帘体可相互变化的卷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8630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帘体可相互变化的卷帘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卷帘,特指一种卷帘的帘体可相互变化的卷帘。
背景技术
一般常见的卷帘大多仅具有卷收及卷放的作用,令帘体直接以单一片状垂放于上梁的滚动条下方,致使帘体于使用上纵使具有透光性及遮蔽性时,仍无法使卷帘于操作上可同时兼具透光性、遮蔽性与完全遮蔽的多功能变化,致使使用上较为单调而受限。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帘体可相互变化的卷帘,具有部分透光及部分遮蔽,或者全部遮蔽的功能,可随使用者的需求作不同的变化,以达到最佳的使用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帘体可相互变化的卷帘,除利用可卷收的滚动条及可不卷收的滚动条的卷绕方向即可变化两两帘体间的距离外,每一帘体亦可同步卷绕,令窗户可随每一帘体同步卷收的位置呈现部分裸露或全部裸露的效果,而具多重变化的乐趣。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帘体可相互变化的卷帘,卷帘利用一个以上帘体相互间隔并列而随可卷收的滚动条及可不卷收的滚动条作卷收及卷放的设计,令两两帘体间的图案可呈现段落式的造型变化。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帘体可相互变化的卷帘,包括帘体、上梁、卷收滚动条和卷收控制装置,卷帘设有一个以上的帘体,各帘体的表面相对设有若干错置的透光区及遮蔽区,并于每一帘体的顶端分别固设有可卷收或可不卷收的滚动条呈间隔并列组设于上梁内部,且设有卷收装置与可卷收的滚动条相组设而受一操作体的控制。
所述的帘体可相互变化的卷帘,可卷收的滚动条可设呈逆时针或顺时针的卷绕方向以变化两两帘体间的距离。
所述的帘体可相互变化的卷帘,可不卷收的滚动条亦可设有卷收装置而可与可卷收的滚动条同步作卷绕。
所述的帘体可相互变化的卷帘,帘体的透光区可设为网孔状。
所述的帘体可相互变化的卷帘,帘体的透光区可设为镂孔状。
所述的帘体可相互变化的卷帘,帘体的遮蔽区的整体高度略高于透光区。
所述的帘体可相互变化的卷帘,卷收装置可设为手动而受珠链式的操作体控制。
所述的帘体可相互变化的卷帘,卷收装置可设为自动而与弹簧组相配合并受拉绳式的操作体控制。
所述的帘体可相互变化的卷帘,帘体的下方组设一重垂物。
所述的帘体可相互变化的卷帘,重垂物可设为圆杆状或板条状。
本实用新型利用一个以上的帘体呈间隔并列及表面错置的透光区与遮蔽区,可达到部分透光及部分遮蔽的目的,并配合可卷收的滚动条的卷绕以带动帘体的透光区恰与另一帘体的遮蔽区相对时,每一帘体的透光区则会受遮蔽区的遮挡而将光线完全阻隔于室外,促使窗框可达到全面性的遮蔽效果,令卷帘于操作上可随使用者的需求作不同的变化,以提高功能性,进而符合人性化的设计,达到最佳使用状态。


下面配合图式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组合暨使用状态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暨帘体卷绕方向动作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暨帘体卷绕方向动作剖面图之一。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暨帘体卷绕方向动作剖面图之二。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暨帘体卷绕方向动作剖面图之三。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暨帘体同步卷绕方向动作剖面图之一。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暨帘体同步卷绕方向动作剖面图之二。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0......卷帘11......帘体111......透光区 112......遮蔽区12......可卷收的滚动条 13......可不卷收的滚动条14......上梁15、15’......卷收装置151’......弹簧组 16......操作体17......重垂物具体实施方式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请同时参考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组合暨使用状态图),其卷帘10设有一个以上的帘体11,于帘体11的表面相对设有若干错置的透光区111及遮蔽区112,透光区111可设为网孔状或镂孔状,且遮蔽区112的整体高度略高于透光区111,并于每一帘体11的顶端分别固设有可卷收或可不卷收的滚动条12、13呈间隔并列组设于上梁14内部,并设一手动的卷收装置15(或含弹簧组151’的自动卷收装置15’,如图3所示)与可卷收的滚动条12相组设而受一操作体16(可设为珠链式或拉绳式)的控制,令可卷收的滚动条12可随操作体16的拉动方向产生旋动以控制帘体11往上卷收或往下卷放,且帘体11的下方组设一圆杆状或板条状的重垂物17,令帘体11可呈现平整下垂状。
使用时,如图2所示,当每一帘体11的透光区111与遮蔽区112呈相对时,即可使部分太阳光或月光由每一透光区111照射入室内,除达到透光的效果外,亦可由每一透光区111透视窗外而无须卷收帘体11;同时利用透光区111与遮蔽区112相互错置的设计,令光线受遮蔽区112的区隔,而可使刺眼的阳光变为柔和照明的透光效果;于夜晚时,月光即与遮蔽区112的阴暗形成强烈的对比,促使透光区111的光线更为独特柔美,且当月光由室外照射入室内时,则会于两两帘体11间随透光区111的设计而形成一网孔状或镂孔状的光影效果。
当可卷收的滚动条12随操作体16的卷绕而带动帘体11的透光区111与另一帘体11的遮蔽区112呈相对时,如图4和图5所示,每一帘体11的透光区111则会受另一帘体的遮蔽区112的遮挡而将光线完全阻隔于室外,同时利用可不卷收的滚动条13下方所固设的帘体11而可将窗户完全遮掩住,进而使窗户达到全面的遮蔽效果,且卷帘10并随可卷收的滚动条12呈逆时针或顺时针的卷绕方向以变化两两帘体11间的距离,如图6和图7所示,且当可不卷收的滚卷轴13亦设有卷收装置15时,则可与可卷收的滚动条12同步作卷绕,如图8和图9所示,令窗户可随帘体11卷收的位置与透光区111呈现部分照明或全面照明的效果,令卷帘10于操作上可随使用者的需求作不同的变化,以提高卷帘10的功能性,进而符合人性化的设计,达到最佳使用状态。
权利要求1.一种帘体可相互变化的卷帘,包括帘体、上梁、卷收滚动条和卷收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卷帘设有一个以上的帘体,各帘体的表面相对设有若干错置的透光区及遮蔽区,并于每一帘体的顶端分别固设有可卷收或可不卷收的滚动条呈间隔并列组设于上梁内部,且设有卷收装置与可卷收的滚动条相组设而受一操作体的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帘体可相互变化的卷帘,其特征在于,可卷收的滚动条可设呈逆时针或顺时针的卷绕方向以变化两两帘体间的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帘体可相互变化的卷帘,其特征在于,可不卷收的滚动条亦可设有卷收装置而可与可卷收的滚动条同步作卷绕。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帘体可相互变化的卷帘,其特征在于,帘体的透光区可设为网孔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帘体可相互变化的卷帘,其特征在于,帘体的透光区可设为镂孔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帘体可相互变化的卷帘,其特征在于,帘体的遮蔽区的整体高度略高于透光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帘体可相互变化的卷帘,其特征在于,卷收装置可设为手动而受珠链式的操作体控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帘体可相互变化的卷帘,其特征在于,卷收装置可设为自动而与弹簧组相配合并受拉绳式的操作体控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帘体可相互变化的卷帘,其特征在于,帘体的下方组设一重垂物。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帘体可相互变化的卷帘,其特征在于,重垂物可设为圆杆状或板条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帘体可相互变化的卷帘,其卷帘设有一个以上的帘体,分别与可卷收或可不卷收的滚动条相结合,并呈间隔并列组设于上梁内部,于帘体的表面相对设有若干错置的透光区及遮蔽区,且设有卷收装置与可卷收的卷轴相组设而受一操作体的控制,令可卷收的滚动条可随操作体的拉动方向产生旋动以控制帘体往上卷收或往下卷放;藉由上述结构,除可使卷帘的帘体可达到部分透光及部分遮蔽的功能外,当可卷收的滚动条随操作体的卷绕而带动帘体的透光区与另一帘体的遮蔽区呈相对时,透光区则会受遮蔽区的遮挡而将光线完全阻隔于室外,令窗户可达到全面的遮蔽效果,使卷帘于操作上可随使用者的需求作不同的变化,以提高功能性。
文档编号E06B9/56GK2752415SQ200420088160
公开日2006年1月18日 申请日期2004年9月10日 优先权日2004年9月10日
发明者许培祥 申请人:庆丰富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