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帘联动系之锁定机构改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7976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窗帘联动系之锁定机构改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窗帘联动系之锁定机构改良,尤指提供应用于窗帘组,针对窗帘帘片受外力回传到传动机构时,可对该外力作锁定之机构改良。
背景技术
有关窗帘联动系之锁定机构,其必要设置之原因为窗帘帘片于带放过程,或是实施敞开之际,帘片会受到气流、风压等外力作用,而反向传达给驱动单元,造成遮光幅面变形或是遮光角度偏差,如


图1所示;该窗帘组5主要系由上横架51对下经帘片53,而联结下横杆54,并由梯绳55作连接;梯绳55系卷绕于卷线管52,卷线管52与角形传动杆50组合为卷放装置520,角形传动杆50受到驱动单元2作动,而产生动力帘片53。
得是当帘片53受到外力作用,则会经由梯绳55而传达给卷线管52,卷线管52再间接经由角形传动杆50,而反向传回驱动单元2。
为了避免遮光状态变化,及确保驱动单元2之安全,则在驱动单元2与角形传动杆50之间,间接有一锁定机构1,藉由该锁定机构1,可将角形传动杆50反向传回之反向作用力作锁定;相对该锁定机构1系可传达驱动单元2所输入之动力,对外输出给角形传动杆50。
有关该锁定机构1早先有如美国专利第4372432号案,其系利用弹簧之内径变化,以锁定相关之轴体,其系利用角形传动杆所传回的力量,首先作动弹簧变形,该变形系改变弹簧之内径而相对作用于驱动单元相关之轴体。
然由于利用弹簧内径变化之锁定方式,在超过该束合临界点时,相同会造成打滑。
另有如台湾专利第87204310号专利,如图2所示,其系利用一十字形转子12,中央设有形孔120提供对外输出动力之联动轴20所组接;该转子12设有卡动槽121及切动槽122,彼此以90度角相对;转子12对外关系设有限制环11,往驱动单元2一侧设有一转盘14,该转盘14里部以十字方向分设有一横向植入槽141,及伸设二弧板状之切扣件142。
滚柱13系单端插入植入槽141,驱动单元2系采由手动或是电动方式。
于是利用转盘14所设之弧形切扣件142,可就位于转子12之卡动槽121,经驱动单元2作动,则可带动转子12作旋转。
而当联动轴20产生反向作用力时,则首先带动转子12,该转子12所设之切动槽122之槽底平面则事先切压滚柱13,由于滚柱13系活置于植入槽141,因此受到植入槽141的方向限制导引,而会往外扩张顶压住限制环11之内圆面110,于是形成反向锁定目的。
藉由如图2所示之锁扣方式,可得机械式完全锁定,但其缺点是各组件之长度必须依据滚柱13必需有一定长度需求,而设为较长,因此整体锁定机构1组合后之相关组立,空间厚度必须加大。
该滚柱13仅为单端栽植于值入槽141,因此另一端可视为自由端,而在转子12作动的初始动力,若有稍微偏斜,则该滚柱13之自由端即产生斜向偏移而形成卡死。
又各组件生产必须以特别制作方式,如粉末冶金方式制作,但由于粉末冶金方式质地易于碎裂,若为防范碎裂,则其生产需以合金方式,及更多的手续而增加成本。
该转盘14与限制环11组合后,必须藉由其它各相关组件之支持,才能组合成为一功能性之单体,如该转子12必须受到联动轴20之轴向推靠,才能就位在限制环11的内圆位置,脱离联动轴20则转子20易于掉落。
相对该滚柱13同需由其它组件之切靠,才能就位于值入槽141。

发明内容有鉴于以上缺失,本实用新型特别改良一结构简易,易于生产和简化组合工序之锁定机构。
本实用新型主要系利用一圆形匣体,内置一盾形转子,外围受一固定之限制环经滚柱相对作用,而可达成输出带动,和反向锁定之目的。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其主要系由一驱动单元,经一锁定机构而带动出力联动轴,整体安装于窗帘组之上横架里部,该锁定机构为一圆形匣体,受驱动单元带转,匣体内部形成有一圆槽体,该圆槽体系提供一设有切压面之盾形转子所活置,外圆相对套接在一固定状之限制环,限制环同体设于封端盖,链轮系以盖合方式复合在限制环的外围,链轮所设轮盘中央连接匣体,匣体内置转子,转子对外联结联动轴,转子与限制环内圆之间,相对活置有滚柱,且该滚柱系受到匣体相关所设之切动槽规范及带动。
图1为窗帘组之组合示意图。
图2为昔用锁定机构之立体关系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之组件关系立体图。
图4为图3组合后之侧视图。
图5为图3组合后主要工作组件正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锁定动作正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联动动作原理正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复合驱动单元之侧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间隔设有齿轮组之立体关系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相关伸缩装置另一实施例图。
图示元件符号说明1-锁定机构 11-限制环110-内圆面12-转子 120-形孔 121-卡槽122-切动槽 13-滚柱 14-转盘141-植入槽 142-切扣件 2-驱动单元20-联动轴21-链轮 210-珠链211-轮盘 212-外环齿 3-锁定装置31-盾形转子 310-切压面 311-插接孔32-圆形匣体 320-穿孔 321-圆槽体322-切动槽 33-滚柱 34-轮柱35-行星齿轮 350-内环齿轮 36-太阳齿轮37-马达 371-齿轮 4-限制环40-内圆 41-卡板 5-窗帘组50-角形传动杆51-上横杆510-封端盖511-螺旋座 52-卷线管520-卷放装置521-螺旋牙 522-角形孔 523-通孔53-帘片 54-下横杆55-梯绳56-伸缩装置具体实施方式有关本实用新型之详细内容首先请参阅图3所示;其主要系由-驱动单元2作动一锁定机构3,由锁定机构3联动出力之联动轴20,整体结构系装设于前述窗帘组之上横架相关动力机构部分。
驱动单元2系由一链轮21,经由珠链210所同步带转锁定机构3之圆形匣体32;链轮21与匣体32之间系为独立零件,经组合套接成连体,或是可经由一体射出成形;该圆形匣体32朝前设有穿孔320,里部形成为圆槽体321,该圆槽体321系提供一盾形转子31所纳置,盾形转子31中心设有插接孔311,提供联动轴20所联结,转子31一侧形成有切压面310。
匣体32外围系套入限制环4所设内圆40,限制环4外围经由卡板41,可固定在前述之上横架,以形成固定状态。
转子31所设切压面310与限制环4所设内圆40相对之间,设有一滚柱33,该滚柱33系受匣体32所设切动槽322所规范为径向位移,并受匣体32的转动,可同角位带动滚柱33。
整体组合后之侧视图如图4所示;驱动单元2所设之链轮21经由珠链210带动之后,会同步带动圆形匣体32,该圆形匣体32外围系关系套置在限制环4的内圆40里部,并形成圆形相对运动。
转子31系含纳在圆形匣体32的里部,其上切压面310系经滚柱33而间接作用在限制环4的内圆40;转子31之中心对外联结联动轴20,以桥接驱动单元2之动力往外输出。
请再参阅图5所示,前述转子31系经由滚柱33而相对作用在限制环4的内圆40,(图5示为组合后之正视图,为了简化图标,而仅将主要机动组件表示出)。
转子31中心所设插接孔311系对外套接联动轴20,匣体32系受驱动单元(如图3所示)所关系联结。
滚柱33系受匣体32所设之切动槽322规范作径向位移,和同步受该切动槽322带转,限制环4系为固定状态。
请再参阅图6所示,图6为表示反向锁构之动作原理图,限制环4为固定状态,匣体32因不受转动也视为定止状态,滚柱33系受匣体32所设切动槽322规范同视为定止状态,则滚柱33只能作径向之位移;得是转子31若受到联动轴20反向如顺时钟作动时,则其左侧切压面310,即相对滚柱33的下圆切点作挑起,并迫使滚柱33形成径向往外移动。
滚柱33的上圆切点P,则压靠在限制环4所设的内圆40,因此可对转子31形成止定,进一步止定联动轴20使其达成锁扣目的。
而输出联动之关系请参阅图7所示,该匣体32受到前述驱动单元以逆时针方向带动时,则该切动槽322同体被带转,并藉由该切动槽322回带滚柱33;滚柱33之下切点,则压动转子31所设的切压面310,因此对转子31作为同向之运转,得是藉由该转子31可顺利受匣体32带转之后,而同步带动联动轴20以形成动力输出。
得是如上述图6、7之说明可了解,若窗帘组5(如
图1所示)之帘片53受到外力作用时,则可将该作用力传达给梯绳55,梯绳55系回绕在卷线管52,卷线管52与角形传动杆50系联动在驱动单元2,则因外力作用所生的反作用力,反向传回驱动单元2时,得是间接本实用新型所设之锁定机构3,可如图6的方式达成锁定,输出动力则可如图7的工作原理,而将驱动单元2之动力顺利间接输出给联动轴20,联动轴20与角形传动杆50之间为同轴连接。
请再参阅图6所示,为了减低驱动单元与锁定机构之组合高度,得可将该驱动单元2与锁定机构3作为平齐复合状;主要系利用一盖封上横架51边端之封端盖510,相关中心线位置接设有限制环4,该限制环4里部相同形成有内圆40;一链轮21系以盖合方式套入封端盖510里部,链轮21相同由珠链210所带动;链轮21设有一轮盘211,往限制环4所设内圆40方向,直接连接圆形匣体32,匣体32里部相同活置转子31,转子31与内圆40之间相同设有滚柱33;转子31相同对外同轴联结联动轴20,联动轴20对外经一伸缩装置56而传达动力给角形传动杆50。
得是链轮21经由珠链210带动之后,会将动力直接传达给轮盘211,再藉由轮盘211同步带动圆形匣体32,得是链轮21之动力输出得如第7图之方式,而达成对联动轴20往外输出动力。
相同联动轴20受到角形传动杆50因外力影响所回传之动力,得可经第6图之工作方式而达成锁定。
为了达成机电控制之方式,得可将该联结匣体32之轮盘211外围形成外环齿212,藉由该外环齿212提供一机电马达37所设之齿轮371所啮动,因此藉由该机电马达37带动后,经由较大外环齿212而放大扭力带动圆形匣体32,并形成减速作用带动联动轴20。
请再参阅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在该圆形匣体32为因应转速条件,得经由一齿轮组可作为链轮21与匣体32之间的速度扭力变换;主要系在圆形匣体32的背端设有轮柱34,该轮柱34系提供行星齿轮35所枢接,行星齿轮35外围设一内环齿轮350达成相对啮动,该内环齿轮350与限制环4之间视为同样被固定的状态;太阳齿轮36系联结在链轮21的中心,如此藉由该齿轮组的转速变化,而可提升对匣体32的扭力输出,以利于大型窗帘使用。
如图9所示之齿轮组系为扭力提升之方式,另可采用其它放大转速之齿轮组,作为匣体32转速放大安排,其结构为一般之机构原理,于此请容不再于赘述。
另为了机电控制方便,则可将太阳齿轮36设于一电动马达37的轴心,藉由该电动马达37联结带动太阳齿轮36,进而经行星齿轮35而将动力传达给圆形匣体32,于是可对输出联动轴20作动力传达。
请再参阅
图10所示,相关图8之伸缩装置动作需求,为了作力线直接传达,而可采由相对螺旋旋进的方式操作,主要在上横架51一侧所设驱动单元2,经由联动轴20或直接传达动力给角形传动杆50,角形传动杆50系相对作用于卷线管52所设的角形孔522,以使卷线管52可被角形传动杆50做径向的带转,并利用该角形孔522与角形传动杆50之间系为活动配合关系,因此可使卷线管52做纵向位移,相关卷线管52所以形成纵向位移,为利用其外圆所设的螺旋牙521,作用在一被固定于上横架51之螺旋座511作相对啮动,得是卷线管52受到角形传动杆50的径向带转和其外圆受到螺旋座511的螺旋啮接动作,得在顺时钟或逆时钟的转动时,则可带转卷线管52作径向卷放梯绳55,并且藉由螺旋牙521与螺旋座511之间的衔接形成斜向推移,得使卷线管52形成与角形传动杆50相关之纵向位移,该纵向位移为利便提升梯绳55缠绕在卷线管52的外圆时,可使梯绳55以前后方式平均缠绕在卷线管52外表形成序列状之分布,并使梯绳55可定位于上横架51所设的通孔523位置进出,使梯绳55可在定点位置作进出,不至影响与帘片之间的关系位置变化。
权利要求1.一种窗帘联动系之锁定机构改良,主要系由一驱动单元,经一锁定机构而带动出力联动轴,整体安装于窗帘组之上横架里部,其特征为该锁定机构为一圆形匣体,受驱动单元带转,匣体内部形成有一圆槽体,该圆槽体系提供一设有切压面之盾形转子所活置,外圆相对套接在一固定状之限制环,限制环同体设于封端盖,链轮系以盖合方式复合在限制环的外围,链轮所设轮盘中央连接匣体,匣体内置转子,转子对外联结联动轴,转子与限制环内圆之间,相对活置有滚柱,且该滚柱系受到匣体相关所设之切动槽规范及带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帘联动系之锁定机构改良,其特征为该匣体与驱动单元所设链轮之间可为一体成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帘联动系之锁定机构改良,其特征为该匣体与驱动单元所设链轮之间为套接组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帘联动系之锁定机构改良,其特征为驱动单元与匣体之间,进一步可间接有变速齿轮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帘联动系之锁定机构改良,其特征为该驱动单元可采链轮经由珠链掣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帘联动系之锁定机构改良,其特征为该驱动单元可采机电马达掣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帘联动系之锁定机构改良,其特征为该驱动单元所设轮盘外围可形成外环齿,并经由一机电马达所啮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窗帘联动系之锁定机构改良,尤指提供窗帘之帘片因外力作用所产生之反作用力达成反向锁定之机构改良,主要系由一锁定机构经一驱动单元输入动力,对外连结出力联动轴,特别该锁定机构系由一圆形匣体,内置有一盾形转子,外围相对设有一固定之限制环,限制环内圆与转子之间设有切扣作用之滚柱,藉该滚柱与转子之相对运动,作用于限制环反向锁扣和顺利达成联动之功能。
文档编号E06B9/72GK2727373SQ20042007229
公开日2005年9月21日 申请日期2004年8月4日 优先权日2004年8月4日
发明者黄贤德 申请人:黄贤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