10与把手座20间不存有间隙。最后再将该把手利用把手座20的螺孔26而锁结于欲装设的物品如抽屉或橱柜上,即完成了组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确实已经有突破性的结构,而具有改良的创作内容,同时又能够达到产业上利用性与进步性,本创作未见于任何刊物,亦具新颖性,当符合专利法的规定,依法提出实用新型专利申请。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而已,不能以之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应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把手,包括以金属板材经抽制冲压而成型的帽体和一把手座,把手座顶端设成具有锥度的导引面,底端设有一未贯穿出把手座顶端的螺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帽体套口的环缘形成一无倾斜且垂直性很好的垂直端;所述把手座的导引面末端连接环设有一呈角度的切槽,切槽的上槽面形成一嵌结段,下槽面形成一撑卡段,切槽的下方连结凸设有一挡块。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把手,包括以金属板材经抽制冲压而成型的帽体和一把手座,把手座顶端设成具有锥度的导引面,底端设有一未贯穿出把手座顶端的螺孔,帽体套口的环缘形成一无倾斜且垂直性很好的垂直端;把手座的导引面末端连接环设有一呈角度的切槽,切槽的上槽面形成一嵌结段,下槽面形成一撑卡段,切槽的下方连结凸设有一挡块。该把手制造简单迅速、浸渍电镀时电镀液不会渗入帽体且帽体与把手结合牢固。
文档编号A47B95/02GK2484834SQ01224540
公开日2002年4月10日 申请日期2001年5月29日 优先权日2001年5月29日
发明者李启贤 申请人:铧铜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