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0297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折叠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家居家具、办公家,特别是涉及到一种折叠椅。
第一折叠支撑架1包括第一前椅腿11、第一后椅腿12;第二折叠支架2包括第二前椅腿21、第二后椅腿22。第一前椅腿11、第一后椅腿12、第一连接件3、椅面5和第二前椅腿21、第二后椅腿22、第二连接件4、椅面5分别形成了两个连动四杆机构。在使用时,折叠椅完全张开,利用第一连接件3、第二连接件4分别靠在于坐框上的第一突出杆10、第二突出杆20上。这样在使用时容易造成连接件的损坏,从而降低了折叠椅的使用寿命,而且也增加了制造的难度。
椅面5和坐框6组成椅面组架,椅面5套在坐框6上,这样不但造成椅面组架的强度不够,而且也增加了折叠椅的重量。椅面5上下表面均没有弧度的平面,这样使用者的重量不能均匀地分布在椅面上,容易造成应力集中,损坏椅面5从而降低了折叠椅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装配方便、使用方便的舒适折叠椅。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基于以下原理实现的一种折叠椅由前椅腿支撑架、后椅腿支撑架、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椅面和靠背组成。前椅腿支撑架包括两个相对称的第一前椅腿、第二前椅腿和前底杆。后椅腿支撑架包括两个相对称的第一后椅腿、第二后椅腿、后底杆和两个支撑帽。
椅面包括轻便椅面、第一坐框、第二坐框、横杆。椅面处于第一前椅腿和第二前椅腿之间。其中第一坐框、第二坐框和横杆相互连接成H型。第一坐框、第二坐框分别与轻便椅面相互夹紧,从而限制了轻便椅面相对与第一坐框、第二坐框和横杆的移动。第一坐框、第二坐框上各有两个突出物插进相对应的轻便椅面的4个狭糟里。横杆穿过轻便椅面,与第一坐框、第二坐框连接,增强了轻便椅面的强度,也使轻便椅面在与前椅腿支撑架、后椅腿支撑架、椅面相枢接处不易产生扩孔。
轻便椅面为空心的吹塑制品,它的下表面有着四道凹糟和许多向椅面中心凹小凹圆,该凹糟和凹圆增加了椅面的抗弯曲强度和让使用者的重量均匀地分布在椅面上,同时在折叠时有着凹糟,便于手握着椅面折叠。
前椅腿支撑架包括第一前椅腿、第二前椅腿、前底杆。其中第一前椅腿、第二前椅腿、底杆为连成一体。前椅腿支撑架为空心结构。这样的结构不仅增强了折叠椅的刚度,而且在使用时非常方便。前底杆与地面或支撑折叠椅的平面接触。第一前椅腿向上延伸有一上端点,该端点与靠背相连接。第二前椅腿有一上端点,该端点与靠背相连接。
后椅腿支撑架包括第一后椅腿、第二后椅腿、后底杆和两个支撑帽。其中第一后椅腿、第二后椅腿、后底杆为连成一体。后椅腿支撑架为空心结构。后底杆与地面或支撑折叠椅的平面接触。第一后椅腿向上延伸有一上端点,该端点与第一支撑帽相连接。第二前椅腿有一上端点,该端点与第二支撑帽相连接。
椅面与第一前椅腿、第一后椅腿分别枢接配合,第一连接件、第一前椅腿、第一后椅腿也分别枢接配合。于是第一前椅腿、第一连接件、第一后椅腿、椅面形成一个可折叠的连动四杆机构。同样,椅面与第二前椅腿、第二后椅腿分别枢接配合,第二连接件、第二前椅腿、第二后椅腿也分别枢接配合,于是第二前椅腿、第二连接件、第二后椅腿、椅面也形成一个可折叠的连动四杆机构。折叠椅在折叠时是通过饶着前椅腿支撑架旋转轻便椅面,达到前后椅腿支架互相平行。在使用时通过第一前椅腿、第一前椅腿分别压靠在第一后椅腿、第二后椅腿上的两个支撑帽上,这样确定了折叠椅使用的状态。
靠背为空心的塑胶吹塑而成的,它处于第一前椅腿和第二前椅腿之间。靠背成弧形,这样让使用者坐着舒适。
附图2为折叠椅使用状态的爆炸图。
附图3为折叠椅的使用状态立体图2。
附图4为折叠椅在折叠状态图。
附图5为现有技术的折叠椅。



图1,为折叠椅使用状态立体
图1。折叠椅由前椅腿支撑架1、后椅腿支撑架2、第一连接件31、第二连接件32、椅面4和靠背5组成。前椅腿支撑架1包括第一前椅腿11、第二前椅腿12和前底杆13。同样后椅腿支撑架2也包括第一后椅腿21、第二后椅腿22、后底杆23、第一支撑帽28和第二支撑帽29。第一前椅腿11、第二前椅腿12相对与椅面4对称分布在椅面的左右。第一后椅腿21、第二后椅腿22也相对与椅面4对称分布在椅面的左右。靠背位于第一前椅腿11、第二前椅腿12之间。
前椅腿支撑架1、后椅腿支撑架2为空心结构,这种结构在减轻了折叠椅的重量的条件下增加了折叠椅的刚度和抗弯曲强度。
附图2,为折叠椅使用状态的爆炸图。其中前椅腿支撑架的第一前椅腿11向上延伸直到靠背5有第一上端点111;在中端有两孔112、113,112孔为第一连接件31和第一前椅腿通过铆钉311相枢接配合处的孔;113孔为椅面和第一前椅腿通过铆钉312相枢接配合出的孔。第二前椅腿12向上延伸直到靠背5处有一第二上端点121;在中端有孔122、123,该孔为第二连接件32和第二前椅腿通过铆钉321相枢接配合,123孔为椅面和第二前椅腿通过铆钉322相枢接配合处的孔。前底杆13为弧形,在前底杆上有两个底座555。
其中后椅腿支撑架的第一后椅腿21向上延伸直到第一支撑帽28有第三上端点26;在中端有两孔212、213,212孔为第一连接件31和第一后椅腿通过铆钉331相枢接配合处的孔;213孔为椅面和第一后椅腿通过铆钉332相枢接配合出的孔。第二后椅腿22向上延伸直到第二支撑帽29有第四上端点27;在中端有孔222、223,该孔为第二连接件32和第二后椅腿通过铆钉341相枢接配合,223孔为椅面和第二后椅腿通过铆钉342相枢接配合处的孔。后底杆23为弧形,在后底杆上有两个底座556。
第一连接件31、第一前椅腿11、第一后椅腿21和椅面4、第一前椅腿11、第一后椅腿21分别相枢接配合,形成了一个可折叠的连动四杆机构。第一连接件31枢接在第一前椅腿11的中部相对应孔112和后椅腿的上端相对应孔212上。在张开使用状态时由第一前椅腿的中部的外侧面14,紧压靠在第一后椅腿21的与外侧面14相对应的第一支撑帽28上端面24上。同样,第二连接件32、第二前椅腿12、第二后椅腿22和椅面4、第二前椅腿12、第二后椅腿22分别相枢接配合,形成了另一个可折叠的连动四杆机构。第二连接件32枢接在第二前椅腿21的中部相对应孔122和后椅腿的上端相对应孔222上。在使用时由第二前椅腿21的中部的外侧面15,紧压靠在第二后椅腿22的与外侧面15相对应的第二支撑帽29上端面25。折叠椅在折叠时是通过饶着前椅腿支撑架1旋转椅面4,达到前椅腿支架1和前椅腿支架2互相平行。该折叠机构使折叠椅1折叠时结构更加紧凑、更容易折叠和受力更加合理。
在椅面4与第一前椅腿11相枢接配合处各有一垫圈61,同样椅面4与第二前椅腿12、椅面4与第一后椅腿21、椅面4与第二后椅腿22各有垫圈62、63、64。该垫圈限定了椅面相对于前椅腿支撑架1的左右方向上的移动,而且使椅面相对与前椅腿支撑架1旋转时更加方便。
附图3,为折叠椅的使用状态立体图2。椅面包括轻便椅面41、第一坐框42、第二坐框43、横杆44。椅面4位于第一前椅腿和第二前椅腿之间。轻便椅面41为吹塑而成的塑胶空心椅面,该轻便椅面41上外轮廓为弧形,而且上表面稍微有点向椅面中心凹,这样让使用者坐起来舒适。轻便椅面41的下表面45有四道凹糟46和许多向椅面中心凹小凹圆47,该凹糟46和凹圆47能增加轻便椅面41的抗弯曲强度和让使用者的重量均匀地分布在轻便椅面41上,而且有凹糟46让使用者折叠时的手能方便地握着椅面折叠。轻便椅面的两侧面各有两个侧面脊,第一侧面脊411,第二侧面脊412。在轻便椅面的下表面有向里向内延伸的第一狭糟413、第二狭糟414、第三狭糟415、第四狭糟416。
横杆44穿过轻便椅面41连接在第一坐框42和第二坐框43之间,形成了一个H形。横杆44固定了轻便椅面相对与第一坐框42、第二坐框43的移动;横杆44的使用增强了轻便椅面41的强度,使椅面受力合理,也使轻便椅面在与前椅腿支撑架1、后椅腿支撑架2、第一坐框42、第二坐框43,相枢接的地方不易产生扩孔从而延长了折叠椅的使用寿命。
第一坐框42为L形,如附图2,包括第一侧边421、第一下边422、第一突出物423、第二突出物427。第一侧边421、第一下边422与轻便椅面上的第一侧面脊411紧贴,并用铆钉425固定。第一突出物423、第二突出物427插进第一狭糟413、第二狭糟415。同样,第二坐框43为L形,包括第二侧边431、第二下边432、第三突出物433、、第四突出物437。第二侧边431、第二下边432与轻便椅面上的第二侧面脊412紧贴,并用铆钉435固定。两个第二突出物433、435分别插进椅面的第三狭糟414、第四狭糟416上。第一坐框42、第二坐框43固定了与轻便椅面的相对移动而且让使用者在使用时能将使用者的重量均匀的分布在轻便椅面42上也减轻了折叠椅的重量。
靠背5为空心塑胶吹塑制品,它处于第一前椅腿11和第二前椅腿12之间。靠背5套在第一前椅腿11和第二前椅腿12的第一上端点111和第二上端点121上。并用两个螺钉51固定。靠背成弧形,让使用者能坐着舒适。
折叠椅在折叠时,如附图4,前椅腿支架1和前椅腿支架2、靠背5互相平行。
权利要求1.一种折叠椅,由前椅腿支撑架、后椅腿支撑架、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椅面和靠背组成,其中椅面包括轻便椅面、横杆、第一坐框、第二坐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轻便椅面的侧面与第一坐框、第二坐框相配合,横杆穿过轻便椅面连接在第一坐框、第二坐框上,前椅腿支撑架、后椅腿支撑架分别与椅面相枢接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叠椅,其特征在于前椅腿支撑架、后椅腿支撑架、椅面和第一连接件、前椅腿支撑架、后椅腿支撑架分别枢接配合形成一个可折叠的四杆连动机构;前椅腿支撑架、后椅腿支撑架、第二连接件和前椅腿支撑架、后椅腿支撑架、椅面分别枢接配合形成另一个可折叠的四杆连动机构,前椅腿支撑架在折叠椅张开使用时靠在后椅腿支撑架两个支撑帽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折叠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轻面椅面,在轻便椅面的两侧面各有一个与坐框相配合的侧面脊,在轻便椅面下表面有四个向里向内延伸的狭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折叠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坐框、第二坐框为L型,在第一坐框、第二坐框的两端各有两突出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折叠椅,特征在于所述的轻面椅面的上表面为带有小弧度的表面,下表面上带有凹糟和凹圆。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折叠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椅腿支撑架为第一前椅腿、第二前椅腿和前底杆连成一体的空心结构,前底杆带有小弧度的杆。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折叠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椅腿支撑架为第一后椅腿、第二后椅腿和后底杆连成一体的空心结构,后底杆带有小弧度的杆。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折叠椅,该折叠椅包括前椅腿支撑架、后椅腿支撑架、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椅面和靠背。前椅腿支撑架、后椅腿支撑架、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椅面相互枢接配合,形成两个可折叠的连动四杆机构。椅面包括轻便椅面、第一坐框、第二坐框、横杆。横杆、第一坐框、第二坐框限制了与椅面的相对移动而且增强了折叠椅的强度。确定张开折叠椅的使用状态是利用前椅腿支撑架通过两个支撑帽作用在后椅腿支撑架上实现的。
文档编号A47C4/00GK2587251SQ02270728
公开日2003年11月26日 申请日期2002年11月7日 优先权日2002年11月7日
发明者金德根, 金圣澔, 艾文 申请人:来福太(厦门)塑胶制品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