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婴儿秋千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婴儿秋千,尤其涉及一种有动力的婴儿秋千。
技术背景护幼员通常用幼儿秋千抚慰幼儿。幼儿秋千主要包括将幼儿安全地 安放在高于地面位置的座椅、以及支撑所述座椅并允许座椅以往返的方 式运动的框架机构。往返的方式运动主要为向前和向后的方向运动,也 有一些幼儿座椅提供从一侧到另一侧的运动。 一种习知幼儿秋千包括悬 挂于框架上的座椅,所述框架由延伸到幼儿正上方的支撑结构形成,并 被横向相对的支撑脚支撑,这种上方的支撑结构在幼儿的正上方形成了 一个物理障碍,因而限制了接近位于座椅内的幼儿。这种幼儿秋千可以在1994年4月4号公告给丹尼尔-宾奇等人美国外观设计专利第0345, 777 号中见到。上部的支撑结构不仅成为从幼儿上方接近秋千内幼儿的障碍, 而且该支撑结构也成为观察幼儿的障碍。作为对由所述上部支撑结构所形成的障碍的解决方案,发展出了"无 顶式"的幼儿秋千。这种幼儿秋千可以在1989年4月18日公告的由刘 易斯 克哈斯以及詹姆斯 玛瑞尔发明的美国专利第4, 822, 033号中见 到,其上部的支撑结构被去除了,以提供从上方接近座椅上的幼儿的通 道。然而,在这种幼儿秋千中,幼儿能够抓到任何一个横向相对的支撑 脚,特别是当幼儿在支撑脚之间前后摆动时更容易出现上述问题。摆动 中的幼儿与一个支撑脚之间的接触会导致伤害幼儿。而且,幼儿可能会 抓住其中一个支撑脚并将自己拉离座椅,特别是当幼儿没有被安全带固定在座椅上时更容易出现上述问题前面提到的无顶式的幼儿秋千演变为去除秋千座椅前方框架结构的 方式,例如去除支撑脚的方式,以提供幼儿秋千"开放侧边"的秋千框架结构。这种开放侧边的幼儿秋千可以在前面提到的在1989年4月18 日公告的由刘易斯 克哈斯以及詹姆斯 玛瑞尔发明的美国专利第 4,822,033号中见到。在克哈斯及马瑞尔的专利中,幼儿秋千提供具有开 放顶部及开放侧边的结构,以提供几乎从座椅前方任何位置都可以观察 和接近座椅内的幼儿的功能。市面上大多数的幼儿秋千的摆动运动类似于钟摆运动。虽然这种摆 动运动能够通过机械弹簧操作的摆动机构来保持,但是现在大多数幼儿 秋千的摆动普遍是通过设置在与被框架结构上靠近座椅转轴位置的小型 电动马达来保持。这种电动马达的电力是通过装设在与电动马达所在的 同一个塑料壳体内的一组干电池提供。这种电池驱动马达影响从支撑架 上悬挂的幼儿座椅摆动的例子可以在1996年6月11日公告的由丹尼 尔*米切尔等人发明的美国专利第5,525, 113号及1998年11月10日公 告的由丹尼尔 宾奇等人发明的美国专利第5, 833, 545号中见到。市面上大多数幼儿秋千利用一个装置将悬架管体插入一个收容件 内,该收容件与枢转组件一体成型。然后,利用一个锁固件,如螺丝, 螺栓及螺母,或者带有弹簧的按钮将该悬架管体固定在该收容件内。因 为将悬架管体上孔对准收容件对应的孔时较为困难,所以这种连接装置 通常需要消费者核实在安装期间锁固件是否正确安装,当秋千变松弛从 而从所述枢转组件落下的时候,正确的安装尤为重要。将座椅装置从架 体装置上拆卸时,这些锁固件必须要卸掉并且放置好,以便秋千要重新安装时可以重复使用。这些操作比较复杂、工作量比较繁重。虽然这种将干电池放置在与电动马达同一个壳体内的设置方便了电 源与电动马达之间的布线,但是也有诸多缺陷。将干电池布置在秋千座 椅的上方,当护幼员在用新电池更换已经耗尽的电池时,位于座椅内的 儿童可能会被掉下的电池砸到。干电池系在击电池容器内包含酸性物质 所制成。有时候这些酸会从电池内溢出,从而会有给座椅内的幼儿造成 伤害的风险。将电池组与电动马达放置在同一个塑料壳体内的设置也增 加了秋千重心的高度,从而增加了秋千翻倒的可能性。最后,由于用来 容纳电动马达和电池组的壳体的空间要求比仅单独容纳电动马达的还要 大,因而该体积较大的壳体会阻碍观察幼儿的视线。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 一种电池盒没有安全隐患的婴儿秋千。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稳定性好的婴儿秋千。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从前方位置可几乎不 受限制地观察秋千座椅内婴儿的婴儿秋千。本发明的第四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乘座安全的婴儿秋千。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实现婴儿秋千,包括一座椅组件和一支架组件,可往复运动的 座椅组件通过一悬挂装置连接于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 支架组件包括一底座和一与底座连接的立柱,所述悬挂装置设 置于立柱的顶端;所述悬挂装置与底座的位置关系为,在水平投影面内,所述悬挂装置落入所述底座区域内,并且靠近所述底座的后端;座椅组件包括一座椅和二吊杆,所述吊杆的底端连接于座椅二侧,所述吊杆的顶端通过所述悬挂装置连接支架 组件;所述吊杆是弯曲的杆件,其底端向前弯曲,以便座椅内 的婴儿无法抓到吊杆,吊杆弯曲程度为,当座椅组件运动至前 极限位置时,在水平投影面内,座椅之重心位于底座区域内, 当座椅组件运动至后极限位置时,在水平投影面内,座椅之重 心仍位于底座区域内;所述支架组件具有为所述座椅组件之往 复运动提供动力之马达,以及为马达提供电力之电池组;马达 设置于立柱的顶端,通过一传动装置为座椅组件之往复运动提 供动力;电池组设置于一位于底座的电池盒内,通过导线连接 马达。
婴儿秋千,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为空心的管件制成。
婴儿秋千,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前端包含一横向设置的 连接段,连接段的二端向后形成二条纵向设置的支承段,支承 段的尾端向上延伸形成所述的立柱,立柱顶端向前倾斜。
婴儿秋千,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一前脚架和一与该 前脚架相交的后脚架,所述立柱及前脚架形成一向前并向上的 凹面。
婴儿秋千,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件的截面为椭圆形,且椭 圆的短轴沿秋千的左右方向设置。
婴儿秋千,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前脚架和后脚架, 前脚架和后脚架在底座顶端交汇形成底座顶端;前脚架底端具 有一横向设置的连接段,后脚架的底端也设有一横向设置的连 接段;前脚架的长度大于后脚架的长度。
婴儿秋千,其特征在于该前脚架于该底座顶端继续向上延 伸,形成所述的立柱。
婴儿秋千,其特征在于,前脚架是一凹面向前并向上的弧 形,前脚架与该立柱形成一凹面向前的弧形;所述电池盒设置在底座顶端。
婴儿秋千,其特征在于,前脚架及其延伸的立柱是一凹面
向前并向上的弧形,后脚架是一凹面向后的弧形;所述电池盒 设置在底座顶端。
婴儿秋千,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盒与马达之间的导线设 置于空心立柱的内部。
婴儿秋千,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前脚架和后脚架, 前脚架和后脚架在底座顶端交汇形成底座顶端,所述电池盒设 置在远离所述马达的所述底座的顶端。
本发明涉及的婴儿秋千,因底座设置于座椅的下方,电池 盒设置在底座上,与现有技术相比,在更换电池时,不会因为 电池的滑落而伤及座椅内的婴儿,并且,电池久用可能发生腐 蚀性物质泄露,并由上至下流动并被婴儿接触到,从而对婴儿 造成伤害,本发明涉及的婴儿车,因电池盒设置在底座,完全 避免了因此给婴儿造成伤害的可能性。电池盒设置于底座,与 现有技术相比,还可以降低婴儿秋千重心的位置,从而增加婴 儿秋千的稳定性;另一方面,本发明涉及的婴儿秋千,当座椅 组件运动至前极限位置时,在水平投影面内,座椅之重心位于 底座区域内,当座椅组件运动至后极限位置时,在水平投影面 内,座椅之重心仍位于底座区域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 之婴儿秋千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更有保障。本发明涉及的婴儿秋 千,吊杆是弯曲的杆件,其底端向前弯曲,座椅内的婴儿无法 抓到吊杆,婴儿无法因抓到吊杆而将自己拉离座椅,与现有技 术相对比,增加了婴儿秋千的安全性;同样因为吊杆是弯曲的 杆件,其底端向前弯曲,所以座椅往复运动的区域内,婴儿接 触不到立柱,不会因往复运动夹伤婴儿的手或脚,与现有技术 相比,本发明涉及的婴儿秋千对乘座婴儿更有安全保障。本发 明涉及的婴儿秋千,因吊杆是弯曲的杆件,其底端向前弯曲,吊杆的顶端通过悬挂装置挂接于立柱顶端,因而立柱及吊杆均 位于婴儿乘座区域的后方,所以本发明涉及的婴儿秋千与现有 技术相比,从前方位置可几乎不受限制地观察秋千座椅内婴儿。
图1是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第二个实施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
参考图1,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是一种婴儿秋千,图1示出 了该婴儿秋千侧面示意图,该婴儿秋千包括一座椅组件110和 一支架组件120,可往复运动的座椅组件110通过悬挂装置131 连接于支架组件120,支架组件120包括底座和立柱122,所述 悬挂装置131设置于立柱122的顶端;所述立柱122设置于底 座后端,所述悬挂装置131与底座的位置关系为,在水平投影 面内,悬挂装置131落入底座区域内,并且靠近底座的后端; 座椅组件110包括一个座椅111和二条吊杆112,吊杆112的底 端通过调节装置113连接于座椅111 二侧,吊杆112的顶端通 过悬挂装置131连接支架组件120;所述吊杆112是弯曲的杆件, 其底端向前弯曲,以便座椅111内的婴儿无法抓到吊杆112,从 而保障座椅111内的婴儿不会把自己拉离座位111而产生危险, 吊杆112弯曲程度为,当座椅组件110运动至前极限位置时, 在水平投影面内,座椅111之重心位于底座区域内,所谓底座 区域指底座与地面支承点围成的区域,当座椅组件110运动至 后极限位置时,在水平投影面内,座椅111之重心仍位于底座 区域内;并且在此实施例中,在座椅111运动区间内,底座处 于座椅111的下方;婴儿秋千的支架组件120包括底座和立柱 122,底座及立柱122由单一管件弯制而成,底座前端为横向设置的连接段,连接段的二端向后弯折形成二条纵向设置的支承 段121,形成一个"U"形,以当然也可以是"U "形。支承段
121的尾端向上弯折形成所述的立柱122,立柱122顶端向前倾 斜。本实施例中,底座之连接段、支承段121,以及立柱122均 为空心的管件,立柱122为向前弯曲的弧形,以便形成加大座 椅111活动空间。支架组件120具有为座椅组件110之往复运 动提供动力之马达,以及为马达提供电力之电池组;马达设置 于立柱122顶端,通过传动装置为座椅组件110之往复运动提 供动力;电池组设置于一个电池盒141内,通过导线连接马达; 所述电池盒141设置于底座上。本实施例中,只设置一个马达, 并设置于一侧的悬挂装置131内,当然,二侧的悬挂装置131 内均设置马达,也同样能实现本发明。连接吊杆112与座椅111 之调节装置113,用于调节座椅111与吊杆112之间的角度,以 便调整座椅111倾斜角度,增加婴儿的舒适度。本实施例中, 电池盒141通过螺丝钉锁定在立柱122与支承段121的交汇处; 支承段121底部还设置有支承脚123。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实施 例之婴儿秋千具有电池盒141没有安全隐患、稳定性好、从前 方位置可几乎不受限制地观察秋千座椅内婴儿、乘座安全的特 点。
参考图2,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也是一种婴儿秋千。图2 示出了本发明第二个实施例的侧面示意图。婴儿秋千包括一座 椅组件210和一支架组件220,可往复运动的座椅组件210通过 悬挂装置231连接于支架组件220,支架组件220包括底座和立 柱221,所述悬挂装置231设置于立柱221的顶端;所述立柱 221设置于底座后端,所述悬挂装置231与底座的位置关系为, 在水平投影面内,悬挂装置231落入底座区域内,并且靠近底 座的后端;座椅组件210包括一个座椅211和二条吊杆212,吊 杆212的底端通过调节装置213连接于座椅211 二侧,吊杆212 的顶端通过悬挂装置231连接支架组件220;所述吊杆221是弯曲的杆件,其底端向前弯曲,以便座椅211内的婴儿无法抓到
吊杆212,吊杆212弯曲程度为,当座椅组件210运动至前极限 位置时,在水平投影面内,座椅211之重心位于底座区域内, 所谓底座区域指底座与地面支承点围成的区域,当座椅组件210 运动至后极限位置时,在水平投影面内,座椅211之重心仍位 于底座区域内;并且在座椅211运动区间内,在本实施例中, 部分底座处于座椅211的下方;支架组件220具有为座椅组件 210之往复运动提供动力之马达,以及为马达提供电力之电池 组;马达设置于立柱211顶端,通过传动装置为座椅组件210 之往复运动提供动力;本实施例中,只设置一个马达,当然, 二侧的悬挂装置231内均设置马达,也同样能实现本发明。电 池组设置于一个电池盒241内,通过导线连接马达;所述底座 和立柱221均为空心的管件制成,管件的截面为椭圆形,且椭 圆的短轴沿秋千的左右方向设置。所述底座包括前脚架222和 后脚架223,前脚架222和后脚架223交汇形成底座顶端,并通 过一个连接件224锁定在于起;所述电池盒241设置于底座顶 端连接件224的内侧;前脚架222底端具有一横向设置的连接 段,后脚架223的底端也设有一横向设置的连接段;前脚架222 及后脚架223的底部还设置有支承脚225;前脚架222的长度大 于后脚架223的长度;前脚架222于底座顶端继续向上延伸, 形成所述的立柱221。前脚架222与立柱221 —起形成一凹面向 前并向上的弧形,后脚架223是一凹面向后的弧形;所述电池 盒与马达之间的连线设置于空心立柱221的内部。连接吊杆212 与座椅211之调节装置213,用于调节座椅211与吊杆212之间 的角度,以便调整座椅211倾斜角度,增加婴儿的舒适度。与 现有技术比较,本实施例之婴儿车具有电池盒241没有安全隐 患、稳定性好、从前方位置可几乎不受限制地观察秋千座椅内 婴儿、乘座安全的特点。
以上实施例只是二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实施例中未涉及的技术方案,完全可以参考以上实施例,并依据本发明之发明内 容部分的描述得以实施,均在本发明的保护之列,不再重复描 述。
权利要求
1、一种婴儿秋千,包括一座椅组件和一支架组件,可往复运动的座椅组件通过一悬挂装置连接于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组件包括一底座和一与底座连接的立柱,所述悬挂装置设置于立柱的顶端;所述悬挂装置与底座的位置关系为,在水平投影面内,所述悬挂装置落入所述底座区域内,并且靠近所述底座的后端;座椅组件包括一座椅和二吊杆,所述吊杆的底端连接于座椅二侧,所述吊杆的顶端通过所述悬挂装置连接支架组件;所述吊杆是弯曲的杆件,其底端向前弯曲,以便座椅内的婴儿无法抓到吊杆,吊杆弯曲程度为,当座椅组件运动至前极限位置时,在水平投影面内,座椅之重心位于底座区域内,当座椅组件运动至后极限位置时,在水平投影面内,座椅之重心仍位于底座区域内;所述支架组件具有为所述座椅组件之往复运动提供动力之马达,以及为马达提供电力之电池组;马达设置于立柱的顶端,通过一传动装置为座椅组件之往复运动提供动力;电池组设置于一位于底座的电池盒内,通过导线连接马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秋千,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为i、 2心的管件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婴儿秋千,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前端包含一横向设置的连接段,连接段的二端向后形成二条纵向设置的支承段,支承段的尾端向上延伸形成所述的立柱,立柱顶JV山 顺向前倾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秋千,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一前脚架和一与该前脚架相交的后脚架,所述立柱及前脚架形成一向前并向上的凹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婴儿秋千,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件的截面为椭圆形,且椭圆的短轴沿秋千的左右方向设置。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婴儿秋千,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 包括前脚架和后脚架,前脚架和后脚架在底座顶端交汇形成底座顶 端;前脚架底端具有一横向设置的连接段,后脚架的底端也设有一 横向设置的连接段;前脚架的长度大于后脚架的长度。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婴儿秋千,其特征在于该前脚架于 该底座顶端继续向上延伸,形成所述的立柱。
8、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婴儿秋千,其特征在于,前脚架是 一凹面向前并向上的弧形,前脚架与该立柱形成一凹面向前的弧 形;所述电池盒设置在底座顶端。
9、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婴儿秋千,其特征在于,前脚架及 其延伸的立柱是一凹面向前并向上的弧形,后脚架是一凹面向后的 弧形;所述电池盒设置在底座顶端。
10、 根据权利要求2或6或9任意一项所述的婴儿秋千,其特 征在于,所述电池盒与马达之间的导线设置于空心立柱的内部。
11、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秋千,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 包括前脚架和后脚架,前脚架和后脚架在底座顶端交汇形成底座顶 端,所述电池盒设置在远离所述马达的所述底座的顶端。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婴儿秋千,尤其涉及一种有动力的婴儿秋千。包括一座椅组件和一支架组件,可往复运动的座椅组件通过一悬挂装置连接于支架组件,所述支架组件包括一底座和一与底座连接的立柱,所述悬挂装置设置于立柱的顶端;马达设置于立柱的顶端,通过一传动装置为座椅组件之往复运动提供动力;电池组设置于一位于底座的电池盒内,通过导线连接马达。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电池盒没有安全隐患的婴儿秋千。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池盒没有安全隐患的婴儿秋千、一种稳定性好的婴儿秋千、一种从前方位置可几乎不受限制地观察秋千座椅内婴儿的婴儿秋千、一种乘座安全的婴儿秋千。
文档编号A47D13/10GK101254057SQ200810080509
公开日2008年9月3日 申请日期2008年2月5日 优先权日2008年2月5日
发明者罗伯特·豪特 申请人:明门实业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