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加锁的锁及方法

文档序号:2138526阅读:27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再加锁的锁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再加锁的锁及方法。
背景技术
比较常见的锁有弹子锁(pin-tumbler cylinder lock)和叶片锁(wafer-tumbler cylinder lock),这两种锁都有一个可以在锁壳内旋转的锁头,即锁芯。在弹子锁中,装有顶弹子和底弹子的弹子孔横穿锁芯和锁壳,以及锁芯与锁壳的分界线,即锁芯与锁壳的边界。弹子在弹子孔内上下滑动定义一个锁定位和开启位。当弹子穿过上述锁芯与锁壳的分界线,则阻止锁头转动,从而锁定锁芯。而当正确的钥匙插入锁芯时,钥匙上的牙花接触到弹子,将它们顶进各自的弹子孔中,从而使得没有弹子穿过分界线。这样就可以通过钥匙施加扭矩使锁芯在锁壳内转动,开启该锁。
叶片锁具有多个在穿过锁芯和锁壳的通腔内上下滑动的片状制栓(wafer-shaped tumbler),即片栓,这些片栓被弹簧顶出锁芯,进至锁壳的一个锁定槽中,从而在锁定位置阻止锁芯相对于锁壳转动。而每个片拴的中心都有一个可供钥匙穿插的开口。正确的钥匙插入锁芯将片状制拴顶出锁定槽,从而可以通过向锁芯施加扭矩,使锁芯在锁壳中转动,开启该锁。
目前,为了避免或减少办公室或公寓楼等更换锁具或重新配锁的成本,开发人员已经开发出多种型号的无需拆卸即可重复使用的可再加锁(re-keyable)的弹子锁,例如美国专利Nos.4,412,850和5,233,850。但既简单又省钱可再加锁的复合叶片锁却仍然未为可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再加锁的锁装置及方法。该锁具有一个锁定位置和开启位置,并包含一个锁壳和一个可在该锁壳内转动且具有多条通路的锁芯。该锁还包括多个弹性支撑于各条通路内的片栓。其中,每个片栓都有一个套件,该套件可选择在第一和第二接合位置与基件相接合,其中第一接合位置与一个第一钥匙相对应,而第二接合位置则与一个第二钥匙相对应。当锁芯处于一个学习位置时,为使每个套件与其在第一接合位置的相应基件分离,而使其与第二接合位置的基件重新接合,以便插入再加锁工具,在该锁芯的一个端面还有一个再加锁槽锁芯这样就可实现无需拆卸锁芯组件,而为该锁再加锁。


在下列各附图中,示出了本发明的各现行实施例,其中相同的标号用来标注相同的零件,而其中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锁的分解透视图。
图2是图1所示锁的一个纵剖面的分解透视图。
图3是图1所示锁的一个纵剖面的组装透视图。
图4是该锁的一个剖视图,示出了该锁的第一个片栓处于锁定位置及接合位置时的一个实施例。
图5是该锁的一个剖视图,示出了图4所示的第一个片栓处于开启位置及脱离位置。
图6是该锁的一个剖视图,示出了该锁第二个片栓处于锁定位置及接合位置时的一个实施例。
图7是该锁的一个剖视图,示出了图6所示的第二个片栓处于开启位置及脱离位置。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为了说明本发明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的目的,现参考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为使视图清晰可辨,凡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应掌握的一般技能范围之内,且对理解本发明各实施例并无帮助的标准零部件均已从图中略去,也未作文字描述。另外,所述零件特征和方位,诸如“垂直”或“水平”,“右”或“左”,“例边”,“顶部”或“底部”,都只是基于具有特定用途的所给零件处于特定状态或方位时的相对特征。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可再加锁的锁100的分解视图。其中锁100包括一个在锁壳104内转动的锁芯102。如图2和图4所示,锁芯102具有多条第一通路106,每条第一通路106的尺寸都能够容纳第一组片栓108,每个第一片栓108都包括一个基件110和一个套件112。较佳地,每个基件110都基本是一块平板,板上有一个可供钥匙120插入锁100的开口114。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每个基件110都有一个下部122,它可以是U型并具有两条支撑腿124。这两条支撑腿124可被容纳于从相应的第一通路106延伸出的滑腔126中。该基件110可以被容纳于滑腔126中的任何弹性元件如弹簧或盘簧等弹性支撑于相应的第一通路106中。而每根弹簧128都将基件推离滑腔126,而推向锁壳104至一个“锁定位置”,如图4所示,在该“锁定位置”,锁芯102相对于锁壳104不能转动,下面给处具体解释。
每个基件110上都有多个诸如凹槽或凸台130的接合构造。而每个套件112则都有着能够支撑于相应的基件110之上的开放结构。套件112包括一个顶部134、一个接合臂136和一个支撑臂138。接合臂136上有一个或多个可与基件110上的一个接合构造130接合的接合构造,如凸台或凹槽132。而支撑臂138则与基件110部分接触,以增强套件112的稳定性。套件112的顶部134被弹簧加载的基件110压进锁壳104的一个锁定槽140内,从而阻止锁芯102相对于锁壳104转动,锁定锁100。相应地,锁定槽140的尺寸和形状,应该能够用于容纳处于锁定位置的套件112的顶部134。
基件110的各接合凹槽130之间有一定距离的间隔,这些距离都与钥匙120上的牙花133的标准尺寸相对应。如本领域所熟知的,一把钥匙是否能够开启一把锁是由该钥匙上的牙花尺寸的排列顺序决定的,而且通常每个牙花的尺寸都为一个整数。举例来说,对于一把具有7个片栓的锁,由7个数字组成的序列决定了该钥匙的锁定接合,如序列“1212121”是指具有3个尺寸为2的牙花和4个尺寸为1的牙花片栓。举例来说,当套件112上有1个接合凸台132,而基件110上有6个接和凹槽130时,每个片栓108就可以采取6个位置中的任何一个位置,而这6个位置分别对应于6个不同的牙花数。当套件112上有2个接合凸台132,而基件110上有6个接合凹槽130时,则每个第一片栓108都可以采取5个位置的任何一个位置,而这5个位置分别对应于5个不同牙花数。在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套件112上有3个接合凸台132,而基件110上有6个接合凹槽130,因此该实施例的第一片栓108可采取对应于4个不同牙花数的4个位置中的任何一个位置。通常一个片栓108能够获得的不同牙花数的数目是由能够获得的接合凸台132与接合凹槽130的接合位置的数目决定的。假定槽的数目N2大于凸台的数目N1,那么可以获得的位置数目即为N2-N1+1。
不难理解,接合凸台132和接合凹槽130的形状并非局限于图4所示实施例中的矩形。也可以使用如弧线、直线等其它形状。此外,接合凸台132和接合凹槽130的设置可以互换,即接合凸台132可置于基件110上,而接合凹槽130可置于套件112上。如图4所示,接合臂136和基件110也可以使用凸台132与凹槽130交错的间歇性模式。
较佳地,接合臂136是一个柔性元件,它具有从与凸台132相邻的端部144延伸而出的凸缘142。通过对凸缘142施加一个作用力,可以使得套件112的凸台132与基件110的接合凹槽130分离,从而实现如下所述的对锁100再加锁的操作。
锁芯102的一端146有一个钥匙槽148和一个再加锁槽150。再加锁槽150的尺寸能够容纳一个再加锁工具152。再加锁工具152是一个长杆,当将其插入再加锁槽150时,将凸缘142和基件110推开,使接合臂136偏转,从而将各接合凸台132撬出各接合凹槽130。再加锁槽150可相对于锁芯102进行定位,从而当原来的正确钥匙120插入钥匙槽148转动锁芯102至图5所示位置时,再加锁工具152能够与凸缘142接触。在该开启位置,每个片栓108都完全进入相应的第一锁芯通路106中,即所有顶部134都从锁壳104的第一锁定槽140中脱离,从而使锁芯102可以相对于锁壳104无阻碍的转动。
举例来说,再加锁槽150可具有一个T型截面,而相应的工具152也可以有一个T型截面。工具152的边沿154可推靠基件110,同时工具152的腹板156推靠套件112的凸缘142,从而使得套件112从基件110上脱离。再加锁工具152最好沿其长度逐渐变细,以使套件112易于从基件110上脱离。虽然本发明是通过参考一个独立于锁100的再加锁工具进行描述的,但应该被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是与该锁构成一体的类似结构同样可以用来实现上述再加锁功能。
通过下列步骤可以实现对锁100再加锁。首先,套件112在一个第一接合位置与基件110接合,该第一接合位置对应于一个第一钥匙120,如图4所示的原来的开启钥匙120。将第一钥匙120插入钥匙槽148,转动锁芯102开启锁100,由此将锁100置于如图4所示的学习模式。这样就可以将再加锁工具152插入再加锁槽150中,从而使套件112的接合臂136与基件110分离,实现锁100被再加锁。接着,取出第一钥匙120,而将一个第二钥匙插入钥匙槽148中。再取出工具152,迫使套件在一个第二接合位置与基件110接合,该第二接合位置由该第二钥匙的牙花133决定,从而用该第二钥匙为锁100再加锁。
如各附图所示,锁100还包括被容纳于锁芯102的各对应第二通路106a中的一排第二组片栓108a。各第二片栓108a类似于上面描述的第一片栓108,因而此处不再赘述。各第二片栓108a的各元件与上述各第一片栓108的各类似元件相对应,分别用相同的标号加后缀字母“a”来标注。例如,每个第二片栓108a可包含一个套件112a及一个基件110a,等等。如图2所示,各第二通路106a与各第一通路106相对交错,而各第一和第二片栓108、108a被布置成它们各自的接合臂136、136a分别置于锁100的钥匙槽148的相对侧。例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有7个第一片栓108和6个第二片栓108a。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一个给定锁中的片栓的数目和位置,都是可以根据特定用途要求而改变的。
如图6、图7所示,将一个第二再加锁工具152a插入处于开启位置的锁芯102的端面146上的第二再加锁槽150a,各第二片栓108a的套件112a就从相应的基件110a上脱离。不难理解各第二基件110a与第二套件112a的接合位置并不受限于基件110与套件112的接合位置,即二者是相互独立的接合。因此,开启钥匙既可具有对称的牙花133也可具有不对称的牙花132。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至图7所示,第一及第二基件110、110a和第一及第二套件112、112a具有渐减的厚度,以便钥匙120易于插入该第一及第二基件的开口114、114a中,同时也使得再加锁工具152、152a插入对应的再加锁槽150、150a中变得容易。
根据以上描述,不难理解,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用途、低成本而且方便的可再加锁的锁100。由于第一及第二片栓108、108a可以有多种组合,而各接合构造130、132也可以有多组可供每个片栓108、108a选择的排列顺序。因此,同一把可再加锁的锁无需拆卸,即可使用多把新的钥匙。
然而,以上所述各特定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并非限制本发明。任何具有本领域一般技能的技术人员都应该理解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细节、材料及各种零件安排的变换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而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由附录的各项权利要求及其等同变换所决定。
权利要求
1.一种可再加锁的锁,包括一个锁芯,该锁芯支撑于一个锁壳中,并且可在该锁壳内的一个锁定位置和一个开启位置之间转动,所述锁芯具有一个纵向槽和一个横向通路;一个锁定机构,该锁定机构包括一个弹性支撑于所述横向通路内的片栓,该片栓可在其中的一个接合位置和一个脱离位置之间定位,在接合位置,所述片栓与所述锁壳相接合,在脱离位置,所述片栓与所述锁壳分离;所述片栓包括一个基件、一个套件和一个接合元件;其中,基件具有一个穿通的开口,该开口与所述纵向槽至少部分对齐;套件可在所述横向通路内相对于所述基件进行定位;而接合元件与套件制成一体并可在一个第一位置与一个第二位置之间定位,在第一位置,所述基件与所述套件相接合,在第二位置,所述基件与所述套件分离;和一个再加锁机构,当所述锁芯处于所述开启位置时,可操纵该再加锁机构,使所述接合元件从所述第一位置移至所述第二位置,从而使所述套件相对于所述基件重新定位,为该锁再加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其中,所述接合元件包括一个柔性元件,用于使所述基件与所述套件接合;所述柔性元件可以偏转,以使所述基件与所述套件分离。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锁,其中,所述套件可选择与所述基件上的多个接合构造相接合,且每个所述接合构造对应一个牙花尺寸。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锁,其中,每个所述接合构造都包括一个凸台。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锁,其中,每个所述接合构造都包括一个凹槽。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再加锁的锁,其中,所述再加锁机构包括一个再加锁元件,该再加锁元件可相对于所述锁芯内的所述片栓进行定位,从而使所述接合元件接合。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锁,其中,所述再加锁元件包括一个再加锁工具,该再加锁工具可插入所述锁芯的一个再加锁槽中,使所述柔性元件偏转。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锁,其中,所述再加锁槽是T型的。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锁,其中,所述再加锁工具是渐缩的。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其中,所述基件包括一个第一本体部和从该本体部延伸出的一对支撑腿,且所述支撑腿被容纳于所述横向通路的配合部内。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锁,进一步包括一对弹簧,该对弹簧配置于所述横向通路的所述配合部内并与所述支撑腿接合,以偏压所述锁定机构进入所述接合位置。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锁,其中,所述套件包括从一个第二本体部延伸出的一对臂,在所述对臂之间抓握所述第一本体部。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其中,所述锁定机构进一步包括多个片栓,且每个所述片栓都弹性支撑于一个所述横向通路中,所述横向通路形成于所述锁芯中。
14.一种可再加锁的锁,包括一个锁芯,该锁芯支撑于一个锁壳中,并且可在该锁壳内的一个锁定位置和一个开启位置之间转动,所述锁芯具有一个纵向槽、第一组横向通路和第二组横向通路,且该第二组横向通路与所述第一组横向通路相对交错;一个锁定机构,包括第一组片栓,该第一组片栓弹性支撑于所述第一组横向通路内,并可在其中的一个接合位置与一个脱离位置之间定位,在接合位置,所述第一组片栓与所述锁壳相接合,在脱离位置,所述第一组片栓与所述锁壳分离;和第二组片栓,该第二组片栓弹性支撑于所述第二组横向通路内,并可在其中的一个接合位置与一个脱离位置之间定位,在接合位置,所述第二组片栓与所述锁壳相接合,在脱离位置,所述第二组片栓与所述锁壳分离;所述第一及第二组片栓中的每个片栓都有一个基件、一个套件和一个接合元件;其中,基件有一个穿通的开口,该开口与所述纵向槽至少部分对齐;套件,可在所述横向通路内相对于所述基件定位;接合元件,与套件为一体,并可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定位,在第一位置,所述基件与所述套件接合,在第二位置,所述基件从所述套件上脱离;和一个再加锁机构,当所述锁芯处于所述开启位置时可操纵该再加锁机构,使所述接合元件从所述第一位置移至所述第二位置,从而使得所述套件相对于所述基件重新定位,为该锁再加锁。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锁,其中,所述接合元件包括一个柔性元件,用于使所述基件与所述套件接合;且所述柔性元件可以偏转,以使所述基件与所述套件分离。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锁,其中,所述套件可选择与所述基件上的多个接合构造相接合,且所述多个接合构造中的每一个都对应于一个牙花尺寸。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锁,其中,所述多个接合构造中的每一个都包括一个凸台。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锁,其中,所述多个接合构造中的每一个都包括一个凹槽。
19.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可再加锁的锁,其中,所述再加锁机构包括一个再加锁元件,该再加锁元件可相对于所述锁芯内的所述片栓进行定位,从而使所述接合元件接合。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锁,其中,所述再加锁元件包括一个再加锁工具,该再加锁工具可插入所述锁芯中的一个再加锁槽内,从而使所述柔性元件偏转。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锁,其中,所述再加锁槽是T型的。
22.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锁,其中,所述再加锁工具是渐缩的。
23.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锁,其中,所述基件包括一个第一本体部和从该第一本体部延伸出的一对支撑腿,所述支撑腿被容纳于所述横向通路的一个配合部内。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锁,进一步包括一对弹簧,该对弹簧配置于所述横向通路的所述配合部中并与所述支撑腿接合,以偏压所述锁定机构进入所述接合位置。
25.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锁,其中,所述套件包括从一个第二本体部延伸出的一对臂,在所述对臂之间抓握所述第一本体部。
26.一种可再加锁的锁,包括一个锁芯,该锁芯支撑于一个锁壳中,并且可在该锁壳内转动,所述锁芯具有一个纵向钥匙槽和多个横向通路;一个锁定机构,该锁定机构可在一个开启位置与一个锁定位置之间定位,所述锁定机构包括多个片栓,其中每个片栓都弹性支撑于所述多个横向通路中的各自相应通路内,且所述多个片栓中的每一个都有一个套件,该套件可选择在一个第一接合位置和一个第二接合位置与一个基件相接合,其中,第一接合位置对应第一钥匙,第二接合位置对应第二钥匙;和一个再加锁工具,该再加锁工具可插入一个与该纵向钥匙槽偏心的再加锁槽内,当所述锁定机构处于所述开启位置时,可以操纵该再加锁工具,使每个所述套件在所述第一接合位置从所述基件上脱离,且在所述第二接合位置,与所述基件相接合。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锁,其中,所述多个片栓中的每一个都包括第一组片栓和第二组片栓,且第一组片栓与第二组片栓相对交错。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锁,其中,所述再加锁工具与所述第一组片栓相关联,而第二再加锁工具可插入第二再加锁槽中并且和所述第二组片栓相关联。
29.一种为锁现场再加锁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第一钥匙插入锁芯的一个钥匙槽中;用所述第一钥匙使所述锁芯相对于锁壳转动,使该锁处于一个学习位置;将再加锁工具插入所述锁芯的一个再加锁槽中,所述再加锁槽与所述钥匙槽偏心而置;使所述片栓的第一元件从第二元件上脱离;用第二钥匙替换所述第一钥匙,使得所述第一元件相对于所述第二元件再定位;使所述第一元件与所述片栓的第二元件相接合;用所述第二钥匙转动所述锁芯至锁定位置,取出所述第二钥匙。
30.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方法,其中,接合包括步骤偏压位于所述第一元件与所述第二元件之间的柔性元件,使所述第一元件与所述第二元件接合。
31.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方法,其中,脱离包括步骤偏转所述柔性元件,使所述第一元件从所述第二元件上脱离。
32.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方法,其中,接合包括步骤从所述再加锁槽中取出所述再加锁工具。
33.一种可再加锁的锁,包括一个锁芯,该锁芯支撑于一个锁壳中,并且可在该锁壳内的锁定位置与开启位置之间转动,所述锁芯具有一个纵向钥匙槽和一个横向通路;一个锁定机构,该锁定机构包括一个片栓,该片栓弹性支撑于所述横向通路中并可在其内的一个接合位置与一个脱离位置之间定位,在接合位置,所述片栓与所述锁壳相接合,在脱离位置,所述片栓与所述锁壳分离;所述片栓包括一个基件、一个套件和一个接合元件;基件具有一个穿通的开口,该开口与所述纵向钥匙槽至少部分对齐;套件可在所述横向通路内相对于所述基件进行定位;接合元件可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定位,且在第一位置,所述基件与所述套件相接合,在第二位置,所述基件从所述套件上脱离;和一个可卸除的再加锁工具,该再加锁工具可插入一个形成于所述锁芯中且位于所述接合元件与所述基件之间的一个再加锁槽;当所述锁芯处于所述开启位置时,可操纵该再加锁工具使所述接合元件从所述第一位置移至所述第二位置,从而实现所述套件相对于所述基件的再定位,为该锁再加锁。
34.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可再加锁的锁,其中,所述再加锁槽与所述纵向钥匙槽偏心而置。
35.一种可再加锁的锁,包括一个锁芯,该锁芯支撑于一个锁壳中,并且可在该锁壳内的锁定位置与开启位置之间转动,所述锁芯具有一个纵向槽及一个横向通路;一个锁定机构,该锁定机构包括一个弹性支撑于所述横向通路内的片栓,该片栓可在其内的一个接合位置与一个脱离位置之间定位,在接合位置,所述片栓与所述锁壳相接合,在脱离位置,所述片栓与所述锁壳分离;所述片栓包括一个基件、一个套件和一个接合元件;该基件具有一个穿通的开口,该开口与所述纵向槽至少部分对齐;该套件可在所述横向通路内相对于所述基件定位;该接合元件可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定位;其中,在第一位置,所述基件与所述套件接合,在第二位置,所述基件从所述套件上脱离;所述套件还包括一对臂,在所述对臂之间抓握位所述基件的一个本体部;和一个再加锁机构,当所述锁芯处于所述开启位置时可操纵该再加锁机构使所述接合元件从所述第一位置移至所述第二位置,从而使得所述套件相对于所述基件重新定位,为该锁再加锁。
36.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锁,其中,所述基件包括从所述本体部延伸出的一对支撑腿,所述支撑腿被容纳于所述横向通路的一个配合部内。
37.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锁,该锁进一步包括一对弹簧,该对弹簧配置于所述横向通路的所述配合部中,并与所述支撑腿接合而偏压所述锁定机构进入所达接合位置。
38.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可再加锁的锁,其中,所述再加锁机构包括一个再加锁元件,该再加锁元件可相对于所述锁芯内的所述片栓进行定位,从而使所述接合元件接合。
39.一种可再加锁的锁,包括一个锁芯,该锁芯支撑于一个锁壳中,并且可在该锁壳内的一个锁定位置与一个开启位置之间转动,所述锁芯具有一个纵向槽、第一组横向通路和第二组横向通路,且第二组横向通路与所述第一组横向通路相对交错;一个锁定机构包含第一组片栓,该第一组片栓弹性支撑于所述第一组横向通路中并可在其内的一个接合位置与一个脱离位置之间定位,在接合位置,所述第一组片栓与所述锁壳相接合,在脱离位置,所述第一组片栓与所述锁壳分离;和第二组片栓,该第二组片栓弹性支撑于所述第二组横向通路中并可在其内的一个接合位置与一个脱离位置之间定位,在接合位置,所述第二组片栓与所述锁壳相接合,在脱离位置,所述第二组片栓与所述锁壳分离;所述第一及第二组片栓的每一个片栓都有一个基件、一个套件和一个接合元件;该基件具有一个穿通的开口,该开口与所述纵向槽至少部分对齐;该套件可在所述横向通路内相对于所述基件进行定位;该接合元件可在一个第一位置与一个第二位置之间定位,在该第一位置,所述基件与所述套件相接合,在该第二位置,所述基件从所述套件上脱离;所述套件包括一对臂,在所述对臂之间抓握住所述基件的一个本体部;和一个再加锁机构,当所述锁芯处于所述开启位置时可操纵该再加锁机构,使所述接合元件从所述第一位置移至所述第二位置,从而使所述套件相对于所述基件重新定位,为该锁再加锁。
40.如权利要求39所述的锁,其中,所述基件包括从所述本体部延伸出的一对支撑腿,所述支撑腿被容纳于所述横向通路的一个配合部内。
41.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锁,进一步包括一对弹簧,该对弹簧配置在所述横向通路的所述配合部中并与所述支撑腿接合以偏压所述锁定机构进入所述接合位置。
42.如权利要求39所述的可再加锁的锁,其中,所述再加锁机构包括一个再加锁元件,该再加锁元件可相对于所述锁芯内的所述片栓进行定位,从而使所述接合元件接合。
43.一种可再加锁的锁,包括一个锁芯,该锁芯支撑于一个锁壳中,并且可在该锁壳内转动,所述锁芯具有一个纵向钥匙槽和一个横向通路;一个锁定机构,该锁定机构可在一个开启位置与一个锁定位置之间定位,所述锁定机构具有一个弹性支撑于所述横向通路中的片栓,所述片栓含有一个套件,该套件可选择在一个第一接合位置和一个第二接合位置与一个基件相接合,该第一接合位置对应于一个第一钥匙,该第二接合位置对应于一个第二钥匙;和一个再加锁槽,该再加锁槽与该纵向钥匙槽偏心而置,并且当所述锁定机构处于所述开启位置时,能够接近所述套件,使所述套件在所述第一接合位置从所述基件上脱离,而在所述第二接合位置,所述套件与所述基件相接合。
44.如权利要求43所述的锁,其中,所述锁定机构进一步包括多个片栓,所述多个片栓中的每一个都弹性支撑于多个横向通路的一个通路中,该横向通路形成于所述锁芯内。
45.如权利要求44所述的锁,其中,所述多个片栓中的每个片拴都包括第一组片栓和第二组片栓,其中第一组片栓与第二组片栓相对交错。
46.如权利要求43所述的锁,其中,所述接合元件包括一个柔性元件,用于使所述基件与所述套件接合;所述柔性元件可以偏转,以使所述基件与所述套件分离。
47.如权利要求46所述的锁,其中,所述套件可选择与所述基件上的多个接合构造相接合,且所述多个接合构造的每一个都对应一个牙花尺寸。
48.如权利要求47所述的锁,其中,所述多个接合构造中的每一个都包括一个凸台。
49.如权利要求47所述的锁,其中,所述多个接合构造中的每一个都包括一个凹槽。
50.如权利要求43所述的锁,其中,所述再加锁槽是T型的。
51.如权利要求43所述的锁,其中,所述基件包括一个第一本体部和从该第一本体部延伸出的一对支撑腿,所述支撑腿被容纳于所述横向通路的一个配合部内。
52.如权利要求51所述的锁,进一步包括一对弹簧,该对弹簧配置于所述横向通路的所述配合部内,并与所述支撑腿接合,以偏压所述锁定机构进入所述接合位置。
53.如权利要求51所述的锁,其中,所述套件包括从一个第二本体部延伸出的一对臂,在所述对臂之间抓握所述第一本体部。
54.如权利要求43所述的锁,其中,所述再加锁机构包括一个再加锁元件,该再加锁元件可相对于所述锁芯内的所述片栓进行定位,从而使所述接合元件接合。
55.如权利要求54所述的锁,其中,所述再加锁元件包括一个可插入所述再加锁槽的再加锁工具。
56.一种为锁现场再加锁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第一钥匙插入锁芯的一个钥匙槽中;用所述第一钥匙使所述锁芯相对于锁壳转动,从而使该锁进入一个学习位置;进入所述锁芯的一个再加锁槽中,所述再加锁槽与所述钥匙槽偏心而置;使所述片栓的一个第一元件从一个第二元件上脱离;用第二钥匙替换所述第一钥匙,使得所述第一元件相对于所述第二元件再定位;使所述第一元件与所述片栓的所述第二元件相接合;用所述第二钥匙转动所述锁芯至一个锁定位置,取出所述第二钥匙。
57.如权利要求56所述的方法,其中,接合包括步骤偏压位于所述第一元件与所述第二元件之间的一个柔性元件,使所述第一元件与所述第二元件接合。
58.如权利要求57所述的方法,其中,脱离包括步骤所述柔性元件偏转,使所述第一元件从所述第二元件上脱离。
59.如权利要求56所述的方法,其中,进入包括步骤将一个再加锁工具插入再加锁槽中。
全文摘要
一种可再加锁的锁及方法,该锁具有一个锁定位置和一个开启位置,该锁还包括一个锁壳、支撑于该锁壳中且可以转动的锁芯以及多个弹性支撑于锁芯的相应通路内的片栓。其中,每个片栓都有一个套件,该套件可选择在第一及第二接合位置与一个基件相接合,而第一接合位置对应于一个第一钥匙,而第二接合位置对应于一个第二钥匙。另外,该锁还包括一个再加锁机构,如一个再加锁工具,当锁处于开启位置时,将该再加锁工具插入再加锁槽,使套件在第一接合位置从对应的基件上分离,而在第二接合位置与基件重新接合。
文档编号E05B35/08GK1624281SQ20041009161
公开日2005年6月8日 申请日期2004年11月24日 优先权日2003年12月5日
发明者爱德华·阿德雷 申请人:纽弗瑞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