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方便的折叠桌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9127阅读:22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折叠方便的折叠桌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具领域,具体地说是指一种结构简单、折叠方便的折叠桌。
背景技术
为了节约空间,人们越来越多地使用折叠桌。现有折叠桌大体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桌腿可折靠于桌面的底部;另一种是不仅桌腿可折靠于桌面的底部,并且桌面也可对折成原有面积的一半。无论上述哪一种折叠桌,其结构通常都包含桌面、桌框和桌腿,桌框固定于桌面的底面,桌腿可折叠地连接于桌框下方。
上述折叠桌同一侧的两桌腿形成一桌腿架,桌腿架和桌框通过铰链形成可折叠结构,为了在使用状态时使其桌腿架能保持于竖直状态,在桌腿架和桌面之间通常还要设置支撑杆,与桌腿架的折叠相适应,该支撑杆也应为可折叠的两部分结构,在使用状态时,还必须设有锁定装置以使支撑杆的两部分保持撑开状态,折叠时,必须先解锁该锁定装置才能进行折叠。该折叠结构具有如下缺点首先,该折叠结构较为复杂,成本较高;其次,支撑杆为两部分结构,连接铰链较多,各个铰链的磨损或松动易造成桌腿架不能稳定支撑;第三,前述锁定装置通常位于支撑杆两部分之间,因此折叠操作不方便,而且在折叠过程中易夹到手;第四,桌面除了与桌框连接外,还要必须与支撑杆连接,造成连接部位较多,易使桌面受损。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折叠方便的折叠桌,其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折叠桌结构复杂、铰链众多、操作不便、易损坏、安全性不高的缺点。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折叠方便的折叠桌,包括桌面板和设于桌面板底面两侧边的第一桌腿架、第二桌腿架,第一桌腿架包括第一桌腿和第二桌腿,第一桌腿和第二桌腿分别通过一折叠机构与桌面板底面的近边缘处连接,其特征在于该折叠机构包括固定于桌面板底面近边缘处的第一枢接件、第二枢接件以及主连接件、从连接件,桌腿的顶端枢接于第一枢接件,从连接件的第一端枢接于第二枢接件,主连接件的第一端枢接于桌腿靠近顶端位置的内侧,其第二端与从连接件的第二端枢接,从连接件靠桌面的上侧缘向一侧延伸形成一可限制主连接件相对于从连接件转动的限位件;第一桌腿的折叠机构和第二桌腿的折叠机构对称,第一桌腿、第二桌腿的折叠机构的从连接件之间通过一操纵杆固定连接;第二桌腿架的结构与第一桌腿架对称。
当桌腿处于撑开状态时,桌腿垂直支撑于桌面板下方,主连接件和从连接件之间形成一向下凹的角度,主连接件靠桌面的边缘顶靠于从连接件限位件下方,而使主连接件无法相对于从连接件再向上弯折,处于卡死状态,因此桌腿可稳定地处于支撑状态;向上推动操纵杆,使主连接件相对于从连接件向下转动,脱离卡死状态,可使桌腿折靠于桌面板底面。
前述主连接件和从连接件之间的连接结构可有以下两种一,主连接件为一弯折成Z字形的片状体,其第一端枢接于桌腿靠近顶端位置的内侧,所述的从连接件的限位件为一向桌面内延伸的片状体,该限位件的内侧边向下延伸形成一连接片,所述的操纵杆连接于该连接片上,主连接件的第二端枢接于从连接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的连接片之间,从连接件远离桌面的下侧缘开设有一可于桌腿折叠时扣合于主连接件Z字形中间部分的卡口;二,主连接件的第一端枢接于桌腿靠近顶端位置的内侧,从连接件枢接于主连接件的内侧,主连接件靠桌面的上侧边设有一卡口,所述的限位件为一向外延伸并可卡合于前述卡口内以限制主连接件相对于从连接件转动的卡块。
前述第二枢接件为一可于桌腿折叠后容置桌腿的U形件,所述从连接件的第一端枢接于该第二枢接件靠桌面内的侧边。
前述的桌面板可为正方形或长方形或圆形,第一桌腿架和第二桌腿架的桌腿互相错开一定位置。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首先,该折叠机构的结构简单、稳固,与桌面的装配简单;其次,其折叠操作也非常简单,打开时,向下按动操纵杆,即可使桌腿稳定地锁定于支撑状态,折叠时,向上推动操纵杆,折叠机构脱离解锁状态,桌腿可折靠于桌面板底面。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展开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局部放大图;图3为图1中B处局部放大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展开状态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D处局部放大图;图6为图4中C处局部放大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折叠过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中E处局部放大图;图9为图7中F处局部放大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折叠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1为图10中G处局部放大图;图12为图10中H处局部放大图;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折叠状态的仰视图;图14为图13中I处局部放大图;图15为图13中J处局部放大图;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从连接件俯视图;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从连接件侧视图;图1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主连接件俯视图;图1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主连接件侧视图;图2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展开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1为图1中L处局部放大图;图22为图1中K处局部放大图;图23为图21的仰视图;图2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从连接件俯视图;图2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从连接件正视图;
图2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主连接件俯视图;图2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主连接件正视图。
具体实施例下面参照图1至图19,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一。
该折叠桌包括桌面板10和设于桌面板10底面两侧边的第一桌腿架1、第二桌腿架2,第一桌腿架1包括第一桌腿11、第二桌腿12以及连接于它们之间的加强杆13,第一桌腿11、第二桌腿12分别通过一折叠机构与桌面板10底面的角部连接。
桌面板10底面向下延伸形成一桌框101,第一桌腿11的折叠机构包括固定于桌面板10底面角部的第一枢接件31、第二枢接件32以及主连接件41、从连接件42,第一枢接件31为L形的片状体,其两边固定于桌框101的两边,其角部对应于桌框101的角部,第一11桌腿的顶端枢接于第一枢接件31的一边,可折靠于桌面板10的底部,第二枢接件32为一U形的片状体,其底面顶靠在桌面板10的底面,其一边与桌框101固定连接,第一桌腿折靠于桌面板10的底部时,可嵌合在该U形的第二枢接件32中。
主连接件41为一弯折成Z字形的片状体;从连接件42为一与桌面板10垂直并与桌框101的一边平行设置的片状体,其上侧缘向内延伸形成一片状的限位件43,该限位件43的内侧缘向下延伸形成一与该限位件43垂直的连接片44。
从连接件42的第一端421枢接于第二枢接件32靠内侧的一边,主连接件41的第一端411枢接于第一桌腿11靠近顶端位置,其第二端412枢设于从连接件42的第二端422和连接片44之间,从连接件42下侧缘开设有一卡口420,第一桌腿11折靠于桌面板10底面时,该卡口420向下扣合于主连接件41Z字形中间部分413。
第二桌腿12的折叠机构和第一桌腿11的折叠机构对称,其技术特征的标号采用第一桌腿11折叠机构相应技术特征的标号加“’”来表示。第一桌腿11、第二桌腿12的折叠机构的从连接件42、42’上的连接片44和44’之间通过一操纵杆5固定连接。第二桌腿架2的结构与第一桌腿架1对称。
前述的桌面板10可为正方形或长方形,第一桌腿架1和第二桌腿架2的桌腿互相错开一定位置以便于同时折靠于桌面板10底部。该桌面板10也可为圆形或椭圆形。
以第一桌腿11为例,当第一桌腿11处于撑开状态时,第一桌腿11垂直支撑于桌面板10下方,如图5所示,主连接件41和从连接件42之间形成一向下凹的角度,主连接件41上侧边缘顶靠于从连接件42的限位件43下方,而使主连接件41无法相对于从连接件42再向上弯折,处于卡死状态,因此第一桌腿11可稳定地处于支撑状态;向上推动操纵杆5,使主连接件41相对于从连接件42向下转动,脱离卡死状态,可使第一桌腿11折靠于桌面板10底面,第一桌腿11嵌合于第二枢接件32内,主连接件41的中间部分413嵌合于从连接件42的卡口420中,第一桌腿11处于稳定的折叠状态。
下面参照图20至图27,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二。
该折叠桌的结构与实施例一的结构相似,主要区别在于桌腿11、12与桌面板10之间的折叠机构有所不同。以其第一桌腿11为例,其主连接件41的第一端枢接于桌腿11靠近顶端位置的内侧,从连接件42枢接于主连接件41的内侧,主连接件41靠桌面板10的上侧边设有一卡口411,从连接件42靠桌面板10底面的上侧边缘向外形成一块状的限位件421,限位件421可卡合于前述卡口411内,以限制主连接件41相对于从连接件42转动。操纵杆5连接于从连接件42的延伸端。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两个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权利要求1.一种折叠方便的折叠桌,包括桌面板和设于桌面板底面两侧边的第一桌腿架、第二桌腿架,第一桌腿架包括第一桌腿和第二桌腿,第一桌腿和第二桌腿分别通过一折叠机构与桌面板底面的近边缘处连接,其特征在于该折叠机构包括固定于桌面板底面近边缘处的第一枢接件、第二枢接件以及主连接件、从连接件,桌腿的顶端枢接于第一枢接件,从连接件的第一端枢接于第二枢接件,主连接件的第一端枢接于桌腿靠近顶端位置的内侧,其第二端与从连接件的第二端枢接,从连接件靠桌面的上侧缘向一侧延伸形成一可限制主连接件相对于从连接件转动的限位件;第一桌腿的折叠机构和第二桌腿的折叠机构对称,第一桌腿、第二桌腿的从连接件之间通过一操纵杆固定连接;第二桌腿架的结构与第一桌腿架对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叠方便的折叠桌,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连接件为一弯折成Z字形的片状体,其第一端枢接于桌腿靠近顶端位置的内侧,所述的从连接件的限位件为一向桌面内延伸的片状体,该限位件的内侧边向下延伸形成一连接片,所述的操纵杆连接于该连接片上,主连接件的第二端枢接于从连接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的连接片之间,从连接件远离桌面的下侧缘开设有一可于桌腿折叠时扣合于主连接件Z字形中间部分的卡口。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叠方便的折叠桌,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连接件的第一端枢接于桌腿靠近顶端位置的内侧,从连接件枢接于主连接件的内侧,主连接件靠桌面的上侧边设有一卡口,所述的限位件为一向外延伸并可卡合于前述卡口内以限制主连接件相对于从连接件转动的卡块。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叠方便的折叠桌,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枢接件为一可于桌腿折叠后容置桌腿的U形件,所述从连接件的第一端枢接于该第二枢接件靠桌面内的侧边。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叠方便的折叠桌,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桌面板为正方形或长方形或圆形,第一桌腿架和第二桌腿架的桌腿互相错开一定位置。
专利摘要一种折叠方便的折叠桌,包括桌面板和设于桌面板底面两侧边的第一桌腿架、第二桌腿架,第一桌腿架包括第一桌腿和第二桌腿,第一桌腿和第二桌腿分别通过一折叠机构与桌面板底面的近边缘处连接,第一桌腿的折叠机构和第二桌腿的折叠机构对称,两折叠机构的铰链位于两桌腿的内侧,且通过一操纵杆连接进行同步,第一桌腿、第二桌腿的从连接件之间通过一操纵杆固定连接;第二桌腿架的结构与第一桌腿架对称。该折叠机构的结构简单、稳固,与桌面的装配简单;其折叠操作也非常简单,打开时,向下按动操纵杆,即可使桌腿稳定地锁定于支撑状态,折叠时,向上推动操纵杆,折叠机构脱离解锁状态,桌腿可折靠于桌面板底面。
文档编号A47B3/00GK2753202SQ200420098930
公开日2006年1月25日 申请日期2004年11月29日 优先权日2004年11月29日
发明者冷鹭浩 申请人:冷鹭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