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关门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9157阅读:7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动关门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能使门自动关闭的自动关门器。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自动关门器都是采用压缩弹簧配合连杆的组合结构,这种自动关门器的缺点是体积较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体积小巧的自动关门器。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自动关门器包括一个壳体,壳体内设置有涡卷形弹簧,壳体壁面开有通孔。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主要是利用开门时的门扇运动来收卷涡卷形弹簧,使涡卷形弹簧收卷绷紧,开门后,利用涡卷形弹簧释放的扭力使门扇自动关闭。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了涡卷形弹簧,因此整个自动关门器的壳体可以做得较小。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创造性地将涡卷弹簧应用在自动关门器上,便于制造出体积小巧的自动关门器,使自动关门器便于隐藏。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参见图1,自动关门器包括一个壳体1,壳体1内设置有涡卷形弹簧2,壳体1壁面开有通孔3。本实施例将涡卷形弹簧2的内圈端头固定在壳体1内的一个固定销1a上,外圈端头穿过壳体通孔3。具体应用时,将壳体1固定在门框等固定物上,将涡卷形弹簧2的外圈端头连接至活动门扇上。当门扇被打开时,门扇牵拉涡卷形弹簧2使涡卷形弹簧2收紧;当人离开后,涡卷形弹簧2释放扭力,使门扇自动关闭。本实施例在具体应用时也可将壳体1固定在门扇上,将涡卷形弹簧2的外圈端头连接至门框等固定物上,同样可实现自动关门功能。
实施例2参见图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涡卷形弹簧2的内圈端头与一根安装在壳体1内的转轴4固定,转轴4与壳体1转动联接。由于涡卷形弹簧2的内圈端头与转轴4联接,因此可通过在壳体1内进一步增设控制转轴转动的机构力来调节涡卷形弹簧2的扭力释放速度,以使自动关门器能实现更完善的功能,例如,可在壳体1内增加限制转轴4转动的阻尼机构,使转轴4只能缓慢转动,这样当涡卷形弹簧2释放扭力时,缓慢转动的转轴4能延缓扭力释放的速度,从而使门扇能缓慢关闭;又如,在增设转轴阻尼机构的基础上,还可在转轴4上设置单向棘轮机构,使转轴4在涡卷形弹簧2收紧的过程中不会转动,只有在涡卷形弹簧2释放扭力的过程中才能缓慢转动,这样既能实现缓慢关门功能,又能保证涡卷形弹簧2能可靠地收卷。
实施例3参见图3,本实施例在壳体1内设置有可自由转动的空心环5,涡卷形弹簧2套在空心环5内,涡卷形弹簧2的内圈端头与壳体1上的固定销钉1a固定,外圈端头与空心环5的壁面固定,在空心环5上缠绕有牵引带6,牵引带6穿过壳体通孔3。本实施例的特点是涡卷形弹簧2并不直接与门扇联接,而是通过空心环5与门扇构成联动关系。当门扇打开时通过牵引带6牵拉空心环5使空心环5转动,再由空心环5收卷涡卷形弹簧2;当涡卷形弹簧2释放扭力时带动空心环5反向转动,再由空心环5收卷牵引带6,通过牵引带6牵拉门扇实现自动关门功能。
以上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他具体实施方式
,例如,涡卷形弹簧2的圈数不受附图限制,可根据实际所需的扭力大小而定;又如,实施例1与实施例2的涡卷形弹簧2的外圈端头可以不直接与门扇连接,而是在涡卷形弹簧2的外圈端头与门扇之间连接一根牵引带,这样涡卷形弹簧2的外圈端头也可以不伸出壳体通孔3,但同样能实现相同功能,如此等等,所有等同的变化或变形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自动关门器,其特征是包括一个壳体,壳体内设置有涡卷形弹簧,壳体壁面开有通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关门器,其特征是涡卷形弹簧的内圈端头与壳体固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关门器,其特征是涡卷形弹簧的内圈端头与一根安装在壳体内的转轴固定,转轴与壳体转动联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关门器,其特征是在壳体内设置有可自由转动的空心环,涡卷形弹簧套在空心环内,涡卷形弹簧的内圈端头与壳体固定,外圈端头与空心环的壁面固定,空心环上缠绕有牵引带,牵引带穿过壳体通孔。
专利摘要一种自动关门器,其特点是在一个壳体内设置有涡卷形弹簧,壳体壁面开有通孔。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开门时的门扇运动来收卷涡卷形弹簧,使涡卷形弹簧收卷绷紧,开门后,利用涡卷形弹簧释放的扭力使门扇自动关闭。由于本实用新型创造性地将涡卷弹簧应用在自动关门器上,因此便于制造出体积小巧的自动关门器,使自动关门器便于隐藏。
文档编号E05F1/00GK2905987SQ20062005922
公开日2007年5月30日 申请日期2006年5月17日 优先权日2006年5月17日
发明者梁贵呈 申请人:梁贵呈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