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串动套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4368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串动套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能串动闭合上、下两个锁舌机构的组合锁,属五金锁具行业,特别涉及一种串动套锁。
技术背景目前国内市场上已有多种利用手把旋动同时控制两个锁舌头元件开、闭的联动锁,其结构原理大致相同,一般都是利用锁舌机构自身连动控制两个锁舌头元件一起开、闭,或利用锁体上的连动板拉动控制两个锁舌头元件一起开、闭。这些锁具仍具有一定的弱点结构组合不尽完善,防盗性能也不高,能否设计一种使用方便,安全防盗性能高,实用性更优越的串动套锁呢?这就是本实用新型的任务。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串动套锁,它分别有一组独立的斜舌机构和插销舌机构控制门扇开、闭,利用旋动内球体或异形手把机构,通过装嵌在内遮盖板底面上的“H”形串动块、上凸轮拨桃和下凸轮拨桃串动机构,串动闭合上、下两锁舌机构的一种套锁。本实用新型是这样构思的要克服以往连动锁的弱点,发明人从两个出发点来构思这个产品结构<一>是锁体中的斜舌机构和插销舌机构可以各自独立地控制门扇开、启。<二>在门内,利用在内遮盖板中的“H”形串动块和上、下凸轮拨桃两个元件一起运动,实现串动开启上、下插销舌机构和斜舌机构的目的。这样就可以做到,平常出入开关门扇,用内、外球体或异形手把来驱动下斜舌机构使门扇开、闭。当要起防盗作用时,可利用钥匙或内旋钮把上插销舌机构的方舌头元件伸出扣紧门扇。当上、下两锁舌机构头部元件同时处于伸出锁闭门扇状态时,可以利用旋动内球体或异形手把机构,通过装嵌在内遮盖板中的“H”形串动块、上凸轮拨桃、下凸轮拨桃串动机构,串动开启上、下两个锁舌机构,十分方便。这里“H”形串动块起了很大作用。当内遮盖中的内管状元件旋动时,带动下凸轮拨桃、内管状元件旋转;“H”形串动块受下凸轮拨桃的顶压向上方向产生位移,“H”形串动块向上顶压上凸轮拨桃,使上凸轮拨桃旋转从而带动外传动条驱动上插销舌机构旋转,把方舌头元件缩入,把门开启,当放开受力后,“H”形串动块两边内侧的复位弹簧回弹,使“H”形串动块顶压下凸轮拨桃带动内管状元件、内方管元件复位,斜舌重新锁闭;而此时上凸轮拨桃推至垂直状态后,由于内旋钮和外传动条已经复位,因而上插销锁舌不再伸出。这样即实现了上、下两个锁舌机构既各自独立又互相串动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这样的<一>设计新颖、机构合理、紧凑;<二>使用方便,实用性强;<三>安全防盗性能高。


下面根据附图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部分部件的组装立体图;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部件“H”形串动块静止状态的主视图;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部件“H”形串动块提升状态的主视图;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组合结构的主视图;附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三种组合结构的主视图。
根据附图我们得知一种串动套锁,包括外遮盖板901、外锁头机构10、外传动条102、插销舌机构30、外球体50、外管状元件502、斜舌机构40及钥匙101等部件,它的第一个结构特点是外传动条102穿过插销舌机构30连接上凸轮拨桃702,上凸轮拨桃702穿过内遮盖板701连接内旋钮708;斜舌机构40连接内方管元件603,内方管元件603连接下凸轮拨桃拨703,下凸轮拨桃703连接内管状元件602,内管状元件602末端穿过内遮盖板701连接内球体60;有“H”形串动块704连接在内遮盖板701的内底面上;所述的“H”形串动块704上部两端有上凸台710,中部有上“U”形缺口707;下部两端有下凸台712,中部有下“U”形缺口709;在“H”形串动块704后两侧连接复位弹簧705,复位弹簧705上端连接在内遮盖板701的内底面上,下端连接在“H”形串动块704上;所述的下凸轮拨桃703,为一圆柱体由一方圆弧向外延伸后再向左右两边延展,成为圆柱体形的左右凸轮,中间有方孔401;所述的上凸轮拨桃704,为一圆柱体由一方圆弧向外延伸后再向左右形成两个台阶,中间一字形槽孔301。它的第二个结构特点是外传动条102一端连接外锁头机构10,一端连接插销舌机构30,插销舌机构30连接内传动条201,内传动条201穿过上凸轮拨桃702连接内锁头机构20,内锁头机构20前端连接制动片202、后端连接钥匙201。它的第三个结构特点是外锁头机构10、杠杆按键机构80连接在异形弯手把801里;外锁头机构10连接在异形弯手把801的上部,穿过异形弯手把801又与外传动条102连接;外传动条102连接插销舌机构30和上凸轮拨桃702,上凸轮拨桃702穿过内遮盖板701与内旋钮708连接;杠杆按键机构80连接在异形弯手把801的下部,杠杆按键机构80再连接外方管元件503,外方管元件503连接斜舌机构40、斜舌机构40连接内方管元件603,内方管元件603连接下凸轮拨桃703、下凸轮拨桃703连接内管状元件602,内管状元件602末端穿过内遮盖板701连接内球体60;“H”形串动块704连接在内遮盖板701的内底面上。它的第四个结构特点是在外管状元件502上连接异形手把501;在内管状元件602上连接异形手把601。在这里,我们继续参看附图3和附图4,进一步了解装嵌在内遮盖板底面的“H”形串动块704、上凸轮拨桃702和下凸轮拨桃703它们是怎样配合进行串动的?附图3是当插销舌机构30、斜舌机构40头部元件伸出状态时,上述三个部件的状态图。上凸轮拨桃702处于横向状态,下凸轮拨桃703处于下垂状态,而“H”形串动块704处于正常状态,两侧的复位弹簧705处于松驰状态。当用手旋动内球体60或异形手把601,内管状元件602跟着旋转,并带动下凸轮拨桃703、内方管元件603旋转,这时下凸轮拨桃703的左、右凸轮可以顶压“H”形串动块704下端一侧的下凸台710,使“H”形串动块704产生位移(上升),“H”形串动块704上端一侧的上凸台710则顶住上凸轮拨桃702一侧的台阶,使上凸轮拨桃702顶旋至垂直状态,并反驱动内旋钮708和外传动条102旋转,这时串动上、下锁舌机构闭合,门扇即可开启,此时,“H”形串动块704两侧的复位弹簧705处于压缩状态,如附图4所示。当手离开内球体60或异形手把601时,即放开受力后,“H”形串动块704两侧的复位弹簧705回弹,使“H”形串动块704下端一侧的下凸台710顶压下凸轮拨桃703两侧的左、右凸轮,使下凸轮拨桃703回复到下垂状态,并带动内管状元件603、内方管元件602复位,斜舌机构40头部元件伸出,把门关闭。
具体实施方案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方案门锁特点在于通过装嵌在内遮盖板701中的“H”形串动块704、上凸轮拨桃702和下凸轮拨桃703串动机构,串动闭合上、下两锁舌机构,组合成不同功能的门锁。如附图1所示的“带旋钮的串动套锁”,可在平常出入开关、门扇时,用内、外球体或异形手把机构驱动下斜舌机构开、闭;起防盗作用时,可用外锁头机构及钥匙或内旋钮通过外传动条把上插销舌机构的方舌伸出扣紧门扇。当上、下两锁舌机构都处于锁闭状态时,可旋动内球体或异形手把机构,同时串动上、下两锁舌机构开启门扇,非常灵活。如附图5所示“带内外锁头机构的串动套锁”,在平常出入开、关门扇时,用内、外球体或异形手把机构将下斜舌机构开、闭。要起防盗作用时,可用外锁头机构或内锁头机构通过内、外传动条把上插销舌机构的方舌伸出扣紧门扇。当上、下两锁舌机构都处于锁闭状态时,可旋动内球体或异形手把机构,此时,“H”形串动块同时串动上、下两锁舌机构开启门扇,使用方便。用钥匙旋转内锁头机构的制动片,使制动片处于卡闭状态时,“H”形串动块不能串动上插销舌机构开启,因此,本串动套锁门外、门内都能起防盗作用。又见附图6所示“按键式异形弯手把串动套锁”,它可在人们平常出入开、关门扇时,用外杠杆按键机构,内球体或异形手把机构驱动下斜舌机构伸出、扣紧门扇,要起防盗作用时,可用外锁头机构及钥匙或内旋钮通过外传动条把上插销舌机构的方舌伸出扣紧门扇。当上、下两锁舌机构都处于锁闭状态时,可旋动内球体或异形手把机构,这时内遮盖板里的“H”形串动块同时串动上、下两锁舌机构开启门扇,使用非常灵活,且门外的异形弯手把设计新颖豪华使出入推拉门扇时更为方便。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设计新颖、结构紧凑,使用方便,实用性强,安全防盗性能高,开发应用此种锁将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权利要求1.一种串动套锁,包括外遮盖板(901)、外锁头机构(10)、外传动条(102)、插销舌机构(30)、外球体(50)、外管状元件(502)、斜舌机构(40)及钥匙(101)等部件,其特征是外传动条(102)穿过插销舌机构(30)连接上凸轮拨桃(702),上凸轮拨桃(702)穿过内遮盖板(701)连接内旋钮(708);斜舌机构(40)连接内方管元件(603),内方管元件(603)连接下凸轮拨桃(703),下凸轮拨桃(703)连接内管状元件(602),内管状元件(602)末端穿过内遮盖板(701)连接内球体(60);有“H”形串动块704连接在内遮盖板701的内底面上;所述的“H”形串动块(704)上部两端有上凸台(710),中部有上“U”形缺口(707);下部两端有下凸台(712),中部有下“U”形缺口(709);在“H”形串动块(704)后两侧连接复位弹簧(705),复位弹簧(705)上端连接在内遮盖板(701)的内底面上,下端连接在“H”形串动块(704)上;所述的下凸轮拨桃(703),为一圆柱体由一方圆弧向外延伸后再向左右两边延展,成为圆柱体形的左右凸轮,中间有方孔(401);所述的上凸轮拨桃(704),为一圆柱体由一方圆弧向外延伸后再向左右形成两个台阶,中间一字形槽孔(30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串动套锁,其特征是外传动条(102)一端连接外锁头机构(10),一端连接插销舌机构(30),插销舌机构(30)连接内传动条(201),内传动条(201)穿过上凸轮拨桃(702)连接内锁头机构(20),内锁头机构(20)前端连接制动片(202)、后端连接钥匙(20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串动套锁,其特征是外锁头机构(10)、杠杆按键机构(80)连接在异形弯手把(801)里;外锁头机构(10)连接在异形弯手把(801)的上部,穿过异形弯手把(801)又与外传动条(102)连接;外传动条(102)连接插销舌机构(30)和上凸轮拨桃(702),上凸轮拨桃(702)穿过内遮盖板(701)与内旋钮(708)连接;杠杆按键机构(80)连接在异形弯手把(801)的下部,杠杆按键机构(80)再连接外方管元件(503),外方管元件(503)连接斜舌机构(40)、斜舌机构(40)连接内方管元件(603),内方管元件(603)连接下凸轮拨桃(703)、下凸轮拨桃(703)连接内管状元件(602),内管状元件(602)末端穿过内遮盖板(701)连接内球体(60);“H”形串动块(704)连接在内遮盖板(701)的内底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串动套锁,其特征是在外管状元件(502)上连接异形手把(501);在内管状元件(602)上连接异形手把(601)。
专利摘要一种串动套锁分别有一组独立的斜舌机构和插销舌机构控制门扇开、闭,利用旋动内球体,通过在内遮盖板上的“H”形串动块、上凸轮拨桃和下凸轮拨桃串动闭合上、下两锁舌机构。本实用新型包括外遮盖板901、外锁头机构10等,其特征是外传动条102连接插销舌机构30、上凸轮拨702、内遮盖板701和内旋钮708;斜舌机构40连接内方管元件603、下凸轮拨桃703、内管状元件602、内遮盖板701和内球体60;“H”形串动块704连接在内遮盖板701的内底面上;所述的“H”形串动块704上部两端有上凸台710,中部有上“U”形缺口707;下部两端有下凸台712,中部有下“U”形缺口709;两侧有复位弹簧705。由本实用新型可开发多种形式的套锁。
文档编号E05B63/14GK2557647SQ0227199
公开日2003年6月25日 申请日期2002年7月18日 优先权日2002年7月18日
发明者李忠毅 申请人:中山市星光金属工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