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垫本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9042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无垫本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形成用盖体覆盖而配置于床基体垫载置面的垫体的无垫本体以及使用无垫本体的床。
背景技术
为了改善垫体的睡眠感觉,提高缓冲性等分散使用者体重的改良不曾间歇。当长期卧床状况持续时,能藉此防止因为皮肤组织循环障碍所产生的发红、肿胀、糜烂及溃疡等所造成的褥疮。而且,褥疮的原因,肩甲骨部、仙骨部及踵骨部等肌肉及皮下脂肪很少而骨突出的部位长时间被压迫所造成,藉由尽量分散包含骨突出部位的全身体压,就能加以预防。
因此,JP2004-49414建议由缓冲材料所构成的下层、由使用不同反弹性材料的复数分割片所构成的中间层、及比前述下层及中间层还要薄且反弹性较低的材料所构成的上层,所共同构成的垫体。而且,于上述建议中,藉由以分割片构成的中间层,能分散施加有偏负荷的背部体压而而保持睡眠姿势,又,藉由低反弹性上层,能确保触感良好的高舒适性。
可是,使用于上层的低反弹聚氨酯发泡塑料等的低反弹性材料,因为通气性很小,所以缺乏变形性能,因此,由中间层所造成的体压分散效果,会藉由位于与使用者间的低反弹性上层而抵销,而降低睡眠舒适感觉。而且,前述低反弹性材料,变化成对应负荷分布的形状需要一些时间,相对于体压增减的变形追踪性很差。因此,很容易产生体压不均匀,睡眠舒适感降低,同时,阻碍被强力压迫部分的血液循环,而无法充分防止褥疮发病。
此外,前述低反弹性材料,因为缺乏通气性,所以自身体散发的水分会滞留,会产生汗疹等而使卫生状态恶化,此外,材料本身的臭气会长期滞留,而有妨碍安眠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获得舒适而健康的睡眠及防止褥疮发生的无垫本体。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无垫本体,配置于具有床基体数个弯曲部的垫载置面上的垫体,以盖体覆盖而形成,其特征在于前述无垫本体包括具有弹性的弹性垫体及重迭配置于前述弹性垫体上方或下方的具有低反弹性的低反弹垫体的积层体,而且,于前述低反弹垫体开设有直径3~12mm、纵向节距15~45mm、横向节距10~40mm,而且每单位面积600~1600个通气孔。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能获得舒适而健康的睡眠舒适感的床。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床具有上述的无垫本体,其中,盖体覆盖而成的垫体配置于垫载置面。
以上说明仅仅是本实用新型部分特征的概述,为使本领域熟练技术人员能更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本说明书内容据以实施,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以下所述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因此,凡在实用新型精神下所作的有关本实用新型的任何修饰或变更,皆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图1是将本实用新型无垫本体一实施形态,以被盖体覆盖的垫体来表示的立体图;图2是例示本实用新型无垫本体一实施形态的立体图;图3是图2的俯视图;图4是图2的下视图;图5是图2的正视图;图6是图3的局部放大图;图7是图6中C-C线剖面图;
图8是例示另一实施形态的局部缺口立体图;图9是说明本实用新型无垫本体使用状态,而且例示本发明床体的正视图;图10是说明图9动作状态的正视图;图11是说明图9另一动作状态的正视图;图12是例示无垫本体以内盖体覆盖状态的立体图;图13是图12的重要部位放大立体图;图14A是显示被内盖体及外盖体覆盖的垫体的分解立体图;图14B是另一实施形态的立体图;图14C是显示又一实施形态的立体图;图15是显示盖体C另一实施型态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1无垫本体;3垫载置面;4弹性垫体;5低反弹垫体;6积层体;7通气孔;8弯曲用凹槽;8a凹槽侧壁;8bV字形部;8c膨出部;11a、11b驱动器;12回旋臂;13补强板;14支撑连杆;15a主基部;15b主覆部;16a枕基部;16b枕覆部;17连接布;18颚部;19弹性线状物;Bb床基体;B1头支撑部;B2背支撑部;B3臀支撑部;B4腿支撑部;B5脚支撑部;B6床基架;C盖体;Ci内盖体;Co外盖体;Cis主内盖体;Cit枕内盖体;D1第一凹槽群;D2第二凹槽群;D3第三凹槽群;H上升状态;L支撑脚;L1足侧端部往头侧的距离;L2足侧端部开始的距离;M垫体;P1第一枢支点;P2第二枢支点;P3第三枢支点;P4第四枢支点;p1、p2纵向节距;p3横向节距;S主要部;T枕部;Ta、Tb距离;W弯曲部;W1倾斜弯曲部;W2腿弯曲部;W3膝弯曲部。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无垫垫体1由包含弹性垫体4及低反弹垫体5的积层体6构成,以盖体C覆盖而形成垫体M。前述垫体M,如图9、图10所示,藉由配置于具有床基体Bb数个弯曲部W的垫载置面3,能与前述床基体Bb一同形成床。
前述床基体Bb,于本实施形态中,是具有无床骨架而设有支撑脚L的平面略成矩形的床基架B6、支撑前述床基架B6且自头侧朝足侧连续形成的头支撑部B1、背支撑部B2、臀支撑部B3、腿支撑部B4及脚支撑部B5。而且,藉由自前述支撑部B1到B5的表面,能形成垫载置面3。
前述床基体Bb的构成,是使头侧及足侧的床半基体Bb1,Bb2相向结合的一端部,于水平展开成如图9所示的展开状态,与如图11所示的反V字形垂直状态之间,能折迭展开地连结。因此,于前述垂直状态中,垫载置面3也形成反V字形,所以,于床半基体Bb1,Bb2上端中,形成略成直角的折迭弯曲部W4。
于前述展开状态中,如图10所示,足侧端部于第一枢支点P1枢支床基架B6的前述背支撑部B2,藉由以驱动器11a驱动的回旋臂12,能形成使头侧往上倾斜的倾斜状态。此时,于前述垫载置面3形成有于背支撑部B2与臀支撑部B3间往内弯曲的倾斜弯曲部W1。而且,头支撑部B1,以回旋臂12被压高比前述背支撑部B2还要略高,形成头上升状态H。
此外,前述腿支撑部B4,头侧端部于床基架B6以第二枢支点P2枢支,平行连杆机构以前述腿支撑部B4、于前述腿支撑部B4以第三枢支点P3枢支的脚支撑部B5、横跨前述脚支撑部B5与床基架B6第四枢支点P4间的支撑连杆14以及前述第二枢支点P2,P4间的床基架B6所构成。而且,当横跨于床基架B6与脚支撑部B5间的驱动器11b伸长时,腿支撑部B4使足侧往上倾斜,同时,脚支撑部B5维持水平而形成足部上升的状态。此时,于前述垫载置面3形成在臀支撑部B3与腿支撑部B4间往内弯曲的腿弯曲部W2,而且形成在腿支撑部B4与脚支撑部B5间往外弯曲的膝弯曲部W3。
前述无垫本体1,如前所述,由包含具有弹力的弹性垫体4及重迭配置于前述弹性垫体4上方或下方的低反弹垫体5的积层体6构成。弹性垫体4及低反弹垫体5藉由重迭面上的摩擦,能防止相互位置的偏移,但是,也可以于包含重迭面两端数处所或者全面,藉由接着而一体化。前述积层体6,于本实施形态中,如图2、图5所示,以主要部S与枕部T的2分割体来形成,使枕部T配置于头侧而插入前述盖体C内使用。藉由使枕部T分离形成,于图10所示的前述头上升状态H中,能使头支撑部B1上的枕部T独立而上升。结果,无须另外使枕头就能提高支撑使用者头部而维持舒适姿势,能提高睡眠舒适感。
前述积层体6,厚度Ta例如40~500mm左右,纵向长度为主要部S加上枕部T系例如1500~2800mm左右,横向宽度例如单人尺寸为700~1300mm左右,半双人尺寸为例如900~1800mm左右。前述枕部T纵向尺寸例如200~400mm左右。
前述弹性垫体4厚度Tb,相对于积层体6厚度Ta例如25~75%左右,富有弹性。前述弹性垫体4藉由此弹力确实地支撑体压,所以,使用者不会感觉抵触底部,能维持舒适的睡眠感觉。
前述弹性垫体4于本实施形态中,如图4所示,形成有于横向延伸的弯曲用凹槽8,前述弯曲用凹槽8设于与形成在垫载置面3的各弯曲部W1~W4相向配合的各领域。亦即,于自弹性垫体4足侧端部往头侧的距离L1例如以1100~1200mm左右的位置为中心的领域,形成由数条,于本实施形态中,由7条弯曲用凹槽8所构成的第一凹槽群D1。而且,该第一凹槽群D1如图11所示,于床基体Bb成反V字形垂直状态中,与折迭的弯曲部W4相向配合;如图10所示,于倾斜状态中,与倾斜的弯曲部W1相向配合。同样地,自足侧端部开始的距离L2,例如以790~890mm左右的位置为中心,形成与前述折迭弯曲部W4及腿弯曲部W2相向配合的第二凹槽群D2;而且,距离L3例如以480~580mm左右的位置为中心,形成与膝弯曲部W3相向配合的第三凹槽群D3。
如此,前述弯曲用凹槽8于反V字形的垂直状态、背支撑部B2成立起的倾斜状态及脚支撑部成上升的状态中,垫载置面3形成于对应往内或往外弯曲的各弯曲部W的领域,所以,产生于弹性垫体4表里面的伸缩能被吸收,结果,无垫本体1不会产生自垫载置面3浮起的现象,而能沿着垫载置面3变形。而且,于倾斜弯曲部W1及腿弯曲部W2等往内的弯曲部中,弹性垫体4内侧不会因为压缩而弹力降低,所以,能维持分散体压。而且,相对于前述弯曲及折迭动作的重复,弹性垫体4所产生的应力能被抑制,而防止弹性垫体4的疲劳劣化,提高耐久性能。
前述弯曲用凹槽8,于本实施形态中,如图7所示,相向于弹性垫体4上下两面设置。藉此,于弯曲变形时,内侧的压缩侧及外侧的拉伸侧两者都能提高变形性,两作用相结合能有效提高弯曲变形的能力。
此外,本实施形态的弯曲用凹槽8,如图7所示,具有该两凹槽侧壁8a,8a朝底部变窄的V字形部8b,而且,藉由设置曲面状膨出部8c于该V字形部8b下端所成的连续凹槽来形成。藉由前述V字形部8b,弯曲变形时,能够提高内侧压缩侧的变形能力。此外,藉由曲面状膨出部8c,能够提高弯曲变形能力,同时,能防止因为反复变形而于弯曲用凹槽8深处产生龟裂的现象,能提高耐久性。
前述弯曲用凹槽8,最好使纵向节距p1为10~40mm左右。最好下限在20mm以上,上限在35mm以下。于未满10mm时,间隔太窄,所以导致弹性垫体4弹性降低,可能会造成抵触底部的感觉;反之,当超过40mm时,弯曲变形吸收能力不足,所以弹性于弯曲内侧可能会降低,此外,也可能会产生因为疲劳所造成的龟裂。
弯曲用凹槽8最好使深度为弹性垫体4厚度Tb的1/7~1/3范围内。于未满1/7时,因为太浅,弯曲变形的吸收能力会不足;反之,当超过1/3时,弹性垫体4的强度降低太多,而有耐久性不足的问题。
前述弹性垫体4,于本实施形态中,由依JIS K6400所得的硬度为100~450N,损失系数为0.05~0.3的海绵材料所构成。其硬度下限最好为150N以上,硬度上限最好为350N以下。损失系数下限最好为0.1以上,硬度上限最好为0.25以下。当前述硬度未满100N时,弹性垫体4弹性不足,所以可能有抵触底部的感觉;反之,当硬度超过400N时,缓冲性不足,所以于睡眠中会感觉太硬,而降低睡眠舒适感。当损失系数未满0.05时,反弹力太大,所以会降低睡眠舒适感;反之,当损失系数超过0.3时,反弹力不足,所以可能会有抵触底部的感觉。
而且,所谓损失系数是于材料变形时,会使何种程度的能量藉由改变成热而吸收掉的数值,以动态黏弹性测定装置测定。此外,损失系数以储藏剪断弹性率G’与损失剪断弹性率G”的比值,G”/G’来表示,数值愈大表示能吸收愈多能量。又,构成前述弹性垫体4的海绵材料,于本实施形态中,使用聚氨酯发泡塑料。前述海绵材料也可使用聚乙烯发泡塑料等。
前述低反弹垫体5,如上所述,与弹性垫体积层而形成积层体6,相对于积层体6厚度Ta,例如具有25~75%左右的厚度Tc。前述低反弹垫体5,如图6所示,为了提高通气性,设有多个通气孔7。前述通气孔7的直径,在3~12mm范围内,下限最好为5mm以上,且最好为6mm以上;上限最好为10mm以下,且最好为7mm以下。于未满3mm时,通气性不足,所以无法体压分散性能不充分,而且,自身体散发的水分有可能会滞留;反之,当超过12mm时,低反弹垫体5有可能会强度降低。
前述通气孔7的纵向节距P2,在15~45mm范围内,下限最好为25mm以上,上限最好为35mm以下。此外,前述横向节距P3,在10~40mm范围内,下限最好为20mm以上,上限最好为30mm以下。当纵向节距P2及横向节距P3各为未满15mm及未满10mm时,间隔太小,所以无法获得分散体压的效果;反之,当纵向节距p2及横向节距p3各为超过45mm及超过40mm时,通气性能会不足。
前述翻身等姿势变化,伴随着体重往横向移动,所以,于体压分布中,主要以横向中的变化来表示。因此,本实施形态中,为了敏锐而迅速地追踪前述体压分布变化而分散体压,所以使纵向节距p2以横向节距p3还要大。
前述通气孔7的每单位面积(m2)数量,在600~1600个范围内。下限最好为900个以上,上限最好为1450个以下。当未满600个时,通气性能不足,所以缺乏对于体压变化的追踪性;反之,当超过1600个时,通气孔过密,所以无法获得充分分散体压的效果,而且强度有可能会降低。
而且,前述通气孔7,即使设于低反弹垫体5的横向端部旁边,体压分散效果很差,而且,会降低该部分的强度。因此,于本实施形态中,如图3所示,低反弹垫体5两横向端部的例如横向宽度50~120mm左右范围内,作成不形成通气孔7的领域Z。
如此,藉由形成通气孔7,提高通气性能的低反弹垫体5能提高对应体压的变形性能。结果,如图9所示,支撑头部、肩部及臀部等体重较重突出处所的领域,为了柔软支撑而变形成对应体型的形状,藉由分散体压而支撑,能获得良好的睡眠舒适感。特别是当伴随翻身等而体压分布改变时,藉由通气孔7的作用,能于短时间追踪前述体压变化而变形,所以,能长时间均匀地支撑体压。结果,使翻身等姿势变化顺畅地进行,同时,以包围全部身体的柔软感触来支撑,所以,能显著提高睡眠舒适感,同时促进安眠及全身血液循环,能增进健康。而且,包含上述翻身动作,体压不会偏一边而被分散,而且,包含肩甲骨部及仙骨部等骨头突出处所都能柔软地被支撑,所以,即使长期卧床也能防止褥疮。藉由高通气性能,睡眠中自身体散发的水分不会滞留而蒸发,所以,即使于夏天,也能获得健康舒适的睡眠。而且,低反弹垫体5内部的臭气成分自通气孔快速发散而降低,所以,睡眠中不会有刺鼻的臭味而产生不舒适感。
此外,前述低反弹垫体5于本实施形态中,由依JIS K6400所得的硬度为35~180N,损失系数为0.3~0.95的海绵材料所构成。其硬度下限最好为50N以上,硬度上限最好为130N以下。损失系数下限最好为0.45以上,硬度上限最好为0.8以下。当前述硬度未满35N时,低反弹垫体5体压支撑力不足而产生不稳定感,会损害睡眠舒适感;反之,当硬度超过180N时,因为欠缺柔软性,会降低睡眠舒适感,而且体压会变得不均匀,睡眠中会产生血液循环不良的情况,有可能会发生褥疮。当损失系数未满0.3时,反弹力太大而分散体压不充分,所以会降低睡眠舒适感,导致血液循环不良及褥疮发作;反之,当损失系数超过0.95时,反弹力不足,所以睡眠中会感觉缺乏稳定感。而且,构成低反弹垫体5的海绵材料,于本实施形态中,系使用聚氨酯发泡塑料。前述海绵材料也可使用聚乙烯发泡塑料等。
而且,于前述低反弹垫体5与弹性垫体4之间,如图8所示,可设置补强板13。此时,会提高体压支撑力,同时,对于反复弯曲动作,能强化疲劳强度。前述补强板13,于本实施形态中,网状体N,又,也可设于弹性垫体4外侧。前述网状体N,使用聚乙烯、聚苯乙烯、ABS树脂、氯乙烯树脂及三氯氰胺树脂等塑料的单丝或捻丝等的线编织成网状,使交叉部以热熔着或接着剂等结合成一体化而形成。
前述盖体C,于本实施形态中,例示有由内盖体Ci及外盖体Co所构成的对象。前述内盖体Ci,如图12所示,由覆盖无垫本体1主要部S的主内盖体Cis及覆枕部T的枕内盖体Cit所构成。前述主内盖体Cis,由可约略无间隙地插入前述主要部S的主基部15a及覆盖前述主基部15a的矩形主覆部15b所构成。前述主覆部15b的枕侧系一体系于主基部15a,剩下三边系使用连续的开关用拉炼F1装卸自如地结合于主基部15a周缘。藉由如此构成的主内盖体Cis,其能覆盖主要部S全面且可拆卸。前述枕内盖体Cit,同样系由枕基部16a及枕覆部16b所构成,枕覆部16b的邻接两边,使用开关用拉炼F1而能开闭,能覆盖枕部T且可拆卸。
前述主内盖体Cis与枕内盖体Cit,相向侧面系相互以例如35~150mm左右,于本实施形态中,以70mm的一定宽度的连接布17加以连接。而且,前述相向侧面的上下端的构成,横贯全长以连结用拉炼F2而装卸自如。藉由上述构成,如图12所示,于解除以前述连结用拉炼F2,所造成连结的状态下,在前述连接布17宽度尺寸范围内,枕部T相对于主要部S升降自如地被连结,使用前述枕部T无须另外使用枕头就能确保舒适的姿势。另外,如图13所示,也能以连结用拉炼F2,使主内盖体Cis与枕内盖体Cit一体连续使用。
前述内盖体Ci,包括连接布17,使用嫘萦纤维、聚酯纤维及聚丙烯纤维等不织布来形成。因此,除了富有通气性之外,也具有柔软性及缓冲性,而且,具有不会伤害无垫本体的优点。
前述外盖体Co,如图14A所示,形成具有开口全缘往内侧弯曲50~200mm左右颚部18的形状,能约略无间隙地插入以前述内盖体Ci覆盖而包含主要部S与枕部T的无垫本体1。于前述颚部18前端,安装有橡胶线等弹性线状物19,外盖体Co藉由前述弹性不会松弛也不会脱离地装着于无垫本体1。
前述弹性线状物19,如图14B所示,也能于成外盖体Co颚部18的4角部中,倾斜横跨颚部18之间,而且,如图14C所示,也能横跨外盖体Co颚部18的相对角部。
前述外盖体Co,系使用以棉、麻等植物纤维、嫘萦、聚酯及维尼纶等化学纤维制成的布匹来缝制。而且,当使用编织目很细而滑的起毛材料时,能快速吸收自身体表面散发的水分,所以,也能使用于大汗淋漓的季节。
此外,图15是例示以另一实施形态盖体C覆盖的垫体M立体图。前述盖体C系以布匹缝制成袋状,而且为了能开闭,例如沿着单侧缘部具有拉炼F。于本实施形态中,连续并列的主要部S及枕部T,系以单一个盖体C全部覆盖。
而且,前述无垫本体1,使低反弹垫体5朝向上方,使使用者体压以低反弹垫体5分散支撑而使用,另外,使弹性垫体4朝向上方使用,能使前述体压藉由弹力而高反弹性地支撑。如上所述,藉由使无垫本体1翻面使用,就能选择触感不同的两种睡眠感觉,能配合使用者的身体状况、喜好而区别使用。前述实施形态,虽然例示将一层弹性垫体4与一层低反弹垫体5加以积层而成无垫本体1,但是,也可以使低反弹垫体5夹着弹性垫体4上下面而成三层积层体6。
本实用新型的床,如图9所示,将以前述盖体C覆盖前述各实施形态无垫本体1而成的垫体M载置于床基体Bb垫载置面而构成。藉由由包含弹性垫体4及设有通气孔7的低反弹垫体5的积层体6所构成的前述无垫本体1,会形成能获得舒适睡眠感,以促进血液循环而增进健康及防止褥疮发作的床。当使弹性垫体4与低反弹垫体5的硬度及损失系数为上述范围内时,藉由弹性垫体而不会有抵触底部的感觉,藉由低反弹垫体能提高体压分散效果。而且,本发明的床,藉由使无垫本体1二分割成主要部S及枕部T,能支撑头部负荷于适当高度而维持舒适姿势,又,藉由使前述低反弹垫体纵向节距比横向节距还要大,对于翻身等体重的横向偏移,能提高体压分散效果。藉由设置横向弯曲用凹槽8于弹性垫体4,能提高相对于垫载置面弯曲变形的追踪性,使前述弯曲用凹槽8上下相向设置,而且设置膨出部8c于V字形部8b下端而成连续凹槽,藉此,能更提高上述追踪性,而且能提高床的耐久性。
权利要求1.一种无垫本体,配置于具有床基体数个弯曲部的垫载置面上的垫体,以盖体覆盖而形成,其特征在于前述无垫本体包括具有弹性的弹性垫体及重迭配置于前述弹性垫体上方或下方的具有低反弹性的低反弹垫体的积层体,而且,于前述低反弹垫体开设有直径3~12mm、纵向节距15~45mm、横向节距10~40mm,而且每单位面积600~1600个通气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垫本体,其特征在于,弹性垫体是由依JISK6400所得的硬度为100~450N,损失系数为0.05~0.3的海绵材料构成;低反弹垫体由上述硬度为35~180N,损失系数为0.3~0.95的海绵材料构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垫本体,其特征在于,无垫本体由主要部及枕部的分离部分构成,海绵材料是聚氨酯发泡塑料,而且,上述纵向节距比横向节距大。
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无垫本体,其特征在于,弹性垫体于对应垫载置面弯曲部的领域形成往横向延伸的弯曲用凹槽,而且使弯曲用凹槽纵向节距为10~40mm,深度为弹性垫体厚度的1/7~1/3倍。
5.依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垫本体,其特征在于,弯曲用凹槽上下两面相向设置,同时,弯曲用凹槽由在两凹槽侧壁愈往底部宽度愈窄的V字形部下端设置曲面状膨出部的连续凹槽构成。
6.一种床体,其特征在于具有权利要求1或2或3任一项所述的无垫本体,其中,盖体覆盖而成的垫体配置于垫载置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无垫本体及使用无垫本体的床,藉由其能配置于具有床基体数个弯曲部的垫载置面上的垫体,藉由以盖体覆盖而形成,其中,前述无垫本体,由包括具有弹性的弹性垫体及重迭配置于前述弹性垫体上方或下方的具有低反弹性的低反弹垫体的积层体所构成,而且,于前述低反弹垫体开设有直径3~12mm、纵向节距15~45mm、横向节距10~40mm,而且每单位面积(m
文档编号A47C27/15GK2740069SQ20042009614
公开日2005年11月16日 申请日期2004年9月27日 优先权日2004年9月27日
发明者原岛彻 申请人:安得士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