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布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6680阅读:4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尿布台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婴儿床用尿布台,提供使用者可简易操作来打开及收合尿布台的功能,且克服习知尿布台容易意外折合的缺失。
背景技术
市面上已经有各种婴儿床的尿布台行销。使用者可在安装在婴儿床上的尿布台上帮婴儿换尿布或执行其它照顾婴儿的工作。更换台一般呈长方形,可由婴儿床的三只上部支撑框架来支撑其三侧边。更换完尿布后,可将尿布台自婴儿床上卸下;或者是,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将尿布台沿婴儿床的一上部支撑框架枢转至一位在婴儿床外侧的储藏位置。有关此部分,使用者可提起与该上部支撑框架相对的尿布台的侧边,而将尿布台沿该上部支撑框架旋摆至位在婴儿床外侧的储藏位置。如此,可使尿布台搁置在该储藏位置。
举美国第6,543,070号专利案所揭示的婴儿床为例,参见图8可知,已有的婴儿床尿布台10虽具有枢转功能,但因其收合臂14、16是设计成可沿枢转接头12折合,以利将尿布台收合至储藏位置,故当幼儿置于尿布台上时,容易不小心翻动,造成收合臂14、16沿枢转接头12折合,而对幼儿造成危害。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克服上述已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婴儿床尿布台,仅在其一边设有枢转接头,使用者以单手即可简易的操作该枢转接头的按钮来打开及收合尿布台,操作简便,而且避免已有尿布台容易意外折合的缺点。
本实用新型的尿布台具有前及后扶手,及一对侧边扶手,共同构成一长方形或椭圆形体。该对侧边扶手的其中一侧边扶手在末端处包含在外侧配设有一按钮的第一枢转接头。
尿布台的后扶手一侧与第二枢转接头相连接。第二枢转接头的结构与第二枢转接头者相对应,可相互接合而界定一空间其间,适于接纳一齿轮状盘体及一压缩弹簧。藉该枢转接头与齿轮状盘体及压缩弹簧的相互作动关系,由侧边扶手带动的第一枢转接头可在一特定角度之间旋转,并可在特定角度固锁。藉此配置,使用者可简易的按压第一枢转接头的按钮即可旋动与第一枢转接头相连接的侧边扶手,进而使尿布台沿后扶手旋摆,而在一使用位置及一位在婴儿床外侧的储藏位置之间旋动。在该使用位置时,第一枢转接头被固锁,以防止尿布台意外的旋摆而折合。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尿布台提供让使用者一手抱幼儿时,藉助单手即可简易打开及收合的优点。
为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结构特点和效果,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图1是显示其上安装有本实用新型的尿布台的婴儿床的概略示意图,其中该尿布台系在使用位置。
图2是显示本实用新型的尿布台一较佳体实施例的主要构件的分解图。
图3是显示第一枢转接头的剖面图。
图4是与图2相类似,显示另一角度的分解图。
图5是显示第二枢转接头的剖面图。
图6是显示尿布台位在婴儿床一侧边的储藏位置的概略示意图。
图7是显示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尿布台的另一较佳具体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显示已有尿布台安装在已有婴儿床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其揭示其上安装有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尿布台30的婴儿床20。婴儿床20本身可以是任何已有的类型,具有至少一上方端部栏杆及一对上方侧边栏杆(未图示)。该对上方侧边栏杆一般连接至该端部栏杆及其它构件,例如脚架或角隅件22、24等。
角隅件22、24在其大致中央处设有凹槽(未图示),以供尿布台30藉杆状构件插入而安装在婴儿床20上。
尿布台30具有前及后扶手32、34,及一对侧边扶手36、36′,共同构成一呈长方形或椭圆形的平台38。前扶手32及该对侧边扶手36、36′除了可以是各别分离的构件之外,也可一体形成单一扶手总成。
如图2及图4所示的较佳具体实施例中,在侧边扶手36末端处装设有第一枢转接头40。第一枢转接头40为一端封闭的中空圆筒体,在此枢转接头40外侧中央穿设一孔42,适合一按钮44插入。圆筒体状的第一枢转接头40在其筒体的约一半轴向距离设有一空腔壁。此空腔壁在其中心处贯设有四孔52,供按钮44的脚64插入。此部分的结构可参见图3所示的第一枢转接头40的剖面图而得进一步的认知。
在侧边扶手36′末端处装设有一已有的枢转接头(未图示),以与第一枢转接头40配合作动,令尿布台30可枢转。
此外,圆筒体状的第一枢转接头40在其筒体的周缘环设有数个横截面为三角形的肋条46。该沿周缘环向设置的肋条46,是相互等距间隔开配置,而在两适当位置各省略一肋条,而在两相邻的肋条46、46之间形成较宽广的间距。此间距界定一横截面为长方形的凹槽48。
参见图4,尿布台的后扶手34在与侧边扶手36相接的一侧固设有第二枢转接头50。第二枢转接头50为一端封闭的中空圆筒体,在其筒体的周缘同样环设有数个相互等距间隔开配置、横截面为三角形的肋条53,且同样的在两适当位置各省略一肋条,以在两相邻的肋条53、53之间形成一横截面为长方形的宽广凹槽54。具体说,第二枢转接头50与第一枢转接头40在结构上相互对应,因此两枢转接头40、50适于相互接合。
此外,第二枢转接头50的下方连接有一杆56,适于以可移除方式插入婴儿床20角隅件22、24的凹槽内。如此,尿布台30可藉该杆56插入而安装在婴儿床20上。
第一枢转接头40及第二枢转接头50分别自空腔壁的中心轴向地伸突出一圆柱58、61,其功能容后详述。
在组装尿布台30时,在将第一枢转接头40与第二枢转接头50相互接合前,先将一压缩弹簧60套置于第二枢转接头50的圆柱61上,其后将一齿轮状盘体70以其中心孔62纳入第二枢转接头50的圆柱61的方式,配置在压缩弹簧60上,如此将压缩弹簧60及齿轮状盘体70配置在第一枢转接头40及第二枢转接头50之间。
齿轮状盘体70沿径向设置有数个截面呈三角形的齿65,各齿65相互等距间隔开,而在两适当位置的齿则是以横截面呈长方形的齿块66代替。具体说,盘体70的齿构制成可与第一及第二枢转接头40、50的肋条相配合动作。安装时,盘体70定位在第一及第二枢转接头40、50相接合所界定的空间内,其中盘体70的齿65可嵌入第一及第二枢转接头40、50内,由肋条46、53所形成的凹槽72、74,而齿块66则嵌入第一及第二枢转接头40、50的宽广凹槽48、54。有关第二枢转接头50的细部结构,可参见图5所示的第二枢转接头50的剖面图而得详尽的认知。
按钮44为一帽形体,较佳者为具有四只具有钩部的脚64,由按钮下缘往外伸突。该带钩部的脚64适于贯穿第一枢转接头40空腔壁的孔52;藉助脚64钩部的作用可防止按钮44自第一枢转接头40脱出,且按钮44的脚64抵靠盘体70的一侧表面68。
使用时,将尿布台30整体的提起,再以其自第二枢转接头50及自已有枢转接头下方伸延的杆56(另一杆未示于附图)插入婴儿床20的凹槽,如此即可以可移除方式安装在婴儿床20上。
当尿布台30非使用时,其藉由枢转接头总成(即第一及第二枢转接头40、50与前文述及的已有枢转接头的组成)可枢转至一储藏位置,即如图6所示般垂悬的搁靠在婴儿床20的一侧边。
欲使用尿布台30时,只需以单手提起任一侧边扶手30或36使尿布台枢转至一使用位置。当尿布台30抵达使用位置时,即侧边扶手36带动第一枢转接头40旋转抵一预定角度时,此时第一枢转接头40的凹槽48恰与盘体70的齿块66相对齐,由于压缩弹簧60的恢复力作用,盘体70即朝向第一枢转接头40移动而没入其内,以其各齿65及齿块66嵌入第一枢转接头40的凹槽72、48的方式而固定位。如此尿布台即可稳固的固定在使用位置。使用者即可安心的在尿布台30上帮婴儿换尿布或执行其它照顾婴儿的工作。
使用者执行完帮婴儿换尿布或照顾婴儿的工作后,欲将尿布台移至储藏位置时,只需单手按压按钮44,致动按钮44向内移动,其多数脚64即抵压盘体70面向该按钮44的表面68,盘体70各齿65及齿块66即分别由第一枢转接头40的凹槽72、48脱出,而与第一枢转接头40脱离啮合。此时,盘体70持续挤迫压缩弹簧60,直至其齿65及齿块66分别嵌入第二枢转接头50的凹槽74、54内,而完全容置在第二枢转接头50的空腔内为止。
此时由于盘体70已与第一枢转接头40脱离啮合,故轻易的旋转侧边扶手36即可移动尿布台30至储藏位置。
图7显示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尿布台30的另一较佳具体实施例。本图中,相同的组件是以相同的标号标示。本具体较佳实施例与前文述及的实施例不同点在于本例的齿轮状盘体70′仅为前述齿轮状盘体70的一半,而呈现半盘体状。该齿轮状盘体70′同样的沿径向设置有数个相互等距间隔开、且截面呈三角形的齿65′,而在一适当位置的齿则是以横截面呈长方形的齿块66′代替。至于第一及第二枢转接头40′、50′的结构大致与第一实施例的相类似,除了相应齿轮状盘体70′减为一半,空腔内部的轮廓也对应齿轮状盘体70′修改(即仅在第一及第二枢转接头40′、50′下半部设置对应的肋条46′),使得盘体70′的齿65′及齿块66′可与第一及第二枢转接头40′、50′的肋条相配合动作。同时,按钮44′仅需有两只具有钩部的脚64′。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参照当前的具体实施例来描述,但是本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在没有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情况下还可作出各种等效的变化或替换,因此,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上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婴儿床用尿布台,具有第一扶手、与该第一扶手相平行的第二扶手及一对分别与该第一及第二扶手相连接而共同构成一长方形或椭圆形平台的侧边扶手,其特征为在该对侧边扶手的其中一侧边扶手的末端处装设有第一枢转接头,该第一枢转接头为中空筒体,该第一枢转接头的周缘环设有至少二肋条,藉以在相邻的肋条之间形成至少一凹槽;该第一扶手在与该侧边扶手相接的一侧具有第二枢转接头,第二枢转接头为中空筒体,在其周缘环设有与第一枢转接头的该肋条相对应的肋条,在相邻的肋条之间形成的凹槽是与第一枢转接头的凹槽相对应,第一及第二枢转接头设计成可相互接合而界定一空间,适于接纳一盘体;该盘体沿径向设置有至少一齿,构制成适于嵌入第一及第二枢转接头中,由该肋条所界定的凹槽内;一致动装置,用以致动该盘体,使该盘体的齿可嵌入第一及第二枢转接头中,由该肋条所界定的凹槽内,及自凹槽脱出,藉此使第一枢转接头可在一使用位置及一储藏位置之间转动,在该使用位置时,该盘体的齿同时嵌入第一及第二枢转接头中的个别凹槽内,使第一枢转接头卡固锁定;而在该储藏位置时,该盘体的齿自该第一枢转接头中凹槽脱出,使第一枢转接头可被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的婴儿床用尿布台,其特征为另包含一压缩弹簧,适于接纳在第一及第二枢转接头相互接合而界定的该空间内,藉助其弹力与该盘体及该致动装置配合作动,而在该使用位置时,使该盘体的齿可嵌入第一及第二枢转接头中,由该肋条所界定的凹槽内,而在该储藏位置时,自凹槽脱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婴儿床用尿布台,其特征为该第二扶手与该对侧边扶手一体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婴儿床用尿布台,其特征为该尿布台适于以可移除方式与该婴儿床相接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婴儿床用尿布台,其特征为该致动装置为按钮。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婴儿床用尿布台,其特征为该致动装置为按钮。
7.一种婴儿床用尿布台,具有第一扶手、与该第一扶手相平行的第二扶手及一对分别与该第一及第二扶手相连接而共同构成一长方形或椭圆形平台的侧边扶手,其特征为在该对侧边扶手的其中一侧边扶手的末端处装设有第一枢转接头,该第一枢转接头为一端封闭的中空圆筒体,该封闭端构筑成适合一按钮插入,该第一枢转接头的周缘环设有数个肋条,藉以在相邻的肋条之间形成凹槽;该第一扶手在与该侧边扶手相接的一侧具有第二枢转接头,第二枢转接头为一端封闭的中空圆筒体,在其周缘环设有数个与第一枢转接头的肋条相对应的肋条,在相邻的肋条之间形成的凹槽是与第一枢转接头的凹槽相对应,第一及第二枢转接头设计成可相互接合而界定一空间,适于接纳一齿轮状盘体及一压缩弹簧;该齿轮状盘体沿径向设置有数个齿,构制成适于嵌入该第一及第二枢转接头中,由数个肋条所界定的凹槽内;第一枢转接头可在一使用位置及一储藏位置之间转动,在该使用位置时,座落在由第一及第二枢转接头相接合而界定的空间内的齿轮状盘体的数个齿,藉助该压缩弹簧的弹力而同时嵌入第一及第二枢转接头的该凹槽内,而使第一枢转接头卡固锁定;当将第一枢转接头移动至该储藏位置时,即按压该按钮以抵压该齿轮状盘体,迫使该齿轮状盘体压迫该压缩弹簧,并朝向第二枢转接头移动而与第一枢转接头脱离啮合,此时第一枢转接头即可被转动,以移抵该储藏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的婴儿床用尿布台,其特征为第一及第二枢转接头的数个肋条的横截面呈三角形,且该肋条是相互等距间隔开配置,以在肋条之间形成该凹槽,而在至少一适当位置省略一肋条,以在两相邻的肋条之间形成至少一较宽广凹槽;该齿轮状盘体的数个齿的横截面呈三角形,且相互等距间隔开,而其中至少一齿是以横截面呈长方形的齿块构成,使得该齿轮状盘体的齿及齿块适于分别嵌入第一及第二枢转接头的凹槽及宽广凹槽内,以牢靠的卡固锁定。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婴儿床用尿布台,其特征为该第二扶手是与该对侧边扶手一体形成。
10.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婴儿床用尿布台,其特征为该尿布台适于以可移除方式与该婴儿床相接合。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婴儿床用尿布台,具有前、后扶手及一对侧边扶手,共同构成一呈长方形或椭圆形体。该对侧边扶手的其中一侧边扶手在末端处包含在外侧配设有一按钮的第一枢转接头。尿布台的后扶手一侧与第二枢转接头相连接。第二枢转接头的结构与第二枢转接头相对应,可相互接合而界定一空间,适于接纳一齿轮状盘体及一压缩弹簧。藉助该枢转接头与齿轮状盘体及压缩弹簧的相互作动关系,由侧边扶手带动的第一枢转接头可在一特定角度之间旋转,并可在特定角度固锁。藉此配置,使用者可简易的按压第一枢转接头的按钮即可旋动与第一枢转接头相连接的侧边扶手,进而使尿布台沿后扶手旋摆,而在一使用位置及一位在婴儿床外侧的储藏位置之间旋动。
文档编号A47D15/00GK2722750SQ20042004249
公开日2005年9月7日 申请日期2004年5月21日 优先权日2004年5月21日
发明者陈舜民 申请人:明门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