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床的底脚收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0335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婴儿床的底脚收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折收或展开的婴儿床,特别是关于支撑婴儿床的底脚收合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的可折收式婴儿床是由数个管件与控制关节构成床体的骨架,再在该骨架披覆并固定软性的布材;当婴儿床展开时,婴儿可以在其中睡觉或玩耍;不使用时,则可以操作该控制关节将骨架连同布材收合成体积较小的形态,以免占用过多空间。
一般可折收式婴儿床为矩形体,其骨架包括位于上方四边的管件,每一管件中央设有用来将管件弯折的控制关节;该上方四个角端设有接头,并在接头处往下方连接立柱,每一立柱的下端再固定一底脚,每一底脚枢接一座管,该座管的一端再共同枢接于一锁定装置,借由该底脚、锁定装置与各个座管构成婴儿床的底座。
美国专利6,349,434号显示已知婴儿床在不使用收合时,是通过将锁定装置往上方拉起使各座管同时相对于其枢接的底脚旋转,从而使座管和立柱平行,达到缩小体积的形态。然而,对于生产者而言,已知收合状态的婴儿床在装箱出货时,必须耗用较多材积的包装箱,直接影响制造成本。此外,其收合后的总高度仍然可能无法让消费者将其平躺地放入汽车的行李箱或较小的室内空间,导致消费者运输或储藏上的不方便。
美国专利5,761,754号则显示一种在收合婴儿床时可以同时连动底脚而收合的设计,由于其底脚连接了复杂的连杆机构,所以制造成本和故障机率都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已知可折收式婴儿床只能做座管的弯折收合,但底脚无法进一步折收,以致于无法减少包装材积,或无法方便消费者放置于汽车行李箱或较小室内空间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为了解决另一已知婴儿床的底脚借由连杆机构与骨架连接而能同时收合骨架与底脚,使用者无法自行决定是否收合底脚,且其结构较为复杂,故障率较高的缺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婴儿床的底脚收合装置,包括有数组分别设于婴儿床底座数个角端的底脚,每一底脚的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分别枢接于一座管的第一端与设于一立柱的下端,所述底脚枢接于该立柱,该立柱的枢接处具有一可相对该立柱移动的活动定位元件,该立柱与该底脚可由该活动定位元件相互抵住而无法相对枢转。
换言之,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特征,在于设在婴儿床底座下方四角落的底脚分别可以和连接在该底脚的座管与立柱相对旋转,因此,该婴儿床除了可以将底座的座管旋转成平行于立柱而做一般使用上的收合之外,也可以选择将底脚相对于立柱旋转而降低收合后婴儿床的高度,以减少包装该婴儿床的包装箱材积;消费者也可以方便地将婴儿床放置于汽车行李箱,或放置于较小的室内空间。
本实用新型包括四组分别设于矩形体婴儿床底座四个角端的底脚,每一底脚的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分别枢接于一座管的第一端与枢接一立柱的下端,这些座管的第二端则枢接于设在该底座中央的锁定装置;所述底脚与立柱的枢接处同时穿过一活动定位元件,该活动定位元件组合于该立柱的下端,使得活动定位元件与立柱在该枢接处相对直线移动,所述活动定位元件与立柱下端之间设置有弹性元件,该弹性元件对活动定位元件施加朝向底脚下方的弹力,使得活动定位元件得以接触底脚而具备定位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技术手段,可以采用一套筒做为所述的活动定位元件,该套筒的轴向上端设置一凹孔,套筒的侧壁设置径向贯通且呈轴向延伸一长度的槽孔,所述立柱的下端套入该凹孔内,该凹孔的底面与该立柱下端的内部设置弹性元件,所述底脚通过一销穿过该槽孔再枢接于立柱,由弹性元件对套筒施加弹力而与底脚卡掣定位;当需要折收底脚时,操作该套筒相对于底脚直线移动使其脱离与底脚的卡合,就能使底脚和立柱相对旋转。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技术手段,可以采用一柱状体做为所述的活动定位元件,该柱状体设有径向贯通且呈轴向延伸一长度的槽孔,所述柱状体的上端套入该立柱下端的内径中,该立柱下端内径设置弹性元件,该弹性元件抵掣于该柱状体上端,所述底脚借一销穿过该槽孔再枢接于立柱;通过弹性元件对柱状体施加弹力而与底脚卡掣定位;当需要折收底脚时,操作该柱状体相对于底脚直线移动使其脱离与底脚的卡合,就能使底脚和立柱相对旋转。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技术手段,是在所述活动定位元件设置把柄,以便于使用者手指拨动该把柄而移动该活动定位元件脱离与底脚的卡掣。
本实用新型设于婴儿床底座下方的底脚由于可以相对于立柱旋转,因此,在婴儿床收合后,可以再进一步将底脚弯折以降低收合后的婴儿床高度,从而减少包装用材料的材积,或方便消费者将婴儿床放置于汽车行李箱或较小的室内空间,且其结构较为简单,可降低故障率。
以下配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做更详细的说明,使本领域技术人员在研读本说明书后能据以实施。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婴儿床骨架展开后的状态实施例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婴儿床在一般使用状态下收合后的状态实施例平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婴儿床在减小材积要求下收合后的状态实施例平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底脚收合装置的第一实施例主要元件组合关系的立体分解图。
图5为在婴儿床打开状态下,本实用新型的底脚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结构。
图6为在婴儿床一般使用状态下收合时,本实用新型的底脚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结构。
图7为在婴儿床减小材积要求下收合时,本实用新型的底脚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结构。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底脚收合装置第二实施例主要元件组合关系的立体分解图。
图9为在婴儿床打开状态下,本实用新型的底脚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结构。
图10为在婴儿床一般使用状态下收合时,本实用新型的底脚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结构。
图11为在婴儿床减小材积要求下收合时,本实用新型的底脚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结构。
附图标记说明1-底脚;2-套筒;3-弹性元件;11-侧壁; 12、12A-止挡部;13-第一销孔;14-第二销孔; 15-凸缘; 16-肋骨;2A-柱状体; 2A1-顶部; 21-槽孔;21A-槽孔; 22-凹孔; 23-把柄;23A-把柄; 24-U形座; 241-座槽;4-座管;41-贯穿孔; 42-第一销;5-立柱;51-下洞孔; 52-上洞孔;53-第二销; 54-第三销; 6-锁定装置;61-支撑脚; 7-上管件; 8-控制关节;9-连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婴儿床骨架展开后的状态,该骨架包含有位于上方四边的上管件7,每一上管件7中央设有用来将上管件弯折的控制关节8;这些上管件7所构成的四个角端以连接头9结合,并在连接头9往下方连接立柱5,每一立柱5的下端再设置于一底脚1的第一位置,每一底脚1的第二位置则枢接一座管4的第一端,该座管4的第二端再枢接于一锁定装置6,锁定装置6的对称两侧设置L形的支撑脚61,该底脚1、锁定装置6、支撑脚61与各个座管4共同构成婴儿床的底座。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婴儿床在一般使用状态下收合后的状态实施例示意图;图中锁定装置6被往上方拉起后,同时带动各座管4相对于底脚1旋转成平行于立柱5的状态,因此能缩小婴儿床的体积。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婴儿床在收合后,进一步将底脚1相对于立柱5旋转一角度,以降低婴儿床收合后的高度,因此,在进行包装时,可以减少包装箱的材积;或让消费者方便放入汽车后行李箱,或存放于较小的室内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四组底脚收合装置均为相同的结构,因此仅以图4做为代表来显示底脚收合装置的第一实施例主要元件组合关系。图中显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包含有一底脚1、一活动定位元件、一弹性元件3、一座管4与一立柱5;其中,底脚1做为朝向锁定装置6的一侧与上端形成为开放形态,使得该侧与上端具有对称的侧壁11;该二侧壁11较接近侧边的第一位置设有对应的第一销孔13,较接近上端的第二位置设有对应的第二销孔14;再如图5所示,底脚1内部的侧壁于靠近第二销孔14处设有二支分别位于上、下方且呈突出的止挡部12、12A;在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该两止挡部12与12A为一对凸肋。所述座管4的第一端设有贯穿孔41,并以第一销42穿过该贯穿孔41与第一销孔13而将座管4与底脚1枢接。
在本实施例中,活动定位元件为套筒2,该套筒2的轴向上端具有一内径大于立柱5外径的凹孔22,凹孔22的底面设有一U形座24,该U形座24的上端具有一座槽241,套筒2的侧壁设有对应该座槽241而径向贯通且呈轴向延伸一长度的槽孔21,并在套筒2的外侧壁适当位置设置一突出的把柄23,该把柄23可提供使用者的手指拨动套筒之用。
所述立柱5为一中空的管体,其接近下端的适当位置设有下洞孔51,在较高的位置则设置上洞孔52,该上洞孔52以第三销54穿过,再于立柱5的内径中放入弹性元件3;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压缩弹簧做为弹性元件3的实施例;让弹性元件的上端接触到该第三销54,然后再将立柱5的下端套入凹孔22内,使弹性元件3的另一端同时接触于U形座24的上端;再利用一第二销53穿过底脚1的第二销孔14、套筒2的槽孔21与立柱5的下洞孔51,使立柱5被枢接于底脚1,而套筒2可以在槽孔21长度的行程范围内轴向移动,借由弹性元件3对套筒2施加朝向底脚1下端方向的力量,在立柱5与底脚1呈直立状态时,利用底脚1内侧的止挡部12、12A抵掣于套筒2侧壁而使底脚1无法相对立柱5枢转。由于槽孔21具有一长度,所以套筒2可以借由第二销53与槽孔21的导引而让套筒2和底脚1相对地直线移动。
图5为显示本实用新型的婴儿床在使用时,座管4被旋转成水平,且立柱5与底脚1呈直立的状态。当一般使用状态下收合时,可以直接将锁定装置6往上方拉起,进而带动各个座管4同时以第一销42为为中心而旋转至与立柱5平行(如图6所示),此时的底脚1仍然在直立状态而不会降低婴儿床的高度。因此,本实用新型可以提供使用者利用手指往上拨动套筒2的把柄23,使套筒2克服弹性元件3的力量往上方移动,恰好使套筒2侧壁脱离被止挡部12、12A抵掣,从而可以将底脚1以第二销53为中心而旋转一角度(约九十度),以降低婴儿床的高度(如图7所示),如此在包装婴儿床时可以减少包装箱的材积,或方便消费者将收合后的婴儿床放入汽车后行李箱,或存放在较小的室内空间。当要重新使用展开婴儿床时,底脚1被座管4带动而自动旋转成直立状态,并借由弹性元件3推动套筒2往下方移动直到止挡部12、12A再次抵掣于套筒2的外侧壁,然后再往下压掣锁定装置而使各座管4旋转成水平状态即可。
图8为本实用新型底脚收合装置的第二实施例,该第二实施例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的差异在于该活动定位元件为一柱状体2A,且底脚1的结构做了一些改变,其余在第一实施例所披露的元件仍包含在该第二实施例中。所述柱状体2A可以是实心的圆柱体或其它多角形体,其外径小于立柱5的下端内径,该柱状体2A设有径向贯通且呈轴向延伸一长度的槽孔21A,柱状体2A的侧边可以设置提柄23A,该把柄可以和前述第一实施例的形态相同,也可以是从该柱状体2A的下端侧边突出再轴向地延伸一长度而形成。柱状体2A的上端还可以形成一突出的顶部2A1,供套置弹性元件3之用。该第二实施例的底脚1除了可以具有相同于第一实施例底脚的结构,也可以如图9所示,在底脚1内侧壁面形成一用来抵住柱状体2A的侧边以定位的凸缘15;此外,还在底脚1的内侧壁延伸出适当长度的肋骨16。
所述第二实施例的元件的组装方式,是以第三销54穿过立柱5的上洞孔52后,再在立柱5的内径中放入弹性元件3;让弹性元件3的上端接触到第三销54,而后再将柱状体2A的上端套入立柱5下端的内径中,使弹性元件3的另一端同时套置于柱状体2A的顶部2A1;再利用一第二销53穿过底脚1的第二销孔14与柱状体2A的槽孔21A,使柱状体2A被枢接于底脚1,借由弹性元件3对柱状体2A施加朝向底脚1下端方向的力量,在立柱5与底脚1呈直立的状态时,利用底脚1内侧的凸缘15抵掣于柱状体2A侧壁而使底脚1无法相对立柱5枢转;该底脚1内侧所延伸的肋骨16则可以在婴儿床展开状态下抵掣座管4,因而具有防止误拉把柄23A而使底脚1意外旋转的功能。
图9为在婴儿床打开状态下,本实用新型底脚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结构图。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婴儿床在使用时,座管4被旋转成水平,且立柱5与底脚1呈直立的状态。当一般使用状态下收合时,各座管4可以被旋转成与立柱5平行(如图10所示)。使用者利用手指往上拨动柱状体2A的把柄23A,使柱状体2A克服弹性元件3的力量往上方移动,恰好使柱状体2A侧壁脱离被凸缘15抵掣,从而可以将底脚1以第二销53为中心而旋转一角度(约九十度),以降低婴儿床的高度(如图11所示)。当要重新使用展开婴儿床时,底脚1被座管4带动而自动旋转成直立状态,并由弹性元件3推动柱状体2A往下方移动直到凸缘15再次抵掣柱状体2A的外侧壁,然后再往下压掣锁定装置6而使各座管4旋转成水平状态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企图据以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因此,凡在相同的创作精神下所作有关本实用新型的任何修饰或变更,皆仍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意图保护的范畴。
权利要求1.一种婴儿床的底脚收合装置,包括有数组分别设于婴儿床底座数个角端的底脚,每一底脚的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分别枢接于一座管的第一端与设于一立柱的下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底脚枢接于该立柱,该立柱的枢接处具有一可相对该立柱移动的活动定位元件,该立柱与该底脚可由该活动定位元件相互抵住而无法相对枢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床的底脚收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定位元件组合于该立柱的下端,该活动定位元件可以和该立柱相对直线移动,该活动定位元件与立柱之间设有弹性元件,该弹性元件作用于所述活动定位元件,使该活动定位元件抵住该底脚而无法相对枢转。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婴儿床的底脚收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脚的内侧壁延伸有一止挡部,由该止挡部抵住于该活动定位元件的侧边。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婴儿床的底脚收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定位元件的侧壁设有轴向延伸且径向贯通的槽孔,用一个第二销穿过该槽孔并同时枢接该底脚与立柱。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婴儿床的底脚收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定位元件为一套筒,该套筒的轴向上端具有一凹孔,所述立柱的下端套入该凹孔内,且该立柱下端的内部与该凹孔的底面之间设置所述弹性元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婴儿床的底脚收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套筒上端的凹孔底面设有一U形座,该U形座的上端具有一座槽,该弹性元件的一端抵住于该U形座的上端,所述用来枢接该底脚与立柱的第二销同时穿过该活动定位元件的槽孔与座槽。
7.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婴儿床的底脚收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定位元件设有一把柄。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婴儿床的底脚收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部为二支分别位于该底脚内侧壁上下方的凸肋。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婴儿床的底脚收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元件是一种压缩弹簧。
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婴儿床的底脚收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定位元件为一柱状体,该柱状体的外径小于该立柱的下端内径,所述柱状体的上端套入该立柱下端的内径中,所述弹性元件设于该立柱下端内径,并且抵掣于该柱状体上端,所述用来枢接该底脚与立柱的第二销同时穿过该柱状体的槽孔。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婴儿床的底脚收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柱状体的侧边设有一把柄。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婴儿床的底脚收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柄是从该柱状体的下端侧边突出再轴向地延伸一长度而形成。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婴儿床的底脚收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部为一形成于底脚内侧壁的凸缘。
1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婴儿床的底脚收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脚的内侧壁延伸出有肋骨,在该婴儿床展开状态,所述肋骨抵住该座管。
15.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婴儿床的底脚收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元件是一种压缩弹簧。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婴儿床的底脚收合装置,包括四组分别设于矩形体的婴儿床底座四个角端的底脚,每一底脚的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分别枢接于一座管的第一端与一立柱的下端,这些座管的第二端枢接于设在该底座中央的锁定装置;所述底脚枢接有一活动定位元件,该活动定位元件和底脚可以在该枢接处相对直线移动,所述立柱的下端与底脚的枢接处同时组合该活动定位元件,且在该活动定位元件与立柱下端之间设有弹性元件;所述座管可以相对于底脚旋转成水平而打开婴儿床,或旋转成平行于立柱而做一般的收合;在一般的收合状态时,该底脚还可以和立柱相对旋转,借以减少婴儿床装箱包装的材积。
文档编号A47D13/00GK2891848SQ200620115738
公开日2007年4月25日 申请日期2006年6月2日 优先权日2006年6月2日
发明者陈舜民, 李建群 申请人:明门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