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防盗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7239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密码防盗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锁,更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户外井盖、仓库、重要设施被盗、被损的密码防盗锁。
背景技术
锁是一种重要的防盗工具,广泛用于家庭、厂矿、办公楼、宾馆、通讯设施、井盖等的防盗。虽然目前用于家庭、厂矿、宾馆门窗、保险柜的锁多种多样,且保密性较好。但是用于户外井盖、公共设施的锁还比较少,而且保密性差、结构复杂,成本高,操作不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保密性好、结构简单、体积小、成本低、耐冲击、防撬、防锯,从而增加防盗能力,而且操作方便的密码防盗锁。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而采取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具有如下结构的密码防盗锁。它由调码开关和锁具组成,其特殊之处是调码开关由带手柄的调码轴17,套接在该调码轴上的开锁套14,位于开锁套14下端面上的开锁销15,位于调码轴17下端面上的调码销16,位于开锁套上端、带有调码刻度并套接在调码轴17上的调码转轮19组成;锁具由锁体3,套接在该锁体外壁上的螺母6,位于该锁体内的弹子,套装在该锁体内的锁内套4,位于该锁内套中心孔内的第一转轮5,限制该转轮轴向移动的定位销7,位于锁体3下端且与锁内套4套接为一体的锁舌2,和与锁舌2相交连接的调节螺钉1组成。在第一转轮的外壁上设有转轮凹槽5-1,在对应转轮凹槽5-1的锁内套的壁上设有能容纳并推动弹子移动的内套孔4-1,在与内套孔4-1相对应的锁体内壁上设有锁体槽3-1,锁内套4的上端面和第一转轮5的上端面上分别设有与开锁销15和调码销16相配合的开锁槽4-2和调码槽5-2。
锁内套4与锁体3内壁的上下两端分别通过上密封圈9和下密封圈12密封,第一转轮5的外壁与锁内套4的内壁之间分别通过转轮上密封圈10、转轮下密封圈8密封,弹子为一个球形弹子11。这样可有效增加锁的防潮、防尘性和灵活性,防止锁生锈,有效提高锁的寿命和应用性,更加适于井盖、户外仓库及重要设施的防盗。这是一个单密码结构的锁。
锁内套4的中心孔下延了一定距离,并在下延的这段距离内增设了带转轮凹槽的第二转轮23,在第一转轮5的下端面上设有第一拨销25,在第二转轮23的上端面上设有可与第一拨销25相触的第二拨销24,在对应第二转轮的锁内套和锁体上分别设有内套孔和锁体槽,第二转轮凹槽、内套孔和锁体槽的位置上设有可容纳其内的第二球形弹子26。这是一个有两个密码的防盗锁,其防盗性能比一个密码的防盗性能好。
第二转轮23所对应的锁体槽与第一转轮5所对应的锁体槽3-1相通,形成了一个同时与两个转轮相对应的轴向锁体槽。这种结构的锁体槽加工简单,省工。
第一转轮5所对应的内套孔4-1与第二转轮23所对应的内套孔之间的隔壁为零,两个内套孔形成了一个长条形内套孔,球形弹子11和第二球形弹子26组合成了一个可同时对应第一转轮、第二转轮的圆柱形弹子35。这也是一个双密码锁。在这里,一个圆柱形弹子的位移通过两个密码来控制。
锁内套4的中心孔又下延了一定距离,并在第一转轮5和第二转轮23之间增设了第一轮垫28,在第二转轮23的下端自上而下依次增设了第二轮垫30、带凹槽的第三转轮29和轮轴座34,在第二转轮23的下端面上设有第三拨销32,在第三转轮29的上端面上设有可与第三拨销32相触的第四拨销31。第一轮垫28、第二转轮23、第二轮垫30、第三转轮29通过转轴27连接并固定在轮轴座34上,在对应第三转轮的锁内套和锁体上,分别设有内套孔和锁体槽,在对应第三转轮29的转轮凹槽、内套孔和锁体槽的位置上设有第三球形弹子33。这是一个三密码锁,其保密性更好。
第三转轮29所对应的锁体槽与第一转轮、第二转轮所对应的锁体槽相通,形成了一个同时与三个转轮相对应的轴向锁体槽。同样,这种结构的锁体槽加工简单,省工。
第一转轮5、第二转轮23和第三转轮29所对应的内套孔之间的隔壁为零,使三个内套孔形成了一个长条形内套孔,球形弹子11、第二球形弹子26和第三球形弹子33组合成了一个可同时对应第一转轮、第二转轮和第三转轮的长圆柱形弹子36。这也是一个三密码锁。在这里,一个圆柱形弹子的位移通过三个密码来控制。
需要说明的是,弹子11、第二球形弹子26、第三弹子40的直径均大于锁内套的壁厚。调码开关可以对单码和多码锁进行调码和开关。
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上技术解决方案,使其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结构合理、零部件少、体积小、防盗性能好、开启、关闭方便的优点,特别是双密码锁或三密码锁的保密性与防盗性能更好,能更有效的避免井盖、公共设施的被盗和被损现象。
图面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
图1的A-A向视图(图4、图5、图8、图9的此方向视图与该视图相同)图3-
图1的B-B向剖视图图4-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5-本实用新型第三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6-图4的C-C向剖视图图7-图5的E-E向剖视图图8-本实用新型第四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9-本实用新型第五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
图10-图8的D-D向剖视图
图11-图9的F-F向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给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用来进一步说明技术解决方案。
实施例1,参考
图1、图2、图3。由
图1看出,它是一个由调码开关和锁具两部分组成的单密码防盗锁。调码开关位于
图1的上半部,它由通过定位销21与手柄22连接的的调码轴17,套接在该调码轴上的开锁套14,位于开锁套14下端面上的两个开锁销15,位于调码轴17下端面上的两个调码销16,位于开锁套14上端、带有调码刻度并与调码轴17通过调码转轮定位销20固定连接的调码转轮19组成。为了加工方便,调码转轮19上的调码刻度刻在调码刻度盘18上,调码刻度盘18固定连接在调码转轮19上。
锁具部分位于
图1的下半部,弹子为一个球形弹子11。锁具的锁体3为柱状,螺母6套接在该锁体外壁上,锁内套4套装在该锁体内,并通过锁内套上密封圈9、锁内套下密封圈12与锁体内壁的上下两端密封连接。第一转轮5位于该锁内套中心孔内,并通过定位销7限制该转轮的轴向移动,通过转轮上密封圈10和转轮下密封圈8与锁内套内壁形成密封连接。锁舌2位于锁体3的下端,与锁内套4套接后通过锁内套销13连为一体。调节螺钉1连接在锁舌2的另一端。参考图3,在第一转轮5的外壁上设有转轮凹槽5-1,在对应该转轮凹槽5-1的锁内套的壁上设有能容纳并推动弹子移动的内套孔4-1,在与内套孔4-1相对应的锁体内壁上设有锁体槽3-1,该锁体槽为在锁体内壁上的轴向槽,加工比较方便(参看
图1)。球形弹子11位于内套孔4-1和锁体槽3-1所形成的空间内(
图1、图3所示的锁闭状态),或者位于内套孔4-1和转轮凹槽5-1所形成的空间内(开锁状态)。同时,在锁内套4的上端面上和第一转轮5的上端面上分别设有开锁槽4-2和调码槽5-2(如图2所示)。
工作原理;开锁,先将调码开关的调码销16和开锁销15对应插入锁具的调码槽5-2和开锁槽4-2内。通过手柄22顺时针转动调码轴17、调码转盘19和第一转轮5,当调到设定的密码时,第一转轮上的转轮凹槽5-1对准球形弹子11,这时逆时针转动开锁套14,开锁套14带动锁内套4转动,并给球形弹子11的圆弧面一个切力,使球形弹子直径大于锁内壁厚而存于锁体壁3-1的那一部分位移到第一转轮5的转轮凹槽5-1内,锁内套4同时带动锁舌2和调位螺钉1转动,完成锁具开启。
关锁。同样,在关锁前,先将调码开关的调码销16和开锁销15对应插入锁具的调码槽5-2和开锁槽4-2内。然后,顺时针转动调码轴17、调码转盘19、第一转轮5和锁内套4,当转动到锁体槽3-1的位置时,第一转轮5的转轮凹槽5-1对球形弹子11的弧面施以相切力,使球形弹子11直径大于锁内套壁厚而存于第一转轮凹槽内的那一部分位移到锁体槽3-1内,这时,球形弹子11位于内套孔4-1和锁体槽3-1所形成的空间内,起到了轴键作用,锁内套4无法转动,完成锁具的关闭。
实施例2,参考图4、图2、图6。这是一个有两个密码的密码防盗锁。它是在实施例1基础上改进得到的,基本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调码开关的结构没有变,不同点仅仅是为了增加一个密码而对锁具的结构进行了相应的改进。具体的改进结构如下参考图4。锁内套4的中心孔下延了一定距离,并在下延的这段距离内增设了带转轮凹槽的第二转轮23,在第一转轮5的下端面上设有第一拨销25,在第二转轮23的上端面上设有可与第一拨销25相触的第二拨销24,在对应第二转轮的锁内套和锁体上分别设有内套孔和锁体槽。第二转轮凹槽、内套孔和锁体槽的位置上设有可容纳其内的第二球形弹子26。第二转轮23所对应的锁体槽与第一转轮5所对应的锁体槽3-1相通,形成了一个同时与两个转轮相对应的轴向锁体槽。这里的转轮凹槽、内套孔和第二球形弹子26的结构与第一转轮5所对应的转轮凹槽5-1,内套孔4-1和球形弹子11的结构对应相同(参考图6)。其它部分的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经过以上结构的改进,就形成了一个双密码防盗锁。
工作原理开锁。同样,在开锁前,先将调码开关的调码销16和开锁销15对应插入锁具的调码槽5-2和开锁槽4-2内。然后,通过手柄22顺时针转动调码轴17、调码转盘19和第一转轮5,第一转轮5通过第一拨销25拨动第二转轮23的第二拨销24时,第二转轮23随之作顺时针转动,当转到设定的第一组密码时,第二转轮23上的转轮凹槽对准第二球形弹子26;然后,通过手柄22逆时针转动调码轴17、调码转盘19和第一转轮5,由于这时第一拨销25与第二拨销24分离,所以第二转轮23不会随之转动,当转到设定的第二个密码时,第一转轮5的转轮凹槽对准球形弹子11。这时逆时针转动开锁套14,开锁套14带动锁内套4转动,并对球形弹子11、第二球形弹子26的圆弧面施以相切力,使球形弹子11、第二球形弹子26直径大于锁内套壁厚而存在锁体槽的那一部分位移到第一转轮和第二转轮所对应的转轮凹槽内,锁内套4同时带动锁舌2和调位螺钉1转动,完成锁具开启。
关锁。同样,在关锁前,先将调码开关的调码销16和开锁销15对应插入锁具的调码槽5-2和开锁槽4-2内。然后,顺时针转动调码轴17、调码转盘19、第一转轮5。第一转轮5通过第一拨销25和第二拨销24拨动第二转轮23和锁内套4随之作同方向转动,当转动两圈,使球形弹子11和第二球形弹子26对准锁体槽时,第一转轮5和第二转轮23的转轮凹槽分别对球形弹子11和第二球形弹子26的弧面施以相切力,使球形弹子11、第二球形弹子26直径大于锁内套壁厚而存在相应的转轮凹槽的那一部分位移到锁体槽内,此时,第一转轮5、第二转轮23的外壁对准各自的球形弹子,球形弹子11、第二球形弹子26位于锁内套孔和锁体槽内,起到了轴键作用,锁内套4无法转动,完成锁具的关闭。
实施例3,参考图5、图2和图7。这也是一个有两个密码的密码防盗锁,与实施例2的结构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仅有两点。一是,对应两个转轮的内套孔之间的壁厚为零,也就是两个转轮所对应的内套孔相通,形成了一个长条形内套孔;二是球形弹子11和第二球形弹子26组合形成了一个可同时对应第一转轮、第二转轮的圆柱形弹子35。该圆柱形弹子起的作用与球形弹子11和第二球形弹子26所起的作用相同,它受两个密码的控制。其工作原理与实施例2相同,在锁闭状态时,圆柱形弹子35位于内套孔与锁体槽所形成的空间内;在开启状态时,圆柱形弹子35位于内套孔与第一转轮凹槽、第二转轮凹槽所形成的空间内。
实施例4,参考图8、图2和
图10。这是一个有三个密码的密码防盗锁,它是在实施例2基础上进一步改进而形成的,与实施例2相比,调码开关没有改变,其改进点仅是为了增加一个密码而对锁具进行了相应的改进,但锁具的基本结构与实施例2相同,其结构参考图8。具体改进点如下锁内套4的中心孔又下延了一定距离,并在第一转轮5和第二转轮23之间增设了第一轮垫28,在第二转轮23的下端自上而下依次增设了第二轮垫30、带凹槽的第三转轮29和轮轴座34,在第二转轮23的下端面上设有第三拨销32,在第三转轮29的上端面上设有可与第三拨销32相触的第四拨销31,第一轮垫28、第二转轮23、第二轮垫30、第三转轮29通过转轴27连接并固定在轮轴座34上。在对应第三转轮的锁内套和锁体上,分别设有内套孔和锁体槽,该锁体槽与第一转轮、第二转轮所对应的锁体槽相通,形成了一个同时与三个转轮相对应的轴向锁体槽。在对应第三转轮29的转轮凹槽、内套孔和锁体槽的位置上设有第三球形弹子33。第三转轮29的转轮凹槽、内套孔、第三球形弹子33的结构与第一、第二转轮凹槽、内套孔、第一球形弹子11、第二球形弹子26的结构对应相同(参考
图10),其它部分的结构与实施例2相同。经过以上结构的改进,就形成了一个三密码防盗锁,其保密性更好。
工作原理开锁。因为是三个密码轮,所以,必须依次调出第一个密码、第二个密码和第三个密码后才能将锁打开。具体过程是在开锁前,先将调码开关的调码销16和开锁销15对应插入锁具的调码槽5-2和开锁槽4-2内。然后,通过手柄22顺时针转动调码轴17、调码转盘19和第一转轮5,第一转轮5通过第一拨销25拨动第二转轮23的第二拨销24带动第二转轮23作顺时针转动,当第二转轮23上的第三拨销32与第三转轮29上的第四拨销31相触时,第三拨轮29也随之顺时针转动,当转动到第一个密码时,第三转轮上的转轮凹槽对准第三球形弹子33;然后,逆时针转动手柄22,使其带动调码轴17、调码盘和第一转轮5作同方向转动,当逆时针转动达一圈时,第一转轮上的第一拨销25与第二转轮上的第二拨销24又相触,并带动第二转轮23作逆时针转动,由于这时第二转轮上的第三拨销32与第三转轮29上的第四拨销31分离,所以第三转轮29不会随之转动。当调出第二个密码时,第二转轮23的转轮凹槽对准第二球形弹子26。然后再顺时针转动手柄22、调码轴17、调码盘和第一转轮5,由于这时第一拨销25与第二拨销24分离,所以第二转轮23不会随之转动;当调出第三个密码时,第一转轮5的转轮凹槽对准球形弹子11。这时逆时针转动开锁套14,带动锁内套4转动,并对球形弹子11、第二球形弹子26和第三球形弹子33的弧面施以相切力,使球形弹子11、第二球形弹子26和第三球形弹子33直径大于锁内套4壁厚而存于锁体槽内的那一部分位移到第三转轮29、第二转轮23、第一转轮5的转轮凹槽内,锁内套4同时带动锁舌2和调位螺钉1转动,完成锁具开启。
关锁。同样,在关锁前,先将调码开关的调码销16和开锁销15对应插入锁具的调码槽5-2和开锁槽4-2内。然后,顺时针转动调码轴17、调码转盘19、第一转轮5。第一转轮5通过第一拨销25拨动第二转轮23的第二拨销24使第二转轮23作顺时针转动,第二转轮23又通过第三拨销32拨动第三转轮29上的第四拨销31,使第三转轮29和锁内套4转动三圈,这时三个球形弹子同时对准锁体槽,第一转轮5、第二转轮23、第三转轮29的转轮凹槽分别给球形弹子11、第二球形弹子26、第三球形弹子33的弧面施以相切力,使球形弹子11、第二球形弹子26、第三球形弹子33直径大于锁内套壁厚而存在对应的转轮凹槽的那一部分位移到锁体槽内,此时,第一转轮5、第二转轮23、第三转轮29的外壁对准各自的球形弹子,球形弹子11、第二球形弹子26、第三球形弹子33位于锁内套孔和锁体槽内,起到了轴键作用,锁内套4无法转动,完成锁具的关闭。
实施例5,参考图9、图2和
图11。这也是一个有三个密码的密码防盗锁,与实施例4的结构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仅有两点。一是,对应三个转轮的内套孔之间的壁厚为零,也就是三个转轮所对应的内套孔相通,形成了一个长条形内套孔;二是球形弹子11、第二球形弹子26和第三球形弹子33组合形成了一个可同时对应第一转轮、第二转轮、第三转轮的长圆柱形弹子36。该长圆柱形弹子起的作用与球形弹子11、第二球形弹子26和第三球形弹子33所起的作用相同,它受三个密码的控制。其工作原理与实施例4相同,在锁闭状态时,长圆柱形弹子36位于内套孔与锁体槽所形成的空间内;在开启状态时,长圆柱形弹子36位于内套孔与第一转轮凹槽、第二转轮凹槽、第三转轮凹槽所形成的空间内。
同理,根据本实用新型给出的技术解决方案,还可以给出其它结构的实施例。如在实施例2、4中,仅仅是锁体槽不是一个轴向的通槽,而是对应在同一轴线上弹子的数量分别为两个、三个独立的锁体槽,但其它部分的结构没有改变的密码锁,只是这时锁体槽的加工相对费工。或者与以上实施例相比,仅仅在锁内套外壁与锁体之间、锁内套内壁与第一转轮之间没有密封圈的实施例。这时锁的防尘、防锈性能较以上实施例差。
权利要求1.一种密码防盗锁,它由调码开关和锁具组成,其特征是调码开关由带手柄的调码轴(17),套接在该调码轴上的开锁套(14),位于开锁套(14)下端面上的开锁销(15),位于调码轴(17)下端面上的调码销(16),位于开锁套上端、带有调码刻度并套接在调码轴(17)上的调码转轮(19)组成;锁具由锁体(3),套接在该锁体外壁上的螺母(6),位于该锁体内的弹子,套装在该锁体内的锁内套(4),位于该锁内套中心孔内的第一转轮(5),限制该转轮轴向移动的定位销(7),位于锁体(3)下端且与锁内套(4)套接为一体的锁舌(2),和与锁舌(2)相交连接的调节螺钉(1)组成,在第一转轮的外壁上设有转轮凹槽(5-1),在对应转轮凹槽(5-1)的锁内套的壁上设有能容纳并推动弹子移动的内套孔(4-1),在与内套孔(4-1)相对应的锁体内壁上设有锁体槽(3-1),锁内套(4)的上端面和第一转轮(5)的上端面上分别设有与开锁销(15)和调码销(16)相配合的开锁槽(4-2)和调码槽(5-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码防盗锁,其特征是,锁内套(4)与锁体(3)内壁的上下两端分别通过上密封圈(9)和下密封圈(12)密封,第一转轮(5)的外壁与锁内套(4)的内壁之间分别通过转轮上密封圈(10)、转轮下密封圈(8)密封,弹子为一个球形弹子(11)。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密码防盗锁,其特征是,锁内套(4)的中心孔下延了一定距离,并在下延的这段距离内增设了带转轮凹槽的第二转轮(23),在第一转轮(5)的下端面上设有第一拨销(25),在第二转轮(23)的上端面上设有可与第一拨销(25)相触的第二拨销(24),在对应第二转轮的锁内套和锁体上分别设有内套孔和锁体槽,第二转轮凹槽、内套孔和锁体槽的位置上设有可容纳其内的第二球形弹子(2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密码防盗锁,其特征是,第二转轮(23)所对应的锁体槽与第一转轮(5)所对应的锁体槽(3-1)相通,形成了一个同时与两个转轮相对应的轴向锁体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密码防盗锁,其特征是,第一转轮(5)所对应的内套孔(4-1)与第二转轮(23)所对应的内套孔之间的隔壁为零,两个内套孔形成了一个长条形内套孔,球形弹子(11)和第二球形弹子(26)组合成了一个可同时对应第一转轮、第二转轮的圆柱形弹子(35)。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密码防盗锁,其特征是,锁内套(4)的中心孔又下延了一定距离,并在第一转轮(5)和第二转轮(23)之间增设了第一轮垫(28),在第二转轮(23)的下端自上而下依次增设了第二轮垫(30)、带凹槽的第三转轮(29)和轮轴座(34),在第二转轮(23)的下端面上设有第三拨销(32),在第三转轮(29)的上端面上设有可与第三拨销(32)相触的第四拨销(31),第一轮垫(28)、第二转轮(23)、第二轮垫(30)、第三转轮(29)通过转轴(27)连接并固定在轮轴座(34)上,在对应第三转轮的锁内套和锁体上,分别设有内套孔和锁体槽,在对应第三转轮(29)的转轮凹槽、内套孔和锁体槽的位置上设有第三球形弹子(3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密码防盗锁,其特征是,第三转轮(29)所对应的锁体槽与第一转轮、第二转轮所对应的锁体槽相通,形成了一个同时与三个转轮相对应的轴向锁体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密码防盗锁,其特征是,第一转轮(5)、第二转轮(23)和第三转轮(29)所对应的内套孔之间的隔壁为零,使三个内套孔形成了一个长条形内套孔,球形弹子(11)、第二球形弹子(26)和第三球形弹子(33)组合成了一个可同时对应第一转轮、第二转轮和第三转轮的长圆柱形弹子(36)。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锁,更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户外防止井盖、仓库、公共设施被盗的密码防盗锁。它由调码开关和锁具组成。调码开关由调码轴17,开锁套14,分别位于开锁套14下端面、调码轴17下端面上的开锁销15,调码销16,位于开锁套上端、带有调码刻度并与调码轴17固定连接的调码转轮19组成。锁具由锁体3,螺母6,球形弹子11,锁内套4,第一转轮5,定位销7,锁舌2,调节螺钉1、上密封圈9、下密封圈12、转轮上密封圈10、转轮下密封圈8组成。具有结构合理、零部件少、体积小、防盗性能好,开启、关闭方便的优点。
文档编号E05B37/00GK2707904SQ20042005192
公开日2005年7月6日 申请日期2004年6月28日 优先权日2004年6月28日
发明者张传涛 申请人:张传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