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智能自动摇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9874阅读:37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新型智能自动摇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智能自动摇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市面上能买到的摇篮全部都是需要人工手摇的,在现阶段人工资 源极其匮乏,人力成本不断提高的前提下,人工摇篮显得极其浪费;而只让老 年人在家带婴儿,长期摇摇篮也非常吃力,不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因此, 摇篮实现电动化、自动化、智能化是非常必要的。虽然最几年也有各种各样电 动摇篮、智能摇篮专利通过申请,但大多数结构极不合理,不合乎传统摇篮的 模式,使得婴儿在摇篮中的摇晃很不舒服,入睡不安稳;有些智能摇篮结构极 其复杂,不易实施,因此,还没有真正的智能摇篮进入生产及市场阶段。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得摇篮自动摇摆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内摇篮通过四根连杆吊在外筐上,因此内摇篮可以自由摆动,导轨固定在 外筐上,直线电机在导轨上做直线往复运动,并带动固连其上的下半圆槽移动, 上半圆槽通过一个垫块固定在下半圆槽上,垫块的厚度等于滑轮的直径,所以 上半圆槽的弧形与下半圆槽的弧形中间距离刚好等于滑轮的直径,同时四根连 杆中的一根下端延伸并铰链连接一滑轮,连杆中间通过铰链连接在内摇篮上, 上端通过铰链连接在外筐上,因此,随着直线电机的左右移动,滑轮就会沿着 半圆槽移动,带动连杆围绕上支点左右摇摆,从而实现内摇篮左右摆动,实现 了智能化,节省了人工,且结构简单可行。
为了实现摇篮在左右两个极限位置摆动角度相同,必须把减速电机左右极 限位置的中点位于连杆与外筐连接点的垂直正下方,这样它的左右摆动幅度就 会相等。

图l是新型智能自动摇篮主示意图。
图2是新型智能自动摇篮侧示意图。
图3是新型智能自动摇篮电路图。图中1、直线电机,2、导轨,3、下半圆槽,4、滑轮,5、上半圆槽,6、 螺钉,7、螺帽,8、垫块,9、连杆,10、连杆,11、外筐,12、内摇篮,13、 连杆,14、连杆,15、定时器,16、开关,17、开关,18、婴儿哭声检测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图2中,内摇篮(12)通过四根连杆(9) (10) (13) (14)吊 在外筐(11)上,因此内摇篮(12)可以自由摆动,导轨(2)固定在外筐(11) 上,直线电机(1)在导轨(2)上做直线往复运动,并带动固连在其上的下半 圆槽(3)移动,上半圆槽(5)通过一个垫块(8)固连在下半圆槽(3)上, 垫块(8)的厚度等于滑轮(4)的直径,所以上半圆槽(5)的弧形与下半圆槽 (3)的弧形中间距离刚好等于滑轮(4)的直径,滑轮(4)可以在弧形槽内自 由运动,同时连杆(10)下端延长,滑轮(4)通过铰链连接在连杆(10)的下 端,连杆(10)中间通过铰链连接在内摇篮(12)上,上端通过铰链连接在外 筐(11)上,因此,随着直线电机(1)的左右移动,滑轮(4)就会沿着半圆 槽内运动,并带'动连杆(10)围绕上支点左右摇摆,从而实现内摇篮(12)左 右摆动。
在图3中,插上电源后,当婴儿想要睡觉时,可按下开关(16),在定时 器(15)上设定好需要摇摆的时间,直线电机(1)开始往复移动;当晚上睡觉 预防婴儿睡来后需要摇时,插上电源,断开开关(16),按下开关(17),当 晚上婴儿醒后哭泣,婴儿哭声检测电路(18)就会检测到信号,从而接通电路, 按照前面设定好的时间摇摆。
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智能自动摇篮,其特征为内摇篮(12)通过四根连杆(9、10、13、14)吊在外筐(11)上,导轨(2)固定在外筐(11)上,直线电机(1)在导轨(2)上,下半圆槽(3)固连在直线电机(1)上,上半圆槽(5)通过垫块(8)固连在下半圆槽(3)上,滑轮(4)置于槽中,滑轮(4)通过铰链连接在连杆(10)的下端,连杆(10)中间通过铰链连接在内摇篮(12)上,上端通过铰链连接在外筐(11)上。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智能自动摇篮,其特征是垫块(g)的 厚度等于滑轮(4)的直径。
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新型智能自动摇篮,其特征是直线电机(1) 左右极限位置的中点在连杆(10)与外筐(11)连接点的垂直正下方。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智能自动摇篮。内摇篮通过四根连杆吊在外筐上,因此内摇篮可以自由摆动,导轨固定在外筐上,直线电机在导轨上做直线往复运动,并带动固连其上的下半圆槽移动,上半圆槽通过垫块固定在下半圆槽上,滑轮置于槽中间,垫块的厚度等于滑轮的直径,同时四根连杆中的一根下端延伸并铰链连接滑轮,连杆中间通过铰链连接在内摇篮上,上端通过铰链连接在外筐上,因此,随着直线电机的左右移动,滑轮就会沿着半圆槽移动,带动连杆围绕上支点左右摇摆,从而实现内摇篮左右摆动,实现了智能化,节省了人工,且结构简单可行。
文档编号A47D9/02GK201286530SQ200820162859
公开日2009年8月12日 申请日期2008年8月21日 优先权日2008年8月21日
发明者黎建军 申请人:黎建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