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门窗装潢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0031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门窗装潢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来对门窗所在的墙壁转角进行包覆而起到保护、装饰作用的门窗装潢套。
背景技术
在室内装修中,为了防护门窗所在的墙壁转角不被污损,一般都采用装饰材料对其门窗框所在的凹入墙框及其邻近的转角墙面进行包覆处理,也即所谓的门窗装潢套。传统的门窗装潢套采用木质材料,但由于受到木质材料自身的颜色限制,使得造型和色彩都显得过于单调,消费者可选余地很小,另一方面,木质材料的耐侯性较差,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霉变,而在干燥的空气中又容易变形干裂,再者,木质材料也容易因刚性物体的撞击或尖锐物体的刺划而损坏。
另一方面,如果用金属材质特别是铝合金制作门窗装潢套则可克服上述缺点,由于铝合金适于挤压、压铸、机压成型等多种现代加工工艺,可以方便地制造出多种式样的造型,在加上表面喷塑、氧化等进一步加工,可以生产出多种多样的色彩,而且铝合金的自身特点又保证其耐侯性非常优良。然而目前市场上尚无这种产品,究其原因,存在着一个长期无法得到解决的难题,即金属材质的门窗套必须在工厂车间内、在专用设备下进行型材的制作、裁剪,然后才在现场进行安装,而由于门窗的实际尺寸各有大小,其长宽尺寸可以通过电锯改变门窗套型材的纵向长度来实现,但门窗的凹入深度的不同,也即,门窗框所在的墙框(以下称为“门窗墙框”)深度不同,就需要改变门窗套型材的横向尺寸,而这是无法在现场通过电锯或其他便携式工具所能加工的。
再一方面,无论是何种材质的门窗套,在转角处一般都采用斜角(多为45°)拼接的方式,其接缝不仅有损美观,而且对于金属材质的门窗套来说,由于墙面本身的凹凸不同,在拼接处两边的型材还有可能高低不平,这在使用过程中有可能会刮伤人手;而在现场既无法对型材的厚度进行修正,也难以对墙面的平整度进行精修,因而这一缺陷也难以克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无需在现场改变门窗套型材的横向尺寸也能匹配具有不同深度的门窗墙框的门窗装潢套。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在转角处无拼缝的门窗装潢套。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门窗装潢套包括有三种相互连接的型材,第一型材的截面呈L型,其中的第一包边包覆一部分门窗墙框,第二包边则包覆邻近所述门窗墙框的转角墙面,第二型材安装在门窗墙框的根部,第三型材为平板型,包覆在第一型材的第一包边与第二型材之间的门窗墙框上,其内外侧边分别与第二型材和第一型材相衔接。
为了使第三型材与第二型材之间的衔接紧密,可以采取以下方式所述的第二型材具有一侧向的开口凹槽,而所述的第三型材的内侧边插入该开口凹槽。这样的设计同时还有一个优点,即通过第三型材插入第二型材之开口凹槽的深度不同,可以适应一定范围的安装误差,无论该误差是因门窗墙框在不同位置的深度误差引起的还是型材的切割误差引起的。
为了使第三型材与第一型材之间的衔接紧密,可以采取以下方式所述的第三型材的外侧边处具有一纵向下凹部,呈“ㄩ”型截面,而所述的第一型材之第一包边即覆盖在该下凹部上;这样的设计还有一个优点是,该“ㄩ”型截面的下凹部同时还起到一个支撑的作用;为了进一步减小拼缝,所述第三型材的纵向下凹部在其内侧边的开口部具有一外伸边沿,而所述的第一型材之第一包边末端具有相应下凹的边沿并插在该外伸边沿之下;为了便于安装及定位,所述的第一型材之第一包边具有一凸筋插入所述第三型材的纵向下凹部,并紧贴该纵向下凹部的外侧边。
为了使安装螺钉不外露,所述第二型材的开口凹槽之邻近门窗墙框的底边可向外延伸,并在该延伸部开设有螺钉安装孔,再通过螺钉将其固定在门窗墙框上。这样,插入开口凹槽内的第三型材之末端就自然地将所述第二型材的延伸部及其上的螺钉遮盖住。
同样为了使安装螺钉不外露,所述第一型材在其包覆转角墙面的第二包边上具有纵向凹槽,并在其中开设螺钉安装孔,再通过螺钉将其固定在转角墙面上,同时,再在所述的纵向凹槽内嵌入与之匹配的装饰条。
所述第二型材之开口凹槽的上边沿可具有圆滑卷边,以防刮手。
所述的第一型材可以在转角处按传统技术以斜角拼接,但为了消除门窗装潢套的转角接缝,更好地,还可包括有转角连接件,固定在二根邻接的第一型材连接转角处,其二邻接的侧边分别具有与所述的二根第一型材的截面相配的形状,并分别压在对应的第一型材末端上,而所述的嵌入第一型材之纵向凹槽内的装饰条末端则与转角连接件的侧边相抵。这样,就可完全避免第一型材因切割控制不好而导致其末端与转角连接件存在缝隙的问题,而只要准确控制容易切割的装饰条长度就行了;由于转角连接件高于第一型材,因此只要将转角连接件的边缘预制为圆角过渡,就可完全消除转角处的刮手隐患。
所述的转角连接件可直接通过螺钉固定在墙面上,但为了使安装螺钉不外露,所述的转角连接件可由转角座、转角盖和芯盖三部分组成,转角座通过螺钉固定在墙面上,其中央开有一通孔,转角盖覆盖在转角座上,其中央具有形状与芯盖轮廓相配的凹入部并陷入所述的转角座中央孔内,一螺钉穿过转角盖中央凹入部的螺钉安装孔固定在墙面上,如此将转角盖相对转角座固定,而芯盖则嵌入所述转角盖的中央凹入部,将螺钉遮盖。这种设计同时还有一个优点,即通过造型不同的转角盖和芯盖可以很容易地变化出各种造型的转角连接件。
上述中的第二型材、第三型材、第一型材、装饰条及转角连接件可以采用铝合金或其他金属材质,也可以采用塑料材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解决了长期以来门窗装潢套无法采用金属材质的难题,并且只要通过更换不同宽度的第三型材,就能适应不同深度范围的门窗墙框,同时也降低了型材成形时的加工难度,降低了成本。同时,巧妙地通过在第二型材上设置开口凹槽,使第三型材的末端在该开口凹槽内有一定的伸缩余地,从而只需通过安装时的调整即可适合稍有深度差别的门窗墙框,更便于现场安装;并且,本发明具有多种隐蔽安装螺钉的结构,使得门窗装潢套的整体整洁、美观;而边角连接件的设计更是彻底消除了边角处高低不平的拼缝以及由此带来的刮手隐患。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局部剖视放大图。
图3为图2的A-A剖视图。
图4为图2的B-B剖视图。
图5为图4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图2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图6所示,为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包括有三种相互连接的型材第一型材1、第二型材2及第三型材3,以及固定在二根邻接的第一型材1连接转角处的转角连接件5;第一型材1的截面呈L型,其中的第一包边11包覆一部分门窗墙框61,第二包边则包覆邻近所述门窗墙框61的转角墙面62,其上具有纵向凹槽12a,并在其中开设螺钉安装孔,再通过螺钉将其固定在转角墙面62上,同时,再在所述的纵向凹槽12a内嵌入与之匹配的装饰条4,参见图2、图4、图6;
第二型材2安装在门窗墙框61的根部,并具有一侧向的开口凹槽21,该开口凹槽21之邻近门窗墙框的底边22向外延伸,并在该延伸部22开设有螺钉安装孔,再通过螺钉将其固定在门窗墙框61上,参见图2、图4、图6;并且,该开口凹槽21的上边沿具有圆滑卷边23,参见图5;第三型材3为平板型,包覆在第一型材的第一包边11与第二型材2之间的门窗墙框61上,其内侧边插入所述第二型材的开口凹槽21内,其外侧边处具有一纵向下凹部31,呈“ㄩ”型截面,该纵向下凹部31在其内侧边31a的开口部具有一外伸边沿31b,而所述的第一型材之第一包边11末端具有相应下凹的边沿11a并插在该外伸边沿31b之下;所述的第一包边11还具有一凸筋11b插入所述第三型材的纵向下凹部31,并紧贴该纵向下凹部31的外侧边31c,参见图2、图4、图6;所述的转角连接件5由转角座51、转角盖52和芯盖53三部分组成,转角座51通过螺钉固定在墙面上,其中央开有一通孔,其二个邻接侧边51a分别具有与其相连的二根第一型材1的截面相配的形状,并分别压在对应的第一型材1末端上,而所述的嵌入第一型材之纵向凹槽12a内的装饰条4末端则与转角座的侧边51a相抵;转角盖52覆盖在转角座51上,其中央具有形状与芯盖53轮廓相配的凹入部并陷入所述的转角座中央孔内,一螺钉穿过转角盖中央凹入部的螺钉安装孔固定在墙面62上,如此将转角盖52相对转角座51固定,而芯盖53则嵌入所述转角盖52的中央凹入部,将螺钉遮盖,参见图2、图3、图6。
权利要求
1.一种门窗装潢套,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三种相互连接的型材,第一型材(1)的截面呈L型,其中的第一包边(11)包覆一部分门窗墙框(61),第二包边则包覆邻近所述门窗墙框(61)的转角墙面(62),第二型材(2)安装在门窗墙框(61)的根部,第三型材(3)为平板型,包覆在第一型材的第一包边(11)与第二型材(2)之间的门窗墙框(61)上,其内外侧边分别与第二型材(2)和第一型材(1)相衔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窗装潢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型材(2)具有一侧向的开口凹槽(21),而所述的第三型材(3)的内侧边插入该开口凹槽(2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门窗装潢套,其特征在于为所述的第三型材(3)的外侧边处具有一纵向下凹部(31),呈“凵”型截面,而所述的第一型材之第一包边(11)即覆盖在该下凹部(31)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门窗装潢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型材的纵向下凹部(31)在其内侧边(31a)的开口部具有一外伸边沿(31b),而所述的第一型材之第一包边(11)末端具有相应下凹的边沿(11a)并插在该外伸边沿(31b)之下;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门窗装潢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型材之第一包边(11)具有一凸筋(11b)插入所述第三型材的纵向下凹部(31),并紧贴该纵向下凹部(31)的外侧边(31c)。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所述的门窗装潢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型材的开口凹槽(21)之邻近门窗墙框的底边(22)向外延伸,并在该延伸部(22)开设有螺钉安装孔,再通过螺钉将其固定在门窗墙框(61)上。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所述的门窗装潢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型材之开口凹槽(21)的上边沿具有圆滑卷边(23)。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所述的门窗装潢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型材(1)在其包覆转角墙面的第二包边(12)上具有纵向凹槽(12a),并在其中开设螺钉安装孔,再通过螺钉将其固定在转角墙面(62)上,同时,再在所述的纵向凹槽(12a)内嵌入与之匹配的装饰条(4)。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门窗装潢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转角连接件(5),固定在二根邻接的第一型材(1)连接转角处,其二邻接的侧边(51a)分别具有与所述的二根第一型材(1)的截面相配的形状,并分别压在对应的第一型材(1)末端上,而所述的嵌入第一型材之纵向凹槽(12a)内的装饰条(4)末端则与转角连接件的侧边(51a)相抵。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门窗装潢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角连接件(5)由转角座(51)、转角盖(52)和芯盖(53)三部分组成,转角座(51)通过螺钉固定在墙面上,其中央开有一通孔,转角盖(52)覆盖在转角座(51)上,其中央具有形状与芯盖(53)轮廓相配的凹入部并陷入所述的转角座中央孔内,一螺钉穿过转角盖中央凹入部的螺钉安装孔固定在墙面(62)上,如此将转角盖(52)相对转角座(51)固定,而芯盖(53)则嵌入所述转角盖(52)的中央凹入部,将螺钉遮盖。
全文摘要
一种门窗装潢套,包括有三种相互连接的型材,第一型材(1)的截面呈L型,其中的第一包边(11)包覆一部分门窗墙框(61),第二包边则包覆邻近所述门窗墙框(61)的转角墙面(62),第二型材(2)安装在门窗墙框(61)的根部,第三型材(3)为平板型,包覆在第一型材的第一包边(11)与第二型材(2)之间的门窗墙框(61)上,其内外侧边分别与第二型材(2)和第一型材(1)相衔接。本发明只要通过更换不同宽度的第三型材,就能适应不同深度范围的门窗墙框,同时也降低了型材成形时的加工难度,降低了成本。同时,第三型材的末端在该开口凹槽内有一定的伸缩余地,可适合稍有深度差别的门窗墙框,更便于现场安装,同时,本发明的外观整洁、美观,并且边角连接件的设计更是彻底消除了边角处高低不平的拼缝以及由此带来的刮手隐患。
文档编号E06B1/04GK1546829SQ20031010932
公开日2004年11月17日 申请日期2003年12月12日 优先权日2003年12月12日
发明者戴新国, 陆亚明 申请人:戴新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