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层卧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4801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双层卧室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双层构造的卧室,尤其涉及铁路客车、客轮等载客交通工具和固定建筑物内 的具有相互结合的上、下层子卧室的双层卧室。背暴技术对于长途铁路列车、客轮以及旅馆房间来说,为旅客提供卧铺条件是基本的服务项目。 在有限的空间中,尽可能地安排更多的铺位,尽可能地提高卧铺的舒适性,是经营者的希望。 目前,在绝大部分铁路卧铺车厢中,卧铺的安排方式都是靠车厢的一个侧墙安排9至12个敞 开式、半封闭式或全封闭式的卧铺间,每个卧铺间内有两列靠间壁分隔的双层或者三层卧铺。 中、上层卧铺的旅客以梯蹬上下。中国目前的铁路卧铺车厢是22型或者25型铁路硬卧、软 卧和高包客车。其中的软卧车厢一般有9个带门包厢,每个包厢有两个上铺和两个下铺,定 员为36人。而高包客车的定员更少,只有16人左右。这些铁路卧铺客车的通常的铺位安排 方式的缺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 上层铺位距离地板的高度过高,旅客上下铺的难度大,动作复杂,不方便。2、 铺位空间是开放式的,不能为每个旅客单独提供独立和封闭的卧室空间,缺乏隐私和 安全保障。即使是在带门的可以封闭的软卧包间内,由于是多人合住,若同行者相互 并不相识,或者男女混合,也仍然存在隐私性、安全性不足的问题。即便是双人高级 包间内,由于两位旅客也不一定是相识的,性别也不一定相同,因此问题仍然存在。3、 上层铺位没有为旅客提供类似普通卧室床边的可供站立的地面空间,因而,上铺的旅 客要想站起来,只能先顺梯子从1.5米高的床铺上爬下来,到下层铺位前的共用地面 上,很不方便。4、 上层铺位不能为旅客提供舒适的坐姿环境,上铺的旅客只能先从上铺上下来后,在下 层铺位上暂时借座,或者到走廊通道边的简易折叠凳上暂时坐一坐。对于下铺旅客来 说,如果借座的旅客是陌生人,时间一久,常常会让双方都比较尴尬,影响双方的旅 途心情。5、 铺位的布置方式使乘客在躺卧姿势下很难观察窗外景观。6、 这种布局的铺位难以实现为每个铺位提供单人使用的独立的台桌。7、 这种铺位的空间布局无法使每个乘客获得独立的视听设施或者联网电脑所需要的空 间环境,这将成为迅速发展和普及中的多媒体和互联网技术在列车、客轮中的应用的 难以克服的阻碍。8、 这种铺位的布局无法为每个乘客的床铺旁边提供独立使用的卫生间设施。 为了改善现有铁路卧铺车厢的舒适性,至少部分地解决或者缓解如上所述的各项问题,在200420079476.042、 98242058.7、 200420005229.6等中国专利文件中,分别提出了多种双 层卧室方案,这些方案综合起来说,其共有的必要的技术特征可以概括为-具有相互结合且共同置于前壁、后壁和左右两个侧壁围成的空间之内的一个上层子卧室 和一个下层子卧室;上、下层子卧室的房门开设于前壁;房门外有共用的走廊;上层子卧室内的地板以及固定床板构成下层子卧室内的跃层式的顶棚。与之前的铁路卧铺车厢的现有技术相比,这几个专利方案为上、下层卧铺提供了独立的 封闭空间,甚至提供了折叠座椅功能。但这几个方案还存在如下主要缺陷1、 上层卧室的房门离走廊地板的高度仍然过高,上层卧室的乘客进出卧室仍然需要依赖 陡峭的梯子,操作难度仍然很大,不够方便。2、 其提出的那种可翻折床板的操作方式对于顾客来说难度较大,且并不能形成理想舒适 的座椅构造和环境。3、 当这种双层卧室应用于铁路客车车厢中时,每个子卧室都是互不联通的独立包厢,因此,对于需要同住的两个人来说,这种单人包厢不如双人包厢。虽然在200420005229.6 专利中也提出了双人包厢方案,但这种双人包房对于希望单人独住的乘客来说又显然 不如单人包厢。另一方面,对于铁路经营者来说,单人与双人包厢的配置比例不可能 始终满足旅客的希望。发明内容本发明的基本目的首先是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具有坐卧和站立空间、封闭且 相互独立、与现有技术相比更容易进出的双层卧室。 本发明的上述基本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双层卧室,其构成包括相互结合且共同置于前壁、后壁和左右两个側壁围成的空间之内的一个上层子卧室和一个下层子卧室;上、下层子卧室的房门开设于前壁;房门外有共 用的走廊;上层子卧室内的地板以及固定床板构成下层子卧室内的跃层式的顶棚;其特征在 于a) 走廊iiMl低于上层子卧室地板、高于下层子卧室地板;并且走廊地板经由上层子卧室的房门以及踏阶与上层子卧室地板相连通; 走廊地板经由下层子卧室的房门以及踏阶与下层子卧室地板相连通;b) 上层子卧室的地板和固定床板,以及上层子卧室与下层子卧室之间的至少三个间壁即 横间壁、纵间壁和床下间壁将上、下层子卧室相互分隔;其中橫间壁的底边接上层子卧室的固定床板的边沿;橫间壁的两个側边中的一个側边接一侧壁,另 一个侧边接纵间壁的一个側边; 纵间壁的另 一个側边接上、下层子卧室的房门之间的前壁; 床下间壁封在上层子卧室的床板至上层子卧室的地板之间。本文中所称的床板,是指用来承载床垫并支撑人体躺卧的板状物,而"固定床板"是指 固定在基体(如墙体、支架)上的床板。本文中所称的"间壁",是指用来分隔空间的板状墙壁。本文所称的"前壁"是指所述的双层卧室的靠走廊的墙壁,与前壁相对的床铺另一侧的墙壁是"后壁",前、后壁之间的左右两个墙壁是"侧壁"。应用在铁路客车车厢中时,"后壁" 就是指车厢的带车窗的外壁。在现有的具有36铺位的RW25型铁路软卧车厢中,如果应用本发明提出的上述技术特征,就可以在不扩展车厢容积和车厢厢体尺寸的前提下,使所有铺位都改进成封闭独立的单人子卧室,每个子卧室内都有坐卧和站立空间。这种全由单人包厢构成的车厢中,单节车厢定员数不仅没有减少,而且还增加到了44人至48人,空间利用率的提高非常显著。由于走廊地板置于上、下层子卧室的地板之间,使每个子卧室的房门与走廊之间都有落差相近的踏阶连通,因而,乘客无需借助扶手就可以像走在普通台阶上那样非常轻松地进出卧室。当然,在 车厢的两端,为了与普通车厢的两端通过台衔接,在这种车厢的走廊地板的两端接近端门处 需要设置几级台阶。与上述的几个现有专利方案相比,本发明由于采取了抬高的走廊地板,并且在下层子卧 室的房门内利用多个间壁为乘客围出了站立和直立进出下层子卧室房门的空间,使乘客无需 低头弯腰就可以很轻松地通过一两级台阶进出下层子卧室。同样,上层子卧室也可以很方便 地借助踏阶进出。因而,更具有实用性,实现了本发明的基本目的。当然,本发明虽然非常适合应用在铁路卧铺车厢中,但显而易见的是,本发明的应用范 围完全不限于铁路车厢。在轮船、长厢型的公路客车、某些大型航空器等部分交通工具中, 都可以根据不同的环境要求,以不同的尺寸变化来应用本发明。而且,除了在交通工具中之 外,当然也可以在某些固定建筑物中应用本发明,以获得高空间利用率的舒适的卧房,尤其 适合应用在旅馆、院校和部队宿舍中,也可以按着本发明的特征,制成标准化、模块化、可 搬移、可对接、可快速拆装的双层卧室单元,以便于快速组装出具有很多单人包房,且空间 利用率很高的大型宿舍、旅馆。由于卧室的床铺的床板前沿与房门之间有地板,因而,站立在室内地板上的人可以直接 坐到床上。但是,这种坐姿显然不如带靠背的座椅舒适,而且,坐在床沿上的人不能以自然 的坐姿观察后壁上的窗户外的景观。所以,本发明的更进一步的目的是在实现了上述发明目 的的前提下,为室内人员提供更舒适的座椅条件,并且让人在坐姿下更容易观察窗外风景。本发明这个目的是通过如下附加技术特征实现的a) 上层子卧室和下层子卧室的床铺中部至床头处的一段床板是可绕床铺中部的铰轴向 床尾方向翻折起来的可翻折床板;b) 放平状态的可翻折床板下方有座台,座台前至侧壁之间有地板;该座台与可翻折床板 构成一个座椅,装有调角机构的可翻折床板构成该座椅的可调角靠背。本文所称的"调角机构"是指利用了现有技术中的应用于座椅、折叠床上的用来调整和 定位可翻折部件的翻折角度的机构或者装置的技术原理的机构,也可以是最简单的调角方式-在座椅边墙上的适当位置设置限位挡块,以直接顶住可翻转靠背(即上述的可翻折床板)。本文所成的"床铺",是指构成可以躺卧的床具的包括床板、床垫在内的所有部件的总称。本文所称的"床头"是指床铺的最适合躺卧的人体的头部所在的一侧,其相对的另一侧 称为"床尾"。对于本文中所述的床铺来说,所说的床头就是靠近房门一侧的床铺端部。本文所称的"座台"是指适合人坐的台、板状物体。通过上述附加技术特征,就使卧室内的床铺具有可转换为带调角靠背的座椅的功能,进 一步改善了卧室内的坐位条件。如果在卧室的后壁开设窗户,坐在这种带可调角靠背的座椅 上的人便可以用非常舒适的坐姿观察窗外景观。由于采用了调角机构,当可翻折床板与固定床板之间的夹角定位在120度左右时,躺在 床上的人可以仰靠在可翻折床板上。为了解决前面提及的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单人包房与双人包房之间的矛盾,本发明进一步 提出了如下附加技术特征-包括至少两个相互并排结合且共用 一个走廊的所述的双层卧室;这两个相邻的双层卧室 的上、下层子卧室的位置布局互为镜像;这两个相邻的双层卧室的上层子卧室或者下层子卧 室之间靠门口地板一侧的共用侧壁上开有一扇带双向反锁装置的内房门。这里所说的"双向反锁装置",可以是现有技术中的带双向反锁功能的锁具,也可以是更简单的方式在门的两側安装插销。它的作用是只有门两侧的子卧室内的主人都同意并且 都打开各自方向的门锁或者插销后才能将这两个相邻子卧室相互连通起来。而且,门两侧的 人都可以将该内房门反锁住,以阻止对方进入。当然,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增加第三个门锁, 该门锁只能由管理人员打开。这样,就可以由管理者来最终决定是否将该门打开。为了使前述的带可调角靠背的座椅坐起来更加舒适,让人在仰坐时的双脚可以伸的足够 舒展,本发明还进一步提出如下附加技术特征a) 包括至少两个相互并排结合且共用一个走廊的所述的双层卧室;b) 其中相邻的双层卧室共用同一个侧壁;c) 相邻的两个双层卧室中的一个双层卧室的上层子卧室或下层子卧室的可调角座椅前 的側壁下部有伸脚洞,该伸脚洞嵌入侧壁另 一侧的相邻双层卧室中。本文所称的"伸脚洞",是可以容纳人在坐姿下向前伸展的双脚的开在墙壁上的洞腔。由于卧室内的前后壁之间的宽度比床板宽度大,且床沿前有地板空间,所以,为了进一 步利用卧室内的空间,使卧室内的主人能够为临时进入的客人提供座位,本发明还进一步提 出了如下附加技术特征-上层子卧室内靠纵间壁下部有一个附加座位;下层子卧室内的房门侧旁位于前壁和床沿 之间也有一个附加座位。既然己经形成了一个封闭的独立卧室,而且有附加座位和一块地板,这就为进一步增加 卧室内的功能提供了条件。本发明的更进一步的目的就是再为卧室内设置洗手盆。为此,本 发明进一步提出的附加技术特征是在所述的附加座位的上方有铰接在纵间壁或者前壁上的可在竖直和水平姿态之间翻折收放的洗手盆。为了使洗手盆内的水在翻折至竖直状态之前清除,显而易见的方式是通过连接在盆底漏 水口处的可弯曲的软管引向下水管道。不过,这种方式的缺陷是下水管放水的速度较慢。如 果使用者在水没有流净之前就翻起洗手盆,可能会导致污水溢出盆外。为此,本发明进一步提出的一个附加技术特征是所述洗手盆内有位于前部的主水槽和位于后部的有开口朝向洗手盆前沿的副水槽,副水 槽的后壁部靠近洗手盆的铰轴处有连通下水管道的出水口。当洗手盆被翻起来后,副水槽的开口朝向上方,后壁变成了槽底,洗手盆内的污水自然 流到这个副水槽内,并通过副水槽后壁(也就是槽底)的出水口和导管流入下水管道。这样, 就既避免了污水外溢,也省去了普通洗手盆底部的出水口和止水阀部件。洗手盆是卫生间内的必备用品,显然,如果卧室内还能够提供另一个卫生间必备用品一 一马桶的话,功能就更完善了。因此,为了增加马桶设施,本发明提出的进一步的附加技术 特征是-所述的上层子卧室和下层子卧室内的附加座位是后边缘铰接在基座上的可以竖直翻开的翻盖式坐板,并且,该坐板下面有马桶。这样,就使马桶直接与附加座位相结合,附加座位的可翻折的坐板就是马桶盖。 在这个狭小的卧室空间内设置马桶,当然会产生两个基本问题异味如何处理?是否不够雅观?首先,异味问题可以直接借用现有技术中的通常手段来解决,比如在马桶内设置负压源, 使异味能够被即时吸走。当然,还可以同时采用除臭剂。卧室内也设置排气口,可以清除偶 尔溢出的异味。至于是否雅观的问题,应该说,这属于顾客在心理上能否接受的问题。实际上,对于乘 客来说,去公用卫生间解手还是直接利用自己的独立卧室中的马桶,哪一种更方便是不言而 喻的。这个问题需要在实际应用中根据大众对此的认可程度来具体处理。至少,可以仅保留 洗手盆特征。毕竟洗手盆的功能对于卧室内的人来说也很重要。当然,如果实际应用中的室 内空间尺寸容许,洗手盆不一定要可翻折或可收放的方式,而是直接采用固定方式。本发明在铁路客车中应用时,可能会有必要采用集便器。为了提高效率,可以将一个集 便器同时为多个双层卧室使用。一节有44个单人包厢的软卧客车车厢可以只采用6个集便器。在具有上述可调角座椅的子卧室内,座椅前方的侧壁或者后壁上当然应该设置可翻折收 放的台桌,这虽然不是必要的技术特征,但显然很有用处。另外,可翻折床板的充当座椅靠 背的一面的两边也最好装有可收放的座椅扶手。可收放的台桌的收放方式可以直接借用现有的多种可收放台桌的技术特征。比如最简单 的铰接在墙上的翻折式。如果墙壁后面的结构容许,还可以采用隐藏在墙壁内的抽拉式桌板。可收放的座椅扶手的具体实现方式在现有技术中已经有了成熟的方案和技术原理可供利 用。 一个惯常采用的简单的方式是铰接在可翻折床板的充当座椅靠背的那个面的左右两侧边 缘处。综上所述,相对于本文的背景技术一段中所述的现有技术的主要缺陷,本发明提出的上 述全部技术特征在总体上的优点可以概括为1、 上层子卧室和下层子卧室里的人都可以很方便地通过踏阶进出房门。这个动作对于一 般人来说甚至不需要借助扶手,只要像上普通楼梯那样抬一抬脚即可。2、 子卧室的空间是封闭的舱室空间,这就为里面的人提供了独立的隐私空间。对于单人 出行的人,尤其是女性旅客来说,这个隐秘、独立的个人空间的优点是很明显的。采 用了本发明的具有44个单人包间的软卧客车车厢与现有的有9个4人包厢(即36个 铺位)的软卧客车车厢相比,优势非常明显。3、 虽然本发明提出的上层子卧室处于下层子卧室的上方,然而,与传统的软卧车厢的四 人包房中的上铺截然不同的是,这种上层子卧室内为旅客提供了在室内的床边站立的 条件。虽然这个室内的站立空间面积可能并不宽裕,但却非常有利于旅客的起居活动。4、 本发明实现的可调角座椅的功能对于旅客来说显然是非常需要的。人在生理上不适合 长时间躺卧,也不适合长时间保持坐姿。本发明在同一个卧室内为旅客提供了随时可 以方便地相互转换的床铺和带扶手的可调角靠背软椅。与本文提到的现有专利技术相 比,这种床与椅的转换操作方式更加轻松简便,使用者可以站在床边用单手的简单的 抬压动作就可以独立完成。5、 由于可翻折床板可以借助调角机构充当躺卧在床上的人的仰靠的靠垫,如果在床尾上 方适当位置安装电视机,那么,以这个仰靠在有斜背的床垫上的姿势看电视显然非常 舒适。而且,不论是坐在座椅上还是仰靠床上,都可以非常轻松地直接观察窗外景色。6、 子卧室内的可调角座椅的前面有非常合适的位置来装设可收放的台桌。这台桌对于旅 客来说显然很有用处。7、 有了舒适的座椅以及座椅前的台桌,那么,在台桌上放置键盘鼠标,在台桌后面的侧 壁上固定安装平板显示器,再通过线缆联通服务器,就形成了很理想的网吧包间环境。 带上网条件的单人卧室包间对于许多长途旅行的旅客来说,其诱惑力是显而易见的。8、 既然是个人独用的卧室空间,那么,开放式的洗手盆和马桶就有了实用的可能。对于 长途旅行的旅客来说,能够随时独立使用近在床边的能同时充当附加座椅的马桶,显然利大于弊。只要釆用现有技术中己经很成熟的负压机构,就可以及时排除异味。 9、相邻子卧室之间可以通过打开内房门的方式在空间上相互连通的特点,使两个相邻的 单人间可以很容易转换成双人间。这个特点不论对旅客还是对经营者来说都有利,不 仅彻底消除了单人间与双人间的矛盾,使经营者可以从容应对不断变化的单双包房需 求,而且还让"双人包间"中的旅客可以根据需要,随时通过关闭内房门的方式相互 暂时分隔起来,以避免对方鼾声的打扰。等睡醒后再开门连通。 以下将通过几个实施方案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更具体的技术特征和积极效果做详细描述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基本技术特征具体设计的一种双层卧室的外观立体视图; 图2是图1所示双层卧室的剖开走廊两侧的整个前壁和一段走廊地板后的外观立体视图; 图3是图1所示双层卧室的局部剖开上层卧室的一个侧壁后的外观立体视图; 图4是图1所示双层卧室的局部剖开下层卧室的一个侧壁后的外观立体视图; 图5至图8是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床铺的可翻转床板从放平状态逐渐翻开,并放下座椅扶 手的过程的立体视图;图9、图10是具有如图5所示的带可翻转床板的床铺的一种双层卧室单元的剖离前壁后的从走廊右前侧、左前侧观察的立体视图;图ll、图12是图9所示双层卧室单元的后壁剖开后的后上方、后下方视角的立体视图; 图13、图14是多个如图9所示的双层卧室单元相互并排串联组合后的走廊左前侧和右前侧视角的立体视图;图15是本发明应用在铁路车厢中的单独剥离出来的一个双层卧室单元的立体视图;图16是图15所示的双层卧室单元的带弯曲端帽的上层子卧室房门的门板;图17是四个如图15所示的双层卧室单元按着左右两排布局的方式组装在一段铁路车厢后的沿着走廊方向观察的剖视立体视图;图18、图19是图15所示的一个双层卧室单元的剖离了前壁、右侧壁以及走廊顶棚后,从走廊外的左右两侧角度观察到的立体视图;图20是两个如图15所示的双层卧室单元相对组合后,剖离了其中一个双层卧室单元的 车厢壁板和车窗后从车窗外观察到的立体视图,其中上层子卧室内的可翻折床板处于适合旅 客仰靠在床上的角度;图21至图25,以及图26至图30所示的,分别是应用在图15所示的双层卧室的下层子 卧室和上层子卧室中的可收放的洗手盆以及带翻转坐板的马桶部分的局部剖视立体视图,各 视图按步骤演示了可收放的洗手盆的收放方式和坐板翻开后的马桶形态;图31是一段采用了图15所示双层卧室的铁路客车车厢沿走廊局部剖开后的剖视立体视图;图32是图31所示的一段铁路客车车厢剖开了部分外墙板后的剖视立体视图; 图33是按着图15所示的双层卧室中取消了伸脚洞并且添加了内房门特征后应用在一段 铁路车厢中的沿车厢走廊剖开后观察到的立体视图;图34是图33所示的一段车厢中的沿车厢走廊剖开并且剖离了部分前壁和走廊构造后观 察到的立体视图;图35是图33所示的一段车厢剖开了部分外墙板和车窗后从车厢外观察到的立体视图。 图36是多个图9所示的双层卧室中应用了内房门特征并且相互镜像组合后形成的一组双层卧室的从走廊外观察到的立体视图;图37是图36所示的一组双层卧室的剖开了部分前壁和走廊后观察到的立体视图; 下表是各实施方案中零部件或特征名称与附图标记对照表。-1和-2分别表示该特征应用在上层子卧室和下层子卧室中,-0 则分别表示主体特征的更详细的局部特征或同类特征。l.前壁17-2.下层子卧室座台2.后壁18.座台坐垫2-01铁路车厢的外壁18-1.上层子卧室座台坐垫2-02铁路车厢的弧形顶壁18-2.下层子卧室座台坐垫3.左侧侧壁19.座椅靠背垫4.右侧侧壁19-1.上层子卧室座椅靠背垫5.纵间壁19-2.下层子卧室座椅靠背垫5-01.次要的纵间壁20.座椅扶手6.横间壁21.可收放的台桌7.床下间壁21-1.上层子卧室可收放的台桌7-01附加的床下间壁21-1-01上层子卧室副台桌8-l.上层子卧室地板21-2.下层子卧室可收放的台桌8-1-01上层子卧室地台式地板21-2-01下层子卧室副台桌8-2.下层子卧室地板22-1.上层子卧室附加座位9.固定床板22-2.下层子卧室附加座位9-l.上层子卧室固定床板2>1.上层子卧室伸脚洞9-1-01上层子卧室固定床板附加床头23-2.下层子卧室伸脚洞9-2.下层子卧室固定床板24-1.上层子卧室窗户9-2-01上层子卧室固定床板附加床头24-2.下层子卧室窗户io.固定床板的床垫25.可翻转床板床垫IO-I.上层子卧室固定床板的床垫25-1.上层子卧室可翻转床板床垫10-2.下层子卧室固定床板的床垫25-2.下层子卧室可翻转床板床垫ll-l.上层子卧室踏阶26.可翻折床板的调角机构11-2.下层子卧室踏阶27.电视机12-1.上层子卧室房门28.电脑显示器12-2.下层子卧室房门29-1.上层子卧室内房门13-1.上层子卧室行李架29-2.下层子卧室内房门13-1-01上层子卧室副行李架30.灯具13-2.下层子卧室行李架31-1.上层子卧室洗手盆14.走廊地板31-1-01.上层子卧室洗手盆主水槽15.走廊顶棚31-1-02.上层子卧室洗手盆副水槽16.可翻折床板31-1-03.上层子卧室洗手盆转轴16-1.上层子卧室可翻折床板31-l-04.上层子卧室洗手盆出水口16-2.下层子卧室可翻折床板31-2.下层子卧室洗手盆17.座台31-2-01.下层子卧室洗手盆主水槽17-l.上层子卧室座台31-2-02.下层子卧室洗手盆副水槽31-2-03.下层子卧室洗手盆转轴 31-2-04.下层子卧室洗手盆出水口32. 水龙头33. 走廊顶棚33-02走廊顶棚中部两侧的纵向凹槽34. 门外走廊顶棚凹腔35. 空调出风口36. 下水管道37-1.上层子卧室马桶 37-2.下层子卧室马桶 38.综合控制面板39-1上层子卧室的镜子 39-2下层子卧室的镜子 40.上层子卧室顶棚41-1上层子卧室的卫生用品架 41-2下层子卧室的卫生用品架具体实施方式
具有本发明基本特征的一个实施方案是一种双层卧室,其外观和构造参见图1至图4。 它由上层子卧室和下层子卧室相互结合而成,上、下层子卧室共用前壁l、后壁2、左侧侧壁 3、和右侧侧壁4。上层子卧室内的地板8-1借助踏阶11-1通过上层子卧室房门12-1与走廊 地板14连通;下层子卧室内的地板8-2借助踏阶11-2通过下层子卧室房门12-2与走廊地板 14连通。在上层子卧室内,床铺的固定床板9-l下方空间属于下层子卧室。也就是说,上层子卧 室的固定床板9-1同时兼作下层子卧室的一部分顶棚。上层子卧室的地板8-1也同时兼作下 层子卧室的部分顶棚。下层子卧室床铺处于上层子卧室床铺的正下方。纵间壁5隔在上层子卧室床板和前壁之间,将上、下子卧室房门12-1、 12-2分隔在两侧。 横间壁6连接在纵间壁5、右侧侧壁4之间,下边缘与上层子卧室的固定床板9-1前边沿连接。 横间壁6与下层子卧室房门12-2之间有0.5米左右的距离空间,该空间使人可以直立身子进 入下层子卧室房门12-2。该空间也是下层子卧室空间内供人站立的位置。上层子卧室内的固定床板9-1边沿至地板8-1之间由床下间壁7封闭。上、下层子卧室的踏阶均为两级,每级踏阶高度约0.25米。此高度属于成年人可以无需 借助扶手就能轻松上下的高度。在横间壁6、右侧间壁4、纵间壁5和下层子卧室房门12-2的关闭的门板之间的上方有 一个顶盖,该顶盖构成上层子卧室的行李架13-1。该实施方案的主要尺寸的推荐数值是下层子卧室的床板9-2与上层子卧室床板9-1底 面的间隔高度是0.95米;子卧室房门12-1、 12-2高1.9米,宽0.55米;床铺长度2米,宽度 0.8米;固定床板9-l、 9-2相对于室内地面8-l、 8-2高度0.5米;前后壁1、 2之间的距离为 1.6米;上层子卧室地板8-l至顶棚40的高度1.9米。上层子卧室顶棚40至下层子卧室地板 8-2之间的总高度约3米。这种双层卧室的两个子卧室的容积约9.6立方米,每个子卧室4.8立方米。而一个具有相 同室内宽度、长度和高度的普通卧室的总容积则是长2米X宽1.6米X高1.9米=6.8立方米。 也就是说,在空间利用率上,这种双层卧室有明显优势。更重要的是,这种双层卧室在总高 度约3米的空间内提供了上下两层子卧室,而且每个子卧室内都有不低于1.9米的可供人直 立的起居空间。该双层卧室的走廊的另一侧显然也可以安排另一个同样结构的双层卧室。图5至图8按步骤演示了根据本发明的技术特征设计的可应用于图1所示双层卧室内的一种床铺的可翻转床板16从放平状态逐渐翻开至大约105度后定位,并放下座椅扶手20的过程。固定床板9上面的床垫10与可翻折床板16上面的床垫25是同一块柔性软床垫的两个部 分,其连接的部分可以随可翻折床板16的翻折而弯曲。翻开后的可翻折床板16与下方的座 台17共同形成一个靠背椅。安装了调角器26的可翻折床板16就是该座椅的可调角靠背。在 可翻折床板16的两个面分别装有床垫25和软质靠背垫19。座台17上面也有一个软质坐垫 18。可翻折床板16的位于靠背垫19两侧的凹槽内铰接着两个座椅扶手20。座椅扶手20在 限位结构的限制下只能在O至105度左右的范围内收放。座椅的调角机构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已经广泛应用的多种多样的座椅调角器机构的技术 原理来实现。只要可以实现在0-105度左右范围内对座椅靠背进行有级或者无级调角定位功 能即可。在座椅前方有一个有可伸缩收放的台桌21 。图9至图12所示的是应用了图5至图8所示床铺特征的一种双层卧室的实施方案。在该实施方案中,纵间壁5的上方有两层台阶式的主行李架13-1和副行李架13-1-01。 在两层行李架之间有另一段次要的纵间壁5-01。在上、下层子卧室内的可伸縮台桌21-1、 21-2的上面有固定在侧壁上的副台桌21-1-01、 21-2-01。可伸縮台桌21-1、 21-2在副台桌21-1-01、 21-2-01下面两侧的导轨上滑动。上层子卧室内的座台17-1的侧面有一个附加座位22-l。上、下层子卧室的房门12-1、 12-2是贴前壁外面安装的带上下轨道的移门。打开后,移 门门板移向前壁l中部。上层子卧室的房门口内的踏阶11-1的中间一级是在门槛处的靠一侧门框开设的宽度约 15厘米、进深约18厘米的下凹的缺槽状踏阶。这样的形状可以将两级踏阶的构造全部縮入 室内,并且,在室内地板8-1上只留有靠墙角的一处较小的凹洞。这种设置在室内的踏阶11-1, 会避免对走廊通道造成障碍。下层子卧室的房门口内的踏阶11-2的中间一级是靠一侧门框和侧壁处的小矮凳状的踏 阶。这个小矮凳式的踏阶ll-2只占用室内墙角处很小的面积,不会影响室内人员的活动。当然,为了使上层子卧室内的地板8-1不出现凹洞,也可以采用活动式的伸縮板、翻板 等方式来盖住凹洞,当使用时再移走。具体方式多种多样,比如,设计成通过联动机构与上 层子卧室的房门的门板12-1联动的盖板来实现。当房门打开时,踏阶11-1的中间一级凹槽显 露,关门后又被盖住。为了更充分利用建筑空间的层高,降低整个双层卧室的四壁的高度,并降低室内踏阶的 高度,本实施方案的上层子卧室内的地板分为高低两部分,其中,在座椅前方的下面的地板 比门口处的地板8-l高约0.2米,形成一个室内地台式的地板8-1-01。高低落差之间的空隙由 附加的一块床下间壁7-01封闭。这两块地板同样都充当下层子卧室内的顶棚。在本实施方案中,推荐的主要尺寸是左右侧壁3、 4的间距2.35米,前、后壁l、 2的间距1.3米;床板(包括放平的可翻折 床板25和固定床板9)总长度1.95米,宽度0.76米;上层子卧室的固定床板9-1底面距离下 层子卧室地板8-2的高度距离是1.43米,下层子卧室固定床板9-2距离地板8-2的高度是0.47 米;上层子卧室的房门12-1门楣至上层子卧室地板8-1的高度为1.95米,下层子卧室的房门 12-2门楣至走廊地板14的高度也是1.95米;上、下层子卧室的移门式的房门12-1、 12-2的 门板的高度均为2.35米,宽0.58米;上层子卧室门口处的地板8-l距离走廊地板14的高度 距离0.4米,下层子卧室地板8-2距离走廊地板14的高度距离也是0.4米;各踏阶ll-l、 11-2 的平均踏高0.2米;整个双层卧室的四壁高度2.78米。该实施方案的双层卧室的总容积为长2.35米X进深1.3米X高2.78=8.5立方米。平均每 个子卧室的容积为4.25立方米。与前面的实施方案相比,该实施方案的空间利用率进一步提高了,进出房门的踏阶高度 也降低了。所采用的移门方式与平开门方式相比,对室内人员的起居活动的干扰更小了。图13、图14展示了多个上述的双层卧室单元相互并排串联组合后的状态。各个卧室共 用同一个走廊。可以看出,由于上、下层子卧室的房门都采用了同一的外形尺寸和安装高度, 所以,其整齐的外观要比前面所述实施方案中的高低不一的房门看起来更美观。本发明应用在铁路客车车厢中的一种优化设计的实施方案如图15至图32所示。该方案以中国现行的25型标准铁路客车车厢为基础,其车厢的外壁2-01的横截面与25 型客车车厢的外壁横截面完全相同,其尺寸符合中国现行的国家标准《标准轨距铁路机车车辆限界》的要求。图15所示的是该实施方案中的一个双层卧室单元的外形构造图。按着本方案,在一节标准长度(25500mm)的25型车厢中,可以安排11对双层卧室单 元,每对单元一一相对排列在中央走廊两侧。在本方案中,走廊的宽度确定为0.75至0.8米之间。25型客车车厢的内部净宽度为2.9 米,净高度约3.15米。按此尺寸,在本方案中的上层子卧室的地板8-l和下层子卧室的地板 8-2至走廊地板14之间的相对高度均为0.56米,单级踏阶11-1的高度为0.28米。左右侧壁 中线之间的间距(即包厢单元节距)为1.96米;为了尽量拓宽下层子卧室的门口站立处的上 部空间,上层子卧室内的固定床板9-1采用向床尾方向渐窄变化的形态,其最宽处宽度约为 0.6米,床尾最窄处约为0.5米。子卧室房门12-1、 12-2也采用移门方式。上层子卧室房门12-1的门楣距走廊地面14的 相对高度为2.35米,而走廊顶棚33距离走廊地板14的高度为2.1米。因此,在上层子卧室 房门12-1的门楣外的走廊顶棚33上预留了凹腔34。这个凹腔34可以避免旅客登上踏阶11-1 进入上层子卧室房门12-1时头部碰到走廊顶棚33。由于这个凹腔34的存在,上层子卧室移 门门板12-1的上层轨道应该设置在走廊顶棚33的中部,绕开凹腔34。为此,本方案将上层 子卧室移门门板12-1设计成上端向走廊顶棚33中部弯伸的端帽形状(参见图16),其上端弯 曲端帽12-1-01沿着走廊顶棚33中部两侧的纵向凹槽33-02内的导轨滑动。为了使坐在靠背座椅上的乘客的双脚能够舒适地向前伸展到足够远处,本方案在上、下 层子卧室内的靠背座椅前下方的侧壁与地板相接处设置了伸脚洞23-1、 23-2。上层子卧室的 伸脚洞23-l占用了侧壁另一面的一个下层子卧室的可翻折台桌上方相对应位置处的侧壁上形 成一个凸台。该凸台的位置和体积不会对下层子卧室内的乘客的活动造成妨碍。下层子卧室 内的靠背座椅前下方的伸脚洞23-2刚好嵌入侧壁另一面的另一个下层子卧室的固定床板9-2 下方空间内,也不会对该子卧室内的乘客造成任何不便。在上、下层子卧室内的靠背座椅前,有铰接在侧壁上的台桌21-1、 21-2。当需要将可翻 折床板16-1、 16-2放平之前,应该先将可翻折收放的台桌21-1、 21-2翻起来靠壁锁定。本方 案中,可翻折床板16的长度加上固定床板9的长度后的总长度为1.8米,没有达到标准床铺 的长度要求,因此,在上、下层子卧室的台桌21-1、 21-2下面各有一段固定在相应的侧壁上 的宽度约15厘米的长条形附加床头9-1-01 、 9-2-01 。在台桌21上方的侧壁上装有平板电脑显示器28。台桌21可以放置键盘鼠标。电脑的主 机可以集中安装在车厢内的主机和服务器室内,并通过线缆与显示器和输入装置连接。该电 脑显示器28也可以同时充当电视机屏幕。在固定床板9的上面也挂装了电视机27。该电视机27适合乘客躺卧在床上观看。当可翻折床板16像图20所示的那样与固定床板9之间呈 150度左右的夹角时,仰靠在可翻折床板的床垫25上的乘客可以用舒适自然的姿势观看电视 27或者窗外景色。这个特征对于一些对列车行进方向敏感的有晕车症状的旅客来说是非常有利的,因为他 可以选择朝向合适的方向来以坐姿或者仰靠姿势观察窗外景色。从图17可以清楚地看出,在走廊地板14下方和走廊顶棚33内都自然留出可供利用的纵 向贯通整个车厢的长洞,该长洞的截面积足以安排各种设备管道线缆,比如空调管道、供暖 管道、上下水管道、负压管道、供电缆、通讯电缆等等,甚至可以考虑用作水箱和集便器的 安装空间。这个空间处于车厢的保温外壁之内,与车厢底盘下或者车厢端部顶棚外相比,具 有更好的防冻环境和维护环境(在车厢内揭开活动地板就可以修理),更适合安装需要保温环 境的水箱和集便器。在上、下层子卧室内都有一个坐板可翻折的附加座位22-1、 22-2,在附加座位下面是马 桶37-1、 37-2。在附加座位上方有可翻折收放的洗手盆31-1、 31-2,在洗手盆上方纵间壁5 上有镜子39-l、 39-2。这些设备为单人子卧室内的旅客提供了独立使用的必要卫生间条件。下层子卧室内的卫生设备的外观构造和使用步骤如图21至25所示。其洗手盆31-2的水 槽构造包括两部分前部的主水槽31-2-01和后部的副水槽31-2-02。洗手盆31-2的整体构造 借助转轴31-2-03和限位锁定机构铰接在墙壁上。副水槽31-2-02的开口朝向主水槽31-2-01, 也就是说,相对于主水槽31-2-01来说,副水槽31-2-02处于倾覆状态。当洗手盆31-2下翻 至水平状态时,可借助固定在盆沿上的水龙头32将水注入主水槽31-2-01内,当洗漱完毕需 要排出废水时,可以直接抬起洗手盆31-2,使向后倾覆的主水槽31-2-01内的水流入直立起 来的副水槽31-2-02内,并沿着副水槽31-2-02底部的出水口 31-2-04流入下水管道36中。抬 起来的洗手盆31-2可通过锁定机构保持翻起状态,从而为下面的附加座位22-2和马桶37-2 让出使用空间。铰接在基座上的可翻折的附加座位22-2的坐板充当马桶37-2的马桶盖。水 龙头32通过隐蔽在盆体内的软管连接到供水管。在洗手盆31-2上方的墙壁表面装设了一面 镜子39-2。在镜子39-2下部的墙体内设置了一个卫生用品架41-2,用于放置洗漱用品。洗手 盆31-2的废水借助贴前壁1设置的下水管道36流出。该下水管道36向上延伸至上层子卧室 内的马桶37-1和洗手盆31-1上。与上述的下层子卧室的卫生设备类似,上层子卧室内的卫生设备的外观构造和使用步骤 如图26至图30所示。其通过转轴和限位机构31-1-03铰接纵间壁5上的洗手盆31-1的构造 也包括前部的主水槽31-1-01、后部的副水槽31-1-02、安装在盆沿上的水龙头32,在副水槽 31-1-01的底部也有出水口 31-1-04。洗手盆31-1下方有附加座位22-1和马桶37-1。洗手盆 31-1上方的纵间壁5上有镜子39-1 ,镜子下方有卫生用品架41-1 。上层子卧室的行李架13-1位于下层子卧室的房门12-2 口内的上方顶盖上部。虽然上层 子卧室内的固定床板9-1上方也有安排行李架的空间位置,但为了避免急刹车时行李落下砸 伤床上的人,还是将固定床板9-l上方的行李架位置封闭,用作空调管路和出风口 35。下层 子卧室的空调出风口可以设置在房门12-2门坎下方的走廊地板台侧面。下层子卧室的固定床板9-2与前壁1之间的一个与附加座位22-2同等高度的台板就是下 层子卧室的行李架13-2 (参见图20)。子卧室内的墙壁上装有综合控制面板38和灯具30。综合控制面板38可以控制室内的灯 具、电视、电脑、空调、换气等相关设备和呼叫、报警按钮。室内还应该有烟感自动报警和 必要的自动灭火设施。马桶37-l、 37-2内应该有经由管道连接负压发生设备的负压吸入孔。当使用马桶时,异 味随空气一同被实时吸入负压孔内排走。为了拓宽床铺两侧的空间,在标准限界容许的范围内,车窗24-l、 24-2的玻璃和部分构 造应该尽可能装在接近车厢外壁的外表面,并且使车窗24内的窗台降低到床铺的高度。这样, 可以使床铺的中段的两侧空间宽度达到0.7米左右。在一节中国的25型标准铁路客车的25.5mm长的车厢厢体内,11对这样的双层卧室的长 度约21.6米(1960X11),剩余车厢段的总长度为3.9米左右。由于各子卧室内都有洗手盆和 马桶,因此,这种车厢内一般不需要再设置独立的卫生间和洗漱间了。所以,车厢两端的剩 余的总共3.9米长的车厢空间内已经足够安排车门过道、乘务员室、电控设备、电热水设备 了。这样,在一节25型铁路客车车厢中就总共可以容纳44个封闭的带靠背椅、带卫生间设 备、带视听和上网设备的单人豪华卧铺舱。比现有的9个四人包厢即44个铺位的RW25型软 卧车厢具有明显的优势。独立的单人包间虽然有许多优点,但显而易见的是,在实际经营中,会经常有许多旅客 需要双人包房。如果整个车厢都是单人包房,就无法满足这部分旅客的要求了。然而,铁路 经营者如果想通过搭配一些双人包房的方式来解决这个矛盾,却又会出现固定的单双包房搭 配比例无法满足时刻变化的旅客需求的问题。为此,图33至图35中所示的实施方案中,在相邻的两个互为镜像布局的双层卧室单元 内的同层相邻子卧室之间的侧壁上开设了带双向反锁功能的门锁的移门式内房门29-1、 29-2。 这样,只要两个左右相邻的子卧室中的乘客如果都同意,并且都将共用的内房门的各自方向 的门锁打开,就可以将这两个子卧室通过打开的内房门相互连通起来。打开的内房门的移门 门板縮入这两个子卧室的共用侧壁中。由于这种相互镜像布局的相邻双层卧室之间无法实现 前述实施方案中的伸脚洞23-l、 23-2特征,所以,在本实施方案中,子卧室内没有伸脚洞。 不过,实验证明,前面没有伸脚洞的座椅仍然相当舒适,乘客完全可以接受。相互连通起来的相邻子卧室可以随时通过关闭内房门的方式来相互暂时隔离起来。只要 内房门的隔音性能足够,这个特征可以解决那种因同伴有睡觉打鼾毛病而无法入睡的问题。这种带内房门的客车车厢对于经营者来说,其优点也是非常明显的可以始终满足几乎 所有旅客对单人包房或者双人包房的需求。如果某些应用地区存在某种法律或者道德问题的 要求,经营者还可以为所有内房门增加第三个门锁——管理员门锁。管理员门锁如果不打开, 则内房门就无法打开。与上述方案同样原理,图36、图37所示的是以图9所示的基本特征为基础的一种带内 房门29-l、 29-2的联体双层卧室的实施方案。各相邻的双层卧室单元也是相互镜像布局,使 同层的相邻子卧室可以随时通过开关共用的内房门的方式来彼此连同或者彼此独立。这种双 层卧室实施方案可以应用在固定建筑物内的旅馆房间布局或者模块化组装式建设的旅馆设施 中。这种旅馆的经营方可以非常灵活地根据不同顾客的不同需要来提供单人或者双人房间。
权利要求
1. 一种双层卧室,其构成包括相互结合且共同置于前壁(1)、后壁(2)和左右两个侧壁(3)(4)围成的空间之内的一个上层子卧室和一个下层子卧室;上、下层子卧室的房门开设于前壁(1);房门外有共用的走廊;上层子卧室内的地板以及固定床板构成下层子卧室内的跃层式的顶棚;其特征在于a)走廊地板(14)低于上层子卧室地板(8-1)、高于下层子卧室地板(8-2);并且走廊地板(14)经由上层子卧室的房门(12-1)以及踏阶(11-1)与上层子卧室地板(8-1)相连通;走廊地板(14)经由下层子卧室的房门(12-2)以及踏阶(11-2)与下层子卧室地板(8-2)相连通;b)上层子卧室的地板(8-1)和固定床板(9-1),以及上层子卧室与下层子卧室之间的至少三个间壁即横间壁(6)、纵间壁(5)和床下间壁(7)将上、下层子卧室相互分隔;其中横间壁(6)的底边接上层子卧室的固定床板(9-1)的边沿;横间壁(6)的两个侧边中的一个侧边接一侧壁,另一个侧边接纵间壁(5)的一个侧边;纵间壁(5)的另一个侧边接上、下层子卧室的房门(12-1)(12-2)之间的前壁(1);床下间壁(7)封在上层子卧室的床板(9-1)至上层子卧室的地板(8-1)之间。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一种双层卧室,其特征是a) 上层子卧室和下层子卧室的床铺中部至床头处的一段床板是可绕床铺中部的铰轴向 床尾方向翻折起来的可翻折床板(16);b) 放平状态的可翻折床板(16)下方有座台(17),座台(17)前至侧壁之间有地板;该座台(17) 与可翻折床板(16)构成一个座椅,装有调角机构(26)的可翻折床板(16)构成该座椅的可 调角靠背。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层卧室,其特征是包括至少两个相互并排结合且共用一 个走廊的所述的双层卧室;这两个相邻的双层卧室的上、下层子卧室的位置布局互为镜 像;这两个相邻的双层卧室的上层子卧室或者下层子卧室之间靠门口地板一侧的共用侧 壁上开有一扇带双向反锁装置的内房门。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层卧室,其特征是a) 包括至少两个相互并排结合且共用一个走廊的所述的双层卧室;b) 其中相邻的双层卧室共用同一个侧壁;c) 相邻的两个双层卧室中的一个双层卧室的上层子卧室或下层子卧室的可调角座椅前的侧壁下部有伸脚洞(23-l)(23-2),该伸脚洞(23-l)(23-2)嵌入侧壁另一侧的相邻双层卧 室中。
5.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之一所述的一种双层卧室,其特征是上层子卧室内靠纵间壁(5)下 部有一个附加座位(22-l);下层子卧室内的房门(12-2)侧旁位于前壁(1)和床沿之间也有一 个附加座位(22-2)。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双层卧室,其特征是在所述的附加座位(22-l)(22-2)的上方 有铰接在纵间壁(5)或者前壁(1)上的可在竖直和水平姿态之间翻折收放的洗手盆 (31-1)(31-2)。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双层卧室,其特征是所述的上层子卧室和下层子卧室内的附加座位(22-l)(22-2)是后边缘铰接在基座上的可以竖直翻开的翻盖式坐板,并且,该坐 板下面有马桶(37-l)(37-2)。
8.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双层卧室,其特征是所述洗手盆(31-l)(31-2)内有位于前部 的主水槽(31-l-01)(31-2-01)和位于后部的有开口朝向洗手盆(31-l)(31-2)前沿的副水槽 (31-1 -02)(31 -2-02),副水槽(31 -1 -02)(31 -2-02)的后壁部靠近洗手盆(31 -1 )(31 -2)的铰轴 (31-1 -03)(31 -2-03)处有连通下水管道的出水口 (31 -1 -04)(31 -2-04)。
9.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双层卧室,其特征是所述洗手盆(31-l)(31-2)内有位于前部 的主水槽(31-l-01)(31-2-01)和位于后部的有开口朝向洗手盆(31-l)(31-2)前沿的副水槽 (31-1 -02)(31 -2-02),副水槽(31 -1 -02)(31 -2-02)的后壁部靠近洗手盆(31 -1 )(31 -2)的铰轴 (31-1 -03)(31 -2-03)处有连通下水管道的出水口 (31 -1 -04)(31 -2-04)。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双层卧室,其特征是上层子卧室和下层子卧室的座椅前的 侧壁或后壁(2)上装有可收放的台桌(21);可翻折床板(16)的充当座椅靠背的一面的两边装 有可收放的座椅扶手(20)。
全文摘要
一种适合应用在铁路客车车厢、客轮等交通工具以及旅馆中的双层卧室,包括上下两层相互结合的子卧室,上、下层子卧室内的地板8-1、8-2别高于和低于走廊地板14,并借助踏阶与走廊地板14连通。室内床铺的可翻折床板16与下方的座台构成可调角的带扶手靠背椅。可收放的洗手盆31下面有可充当附加座位的马桶。左右相邻的子卧室之间还可以随时借助内房门相互连通成双人间。抬高的走廊14便于人员进出上下层子卧室;可转换成靠背座椅的床铺旁有容许人员站立的地板。在标准25型铁路客车中可以安排44个带靠椅、床铺、卫生间设备、视听上网设备的单人包房,在狭小空间内为乘客提供了功能完善的舒适的私密空间。
文档编号A47C19/00GK101235676SQ20071003690
公开日2008年8月6日 申请日期2007年1月29日 优先权日2007年1月29日
发明者君 于 申请人:君 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