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盗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4848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防盗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盗锁。属于防盗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在市场上的各种防盗锁,大都应用屋门、汽车等地方,这些防盗锁虽具有良好的防盗功能,但其缺点在于体积大,结构复杂、成本高等,这些缺点限制了它们只能应用在面积较大的门或窗上,并且较高的成本使防盗锁并未普及大众。

发明内容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体积小,应用广泛的防盗锁。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解决方案防盗锁由锁体和控制部分组成,两者连接在一起,锁体上设有锁舌和钥匙孔,其内设有触舌;控制部分包括发射头、报警蜂鸣器及接收头,接收头与报警蜂鸣器串联,在接收头上并联一电阻,接收头与发射头相并联,在蜂鸣器上并联一继电器,继电器引出接线头,控制部分的电源线与带有触舌的锁体串联。
接收头采用红外线感应三极管。
发射头采用红外线发射二极管。
接收头与发射头通过带弹簧的角度调节架来固定并调节角度。
使用时,在接收头与发射头的对面放置一面小镜子,当锁体用钥匙锁上时,其触舌转动,电源接通,开始工作;当锁用钥匙打开时,触舌断开,电源切断,停止工作。利用发射头发出的红外线通过小镜子的反射使接收头接受,达到通过报警蜂鸣器报警的目的,取代了发射头与接收头分开在门两侧的安装方式,从而解决了引出导线不便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简单而实用的光控原理,结构简单,体积小,可以应用在门窗上,也可应用在小型的抽屉、盒子及旅行包上。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控制部分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锁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锁舌,2.接收头,3.发射头,4.报警蜂鸣器,5.电源开关,6.报警外接头,7.钥匙,8.锁体,9.继电器,10.电阻,11.接线头,12.小镜子,13.电路板,14.电池,15.外接电源插孔,16.角度调节架,17.钥匙孔,18.触舌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图1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由锁体8和控制部分组成,控制部分包括发射头3、报警蜂鸣器4及接收头2,接收头2采用红外线感应三极管,发射头3采用红外线发射二极管。图4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锁体内部结构示意图,锁体8开始工作。图2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示意图,接收头2与报警蜂鸣器4串联,在接收头2上并联一电阻10,接收头2与发射头3相并联,在蜂鸣器4上并联一继电器9,继电器引出接线头11,电源线与带有触舌18的锁体串联,在控制部分还设有报警外接头6。图3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控制部分内部结构示意图,各元器件均安装在电路板13上,电路板13上还设有电源开关5和外接电源插孔15,接收头2与发射头3通过带弹簧的固定架16固定,由电池14为电路板13供电,接收头2与发射头3的对面放置一面小镜子12,发射头3发出的红外线通过小镜子12的反射使接收头2接受。
利用小镜子12反射红外线的方法,取代了发射头与接收头分开在两侧的安装方式,解决了由接收头2与发射头3引出导线的不便,并且在报警输出端还设有报警接线头6,在报警时,两个接线头自动接通形成了一个报警便接通的报警开关,应用在较为重要的场所时,可以将使用者需要的报警方式轻松接入,变为新的报警方式,比如说可以发出响亮的声音,或亮起警戒灯等等。
将控制部分的电源线与带有触舌18的锁体8串联,当用钥匙7锁上时,触舌18转动,电源接通,开始工作。当用钥匙打开时,触舌18断开,电源切断,停止工作。另外当长时间使用时,可以使用外接电源,电压为3V,因此可另配置有外接电压器。
将锁体装好,将镜子对准接收头2与发射头3粘好,按入两节7号电池,打开电源开关5即可使用,根据实际情况,防盗锁的设计有不同型号,以适应抽屉、门、盒子或包等不同的外型,原理是相同的。
权利要求1.一种防盗锁,由锁体和控制部分组成,两者连接在一起,其特征在于锁体上设有锁舌和钥匙孔,其内设有触舌;控制部分包括发射头、报警蜂鸣器及接收头,接收头与报警蜂鸣器串联,在接收头上并联一电阻,接收头与发射头相并联,在蜂鸣器上并联一继电器,继电器引出接线头,控制部分的电源线与带有触舌的锁体串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盗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头采用红外线感应三极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盗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头采用红外线发射二极管。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盗锁,由锁体和控制部分组成,两者连接在一起,锁体上设有锁舌和钥匙孔,其内设有触舌;控制部分包括发射头、报警蜂鸣器及接收头,接收头与报警蜂鸣器串联,在接收头上并联一电阻,接收头与发射头相并联,在蜂鸣器上并联一继电器,继电器引出接线头,控制部分的电源线与带有触舌的锁体串联。本实用新型采用简单而实用的光控原理,结构简单,体积小,可以应用在门窗上,也可应用在小型的抽屉、盒子及旅行包上。
文档编号E05B45/08GK2789375SQ20052008035
公开日2006年6月21日 申请日期2005年1月26日 优先权日2005年1月26日
发明者于文越 申请人:于文越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