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6446阅读:2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充气床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充气床,特别是涉及一种充气后床面呈椭圆形外缘及高度具有变化的充气床。
背景技术
现代人重视休闲,业余之暇常从事户外休闲露营活动,由于充气床具有重量轻容易移动,及放气后收叠携带方便的特性,使得其作为临时性或是非固定式的床体使用时是相当适宜的选择。
如图1所示,现有的充气床1在充气后大多为长矩形体的规格,该充气床1是由一底层11、一顶层12、一外周壁13、数根拉带14及一气嘴15组成。该底层11设有长矩形外缘111,该顶层12位于该底层11的上方且该顶层12设有和该底层11相对应的长矩形外缘121;该外周壁13连接该底层外缘111和该顶层外缘121并与该底层11和顶层12共同界定该充气床1的一内部空间16;数根等长的拉带14均匀分布于该内部空间16且该拉带14两端分别连接该底层11和顶层12;该气嘴15连通该内部空间16使可对该充气床1的内部空间16进行充气和放气。该种长矩形床体的充气床,造型千篇一律缺乏变化而呈现呆板印象,而且,在使用人躺在充气床休息时,其床中央内部空间的气体,易受身材较为壮硕的使用者的重量挤压,而将该中央部位的气体向充气床四个角落聚集的效应。如此,使得床体中央范围的支撑作用不能维持均衡伸张的功能,影响使用者睡眠品质而导致腰酸背痛。
又如图2所示,现有的充气床1,底层11到顶层12的距离为一定距离,使得充气后的床体高度均一,在使用者躺在充气床休息时,习惯上头部都需另垫放一枕头18,以符合休息时头高脚低的生理需求,如此,枕头18又增添外出旅游时携带准备的负担,显有不便,不符现代人讲求灵巧、方便及实用功能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气床,其床面具椭圆形外缘具有支撑平稳性,在充气后的高度具有变化,使用时更舒适,且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
本实用新型一种充气床,该充气床设有一头部端及一相远离的脚部端,该充气床包括一底层,该底层设有一椭圆外缘;一顶层,该顶层位于该底层的上方且该顶层设有和该底层相对应的椭圆外缘;一外周壁,该外周壁连接该底层外缘和该顶层外缘并与该底层和顶层共同界定该充气床的一内部空间;数根拉带均匀分布于该内部空间且该拉带两端分别连接该底层和顶层;及一气嘴,该气嘴连通该充气床的内部空间;其特征在于于该内部空间设置一内周壁,该内周壁连接该底层与顶层并与该外周壁相隔一距离,该内周壁将该内部空间分隔为环形的一第一气室及被该环形第一气室围绕其中的一第二气室,该第一气室与该第二气室相通所述的充气床,其特征在于接近该头部端的底层到顶层的间距大于该脚部端的底层到顶层的间距。
所述的充气床,其特征在于该充气床接近该头部端部位较其余部位明显地隆起。
所述的充气床,其特征在于在该第二气室内接近头部端设有一第三气室,该第三气室与该第二气室相通。
所述的充气床,其特征在于该第三气室呈半圆形,该第三气室是由一与该底层和顶层相连接的内壁围绕成,该第三气室内设有数根拉带连接于该内壁之间。
所述的充气床,其特征在于该第三气室也可以由两端连接该内周壁的一内壁分隔形成,该第三气室内设有数根拉带,该拉带两端分别连接该内壁与接近头部端的内周壁。
本实用新型的充气床,包括一底层、一顶层、一外周壁、一内周壁、数根拉带及一气嘴组成。其中该底层设有一椭圆外缘,该顶层位于该底层的上方且该顶层设有和该底层相对应的椭圆外缘,该外周壁连接该底层外缘和该顶层外缘并与该底层和顶层共同界定该充气床的一内部空间,数根拉带均匀分布于该内部空间且该拉带两端分别连接该底层和顶层,该气嘴连通该内部空间使可对该充气床的内部空间进行充气和放气,该内周壁位于该内部空间连接该底层与顶层并与该外周壁相隔一距离,该内周壁与将该内部空间分隔为环形一第一气室及被该环形第一气室围绕其中的一第二气室,该第一气室与该第二气室空气相通,充气床充气后该第一气室形成该充气床外周的支撑。
本实用新型的充气床,在该内部空间可同时使用不同长度的拉带改变该底层至顶层的间距,使得充气床充气后呈现不同高度的变化。

下面通过最佳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充气床进行详细说明,附图中图1是现有充气床立体示意图。
图2是现有充气床使用时侧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充气床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充气床的纵向剖面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充气床另一型态的纵向剖面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充气床接近头部端加强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充气床接近头部端另一型式的加强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特点和优点,以下配合参考图式的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呈现。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充气床20是由一底层21、一顶层22、一周壁23、一内周壁24、数根拉带25及一气嘴26组成。该充气床20设有一头部端201及一相远离的脚部端202。
底层21设有一椭圆外缘211;该顶层22位于该底层21的上方且该顶层22设有和该底层21的椭圆外缘211相对应的一椭圆外缘221;该外周壁23连接该底层外缘211和该顶层外缘221并与该底层21和顶层22共同界定该充气床20的一内部空间27。
数根拉带25均匀分布于该内部空间27且该拉带两端251、252分别连接该底层21和顶层22,该拉带25的作用在于维持该充气床20充气后底层21和顶层22的间距。
该气嘴26连通该内部空间27使可对该充气床20的内部空间27进行充气和放气。
内周壁24位于该内部空间27连接该底层21与顶层22并与该外周壁23相隔一距离,该内周壁24与将该内部空间27分隔为环形一第一气室271及被该环形第一气室271围绕其中的一第二气室272,该第一气室271与该第二气室272空气相通。当充气床20充气后,该第一气室271形成充气床20外围环绕的气圈具有加强撑持作用。
借此,该充气床20充气后具有椭圆顶层22的床面,围绕在该椭圆顶层22床面的外周壁23圆滑平顺,不会产生如现有充气床有四个角落(参照图1)的情形因此,当人体躺在床上时,中央部位的气体无向四个角落聚集的效应能较均匀的支撑,解决了现有床体中央范围的支撑作用不能维持均衡伸张的缺点,使得使用者睡眠品质达较佳状况。而且,当充气床20充气后,该位于外围环形第一气室271形成充气床20外围环绕的气圈加强撑持作用,具有防止使用者滑落的功能。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充气床20更进一步在制造时调整位于内部空间27拉带25的长度,使得位于接近头部端201一适当位置203内的拉带253自该位置203向该头部端201成为渐渐加长,该适当位置203决定于一般使用者30正常躺于充气床20时大约肩膀下方的位置(例如大致为距该头部端201约三分之一充气床长度处),位于位置203至该脚部端202的其余拉带254长度维持均一,使得充气床20充气后,头部端201的底层21到顶层22的间距204为自该位置203向该头部端201呈渐渐变大,使接近头部端201的底层21到顶层22的间距205大于该脚部端202的底层21到顶层22的间距206。造成充气床20接近头部端201为具有隆起的枕头功能,有利于充气床20使用时比较符合人体工学。
如图5所示的充气床20,更可在该距离A处至头部端201之间于制造时调整拉带253的长度,使得位于该使用者30的颈部下方位置设有一较陡的斜率207,使得接近头部端201处较其余部位明显地隆起,相当于充气床20在使用者头部30下方具有一隐藏式枕头。
如图6所示,为了加强充气床20的隐藏式枕头支撑作用,也可以在第二气室272内接近头部端201增加一第三气室273为,该第三气室273与该第二气室272空气相通。本实施例中,该第三气室273为一与该底层21和顶层22相连接的内壁28围绕成一半圆形的第三气室273,该第三气室273内又可以数根拉带255连接该内壁28之间以为补强。
图7为本实用新型充气床20头部端201另一加强实施方式,一内壁29的两端在接近充气床头部端201处连接该内周壁24,在该第二气室272中分隔出接近该头部端201的第三气室273,数根拉带256两端分别连接该内壁29与接近头部端201的内周壁24作为第三气室273的补强。
综合上述,本实用新型的充气床在结构上外周呈椭圆形体使充气床支撑维持均衡伸张的功能,改善了现有长方形体充气床在使用时气体受重量挤压向充气床四个角落聚集的缺点;又,该环形第一气室围绕充气床周边形成该充气床外周的支撑;充气床内设置数根拉带使其结构强度提高;充气床接近头部端位置于制作时可成倾斜状态或隆起的设计,使充气床使用时更舒适,比较符合人体工学。上述的效果都优于现有四方形体充气床。
权利要求1.一种充气床,该充气床设有一头部端及一相远离的脚部端,该充气床包括一底层,该底层设有一椭圆外缘;一顶层,该顶层位于该底层的上方且该顶层设有和该底层相对应的椭圆外缘;一外周壁,该外周壁连接该底层外缘和该顶层外缘并与该底层和顶层共同界定该充气床的一内部空间;数根拉带均匀分布于该内部空间且该拉带两端分别连接该底层和顶层;及一气嘴,该气嘴连通该充气床的内部空间;其特征在于于该内部空间设置一内周壁,该内周壁连接该底层与顶层并与该外周壁相隔一距离,该内周壁将该内部空间分隔为环形的一第一气室及被该环形第一气室围绕其中的一第二气室,该第一气室与该第二气室相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床,其特征在于接近该头部端的底层到顶层的间距大于该脚部端的底层到顶层的间距。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气床,其特征在于该充气床接近该头部端部位较其余部位明显地隆起。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床,其特征在于在该第二气室内接近头部端设有一第三气室,该第三气室与该第二气室相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气床,其特征在于该第三气室呈半圆形,该第三气室是由一与该底层和顶层相连接的内壁围绕成,该第三气室内设有数根拉带连接于该内壁之间。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气床,其特征在于该第三气室是由两端连接该内周壁的一内壁分隔形成,该第三气室内设有数根拉带,该拉带两端分别连接该内壁与接近头部端的内周壁。
专利摘要一种充气床,是由一底层、一顶层、一外周壁、一内周壁、数根拉带及一气嘴组成。其中底层和顶层都具有椭圆形外缘;外周壁连接底层和顶层的外缘共同界定充气床的一内部空间;数根拉带均匀分布于内部空间且连接底层和顶层,于充气后维持底层和顶层的间距,并可同时使用不同长度拉带使该底层至顶层的间距呈现变化;该内周壁将内部空间分隔为在外周环形的一第一气室及被其围绕的一第二气室,使第一气室形成充气床外周的支撑。本实用新型的床面支撑平稳,在充气后的高度具有变化,使用时更舒适,且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
文档编号A47C27/10GK2693105SQ20042003635
公开日2005年4月20日 申请日期2004年4月9日 优先权日2004年4月9日
发明者巫新财 申请人:巫新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