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椅扶手调节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8202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座椅扶手调节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调节机构, 一种能多方向、多角度调节座椅扶手至恰 当位置的座椅扶手调节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电脑的普及使用,人们对座椅扶手(特别是办 公椅扶手、学习用椅扶手)提出了特殊的要求,为此在座椅的扶手中设置了能 调节座椅扶手高度、延伸度、角度的调节器,通过调节器的调节来适应人们的使用所需。传统的座椅扶手调节器的功能是,对座椅扶手实施一维调节,即只能实施 高度调节、或实施延伸度调节、或实施角度调节中的一种调节。另外,现在市场上销售的某些座椅扶手调节器虽然可以完成多维调节,但 是需要多次叠加多个一维调节器,在实际使用中存在的缺陷是1. 由于这种座椅扶手调节器是采用多次叠加一维调节器的方式实现扶手多 维调节,由此使得扶手调节器的零件多、功能重复件多、控制钮多、结构复杂, 不仅原材料及劳动力浪费、生产成本高,操作繁难也给使用者带来使用不便;2. 由于这种座椅扶手调节器的零件多结构复杂,因此使得加工工艺复杂加 工成本高,过多的零部件和复杂的加工工艺容易出现生产的质量问题;3. 由于这种座椅扶手调节器采用叠加多个一维调节器实现扶手多维调节, 各个一维调节器质量都能决定整体的质量,由此给质量控制增加难度,且叠加 多个一维调节器需要过多的连接容易出现使用的安全隐患问题。实用新缝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全新的座椅扶手调节机构,它既能多方位调 节座椅扶手至使用者所需的恰当位置,又具有结构紧凑、调节安全可靠的功效。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座椅扶手调节机构,其特点是包括 一固定 件,其上端竖向形成有的升降限制通孔; 一升降件,可移动地套设在所述固定 件上,其中部件壁上形成有贯穿的升降控制通孔,且在上端橫向形成有移动限 制通孔; 一移动件,可移动地卡设在所述升降件上,其上形成有铰接孔和移旋 控制通孔; 一旋转件,可转动地铰接在所述移动件上,其上形成有旋转限制通 孔和铰接翻口; 一升降控制栓,依次穿入所述升降控制通孔和升降限制通孔; 一复位弹簧,套设于所述升降控制栓上; 一栓套,穿过所述升降控制通孔套设 在所述升降控制栓上;以及一移旋控制旋钮,分别套设在所述移动限制通孔、 移旋控制通孔和旋转限制通孔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构想,较佳地是,还包括 一垫圈,套设于所述升 降控制栓上,且其中一侧平面被所述复位弹簧压触,而另一侧平面与所述固定 件接触。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构想,较佳地是,还包括 一固定销,穿入且固接 所述栓套和升降控制栓。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构想,较佳地是,还包括 一挡圈,设置于所述旋 转件外侧并套卡在所述移旋控制旋钮末段上的卡槽内而与所述移旋控制旋钮 固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构想,较佳地是,所述升降限制通孔、移动限制通 孔和旋转限制通孔皆呈波浪形状。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构想,较佳地是,所述移旋控制旋钮套入所述移动 限制通孔部分的最大外径是大于所述移动限制通孔的最小孔径,且所述移旋控 制旋钮的最小外径是小于所述移动限制通孔的最小孔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构想,较佳地是,所述移旋控制旋钮套入所述旋转 限制通孔部分的最大外径是大于所述旋转限制通孔的最小孔径,且所述移旋控 制旋钮的最小外径是小于所述旋转限制通孔的最小孔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构想,较佳地是,所述栓套的高度是大于其所穿过 的所述升降件壁上的升降控制通孔外端面至升降限制通孔端面的距离。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构想,较佳地是,所述升降控制栓与栓套固接后所 述升降控制栓的轴向可移动距离是大于所述升降限制通孔的深度。本实用新型座椅扶手调节机构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技术方案,使之与现有技 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1. 本实用新型由于升降件套设在固定件上且在固定件上移动,移动件卡设 在升降件上且可在升降件上移动,旋转件铰接在移动件上且可在移动件上转动,因此,当使用者按压升降控制栓就可以移动升降件实施高度调节,当使用 者转动移旋控制旋钮就可以伸缩移动件实施延伸度调节,当使用者移动旋转件 可以实施角度调节,直至使用者所需的恰当位置,从而使本实用新型的座椅扶 手调节机构能对座椅的扶手分别或同时进行高度、延伸度和角度的三维调节, 非常方便实用。2. 本实用新型由于移旋控制旋钮分别套设在升降件的波浪形状的移动限制 通孔、移动件上的移旋控制通孔和旋转件的波浪形状旋转限制通孔内,挡圈设 置于旋转件外侧并套卡在移旋控制旋钮末段上的卡槽内而与移旋控制旋钮固 接,因此,当使用者扭转移旋控制旋钮既可控制移动件能否伸縮移动,又可控 制旋转件能否旋转,使用者操纵简便。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以上的一般性描述和以下的详细描述都是示例性和说明 性的,并且旨在更清楚理解本实用新型并提供进一步的解释。


为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结构特点和效果,以下将结合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本说明书一起 起到解释本实用新型原理的作用,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座椅扶手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侧剖视图; 图3是图1的俯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座椅扶手调节机构在使用过程中当使用者扭转移旋控制 旋钮至旋转开放位时,座椅扶手调节机构的局部状态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座椅扶手调节机构在使用过程中当使用者扭转移旋控制 旋钮至移动开放位时,座椅扶手调节机构的局部状态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座椅扶手调节机构的升降控制栓初始状态时,座椅扶手 调节机构的局部状态剖视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座椅扶手调节机构在使用过程中当使用者按压升降控制 栓时至升降开放位时,座椅扶手调节机构的局部状态剖视示意图。具侔实滩方式现在将详细参考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其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在任何可能 的情况下,在所有附图中将使用相同的标记来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分。此外,尽管 本实用新型中所使用的术语是从公知公用的术语中选择的,但是本实用新型说明书 中所提及的有些术语则是申请人按其判断来选择的,其详细含义在本文的描述的相 关部分中说明。此外,要求不仅仅通过所使用的实际术语,而是还要通过每个术语 所蕴含的意义来理解本实用新型。请参见图l一3所示,它们是本实用新型座椅扶手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的座椅扶手调节机构,包括以下部件 一固定件1;套设在固定件1 上且可在固定件1上移动的一升降件2;卡设在升降件2上且可在升降件2上移动的一移动件3;铰接在移动件3上且可在移动件3上转动的一旋转件4。其中,上述部件与一般座椅的连接关系如下固定件1固定连接在座椅(未 图示)上,座椅扶手(或扶手护垫)固定连接在旋转件4上,从而使得本实用 新型的座椅扶手调节机构与座椅相接合。而通过下文所叙述的调节旋转件4和 固定件1之间的相对位置以及位移和位移量,即可达到调节座椅和座椅扶手之 间的高度、延伸度、角度至使用者所需的恰当位置,以适应人们的工作和学习 所需。请继续参见图l一3所示,固定件1的上端中部形成竖向设置的升降限制通 孔11,该升降限制通孔11呈波浪形状,以便调整套设在固定件1上的升降件2 与固定件l之间的高度;升降件2的上端中部形成横向设置的移动限制通孔22, 该移动限制通孔22呈波浪形状,以便调整卡设在升降件2上的移动件3与升 降件2之间的延伸度;移动件3上形成有 一铰接孔31和一移旋控制通孔32; 旋转件4的左端中部以铰接翻口 41为圆心形成弧状设置的旋转限制通孔42, 该移动限制通孔42呈波浪形状,以便调节铰接在移动件3上的旋转件4与移
动件3之间的角度。本实用新型座椅扶手调节机构还包括复位弹簧52,套设在升降控制栓5 上,且一端施加弹力地与升降控制栓5压触,而另一端与垫圈54—平面压触; 一垫圈54,套设在升降控制栓5上,且其一侧平面被复位弹簧52压触,而另 --侧平面与固定件1接触;升降控制栓5,依次穿入复位弹簧52、垫圈54、升 降件2壁上一边的升降控制通孔21、固定件1上波浪形状的升降限制通孔11、 升降件2壁上另一边的升降控制通孔23;栓套51,穿过升降件2壁上另一边 的升降控制通孔23套设在升降控制栓5上;固定销53,穿入且固接栓套51和 升降控制栓5。另外,本实用新型座椅扶手调节机构还包括分别套设在波浪形状的移动 限制通孔22、移旋控制通孔32和波浪形状的旋转限制通孔42内的移旋控制旋 钮6;以及挡圈61,设置于旋转件4外侧并套卡在移旋控制旋钮6末段上的卡 槽内而与移旋控制旋钮6固接。本实用新型座椅扶手调节机构在加工过程中,为了能对套设在固定件1上 移动的升降件2与固定件1之间的高度调整实施有效地控制,要求进入并在升 降限制通孔11内移动的这部分升降控制栓5上轴向部分以略大于升降限制通 孔ll深度的距离为长度,其前、后设置分别大于和小于升降限制通孔11最小 孔径的两个外径部分,升降控制栓5与栓套51固接后升降控制栓5的轴向可 移动距离是大于升降限制通孔11的深度,升降控制栓套51的高度是大于其所 穿过的升降控制通孔23外端面至升降限制通孔11端面的距离,升降控制栓5 与栓套51固接后的长度是大于升降控制通孔21、 23深度与升降限制通孔11 深度的总和,升降控制栓5与栓套51固接后升降控制栓5、复位弹簧52、垫 圈54、栓套51不能进入波浪形状的升降限制通孔11,升降控制栓5与栓套51 固接后升降控制栓5外端面至升降控制通孔21外端面的距离是大于升降限制 通孔11的深度且大于升降控制通孔21内端面至升降限制通孔端面的距离;为 了能对卡设在升降件2上移动的移动件3与升降件2之间的延伸度调整实施有 效地控制,以及对铰接在移动件3上转动的旋转件4与移动件3之间的角度调 整实施有效地控制,要求套入移动限制通孔22的这部分移旋控制旋钮6的径 向部分以移动限制通孔22的深度为长度,分别设置大于和小于移动限制通孔22最小孔径的两种外径,套入旋转限制通孔42的这部分移旋控制旋钮6的径 向部分以旋转限制通孔42的深度为长度,分别设置大于和小于旋转限制通孔 42最小孔径的两种外径。移旋控制旋钮6套入移动限制通孔22部分的大外径 是大于移动限制通孔22的最小孔径且移旋控制旋钮6套入移动限制通孔22部 分的最小外径是小于移动限制通孔22的最小孔径,移旋控制旋钮6套入旋转 限制通孔42部分的最大外径是大于旋转限制通孔42的最小孔径且移旋控制旋 钮6套入旋转限制通孔42部分的最小外径是小于旋转限制通孔42的最小孔径, 移旋控制旋钮6的旋钮端不得进入移动限制通孔22,套卡在移旋控制旋钮6末 段上卡槽内的挡圈61不得进入旋转限制通孔42,被挡圈61套卡的移旋控制旋 钮6的轴向自由移动距离必须小于移动限制通孔22和旋转限制通孔42中的任 意一孔的深度。本实用新型座椅扶手调节机构在安装过程中,复位弹簧52稍稍压紧升降控 制栓5和垫圈54且留有一定程度的预压力,压力的大小程度须使得垫圈54、 升降控制栓套51能紧贴固定件1。请参见图3 — 5所示,它们是在使用过程中当使用者扭转移旋控制旋钮6 时的局部状态示意图。在图4中,当使用者扭转移旋控制旋钮6至旋转开放位 时,移旋控制旋钮6的最小外径与旋转限制通孔42的最小孔径平行,铰接在 移动件3上的旋转件4与移动件3之间可实施角度调整,而卡设在升降件2上 的移动件3与升降件2之间不能移动;在图5中,当使用者扭转移旋控制旋钮 6至移动开放位时,移旋控制旋钮6的最小外径与移动限制通孔22的最小孔径 平行,卡设在升降件2上的移动件3与升降件2之间可实施延伸度调整,而铰 接在移动件3上的旋转件4与移动件3之间则不能转动。请参见图6、 7所示,它们是本实用新型座椅扶手调节机构在使用过程中当 使用者按压升降控制栓5时的局部状态示意图。在图6中,当使用者未按压升 降控制栓5时,升降控制栓5处于初始状态,升降控制栓5的大外径部分驻留 在升降限制通孔11内,套设在固定件1上的升降件2与固定件1之间的高度 不能调整;在图7中,当使用者按压升降控制栓5时,升降控制栓5的小外径 部分进入升降限制通孔11内,套设在固定件1上的升降件2与固定件1之间 的高度可实施调整。
综上所述,由于升降件套设在固定件上且在固定件上移动,移动件卡设在 升降件上且在升降件上移动,旋转件铰接在移动件上且在移动件上转动,升降 控制栓依次穿过复位弹簧,垫圈,升降件壁上一边的升降控制通孔,固定件上 波浪形状的升降限制通孔,升降件壁上另一边的升降控制通孔,套入穿过升降 件壁上另一边的升降控制通孔的栓套内,固定销将栓套与升降控制栓固接,移 旋控制旋钮的一部分分别穿过且套设在升降件的波浪形状的移动限制通孔,移 动件上的移旋控制通孔,旋转件的波浪形状旋转限制通孔内,挡圏于旋转件外 侧套卡在移旋控制旋钮末段上的卡槽内与移旋控制旋钮固接。由此,当使用者 按压升降控制栓就可以移动升降件对本机构实施高度调节,当使用者转动移旋 控制旋钮就可以伸縮移动件对本机构实施延伸度调节,并且当使用者转动旋转 件就可以对本机构实施角度调节,直至使用者所需的恰当位置。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座椅扶手调节机构能对座椅的扶手分别或同时进行高 度、延伸度和角度的三维调节,非常方便。虽然本实用新型已参照当前的具体实施例来描述,但是本技术领域中的普 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在没有脱离 本实用新型精神的情况下还可作出各种等效的变化或替换,因此,只要在本实 用新型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上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申请的权利要 求书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 一种座椅扶手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固定件,其上端竖向形成有的升降限制通孔;一升降件,可移动地套设在所述固定件上,其中部件壁上形成有贯穿的升 降控制通孔,且在上端横向形成有移动限制通孔;一移动件,可移动地卡设在所述升降件上,其上形成有铰接孔和移旋控制 通孔;一旋转件,可转动地铰接在所述移动件上,其上形成有旋转限制通孔和铰 接翻口;一升降控制栓,依次穿入所述升降控制通孔和升降限制通孔; 一复位弹簧,套设于所述升降控制栓上;一栓套,穿过所述升降控制通孔套设在所述升降控制栓上;以及 一移旋控制旋钮,分别套设在所述移动限制通孔、移旋控制通孔和旋转限 制通孔内。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扶手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一垫圈, 套设于所述升降控制栓上,且其中一侧平面被所述复位弹簧压触,而另一侧平 面与所述固定件接触。
3.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座椅扶手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一固定 销,穿入且固接所述栓套和升降控制栓。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扶手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一挡圈, 设置于所述旋转件外侧并套卡在所述移旋控制旋钮末段上的卡槽内而与所述 移旋控制旋钮固接。
5.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座椅扶手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限制通 孔、移动限制通孔和旋转限制通孔皆呈波浪形状。
6.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座椅扶手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旋控制旋 钮套入所述移动限制通孔部分的最大外径是大于所述移动限制通孔的最小孔 径,且所述移旋控制旋钮的最小外径是小于所述移动限制通孔的最小孔径。
7.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座椅扶手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旋控制旋 钮套入所述旋转限制通孔部分的最大外径是大于所述旋转限制通孔的最小孔 径,且所述移旋控制旋钮的最小外径是小于所述旋转限制通孔的最小孔径。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扶手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栓套的高度 是大于其所穿过的所述升降件壁上的升降控制通孔外端面至升降限制通孔端 面的距离。
9.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座椅扶手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控制栓 与栓套固接后所述升降控制栓的轴向可移动距离是大于所述升降限制通孔的 深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旨在设计一种座椅扶手调节机构,其主要包括固定件、套设在固定件上移动的升降件、卡设在升降件上移动的移动件、铰接在移动件上转动的旋转件,另外还包括一些控制调节高度、延伸度的升降控制栓和移旋控制旋钮等部件。当使用者按压升降控制栓、转动移旋控制旋钮或转动旋转件就可以分别或同时实施高度、延伸度、角度的调节,直至使用者所需的恰当位置,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座椅扶手调节机构能对座椅的扶手进行高度、延伸度和角度的三维调节,方便实用。
文档编号A47C1/03GK201019318SQ20072006724
公开日2008年2月13日 申请日期2007年2月12日 优先权日2007年2月12日
发明者梁铧友 申请人:梁铧友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