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的防盗锁具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2513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改进的防盗锁具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进的防盗锁具结构。
背景技术
自古以来,窃盗宵小事件履见不鲜,人们对于小偷是防不胜防且窃盗率始终居高不下,因此,降低失窃机率是非常重要的,而所有的防窃措拖中,以各种锁具的应用是最为普遍的。
锁具在一般生活中应用地十分广泛,凡居家门户、置物柜或像骑车,自行车等交通工具都会设置锁具,用以防范有心人士的窃盗。
如图8所示,为汽车锁与工具的立体图。锁座81内设有弹性卡栓,使插入到锁座81内的锁杆82因卡掣定位而闭锁,在偷窃技术愈来愈高明的现代,窃贼只需利用简单的工具83,对准汽车锁的锁心84的中心部位使用巧劲加以旋转,便能在短时间内轻易地开启该汽车锁而偷走车子;因此,现有锁具仍无法确实达到防盗的目的,而存有缺陷以待改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防盗锁具结构,将周壁开有沟槽的锁套固定设置在锁体上,且锁套包含锁心,利用特殊钥匙穿入锁套,方可开启该锁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改进的防盗锁具结构,包含锁体、锁套及钥匙,锁套连接在锁体的锁座上,并包含锁体的锁心,锁套在周壁上开有沟槽,钥匙穿过锁套的沟槽而插入到锁体的锁心,用以开启该锁具。
较佳地,所述锁套的沟槽是为L形。
较佳地,所述钥匙包含钥匙座、钥匙头及枢接所述钥匙座及所述钥匙头的枢轴。
较佳地,所述钥匙为枢接成形。
较佳地,所述钥匙为一体成形。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由于在锁套的周壁上开有特殊的L形槽,所以像一般的一字,十字起等开锁工具或普通钥锁根本无法穿入L形槽内,进而无法插入到锁心的中心部位进行开锁动作,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高防盗性;所以要打开本实用新型时,需持有特殊设计的钥匙,方可穿入L形槽内而开启锁具,可以是包含钥匙座、钥匙头及枢接钥匙座及钥匙头的枢轴的钥匙,或者为枢接成形或者钥匙为一体成形;另外,本实用新型也可应用或装设在汽车锁、机车锁或自行车锁、门锁或抽屉锁等各种不同型式的锁具上。


图1为本实用新型应用在汽车锁的组合立体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应用在汽车锁的分解立体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钥匙的立体分解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锁体与锁套应用在锁具的俯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4的5-5剖面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图5的6-6剖面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部分立体图;图8为现有技术汽车锁与工具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1锁体;2锁套;3钥匙;9本体;10、82锁杆;11、81锁座;12、84锁心;21扇形缺口;22第一沟槽;23第二沟槽;24-L形槽;31钥匙座;32钥匙头;33枢轴;83工具。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及图2,分别显示本实用新型应用在汽车锁的组合立体图及分解立体图。本实用新型,包含锁体1、锁套2及钥匙3,锁套2焊接固定在锁体1的锁座11上,并包含锁体1的锁心12,锁套2的扇形缺口21使锁心12的中心部位显露在外;锁套2在周壁的轴向上开有第一沟槽22,且锁套2在周壁的周轴向上开有第二沟槽23,而第一沟槽22和第二沟槽23交会并形成L形槽24;钥匙3包含钥匙座31、钥匙头32及枢接钥匙座31及钥匙头32的枢轴33,钥匙3的分解立体图请参阅图3,枢轴33是钥匙头32的旋转轴心,使钥匙头32可相对钥匙座31作类似在图2箭头所示旋转运动。
请参阅图4,显示锁体与锁套应用在锁具的俯视图;图5显示图4的5-5剖面图;图6显示图4的6-6剖面图。请参阅图7并配合图2,显示图1的部分立体图。当要打开汽车锁时,使用者须先旋转钥匙头32,使钥匙3呈现L形,再将钥匙3先行穿入L形槽24的第一沟槽22中,按照图7中的箭头符号A的方向插入钥匙头32至锁心12的中心部位,再按照图7中的箭头符号B的方向转动钥匙3,即可开启汽车锁,使汽车锁的本体9与锁杆10分离。
权利要求1.一种改进的防盗锁具结构,包含锁体、锁套及钥匙,所述锁套连接在所述锁体的锁座上,并包覆所述含锁体的锁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锁套在周壁上开有沟槽,所述钥匙穿过所述锁套的沟槽而插入到所述锁体的锁心,用以开启该锁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防盗锁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套的沟槽是为L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防盗锁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钥匙包含钥匙座、钥匙头及枢接钥匙座及钥匙头的枢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防盗锁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钥匙为枢接成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防盗锁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钥匙为一体成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改进的防盗锁具结构,包含锁体、锁套及钥匙,锁套连接在锁体的锁座上,并包含锁体的锁心,锁套在周壁上开有沟槽,钥匙穿过锁套的沟槽而插入到锁体的锁心,用以开启锁具,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加解锁的难度,来提高锁具的防盗性。
文档编号E05B19/00GK2869233SQ20062000741
公开日2007年2月14日 申请日期2006年3月3日 优先权日2006年3月3日
发明者何坤信 申请人:何坤信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