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溢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542阅读:54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不溢锅的制作方法
一种具有不溢作用的锅。
目前市场上的锅为单层金属制造,加热时仅锅底受热,被加热液体温度达到沸点后,极易发生溢出现象;当被加热物为较粘稠的粥类食物时,又极易产生焦糊现象,既浪费又给用户造成烦恼。
以往的实用新型如防溢锅盖、自动揭盖的防溢锅以及采用回流装置的防溢锅等,其本质是“溢而不出”,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溢出和焦糊现象,并且被加热物经回流装置暴露在空气中,灰尘脏物容易落入,不符合卫生习惯,而对于奶类液体,即使揭开盖子也不能避免溢出发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从根本上杜绝溢出和焦糊现象的发生。
不溢锅主要由锅和盖组成,锅由内外壁之间可以充水的夹层和一端与夹层相通,另一端伸向被加热体中的导热管,以及用以往夹层中注水、测水的两个小孔和密封塞组成。导热管内有用以增压和止逆的小阀,盖由盖本体、盖柄,以及平时置于盖柄内的微型漏斗组成。微型漏斗用于通过注水孔往锅内的夹层中注水。锅底夹层之间的支撑圈在锅的容积较大时使用。
锅底被加热时,夹层中的水温升高,并将热量通过内壁传到被加热的液体中,由于夹层水的容积远小于被加热液体的容积,夹层中的水温很快到达沸点,到达沸点的水开始大量吸收热量,部分变成蒸气当夹层内的气压高于一个大气压时,水蒸气通过导热管进入被加热液体中释放热量,被加热液体吸收热量使温度升高到沸点时,夹层中与锅内液体温度基本相等,达到动态平衡,由于被加热液体中不存在普通单层锅所特有的液体上下部高温度梯度差,也就避免了溢出和焦糊现象的发生。
设被加热液体为水,容量为2000克,夹层中水的容量为400克,水温均是4℃,则被加热水温升高到100℃所吸收的热量Q1=2000克(100-4)℃×1卡/克℃=192×103卡夹层中水温升高到100℃所吸收的热量Q2=400克(100-4)℃×1卡/克℃=38.4×103卡夹层中100℃的水变成100℃的气所吸收的热量Q3=400克×539卡/克=216×103卡因此,即使不考虑锅内壁的热传导,仅Q3已足使被加热的水温达到沸点,从而实现了用较少量的水加热液体而不溢出的目的。
不溢锅分直接用火加热式和锅底嵌装发热元件的电热式两种,可用金属和陶瓷制造,如用于家用小型奶锅,导热管内的增压止逆阀和锅底夹层中的支撑圈可以不用。
中(1)是密封塞;(2)是微型漏斗;(3)是盖柄;(4)是盖;(5)是锅外壁;(6)是锅内壁;(7)是内外壁夹层中的水;(8)是支撑圈;(9)是被加热物;(10)是增压止逆阀;(11)是导热管;(12)是锅柄。
权利要求
1.不溢锅由锅盖和锅体组成,其结构特征在于A、锅盖有盖本体、盖柄、微型漏斗。B、锅体有内壁和外壁组成的夹层、导热管、注水测水孔、密封塞和支撑圈。C、导热管一端与夹层相通,另一端伸向锅内。管中有增压止逆阀。D、注水测水孔与夹层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不溢锅,其特征是导热管上口靠近锅体上部的上边沿,导热管固定于锅柄对称线垂直的连心线的一侧锅内壁上。
3.所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不溢锅,其特征是注水测水孔位于与导热管对称距离的锅的上边沿上。
专利摘要
不溢锅采用少量的水吸热变成蒸汽,将蒸汽的热量释放在被加热液体中。根据恒压下的水蒸汽与被加热液体的沸点等温的原理,实现了被加热体温度达到沸点而不溢出的目的。不溢锅的种类有饭锅、奶锅和(泥陶质的)药锅等。极适于家庭用小型奶锅。一般铝炊具和陶瓷厂都能制造。
文档编号A47J27/56GK87206523SQ87206523
公开日1988年5月4日 申请日期1987年4月15日
发明者孙新英 申请人:孙新英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