钥匙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8440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钥匙柱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钥匙柱,该钥匙柱用于可选择地锁住或打开锁定机构,以便锁定或打开车辆门板。
背景技术
装在汽车门板内的现有钥匙柱包括一转子。该转子通过钥匙旋转。杆状操作杆(rod lever)与该转子的一端相连。该杆状操作杆与转子成一体旋转和摆动。因此,由钥匙引起的该转子的旋转传递给杆状操作杆。根据该杆状操作杆的运动,将可选择地锁住和打开锁定机构。
当组装该钥匙柱时,多个锁定板安装在转子上。模型钥匙(dummy key)再插入该转子内以防止锁定板从该转子上脱落。不像用于压低锁定板以便使转子旋转的标准钥匙,该模型钥匙是用于防止该转子转动的无槽钥匙。
复位弹簧布置在转子壳体内。当模型钥匙被真实钥匙代替时,转子装入转子壳体内,也就是,该转子被推入转子壳体内,同时利用该真实钥匙使该转子旋转。当复位弹簧的端头与转子上的相关配合部分相配合时,完成该转子向转子壳体内的装入。
对于各个钥匙柱,只有一个真实钥匙。因此,当转子和转子壳体装配在一起时,在各钥匙柱中,模型钥匙必须被真实钥匙取代。这需要使真实钥匙和钥匙柱在装配线上一起进行处理。而且,需要用真实钥匙取代模型钥匙将增加装配过程的步骤。
在杆状操作杆类型的钥匙柱中,该杆状操作杆的基端必须通过固定螺钉、销钉或其它防止该杆状操作杆与钥匙柱分离的装置而与转子的基端相连。因此,钥匙柱的装配很困难。另外,当钥匙柱装入门板的安装部位(安装孔)内时,该杆状操作杆必须人工支承,从而使该杆状操作杆的轴线与转子的轴线重合。如果没有人工支承该杆状操作杆时,由于重力,该杆状操作杆的重量将使得该杆状操作杆倾斜。因此,在安装过程中,没有人工支承杆状操作杆就不能将钥匙柱装入门板的安装部位。这降低了该钥匙柱的装配效率。
除了杆状操作杆型的钥匙柱,还有板状操作杆(plate lever)型的钥匙柱。板状操作杆型的钥匙柱包括一板状操作杆,该板状操作杆固定在转子的一端,并与该转子成一体旋转。该板状操作杆通过一个操作杆与锁定机构相连,该锁定机构布置在门板内。钥匙使该转子旋转。该转子的旋转通过板状操作杆传递给操作杆。这使得锁定机构在锁住状态和打开状态之间转换。
该钥匙柱包括结构基本相同的主体。不过,板状操作杆类型的钥匙柱和杆状操作杆类型的钥匙柱的操作杆各采用了专用的转子和转子壳体。因此,板状操作杆类型的钥匙柱的转子和转子壳体与杆状操作杆类型的钥匙柱分开制造。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提高装配效率的钥匙柱。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钥匙柱,该钥匙柱包括转子壳体和转子,该转子位于转子壳体内,在转子内形成配合部分,其中,该转子根据钥匙的操作而旋转,该钥匙柱具有位于该转子壳体周围的复位弹簧,该复位弹簧的一端部与该配合部分配合,该钥匙柱的特征在于包括引导部分,该引导部分形成于转子的一端部,当转子装在转子壳体上时,该引导部分将复位弹簧的端部引入该配合部分。
根据上述构想,该引导部分是相对于转子的轴线倾斜的表面,其中,复位弹簧的端部径向向内弯曲。
根据上述构想,该引导部分是一对引导部分中的一个,其中,该引导部分引导复位弹簧的两端部。
根据上述构想,该引导部分之间的距离朝着转子的端表面和朝着转子的径向外表面增大。
根据上述构想,该引导部分是第一引导部分,其中,转子壳体具有第二引导部分,当复位弹簧安装在转子壳体上时,第二引导部分沿转子壳体的轴向将该复位弹簧引向预定位置,并使该复位弹簧保持在该轴向位置。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并利用实例对本发明原理的说明,可以了解本发明的其它方面和优点。


通过下面对优选实施例的说明并结合附图,能够更好地了解本发明以及本发明的目的和优点,附图中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钥匙柱的剖视图;图2是表示图1中的、使转子和杆状操作杆相连的主体部分的平面图;图3是表示图1中的转子、杆状操作杆和转子壳体的分解透视图;图4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转子、杆状操作杆和转子壳体的分解透视图;图5是表示图4中的转子、转子壳体和复位弹簧的分解透视图;图6是表示图5中的复位弹簧和转子壳体的透视图,其中,复位弹簧安装在转子壳体上;图7是表示图4中的转子的仰视图;图8是图4中的钥匙柱的主体部分的平面图;图9(a)是表示图4中的钥匙柱的侧视图;图9(b)是沿图8中的线9b-9b的剖视图;图10(a)是表示在转子装入转子壳体之前,图4中的转子壳体的正视图;图10(b)是表示当转子开始与转子壳体进行装配时,图4中的转子壳体的正视图;图10(c)是表示当转子正在与转子壳体进行装配时,图4中的转子壳体的正视图;图10(d)是表示当转子正在装配到转子壳体内时,图4中的转子壳体的另一正视图;图11是表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钥匙柱的分解透视图;图12(a)是表示图11中的钥匙柱的局部侧视图,其中,板状操作杆安装在转子壳体上;图12(b)是图11中的钥匙柱的正视图,其中,板状操作杆安装到转子的凸起上;图12(c)是图11中的钥匙柱的局部后视图,其中,板状操作杆安装在转子壳体上;图13(a)是表示图11中的操作杆单元的侧视图;图13(b)是表示图11中的操作杆单元的正视图;图13(c)是表示图11中的操作杆单元的后视图;图13(d)是表示图11中的操作杆单元的剖视图;图14(a)是图11中的钥匙柱的主体部分的侧视图,其中,操作杆单元安装在主体部分上;图14(b)是沿图14(a)中的线14b-14b的剖视图;图14(c)是图11中的钥匙柱的主体部分的后视图,其中,该操作杆单元安装在主体部分上。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将参考图1至3介绍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钥匙柱10。该钥匙柱10安装在车辆门板(未示出)中。
参考图1,钥匙柱10包括一个转子壳体11,该转子壳体11固定在车辆门板上。可绕轴线L旋转的柱形转子12装于该转子壳体11内。杆状操作杆13(后面将介绍)的基端与转子12的一端相连,以便与该转子12一起旋转。该操作杆13有一远端。该远端与布置于门板内的锁定机构(未示出)相连。图1的左侧对应于门板的外侧方向。图1的右侧对应于门板的内侧方向。
如图3所示,转子壳体11包括一保护器21。在该保护器21的圆周壁部分中确定有一个切除部分。钩住部分22a、22b形成于确定有切除部分的圆周壁的边缘上。复位弹簧23围绕着保护器21的外表面。复位弹簧23的两端朝弹簧23的轴线弯曲,并分别锁定在相应的钩住部分22a、22b上。在图1和3中仅示出了该复位弹簧23的一端。
如图1所示,转子12的内侧端从转子壳体11的保护器21中凸出。环形槽31被确定于转子12的、从保护器21中凸出的部分中。该槽31靠近保护器21的端表面。止动环32例如E形环装入该槽31内。止动环32由保护器21的端表面锁定。这限制了该转子12的轴向运动(图1中的左向运动)。
参考图1,在转子12中确定有钥匙孔34。钥匙33插入该钥匙孔34中。锁定板35在钥匙孔34内布置成这样,即锁定板35彼此相对并沿轴向L彼此等间距隔开。各锁定板由弹簧(未示出)的弹性力压向钥匙孔34的径向中心部分。各锁定板35可相对于转子12的轴线径向(图1中的垂直方向)运动。当钥匙33插入钥匙孔34中时,锁定板35根据钥匙33的锯齿形而垂直运动,这样,该转子12能够转动。当钥匙33拔出钥匙孔34时,转子12不能够旋转。
在转子12的底部确定有配合凹口36。配合凹口36的两相对侧壁通过与钩住部分22a、22b(在图1中只表示了钩住部分22a)配合而锁定复位弹簧23的两端(复位弹簧23的端部)。当转子12通过钥匙33旋转时,复位弹簧23沿径向受压。因此,转子12由复位弹簧23的弹性力压向与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
参考图1和2,在转子12的上部还确定有容纳部分(accommodatingportion)37或凹口。该容纳部分包括一对配合台阶(step)38a、38b。该配合台阶38a、38b垂直于转子12的轴线。该配合台阶38a、38b彼此间隔预定距离。操作杆13布置在该台阶38a、38b之间。
参考图3,在操作杆13的远端形成有扁平部分51。凸缘52形成于操作杆13的基端。如图2所示,凸缘52包括配合表面52a、52b,该配合表面垂直于操作杆13的轴线方向。配合表面52a、52b与转子12的相应配合台阶38a、38b配合。参考图1,销钉53从凸缘52的基端的中心伸出。该销钉53插入柱形衬垫54内。该衬垫54由橡胶材料制成,作为保持器和弹性件。
如图3所示,在衬垫54的中间确定有安装孔54a。该安装孔54a的直径稍微小于销钉53的外径。弹性力沿着衬垫54的径向向内的方向作用在销钉53的外周表面上。该弹性力防止衬垫54与销钉53分离。衬垫54的轴向长度稍微大于销钉53的轴向长度。
参考图1和2,操作杆13的凸缘52布置在容纳部分37内,同时销钉53插入衬垫54中。也就是,衬垫54插入凸缘52和容纳部分37之间。当凸缘52没有位于容纳部分内时,各配合表面52a、52b与衬垫54的远端之间的距离稍微大于各配合台阶38a、38b与容纳部分37的、与配合台阶38a、38b相对的内表面之间的距离。
当衬垫54装于容纳部分37内时,衬垫54沿轴向L压缩。因此,凸缘52被衬垫54的弹性力压向配合台阶38a、38b。凸缘52的配合表面52a、52b与相应配合台阶38a、38b的紧密接触使操作杆13保持在中间位置,在该中间位置,操作杆13的轴线与转子12的轴线彼此重合。换句话说,保持器(衬垫54)将操作杆13保持成使该操作杆13的轴线与转子12的轴线所成的角度在预定的角度范围内。在本实施例中,配合台阶38a、38b作为安装凸缘52的安装部分。
如图1所示,凸起55从凸缘52的端面的上部凸出。该凸起55与衬垫54的外周表面接触。当凸缘52和安装在该凸缘52上的衬垫54一起装入容纳部分37中时,凸起55抑制了该衬垫54的向上变形。因此,凸缘52和衬垫54平稳装入该容纳部分37中。
配合台阶38a和38b之间的距离稍微大于操作杆13的主体的外径。在凸缘52的侧表面与容纳部分的、与该凸缘的侧表面相对的内表面之间确定有一非常窄的空间。该空间使得操作杆13能够环绕凸缘52的基端沿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由图1、2中的箭头所示方向)摆动,该凸缘52的基端起到支点的作用。当操作杆13摆动时,衬垫54弹性变形。当凸缘52的两端抵靠容纳部分37的相应内表面时,操作杆13的转动被抑制。因此,转子12的旋转将传递给操作杆。操作杆13与转子12成一体旋转。
下面将参考图3介绍该钥匙柱的装配。首先,模型钥匙(未示出)插入转子12以防止各锁定板35(见图1)脱落。这时,将安装有衬垫54的凸缘52装入转子12的容纳部分37内。转子12将从其外端开始插入转子壳体11,复位弹簧23预先环绕该转子壳体缠绕。然后,止动环32装入确定于转子12的远端上的槽31内。这时,如图1所示,转子12和操作杆13的装入部分由保护器21覆盖,该保护器21是转子壳体11的周向壁的一部分。这样,钥匙柱10的装配完成。
当将钥匙柱10装入门板(未示出)内时,钥匙柱10安装到门板的安装位置,同时操作杆13保持在操作杆13的轴线与转子12的轴线重合的位置。因此,操作杆13的扁平部分51与锁定机构的连接部分相连。这时,即使锁定机构的连接部分稍微偏离操作杆13的轴线,通过使操作杆13摆动以便与锁定机构的连接部分配合,也能实现连接。
这样就已经将钥匙柱10装入门板中。当在这种状态下通过钥匙33使转子12旋转时,转子12的旋转通过操作杆13传递给锁定机构(未示出)。这样,根据转子12的旋转,锁定机构可选择地在锁住状态和打开状态之间转换。在本实施例中,钥匙柱10这样安装在门板上,即是保护器21朝上,也就是朝着窗口的方向。
本发明有以下优点和效果。
操作杆13的凸缘52安装在转子12的容纳部分37中。因此,通过将操作杆13的凸缘52装入转子12的容纳部分37中而将转子12和操作杆13简单地安装在一起。这不需要用固定螺钉和销钉来将操作杆13固定在转子12上。这提高了将操作杆13安装到转子12上的效率。此外,因为不需要用于固定操作杆13的固定螺钉和销钉部件,因此,部件的数量减少。
在转子12装入转子壳体11中的状态下,转子12和操作杆13的装入部分由转子壳体11的保护器21覆盖。因此,该装入部分能防尘和防水。这防止了操作杆13的操作性能的退化。此外,该装入部分能防止由于欺诈行为(fraudulent act)(例如偷盗)而受到直接损害。这防止该装入部分被破坏。因此提高了安全性。
转子12和操作杆13的轴垂直于配合表面52a、52b和配合台阶38a、38b。因此,当凸缘52和容纳部分37的配合台阶38a、38b由于衬垫54的弹性力而彼此紧密接触时,操作杆13保持在相对于转子12的中间位置处。在将钥匙柱10装入门板内时,该结构有利于操作杆13的定位。而且,配合表面52a、52b分别通过衬垫54与配合台阶38a、38b紧密接触。这能防止操作杆13进行不必要的运动和产生噪音。
操作杆13可相对于转子12摆动。因此,不需要通过钥匙柱10来使操作杆13和布置在门板内的锁定机构之间形成位移。换句话说,即使锁定机构的连接部分没有位于保持在中间位置的操作杆13的轴线上,通过使该操作杆13摆动,也能使该操作杆13与锁定机构的连接部分相连。
保护器21和转子壳体11成一体形成。也就是,转子壳体11的外周壁的一部分作为保护器21。因为保护器21不是单独的部件,因此,制造过程的步骤数和部件的数目都能减少。
下面将参考图4至10(d)介绍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钥匙柱100。相同的元件以相同的参考标号表示,且省略对它们的详细说明。只对与图1至3中的第一实施例不同的元件进行介绍。
如图4所示,本发明的转子壳体11只是形状与图1中的转子壳体11不同,它的功能与转子壳体11相同。参考图5,凸起24沿钩住部分22a从保护器21的外周表面凸出。在凸起24中确定有一凹槽。该凹槽的宽度(沿转子壳体轴向的尺寸)为这样,即复位弹簧23装入该凹槽中。
如图6所示,凸起24包括一倾斜表面26。该倾斜表面26与保护器21的一个表面光滑接触。该倾斜表面26沿保护器21端表面的径向从该端表面倾斜延伸。包括倾斜表面26的引导部分24a(如图5所示)确定于凹槽25和保护器21的端表面之间。该引导部分24a将复位弹簧23引入凹槽25。该复位弹簧23绕预定位置(凹槽25)缠绕。该引导部分24a限制了复位弹簧23向保护器21端表面的运动。
如第一实施例所示,配合凹口36确定于转子12内,如图5和7所示。配合凹口36的侧壁与钩住部分22a、22b配合以锁定复位弹簧23的相应端头,如图9(b)所示。
参考图5和图10(a),凹口41确定于配合凹口36和转子12的端表面之间。凹口41从配合凹口36连续。该凹口41比配合凹口36窄。确定凹口41的侧壁42a、42b分别包括第一引导表面43a、43b。两第一引导表面43a、43b之间的距离朝着转子12的内端表面和朝着转子12的径向外侧逐渐变大。
参考图5、7和8,在靠近配合凹口36的侧壁42a、42b部分分别形成有第二引导表面44a、44b。两引导表面44a、44b之间的距离朝着转子12的端表面和朝着转子12的径向外侧逐渐变大。第一引导表面43a和第二引导表面44a通过侧壁42a的中间表面彼此光滑连接。同样,第一引导表面43b和第二引导表面44b通过侧壁42b的中间表面彼此光滑连接。侧壁42a、42b构成将复位弹簧23的相应端头引向配合凹口36的装置。
下面将参考图4介绍该钥匙柱100的装配。首先,模型钥匙(未示出)插入转子12以防止各锁定板35(见图1)脱落。这时,将安装有衬垫54的凸缘52装入转子12的容纳部分37内。转子12将从其外端开始插入转子壳体11,复位弹簧23预先环绕该转子壳体缠绕。
参考图10(a),在将转子12装入转子壳体11之前,复位弹簧23的端头由相应的钩住部分22a、22b锁定,并进行向内凸出。转子12插入转子壳体11,这样,复位弹簧23的端头与相应的第一引导表面43a、43b配合。该复位弹簧23与凹槽25配合。这抑制了复位弹簧23沿转子壳体11轴向的运动。
参考图10(b),当转子12插入转子壳体11中时,复位弹簧23的端头与转子12的相应第一引导表面43a、43b接触。当转子12这样推入转子壳体11内时,复位弹簧23的端头由相应的第一引导表面43a、43b引导,同时沿与它们的弯曲方向相反的方向扭曲(在图10(b)中向上)。如图10(c)所示,当转子12从图10(b)所示状态推入转子壳体11中时,将使得复位弹簧23的端头越过相应的第一引导表面43a、43b,并且在沿侧壁42a、42b的上端滑动的同时被导向引导凹口36。
参考图10(d),当转子12从图10(c)所示状态进一步推入到转子壳体11中时,复位弹簧的端头通过第二引导表面44a、44b导向配合凹口36。当使得复位弹簧的端头越过第二引导表面44a、44b时,复位弹簧23的两端头装入配合凹口36内,见图8。复位弹簧的端头滑入该配合凹口。同时,该端头沿其弯曲的方向弹性回复,见图10(a)。因此,该端头被相应的钩住部分22a、22b锁定。
这时,转子12插入直到转子壳体11内预定位置处,如图8所示。再将止动环32装入槽31中,该槽31确定于转子12的远端。这时,转子12和操作杆13的装入部分由转子壳体11的保护器21覆盖。这样,钥匙柱100的装配完成。
然后,与第一实施例相同,该钥匙柱100安装在门板上。
本发明除了有图1至3的所示实施例的优点外,还有以下优点。
用于引导复位弹簧23的相应端头的第一引导表面43a、43b、侧壁42a、42b和第二引导表面44a、44b都形成于转子12端头附近。因此,仅仅通过将转子12推入装有复位弹簧23的转子壳体11,就可以由相应的第一引导表面43a、43b、侧壁42a、42b和第二引导表面44a、44b来引导该复位弹簧23的端头。从而使复位弹簧23的端头与配合凹口36相配合。也就是,在不需要利用真实钥匙来使转子12旋转的情况下将转子12装入转子壳体11。因此,与现有技术的钥匙柱不同,在装配过程中不需要用真实钥匙来代替模型钥匙。因此,在模型钥匙插入转子12的情况下,转子12装入转子壳体11中。
这减少了钥匙柱100的装配过程的步骤数。而且,通过将转子12推入转子壳体11就能简单地完成装配。这能实现将转子12装入转子壳体11中的过程的自动化。此外,装配过程不需要真实钥匙。这能够在装配线上采用相同的模型钥匙,不需要使真实钥匙和钥匙柱一起处理。
杆状操作杆13的基端与转子12的内端相连。这允许在将转子12装入转子壳体11之前将操作杆13装在转子12上。另一方面,当钥匙柱采用板状操作杆时,该操作杆从转子12的周边凸出。这不允许在将转子12装入转子壳体11之前将操作杆13装在转子12上。
用于将复位弹簧23引向转子壳体11的特定安装区域,尤其是凹槽25的倾斜表面26形成于转子壳体11的端头附近。因此,复位弹簧23能够光滑安装到转子壳体11上。而且,复位弹簧23能够通过推入该转子壳体11中而简单地安装在转子壳体11上。这能够在将复位弹簧23装入转子壳体11的过程中实现自动化。
在将操作杆13安装在转子12上后如果将复位弹簧23装配到转子壳体11上时,需要有等于该操作杆13的长度的空间。这时,复位弹簧23从操作杆13的远端安装在该操作杆13上,这需要相当大的装配力。不过,在本实施例中,复位弹簧23预先绕转子壳体11缠绕。这减小了装配该钥匙柱所需的装配空间和装配力。
下面将参考图11至14(c)介绍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钥匙柱200。
参考图11,钥匙柱200包括一主体210。该主体210有一转子壳体211,该转子壳体211安装在汽车门板(未示出)上。转子壳体211的一端为半圆柱形。转子壳体211包括一锁定部分211a,该锁定部分锁定复位弹簧225的两端(后面将介绍)。锁定部分211a沿转子壳体211的轴向L延伸。
柱形转子212可旋转地布置于转子壳体211内。柱形插入部分213从转子212端表面的中间凸出。环形槽214确定于插入部分213的外周表面上。在转子212的端表面上形成有弓形配合凸起215a、215b。该凸起215a、215b位于端表面上的插入部分213的径向外侧。配合凸起215a、215b布置在同一圆周上。
插入部分213、槽214和配合凸起215a、215b形成安装部分。如图11所示,板状操作杆220或操作杆单元230中的一个可拆卸地安装在该安装部分上。板状操作杆类型的钥匙柱200包括板状操作杆220。杆状操作杆类型的钥匙柱200包括操作杆单元230。
板状操作杆220有一基端。在该基端的中间确定有安装孔221。插入部分213插入该安装孔221。环绕该安装孔221确定有弓形配合孔222a、222b。配合孔222a、222b分别安装转子212的配合凸起215a、215b。
板状操作杆220有一远端。在该远端中确定有一个孔223。杆M的一端插入该孔223中。杆M的另一端与汽车门板内的锁定机构(未示出)相连。参考图12(b)和12(c),凸起224位于板状操作杆220的基端的外周。该凸起224垂直于板状操作杆220。
在如图12(a)、12(b)和12(c)所示的板状操作杆类型的钥匙柱200中,板状操作杆220与钥匙柱200的主体210相连。当转子212的插入部分213插入板状操作杆220的安装孔221中时,转子212的配合凸起215a、215b也插入相应的配合孔222a、222b中。然后,止动环226如E形环装入插入部分213的槽214内。
止动环226防止板状操作杆220离开插入部分213。各配合凸起215a、215b与相应的配合孔222a、222b啮合。这将转子212的旋转传递给板状操作杆220。因此,该板状操作杆220与该转子212成一体旋转。
当板状操作杆220装在转子212的端头上时,板状操作杆220的凸起224位于转子壳体211的锁定部分211a内部并与该锁定部分211a重叠。当转子212通过钥匙而旋转时,该凸起224与缠绕在转子212上的复位弹簧225的一端配合,见图12(c)。因此,将沿转子212旋转的方向拉该复位弹簧225。另一方面,转子212沿与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受到复位弹簧的弹性力的压迫。
下面将介绍操作杆单元230。如图11所示,操作杆单元230包括一中间部件231和杆状操作杆232。该杆状操作杆232与中间部件231的端表面相连,并垂直于该端表面。
中间部件231包括一对相对的壁部件241、242。该壁部件241、242与半圆柱形连接部分243相连。如图13(a)所示,在该连接部分243内部确定有一个半圆柱形凹口243a。参考图11和13(c),在壁部件241的中心确定有一个圆形安装孔244。转子212的插入部分213插入该安装孔244内。安装孔244的一半位于凹口243a内。
在壁部件241中,环绕安装孔244确定有弓形配合孔245a、245b。该配合孔245a、245b分别安装转子12的配合凸起215a、215b。如图13(a)和13(c)所示,配合凸起246垂直于壁部件241,并靠近壁部件241的外周。
如图13(a)所示,成半圆锥形截头锥体形式的容纳部分247从壁部件242的内侧中部凸出。该容纳部分247的一个端表面和凹口243a的底部基本在相同平面内。参考图13(c)和13(d),容纳部分247和连接部分243确定了一个容纳孔248。该容纳孔与壁部件241的安装孔244相对应。在容纳孔248的开口处形成有一个台阶248a。
参考图11和13(d),柱形保持架249从壁部件242的中部凸出。在该保持架249中确定有矩形截面的装配孔(fitting hole)250。该装配孔250和容纳孔248彼此连通。销钉孔251形成于保持架249的外周壁上。该销钉孔251径向穿过该保持架249。
杆状操作杆232包括远端和基端。该远端包括一扁平部分261。该基端262为矩形截面。在基端262中限定安装孔263。安装孔263垂直于杆状操作杆232的轴线。销钉264从基端262的端表面中部伸出。该销钉264插入衬垫265或保持器。该衬垫265由柱形橡胶制成。
通过插入衬垫265中的销钉264,杆状操作杆232的基端262从外部装入保持架249的装配孔250中。衬垫265装入容纳孔248中。通过衬垫265与容纳孔248的台阶248a配合,限制了衬垫265朝壁部件241的运动,即图13(d)中向左的运动。
杆状操作杆232的基端262布置于装配孔250内。这时,支承销266或连接销(266)插入保持架249的销钉孔251和基端262的安装孔263中。因此,杆状操作杆232与中间部件231相连。该杆状操作杆232保持在使该杆状操作杆232的轴线与中间部件231的轴线相互重合的中间位置处。在本实施例中,各支承销266形成支承件。
在杆状操作杆232的基端262的外表面与装配孔250的内表面之间确定有非常窄的空间。当衬垫265弹性变形时,杆状操作杆232沿图13(d)中箭头所示方向绕作为支点的支承销266摆动。
基端262的安装孔263的内径稍微大于支承销266的外径。而且,当衬垫弹性变形时,杆状操作杆232沿图13(b)中箭头所示方向摆动。当用手来消除杆状操作杆232所承受的沿摆动方向的力时,由于衬垫265的弹性力,杆状操作杆232返回中间位置。
参考图14(a)至14(c),在杆状操作杆类型的钥匙柱200中,操作杆单元230与主体210相连。当转子212的插入部分213插入壁部件241的安装孔244中时,转子212的配合凸起215a、215b也装入壁部件241的相应配合孔245a、245b中。然后,止动环226或E形环装入插入部分213的槽214中。
通过由止动环226锁定的壁部件241,操作杆单元230能防止转子12移动。配合凸起215a、215b与相应配合孔245a、245b配合。这将转子212的旋转传递给操作杆单元230。因此,操作杆单元230与转子212成一体旋转。
当操作杆单元230安装在转子212的端头时,中间部件231的配合凸起246与转子壳体211的锁定部分211a交叠,并位于锁定部分211a的内侧。当转子212通过钥匙旋转时,配合凸起246与复位弹簧225的一端啮合,见图14(c)。因此,复位弹簧225沿转子旋转的方向被拉动。另一方面,转子212沿与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受到复位弹簧225的弹性力的压迫。
第三实施例有以下效果和优点。
板状操作杆220或操作杆单元230中的一个安装在钥匙柱200的主体210上。因此,根据本实施例的钥匙柱很容易适应具有不同安装部位的板状操作杆类型和杆状操作杆类型。因此,不需要单独制造专用于一种类型的转子和转子壳体。这降低了钥匙柱200的制造成本。
转子212的端头包括用于板状操作杆220的安装部分。该安装部分有插入部分213、槽214和配合凸起215a、215b。操作杆单元230包括中间部件231和杆状操作杆232,该中间部件安装在用于板状操作杆220的相同安装部分上,该杆状操作杆232与中间部件231相连。这能够在不改变主体210的基本结构的情况下适应板状操作杆220和杆状操作杆232。
对于装在装配孔250内的杆状操作杆232的基端262,支承销266分别插入保持架249的销钉孔251和基端262的安装孔263,从而可摆动地使杆状操作杆232与中间部件231相连。这样,能够用钥匙柱200来调节杆状操作杆232和门板的锁定机构之间的位移。也就是,即使锁定机构的连接部分并没有位于保持在中间位置的杆状操作杆的轴线上,通过摆动该杆状操作杆232,也能使该杆状操作杆232可靠地与锁定机构的连接部分相连。
主体210和操作杆单元230预先单独组装。当装配钥匙柱200时,操作杆单元230通过止动环226简单安装到主体210上。这便于钥匙柱200的装配,并提高了装配效率。
该相同主体210能用于不同操作杆类型。这能够大批量生产主体210,并能降低成本。
该实施例可以进行以下变化。
根据图1至3的第一实施例的钥匙柱10和根据图4至10(d)的第二实施例的钥匙柱100也可以用于后门和车尾行李箱。
在图1至3的第一实施例和图4至10(d)的第二实施例中,保护器21可以是一个固定在转子壳体11上的单独部件。
在图1至3的第一实施例中,钥匙柱10安装在门板上的方向可以任意变化。类似的,在图4至10(d)的第二实施例中,钥匙柱100的安装方向也可以任意变化。
在图1至3的第一实施例中,各配合台阶38a、38b或配合表面52a、52b与转子12的轴线之间的夹角可以根据门板中的锁定机构的位置而变化。
在图4至10(d)的第二实施例中,可以只引导复位弹簧23的一个端头。
在图11至14(c)的第三实施例中,形成于转子212的端表面上的配合凸起215a、215b的形状并没有限制。凸起215a、215b的形状可以是直线性凸起、柱体、三角柱或方形柱。这时,杆状操作杆220的配合孔222a、222b和壁部件241的配合孔245a、245b提供与相应配合凸起215a、215b相匹配的形状。通过这样的结构,板状操作杆220或操作杆单元230与转子212相连以便与该转子212成一体旋转。
在图11至14(c)的第三实施例中,转子212上的配合凸起并不局限于两个,而是可以为一个或多过两个。
在图11至14(c)的第三实施例中,只要转子212的端头有用于板状操作杆220的安装部分,该安装部分包括插入部分213、槽214和配合凸起215a、215b,主体210的结构就可以进行变化。例如,该结构可以形成自由轮(freewheel)类型的钥匙柱。该自由轮类型的钥匙柱设计成这样,当试图用不是真实钥匙的钥匙或其它工具来打开锁定机构时,转子相对于转子壳体空转,以防止锁定机构打开。这提高了安全性。
本实施例和实例是用于举例说明和非限定性的。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所给出的详细说明,而是可以在附加的权利要求的等效范围内实现本发明。
权利要求
1.一种钥匙柱,包括转子壳体(11)和转子(12),该转子位于转子壳体(11)内,在转子(12)内形成配合部分(36),其中,该转子(12)根据钥匙的操作而旋转,该钥匙柱具有位于该转子壳体(11)周围的复位弹簧(23),该复位弹簧(23)的一端部与该配合部分(36)配合,该钥匙柱的特征在于包括引导部分(43a、43b、44a、44b),该引导部分形成于转子(12)的一端部,当转子(12)装在转子壳体(11)上时,引导部分(43a、43b、44a、44b)将复位弹簧(23)的端部引入该配合部分(3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钥匙柱,其特征在于该引导部分(43a、43b、44a、44b)是相对于转子(12)的轴线倾斜的表面,其中,复位弹簧(23)的端部径向向内弯曲。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钥匙柱,其特征在于该引导部分(43a、43b、44a、44b)是一对引导部分中的一个,其中,该引导部分(43a、43b、44a、44b)引导复位弹簧(23)的两端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钥匙柱,其特征在于引导部分(43a、43b、44a、44b)之间的距离朝着转子(12)的端表面和朝着转子(12)的径向外表面增大。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钥匙柱,其特征在于引导部分(43a、43b、44a、44b)是第一引导部分,其中,转子壳体(11)具有第二引导部分(24a),当复位弹簧(23)安装在转子壳体(11)上时,第二引导部分(24a)沿转子壳体(11)的轴向将该复位弹簧(23)引向预定位置,并使该复位弹簧(23)保持在该轴向位置。
全文摘要
一种钥匙柱,包括转子壳体(11)和转子(12),该转子位于转子壳体(11)内,在转子(12)内形成配合部分(36),其中,该转子(12)根据钥匙的操作而旋转,该钥匙柱具有位于该转子壳体(11)周围的复位弹簧(23),该复位弹簧(23)的一端部与该配合部分(36)配合,该钥匙柱还包括引导部分(43a、43b、44a、44b),该引导部分形成于转子(12)的一端部,当转子(12)装在转子壳体(11)上时,引导部分(43a、43b、44a、44b)将复位弹簧(23)的端部引入该配合部分(36)。该钥匙柱用于可选择地锁住或打开锁定机构,以便锁定或打开车辆门板。
文档编号E05B9/06GK1607308SQ20041007983
公开日2005年4月20日 申请日期2001年12月19日 优先权日2000年12月20日
发明者片桐寿治, 冈村直胜, 大薮好仲 申请人: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