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婴儿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9538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婴儿座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婴儿座椅,尤其是涉及一种婴儿坐于上面而不易 自行爬出的婴儿座椅。
背景技术
对于那些没有人搀扶就不能站立或者不能站稳的婴幼儿来说,他们通 常会面临这样一个阶段,即妈妈们由于各种原因经常希望在坐着的位置时 就能扶住她们的孩子,而不必用其臂腕来撑住她们的孩子。例如在给孩子 喂食时,有些妈妈会用枕垫或者气垫来撑着孩子,但是这样做法并不是很 有效且较不安全。为此,有人设计了一种名为"婴儿椅"的专利(专利号
为99816616.2),它包括椅座、靠背、两侧支架、前部支架以及位于前部 支架和两侧支架之间的用于使婴儿的腿从椅座向外伸出的两个凹槽,婴儿 椅的椅座的平面低于两个凹槽的底面,在两侧支架和前部支架的外表面上 设有用于安装可除去的托架或者桌盖的凹形构造。坐上去时,利用靠背、 两侧支架、前部支架把婴儿托住,相比用枕垫或者气垫来撑着较为有效且 具有更好的安全性。但是,若是碰到较为活泼点的婴儿时,婴儿的腿则有 可能从两个凹槽内自行爬出,容易发生意外,除非是在婴儿坐上去之后再 装上托架或者桌盖,婴儿才不易从座椅中爬出来,但是,每次使用都装托 架的话则较为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婴儿的腿有可能从两个凹槽 内自行爬出,容易发生意外等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使凹槽顶部的开口宽度小于凹槽中部的横向宽度,婴儿坐于上面而不易自行爬出的婴儿座椅。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 种婴儿座椅,包括椅座、靠背、两侧支架、前部支架以及位于前部支架和 两侧支架之间的用于使婴儿的腿从椅座向外伸出的两个凹槽,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凹槽顶部为开口设置,且凹槽顶部的开口宽度小于凹槽中部的横向 宽度。椅座、靠背、两侧支架、前部支架等部件可由聚氮酯材料整体模制 而成,聚氨酯材料具有一定的柔软度,把凹槽顶部的开口宽度设置地小于 凹槽中部的横向宽度,因而在使用时,大人可以把两侧支架和前部支架掰 开,增加凹槽的开口宽度,然后把婴儿的腿放入凹槽内,两侧支架和前部 支架在松开后恢复原状,由于一般的婴儿力气不是很大,通常无法掰开两 侧支架和前部支架,所以不易自行爬出,非常安全。
作为优选,所述的凹槽边沿与椅座、两侧支架及前部支架均为光滑连 接。凹槽边沿与椅座、两侧支架及前部支架均为光滑连接有利于保护婴儿 的皮肤。
作为优选,所述凹槽的下半部为圆弧形。凹槽的下半部为圆弧形,圆 弧形与婴儿的大腿形状相配合,婴儿的大腿置于上面较为舒适。
作为优选,椅座内腔的底面低于两个凹槽的底部。椅座内腔的底面低 于两个凹槽的底部,婴儿坐在里面时大腿是往上翘的,使得其不易爬出椅 座。
作为优选,所述椅座内腔的底面形状与人的屁股形状相配合。椅座内 腔的底面形状与人的屁股形状相配合,婴儿坐在里面较为舒适。
作为优选,所述椅座内腔的底面为倾斜设置,且其最低点位于靠背一 侧。椅座内腔的底面为倾斜设置,且其最低点位于靠背一侧,婴儿坐在里 面会向后倾斜,不易爬出椅座。作为优选,所述的两侧支架外表面上设有提手部。提手部的设置方便 婴儿坐着时的提抱移动。
作为优选,所述的提手部为内凹孔。提手部可以是内凹孔,手指伸入 内凹孔,方便着力。
作为优选,所述的提手部为凸缘。提手部也可以是凸缘,凸缘也可以 是着力点与内凹孔具有相同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的两侧支架的高度小于靠背的高度,且靠背的顶部设 置为拱形。靠背的高度设置地比两侧支架稍高一点,有利于对婴儿后背的 支撑,靠背的顶部设置为拱形有利于节省材料。
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特点l.把凹槽顶部的开口宽度设置地小 于凹槽中部的横向宽度,婴儿不易自行爬出,非常安全;2.凹槽的下半部 为圆弧形,圆弧形与婴儿的大腿形状相配合,婴儿的大腿置于上面较为舒 适;3.设置有提手部,方便婴儿坐着时的提抱移动。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附图1的剖视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 体的说明。
实施例l:见图l、图2, 一种婴儿座椅,包括椅座l、靠背2、两侧支
架3、前部支架4以及位于前部支架4和两侧支架3之间的用于使婴儿的腿 从椅座向外伸出的两个凹槽5,两个凹槽5对称设置于前部支架4的两侧, 凹槽5的顶部为开口设置,且凹槽5顶部的开口宽度小于凹槽5中部的横向宽度。椅座l、靠背2、两侧支架3、前部支架4等部件由聚氨酯材料整 体模制而成。凹槽5边沿与椅座1、两侧支架3及前部支架4均为光滑连接, 这样设置有利于保护婴儿的皮肤。
凹槽5的下半部为圆弧形,圆弧形与婴儿的大腿形状相配合,婴儿的 大腿置于上面较为舒适。椅座1内腔的底面低于两个凹槽5的底部,婴儿 坐在里面时大腿是往上翘的,使得其不易爬出椅座。椅座1内腔的底面形 状与人的屁股形状相配合,因而婴儿坐在里面较为舒适。椅座1内腔的底 面为倾斜设置,且其最低点位于靠背一侧。椅座内腔的底面为倾斜设置, 且其最低点位于靠背一侧,婴儿坐在里面会向后倾斜,不易爬出椅座。
两侧支架3外表面上设有内凹孔6作为提手部。手指伸入内凹孔,方 便着力,提手部的设置方便婴儿坐着时的提抱移动。两侧支架3的高度小 于靠背2的高度,且靠背2的顶部设置为拱形。靠背的高度设置地比两侧 支架稍高一点,有利于对婴儿后背的支撑,靠背的顶部设置为拱形有利于 节省材料。
使用时,由于聚氨酯材料具有一定的柔软度,把凹槽5顶部的开口宽 度设置地小于凹槽5中部的横向宽度,大人可以把两侧支架3和前部支架4 掰开,增加凹槽5的开口宽度,然后把婴儿的腿放入凹槽5内,两侧支架3 和前部支架4在松开后恢复原状,由于一般的婴儿力气不是很大,通常无 法掰开两侧支架3和前部支架4,所以不易自行爬出,非常安全。
实施例2:见图3,提手部为凸缘7。凸缘7作为着力点与内凹孔具有 相同效果。其余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
本实用新型可改变为多种方式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是显而易见的,这 样的改变不认为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所有这样的对所述领域技术人员 显而易见的修改将包括在本权利要求的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 一种婴儿座椅,包括椅座、靠背、两侧支架、前部支架以及位于前部支架和两侧支架之间的用于使婴儿的腿从椅座向外伸出的两个凹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凹槽顶部为开口设置,且凹槽顶部的开口宽度小于凹槽中部的横向宽度。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凹槽边沿与 椅座、两侧支架及前部支架均为光滑连接。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婴儿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下 半部为圆弧形。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婴儿座椅,其特征在于椅座内腔的底面低 于两个凹槽的底部。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婴儿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椅座内腔的底面形状与人的屁股形状相配合。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婴儿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椅座内腔的底 面为倾斜设置,且其最低点位于靠背一侧。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侧支架外 表面上设有提手部。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婴儿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提手部为内 凹孔。
9.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婴儿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提手部为凸缘。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侧支架的高度小于靠背的高度,且靠背的顶部设置为拱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婴儿坐于上面而不易自行爬出的婴儿座椅。它包括椅座、靠背、两侧支架、前部支架以及位于前部支架和两侧支架之间的用于使婴儿的腿从椅座向外伸出的两个凹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凹槽顶部为开口设置,且凹槽顶部的开口宽度小于凹槽中部的横向宽度。椅座、靠背、两侧支架、前部支架等部件可由聚氨酯材料整体模制而成,聚氨酯材料具有一定的柔软度,使用时,大人可以把两侧支架和前部支架掰开,增加凹槽的开口宽度,然后把婴儿的腿放入凹槽内,两侧支架和前部支架在松开后恢复原状,由于一般的婴儿力气不是很大,通常无法掰开两侧支架和前部支架,所以不易自行爬出,非常安全。
文档编号A47D1/00GK201238866SQ200820151979
公开日2009年5月20日 申请日期2008年8月15日 优先权日2008年8月15日
发明者朱成国 申请人:朱成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