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门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1534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门总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总体上涉及一种车辆车门使用的可折叠车门结构。更具体地 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在车辆车门的扶手和拉手区域的可折叠车门装饰弯 曲引发器设计。可折叠车门结构在正常使用时坚固和耐用,但是在侧面碰撞 的情况下展现了较弱的横向刚度。
背景技术
由于研发和政府要求的条例持续变得更为严格,车辆的侧面碰撞事件已 经被认为最优先考虑的事情之一。这些附加要求使得车门装饰系统的设计更 有挑战性,这是因为乘客可能会在车门扶手支撑件或拉手处撞击车门装饰。 众所周知,在车辆的车门上提供有扶手,扶手通常具有集成拉手以允许乘客 拉车门使之关闭。依照已知的设置,通常通过多种结构将车门扶手和拉手固 定至车辆车门内板。除了固定至车门内板,拉手还稳固地连接至扶手衬底。 这使得拉手周围的区域非常坚硬,其会负面影响乘客使其受伤。
将扶手和门拉手固定的已知的方法在打开车门及特别是关闭车门时为车 辆乘客提供了较好程度的横向车门作用。因此,车门装饰板的这个区域的刚 度减小可改善侧面碰撞表现。但是直到现在都没有能够解决该问题且不会影 响扶手和拉手张力和纵向强度的解决方案。
因此,如车辆技术中这么多领域,在车辆车门设计领域中还有空间用于 已知的门扶手、拉手支撑结构以及邻近支撑结构的可替代配置,其可在撞击 的情况下允许撞击车门的水平力转换为垂直移动(其可使扶手衬底的一部分 变形或弯曲),从而可防止或最小化扶手以及其相关车辆结构向乘客区内的移 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 一种在车辆中使用的车门总成,所述车门总成包括 材料流带,所述材料流带具有形成在其内的弯曲引发器区域;基本上连接至所述材料流带的扶手衬底,所述扶手衬底具有形成在其内的弯曲引发器区域;
可置于所述扶手村底上的能量吸收泡沫材料部分;及可置于所述能量吸
收泡沫材料部分上的扶手覆盖物。
根据本实用新型,可形成在所述材料流带上的所述弯曲引发器区域从由
包括薄化区域、凹口区域、开槽区域和切除区域組成的所述组中选择。
薄化区域、凹口区域、开槽区域和切除区域组成的所述组中选择。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材料流带为第一材料流带,所述车门总成可进一
步包括第二材料流带,所述第二材料流带垂直于所述第一材料流带。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扶手衬底具有可形成在其上的至少一个弯曲引发
器区域。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至少一个弯曲引发器区域可从所述由薄化区域、 凹口区域、开槽区域和切除区域组成的所述组中选择。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扶手衬底具有长轴,其中所述弯曲引发器区域可 为沿所述长轴形成的伸长型弱化区域。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扶手衬底具有长轴,其中所述弯曲引发器区域可 为垂直于所述长轴形成的伸长型弱化区域。
本实用新型为已知车辆车门扶手和拉手支撑结构设计提供了替代的设 置。依照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支撑结构设计,其在引起所述门把手支撑件弯 曲的同时继续提供可接受的耐用性和强度。为了完成这一点,对所述车门扶 手和拉手结构做出两个修改。首先,将成角度部分或弯曲部分加至所述扶手 支撑结构的材料流带以促进弯曲。这个方法克服了已知材料流带倾向于水平 的困难,从而引入了强压缩负荷路径。通过将角度加至所述材料流带,在受 到侧面碰撞时迫使竖直运动。其次,移除了所述门把手支撑结构的竖直部件, 同时在所述门把手支撑件内加入弯曲引发器。
该竖直运动接触到设计在扶手衬底内的弯曲线。这个设置有效地提供了 次负荷路径的使用以预弯曲主负荷路径,其确保在由弯曲引发器设定的位置 处开始弯曲,从而控制弯曲和其发展。通过设计所述扶手使之弯曲,实现了 所述压缩强度的减小,同时提供了用于张力的负荷路径。


4通过结合附图对优选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和特点 将变得显而易见。
为了更全面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现在将描述本实用新型,在附图中更加 详细地示出并通过本实用新型的示例在下文描述了所述实施例。
图1显示了依照本实用新型从车辆内部所示的车门总成的透视图,该车 辆具有装饰弯曲引发器结构。
图2显示了车门框架、拉手后侧板、扶手衬底、能量吸收泡沫材料背衬
和扶手覆盖物的分解透视图。
图3显示了图2的元件的平面分解图。
图4显示了传统的材料流带总成的剖视图。
图5显示了在碰撞之前的状态的依照本实用新型的材料流带总成的剖视图。
图6显示了图5的材料流带总成处于碰撞之后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7显示了依照本实用新型替代实施例的扶手衬底的一部分在碰撞之前 的顶面剖^L图。
图8显示了与图7所示相同但是在侧面碰撞之后的视图。 图9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拉手后侧板的透视图。 图IO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拉手后侧板的侧面图。 图11显示了扶手衬底的一部分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面的附图中,相同的标号将用来指示相同的部件。在下面的描述中, 不同操作参数和部件用于描述不同构造的实施例。作为例子被包括的这些特 定的参数,部件并不意味着限制。
参照图l,其显示了总体上用IO表示的本实用新型的车门总成的透视图。 车门总成10包括框架12、内板14以及扶手和拉手总成16。应该明白的是图 1中显示的车门总成10的配置只是用于说明性目的而并不意味着限制。具体 地说,可根据形状、大小和总体结构以及根据拉手自身的布置不同地配置扶 手和一拉手总成16。
参照图2和3,显示了车门总成10的分解图。车门总成10包括车门框 架12、拉手后侧板18、扶手衬底20、能量吸收泡沫材料背衬22和扶手覆盖物24。能量吸收泡沫材料背衬22为已知结构,就如扶手覆盖物24可为乙烯 基或优选地可为本领域已知的其他聚合材料。
车门框架12包括扶手衬底20所连接到的多个材料流带26, 26', 26"和 26'"。材料流带26, 26', 26"和26"'的数目和布置可按需要修改和配合。然而, 依照本实用新型,修改材料流带26, 26', 26"和26'"的结构以允许它们在压缩 负荷下弯曲。
图4显示了已知材料流带和关联元件。参照该图,其显示了具有水平臂 的传统的材料流带30。材料流带30与车门装饰衬底32相连。车门装饰衬底 32邻近于车门内金属板34。
用已知方式将车门拉手支撑件36安装在材料流带30上并通过第一热熔 件38和第二热熔件40紧固至其上。在发生碰撞的情况下,材料流带30的基 本水平部分可驱使关联元件向车辆内部移动。
为了改善现有技术可能引起的情况,材料流带已经被修改以使其在压缩 负荷下弯曲。图5和6中显示了这种结构。图5显示了总体上用40表示的支 撑结构的剖视图。支撑结构40包括材料流带42,所述材料流带42具有基本 水平部分44、成角度部分46和基本垂直部分48。基本水平部分44与车门装 饰衬底50相连。车门内金属板52邻近车门装饰衬底50。
具有形成于其中的弯曲引发器56的门把手支撑件54安装至材料流带42。 弯曲引发器56可由例如开槽或打孔的多种方法形成。通过例如热熔的多种方 法将门把手支撑件54连接至材料流带42。如图所示,已经通过热熔件58和 热熔件60实现连接。
图5中所示的支撑结构40为在碰撞事件之前的结构。在图6中,显示了 碰撞事件之后的结构。如图所示,材料流带42已经在基本水平部分44和成 角度部分46之间弯曲。弯曲引发器56允许材料流带42的基本垂直运动并在 特定的受到控制的位置开始弯曲。通过实现材料流带42和门把手支撑件54 的向上弯曲运动,减小了支撑结构的运动和横向压缩刚度。
图7和图8中显示了材料流带的替代结构。首先参照图7,其提供了如 上文在图5和图6中阐明所形成的成角度的材料流带62,其显示为在碰撞事 件之前。另一成角度的材料流带64邻近成角度的材料流带62,其被成角度 地设置,总体上垂直于成角度的材料流带62。成角度的材料流带62和成角 度的材料流带64 二者均固定在车门装饰衬底65的第一部分和车门装饰衬底66的第二部分之间。车门内金属板67邻近车门装饰衬底65的第 一部分。把 手握部68邻近于成角度的材料流带64形成。转换区69形成在把手握部68 的旁边。
图8中显示了在碰撞事件之后的图7中的装置。如图所示,成角度的材 料流带62和成角度的材料流带64 二者均显示为如把手握部68那样被部分折 叠。冲击能量远离车辆乘客并沿车辆的纵向轴线通过扶手衬底和关联区域分 散。
在此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也提供了对拉手后侧板18的修改。该修改被显示 在图9中,在图9中以透视图显示了拉手后侧板18。拉手后侧板18包括一 对隔开的侧臂70和72,所述侧臂70和72通过弯曲的桥接件74连接。在侧 臂70的端部设有具有门把手握部连接点78的连接凸缘76。在侧臂72的端 部设有具有门把手握部连接点82的连接凸缘80。
在侧面碰撞的情况下,如本领域所知,刚性拉手后侧板可被向车辆内部 驱动。为了提供潜在的改善响应,沿每个侧臂70和72提供多个弯曲引发器。 弯曲引发器84、 84'和84"垂直于侧臂70的长轴形成。弯曲引发器86、 86'和 86"垂直于侧臂72的长轴形成。每个弯曲引发器84、 84'、 84"、 86、 86'和86" 可通过开槽、开缝或其他任何已知技术形成。额外的弯曲引发器88可形成在 侧臂70和连接凸缘76的角落。额外的弯曲引发器89也可形成在侧臂72和 连接凸缘80的角落。此外,弯曲引发器90可形成在侧臂70和弯曲的桥接件 74的角落。额外的弯曲引发器92可形成在侧臂72和弯曲的桥接件74的角 落。
图10为拉手后侧板18的向车辆中央里面看的4黄向视图。该视图示出了 侧壁70和72的厚度随它们各自的垂直高度改变。侧壁70和72在其分别与 连接凸缘76和80的连接点处被显示为虚线。改变厚度以便在关闭时接受在 弯曲的桥接件74和门把手握部连接点78与82之间的张力负荷,同时确保侧 壁70和72的非承载部分实际上为非结构性。
除了对材料流带和拉手后侧板如上面论述地和在相关的图中所示地那样
辆扶手的弯曲。图11中显示了这样的修改。
参照图11,其示出了扶手衬底20的一部分的透^L图。扶手衬底20包括 拉手切除区100和后扶手部分102。后扶手部分102包括顶侧104、后端106、前侧108和前缘110。总体上,根据所需弯曲路径可穿过扶手衬底20形成多
种形状和大小的槽、孔和缝隙。所示的槽、孔和缝隙仅是启示性的,而并不
意味着限制,在扶手衬底20上的不同位置可形成其它形状和结构。
通常该区域设有肋部以提供结构完整性。提供伸长型槽112和112'替代肋部 而不会牺牲结构完整性,同时提供用于弯曲引发的区域。此外,可沿前缘IIO 提供槽114。多个垂直槽,例如槽116和116',可形成在扶手衬底20的前侧 108上。为了提供进一步的或替代的弯曲引发,也可形成角槽118。
可通过去除硬边缘、薄化边缘或沿边缘形成斜面来策略性地修改拉手切 除区域IOO。修改也可包括沿拉手切除区域100形成弯曲引发器槽120。提供 直立垂直凸缘122。基于期望的弯曲运动学,直立垂直凸缘122可被开槽、 切除或整个去除。本实施例显示了大致与直立垂直凸缘弯曲引发器124对齐 的伸长型槽112'。在侧面碰撞的情况下,这些方法的每一种均能够专注于弯 曲引发。
前面的论述公开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 应该从这种论述、附图以及权利要求中认识到,在不脱离权利要求限定的本 实用新型的真实精神和公平范围下,可进行多种改变、修改和变化。
8
权利要求1.一种在车辆中使用的车门总成,所述车门总成包括材料流带,所述材料流带具有形成在其内的弯曲引发器区域;基本上连接至所述材料流带的扶手衬底,所述扶手衬底具有形成在其内的弯曲引发器区域;可置于所述扶手衬底上的能量吸收泡沫材料部分;及可置于所述能量吸收泡沫材料部分上的扶手覆盖物。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总成,其特征在于形成在所述材料流带上 的所述弯曲引发器区域从由包括薄化区域、凹口区域、开槽区域和切除区域 组成的所述组中选择。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总成,其特征在于形成在所述扶手衬底上 的所述弯曲引发器区域从由薄化区域、凹口区域、开槽区域和切除区域组成 的所述组中选择。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材料流带包括基本 水平部分、成角度部分和基本垂直部分。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材料流带为第一材 料流带,所述车门总成进一步包括第二材料流带,所述第二材料流带垂直于 所述第一材料流带。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衬底具有形成 在其上的至少一个弯曲引发器区域。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弯曲引发 器区域从所述由薄化区域、凹口区域、开槽区域和切除区域组成的所述组中 选择。
8.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衬底具有长轴, 其中所述弯曲引发器区域为沿所述长轴形成的伸长型弱化区域。
9.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衬底具有长轴, 其中所述弯曲引发器区域为垂直于所述长轴形成的伸长型弱化区域。
10.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门总成进一步 包括拉手后侧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车门总成,所述车门总成包括材料流带,所述材料流带具有形成在其内的弯曲引发器区域;基本上连接至所述材料流带的扶手衬底,所述扶手衬底具有形成在其内的弯曲引发器区域;可置于所述扶手衬底上的能量吸收泡沫材料部分;及可置于所述能量吸收泡沫材料部分上的扶手覆盖物。
文档编号E06B3/70GK201420483SQ20082020976
公开日2010年3月10日 申请日期2008年11月17日 优先权日2007年11月28日
发明者伊恩·布鲁斯特·霍尔, 约翰·品克通, 阿麦德·巴蒂 申请人: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