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型枢钮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56260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改良型枢钮器的制作方法
专利说明
所属的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改良型枢钮器,本实用新型是以二个简单的零件即可达到调整枢钮器扭力大、小的目的。
习用的枢钮器,包括一可固设于笔记型电脑的本体上,另端固设于笔记型电脑的屏幕上,借由枢钮器设置于笔记型电脑上,可借由枢钮器的设置,令屏幕可相对本体枢转,令笔记型电脑达到可以开启或关闭的目的,但是,上述的枢钮器结构于实际使用时,却具有如后的缺点,有待改善零件较复杂,不易达到调整扭力的目的因必需要使用较多的零件,当欲调整枢钮器为具有不同大、小的扭力时,因零件复杂,具有不易调整扭力大、小的缺点。
因此,上述传统式习用枢钮器结构的实用性并不足够,而有加以改良的必要。
本实用新型设计人即是针对上述习用枢钮器结构的缺点深入构思,并积极研究改进的道,而经长期的努力、试作而开发、设计出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的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乃在于提供一种改良型枢钮器,是以公枢轴、母枢轴插接组成,公枢轴是固设于笔记型电脑的本体侧边,母枢轴是固设于笔记型电脑的屏幕侧边,公枢轴相对母枢轴一端设剖沟,令公枢轴一端形成第一、第二弧形片,第一、第二弧形片表面分别形成油沟,第一弧形片上设螺孔,两弧形片是穿入母枢轴一端枢转片的容置槽中,于枢转片上形成有与螺孔相对的弧形孔,螺孔中可供螺入调整螺丝,调整螺丝并可推顶至第二弧形片内壁面。
借此,于本实用新型中是以二个简单的零件即可达到调整枢钮器扭力大、小的目的。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地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结合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结合剖视动作图。图号部份10公枢轴 11固定部 12剖沟 13第一弧形片14第二弧形片 15螺孔16油沟 20母枢轴21固定部 22枢转片 23容置槽 24弧形孔25调整螺丝30本体40屏幕借上述结构的组合后而使用时如图3、5中所示,将母枢轴20的一端与笔记型电脑的屏幕之间结合固定,笔记型电脑的本体是与公枢轴10间固定,当屏幕相对于本体作枢转时,可借母枢轴20相对公枢轴10作枢转,于油沟16中可加入适量润滑油,使可具有适当的润滑作用。
当欲调整本实用新型枢钮器的扭力大、小时,可借手工具旋转调整螺丝25,因调整螺丝25的末端已推顶至第二弧形片14的内侧壁面处,此时,可将第一弧形片13相对第二弧形片14移动,亦即可将剖沟12之间隙调整为较大间隙,亦即可令公枢轴10与母枢轴20间较不易转动,可令枢钮器调整为扭力较大的情況,本实用新型只要借由二个简单的零件下,即可具有轻松调整枢钮器的扭力大、小的优点。
因此,经由以上的说明可知,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如后的优点当欲调整枢钮器的扭力大、小时,只需要轻松的以手工具转动调整螺丝25,令调整螺丝25推顶至第二弧形片14的内侧壁面处,可经由调整第一弧形片13与第二弧形片14之间的剖沟12间隙,本实用新型只需要以公枢轴10及母枢轴20二个简单的零件,即可达到轻松调整枢钮器的扭力大、小的目的。
权利要求1.一种改良型枢钮器,该枢钮器是以公枢轴、母枢轴组成;该公枢轴,于一端设一固定部,于公枢轴另端设一剖沟,相邻于剖沟两端分别形成第一弧形片与第二弧形片,于第一弧形片上设一螺孔,于第一弧形片及第二弧形片表面上分别形成有内凹油沟;该母枢轴,其一端设一固定部,于母枢轴相对第一、第二弧形片一端形成一枢转片,枢转片内部形成一容置槽供第一、第二弧形片穿设,于枢转片上相对螺孔处形成有相对的弧形孔;一调整螺孔,是可螺入螺孔,调整螺丝后端部并推顶至第二弧形片的内侧壁面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型枢钮器,其特征在于该枢转片是呈圆柱且呈中空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改良型枢钮器,该枢钮器是由公枢轴、母枢轴插接组成,公枢轴是可固设于笔记型电脑的本体侧边,母枢轴是固设于笔记型电脑的屏幕侧边,于公枢轴相对母枢轴的一端设一剖沟,令公枢轴一端形成第一、第二弧形片,第一、第二弧形片的表面分别形成油沟,第一弧形片上设螺孔,两弧形片是穿入母枢轴一端枢转片的容置槽中,于枢转片上形成有与螺孔相对的弧形孔,螺孔中可供螺入调整螺丝,调整螺丝并推顶至第二弧形片内壁面,借此,以二个简单的零件即可达到调整枢钮器扭力大、小的目的。
文档编号E05D1/06GK2542788SQ0223601
公开日2003年4月2日 申请日期2002年5月16日 优先权日2002年5月16日
发明者吕胜男 申请人:新日兴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