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遮阳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2340阅读:27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电动遮阳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遮阳系统,具体是一种以交流马达或直流马达为动力的电动
遮阳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的电动遮阳系统存在以下不足 1.多数电动遮阳的巻帘系统要求直接安装马达和支架在天花板或墙壁上,通过就安全起见而设计的复杂结构的装置和方法,在支架上安装一条内嵌马达的管,管的一端接入马达安装端,另一端则插接有尾塞。这种类型的系统由于在马达和尾塞支架的平行度和定位有很精确的要求,再加上其复杂的结构,从而不仅不便于系统的安装和拆卸,而且该复杂的结构及装置还占用了大量的空间。该结构还造成巻帘与墙之间有较大的缝隙,从而导致有过多的光线进入以及隐私度的下降。 2.同时,马达的电线通常只能从安装端延伸,从而来确定帘的巻这就要求确认供电端或控制端是在右边还是在左边;否则就要求线路应从一端向另一端延伸,然而这就会让外观显得丑陋。这种系统如果一旦安装出错,要么重新安装帘布,要么重新安装系统来改变马达的位置。 3.现行的电动巻帘控制系统要求用螺丝一条接一条将马达电线及电源线路连接到它的端子上。这就导致安装十分花时间,也因控制盒尺寸过大而导致无法正常隐藏,除非装在假天花板里面。而将控制盒装在假天花板,如果不把天花板敲开,则无法接触到控制器,而也就无法进行维修。而控制器往往是电子线路,比马达更容易坏。
4.电动巻帘的管都是专为一种类型的帘布而设计制造的。一个类型的系统不能适用于另一种。这也造成了在将马达系统代替手动巻帘安装时十分困难。而唯一的解决方法就是用胶带来将帘固定到管上面。而这是不可靠的。同时,在多数的现有的安装固定方式中,胶带是用钉书机固定到帘的边沿的,然后从侧面滑进管的凹槽。这也就导致如果不是整个系统都拆下来的话,帘布就无法拆下来清洗。 5.电动巻帘不同设计的配件,比如在现在市场上,多数的手动巻帘系统要求裁制不同长度的管和上梁。这也就造成了制造和生产的低效性。 6.由于上面提到的第四个问题(必须在完全装配前滑进管)和第五个问题,巻帘系统的制造必须在工厂完成。而这也造成在建筑场地安装时,肮脏的环境会弄脏帘布。而且,供应商必须到现场量取各窗户的尺寸,并且知道发电端的位置,然后再就此制造出窗帘系统。 一旦量取的尺寸有误或者发电端定位有错,则整个系统必须送回工厂做出调整。
7.所有现有的巻帘系统都是只为巻帘设计的。即使拉绳能安装在圆管上来拉罗马帘的布,但必须单独安装一条外加的魔术带安装码。这也就造成了用户不能在巻帘和罗马帘间替换。同时,滚动绳子的巻线器通常都由管的末端被嵌入。这就要求尾端支架和尾塞必须拆开,然后将巻线器插入正确位置,最后再将尾端支架及尾塞固定到管上。
8.多数的电动巻帘系统的上部和底部的自动限位是由开关来设置的,可以通过连锁机制或者直接电子按钮的按压。开关一般安在马达安装端,这也就导致了有更大的空隙使到光线可以穿透进入房间。 9.现有由一个马达驱动的双片布或三片布的巻帘系统是由一个中间支架连接在一起安装而成。而该中间支架是一个在左右两边各有尾塞的整合的精准结构。两边的尾塞必须同时安装在各自的位置,这就造成窗户与帘之间有更大的空隙。也提高了安装成本。虽然有些该类支架的设计中含有弹簧杆,从而可以减小窗户与帘之间的空隙。然而,支架安装位置的精准性要求却十分严格,否则很难将管插入,同时,也不便于将管拆下来。
10.正如上述所说,所有现行的电动巻帘系统必须通过机械开关,电子开关或者遥控程序来设置上端及底部的限位。所有这些都是费时的,而且如果设置出错则会影响系统的可靠性。尤其当巻帘布超转时,则可能是其受损。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之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个简单,快速和低成本安装和维护的电动遮阳系统.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个电动遮阳系统,其马达和尾支架和管子之间简单的
结构设备来把窗帘布做到最大以减少光可以进来的空隙,最好地保护隐私. 本发明另一目的是提供一个电动遮阳系统,其窗帘布的定位方向不依赖于电源插
座或控制点位置的. 本发明另一目的是提供一个电动遮阳系统,不论电源插座在哪里,其电线和控制器都无需曝露在外面的. 本发明另一目的是提供一个电动遮阳系统,其马达控制器可以隐蔽和干净利索地藏在系统里面,即插即用的方式简单地将马达和电源连接和拆接. 本发明另一目的是提供这样一个电动遮阳系统,它的管形状保证可以简易快捷地把窗帘布装上和取下来清洁等,使管子上有着尽可能多种安装槽类型,允许不同的窗帘布安装,或用电动遮阳系统更换不同供应商的手拉系统。 本发明另一目的是提供一个既可用巻帘布也可装罗马窗帘布的电动遮阳系统,系统提供由两个半圆环构成的可打开的巻线器以便可直接套入巻管上,而避免重新拆装系统。 本发明另一目的是提供一个标准但又灵活变动的电动遮阳系统,以适应不同的场地条件和窗的宽度而只做一刀裁切或只做轻微的修改,而省去预先测量,无需在安装之前去现场了解电源插座的位置。 本发明另一目的是提供一个电动遮阳系统,自动位置限位装置是放置在其他位置,以尽量减少光线可进入空隙。 本发明另一目的是提供一个可以是在支架安装和建筑场地安装等较脏的工作完成之后再来安装巻帘布的电动遮阳系统。 本发明另一 目的是提供一个单个马达套件系统操控两个或多个套件的简易快捷地安装和拆卸的电动遮阳系统。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个不需要设置马达最高和最低自动停止位置,以节省安装时间,提升可靠度,提供真正完全自动的电动遮阳系统。
6
综合上述目的,总体上最根本的目的是提供一个几乎可即插即用又可大批量生产的电动遮阳系统,以尽可能接近普通家电像扇子等的启用的简单性,这不仅可减少了装配和安装成本,还可减少售前和售后的服务的成本。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动遮阳系统,包括限位开关装置、上梁、巻帘管和尾塞支架、尾塞,所述上梁的一端和巻帘管的一端通过马达头由一个马达架连接起来,这个马达的驱动轮和巻帘管耦合并使其转动巻拉起窗帘布,上梁的另一端和一个尾塞支架连接,所述尾塞一端上的轴通过轴承安装在尾塞支架上,尾塞另一端插接在巻帘管的另一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梁和巻帘管的端口在尾塞支架处齐平。
所述尾塞支架在和上梁连接处向内弯出的宽度等于尾塞的尾边厚度加上尾塞支架内侧和尾塞间的空隙宽度。 所述帘布巻绕着巻帘管上升和下降而使窗帘打开和关闭,所述巻帘管上设有帘布
卡接头固定槽,所述帘布卡接头固定槽内插接有与其相耦合的帘布卡接头,帘布卡接头沿
着管长度方向插接在帘布卡接头固定槽内,将帘布和巻帘管固定在一起。 所述帘布巻绕着这根管子上升和下降而使窗帘打开和关闭,所述巻帘管上设有卡
接着平面条形板的平板卡接槽,所述平板卡接槽的两边设有长凸缘及短凸缘,所述平面条
形板固定在帘布的一头。 所述上梁的端部设有魔术带凹槽,可以通过槽边凸缘扣住魔术带,有了魔术带,帘布通过魔术带与上梁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巻帘管套有若干个巻线圆环,巻线圆环是由两个相铰接的第一半圆环、第二半圆环组成,二个半圆环的两端都设有孔,圆环上连接有绳子,绳子的一端穿过这些孔来和窗帘布底部打结连接,而另外一端打结后卡在孔外端。
所述限位开关装置设在上梁外侧使停止触发装置可以碰触触发到它,从而使当窗帘升到它的打开位置时马达停机。 所述限位开关装置包括有一个在马达外面且位于控制器内部的跟马达连接的电子开关。 所述电动遮阳系统还包括至少一个靠该系统带动的巻帘系统,该巻帘系统的上梁
的两端分别连接有尾塞支架,各尾塞支架上安装有一个轴承,尾塞一端上的轴通过轴承安
装在尾塞支架上,尾塞另一端插进巻帘管,所述上梁和巻帘管的端口至少在一个尾塞支架
处齐平,所述尾塞的轴上沿其轴心线方向设有一个耦合通孔,带有弹簧的中间衔接装置的
两端插接在相临系统中尾塞的耦合孔内,靠弹簧将该衔接装置与巻帘系统顶紧,当一个系
统和另外一个系统耦合时,衔接装置的带有弹簧的一端首先被压进其耦合孔里面,另一端
对准另一系统的尾塞耦合孔后,靠弹簧的弹力将衔接装置插入尾塞的耦合孔内。 所述两个巻帘系统的上梁间的合接点处设有将系统固定的横跨两个上梁边缘的
安装码。 所述两个巻帘系统的上梁间的合接点处设有将系统固定的横跨两个上梁边缘的安装码。 所述上梁上设有沟槽,所述沟槽内设有控制器以及马达线、电源线。
所述马达线是通过公和母相配的马达线连接器。 所述上梁上靠近控制器的位置设有一个凹下去的空洞,电源线从这个空洞穿过。
所述马达是直流马达,通过电线跟外部的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包含一个充电电池。 所述控制器包含有带有外壳的直流电源,且放在上梁的沟槽内。 —种按照需要的窗帘尺寸调整和安装了标准的尺寸电动遮阳系统的方法,此系统
包括限位开关装置,上梁和巻动装置,上梁和巻动装置通过马达头由一个马达支架连接起
来,这个马达的驱动轮和巻动装置耦合一起使其转动并巻拉起窗帘布,上述上梁在另外一
端和一个尾塞支架连在一起,尾塞支架上安装有一个轴承,其和尾塞上的一个轴转动耦合
在一起,尾塞另一头插进巻动装置,所述上梁和巻动装置的端口在尾塞支架处齐平 测量所需窗帘的宽度 按照量好的的尺寸一次裁切组装好的系统,裁切时刀锋要与上梁和巻动装置垂直,这样一来裁切后剩余的部分的上梁和巻动装置端口仍然是对齐的;
从裁切下的上梁上抽出尾塞支架,巻动装置上抽出尾塞; 将尾塞固定到裁切好的巻动装置上,用合适的螺丝钉将带有轴承的尾塞支架固定到裁切好的上梁上,并同时将轴承套入尾塞的转轴上使其彼此旋转耦合;
用合适的安装码卡入上梁将这一套窗帘系统装配到天花板或墙上;
所述的一种决定窗帘布长度和安装此布以省去电动遮阳系统的底部限位设置的方法,包括限位开关装置,上梁和圆管,上梁和圆管通过马达头由一个马达支架连接起来,这个马达的驱动轮和圆管耦合一起使其转动并巻拉起窗帘布。上述上梁在另外一端和一个尾塞支架连在一起,尾塞支架上安装有一个轴承,其和尾塞上的一个轴转动耦合在一起,尾塞另一头插进圆管,所述上梁和圆管的端口在尾塞支架处齐平。管子至少包括下列沟槽之一它还包括两个相同的给用卡钉连接帘布的条带的固定槽,条带沿着管长度插入固定槽而使帘布和管子固定在一起,固定槽的两边各有一个短突出边和长突出边,但这两个固定槽的位置是相反的,另外给用卡钉连接帘布的条带卡入式的固定槽,固定槽的两边各有一个突出边,槽的中间沿着管的长度有一个大的突出圆形轮缘; 从管上选一种固定槽来固定帘布,预先调整马达的底部限位的位置使窗帘布绕着管子从固定槽到布的下落点的弧长为"Z"; 按此准则裁剪窗帘布S-L+Z-H ;其中L为从天花板到管子的边缘中间的系统长度;H为底梁的厚度;S为总共所需长度;
按照所需窗帘宽度来裁切窗帘布;
把窗帘布安装在选好的管子的固定槽上。 所述一种决定窗帘布长度和安装此布以省去电动遮阳系统的底部限位设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这个管子就包括所有的上述提到的四种固定槽,且平均分布在管子外围,例如,每相距45。处或在管子周长每25%处 预先调整马达的底部限位的位置使其中一个固定槽在管子的顶部,两个在两侧,第四个在正下方; 按此公式裁剪窗帘布<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8</formula>
其中L为从天花板到管子的边缘中间的系统长度;D为管子的直径;N为窗帘布绕过的固定槽的数目;H为底梁的厚度;S为总共所需长度;
Y:窗帘布长度; 按照所需窗帘宽度来裁切窗帘布;
把窗帘布安装在选好的管子的沟槽上。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电动的巻帘系统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巻帘系统各个零件装配图; 图3为沿图1所示的X-X线的放大剖视图; 图4是用粘合式带子把窗帘布固定到巻帘管的剖视示意图; 图5是用卡入式带子把窗帘布固定到巻帘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用滑入带子把窗帘布滑入管子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用滑入带子把窗帘布滑入管子的固定槽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具有可以把粘合,卡入式和滑入带子与窗帘布连接并放入管子各个相应固
定槽的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的上梁来固紧窗帘布和用巻帘管来拉起窗帘布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的双半环型巻线器的零件示意图; 图11是两套且左边为马达系统的巻帘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所示的两套巻帘系统中的彼此耦合连接点的机械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2所示的展示了耦合轴的机械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l所示的展示上梁上的用于停止限位触发和估算窗帘布长度的剖视图; 图15是电动罗马窗帘系统中上梁上的用于停止限位触发和限位开关剖视示意图; 图16是电动罗马窗帘系统中上梁上的用于停止限位触发和限位开关局部示意图; 图17是一个交流电马达和IR或RF接收控制器的电路图; 图18是直流电马达和IR或RF接受控制器和直流电源的电路图。 图中1、巻帘管;2、上梁;3、马达架;3b、螺丝I ;4、尾塞支架;4a、螺丝II ;4b、螺
丝III ;5、马达;5a、马达安装头;6、尾塞;6a、尾边;6b、轴;6c、圆柱形槽;7、轴承;7a、内环
孔;7b、螺孔;8、安装码;8a、螺丝IV ;9、控制器;9a、外壳;9b、电源线;9b'、插口 ;9c、马达控制线;9d、控制设置按钮;9e、复位按钮;10、巻帘系统;11、魔术带固定槽;lla、固定槽底面;11b、凸缘;12a、帘布卡接头固定槽;12b、帘布卡接头;12c、订书钉;13a、平板卡接槽;13b、长凸缘;13c、短凸缘;13d、平面条形板;20、用作电动巻帘也可为罗马帘的巻帘系统;22a、魔术带凹槽;22a'、槽边凸缘;22c、空隙;23、巻线器;23a、凸台;23a'、孔;23a"、安装螺丝;23b、巻线器体;23c、拉伸线;230、巻线圆环;231、第一半圆环;231a,孔I ;231b、固定孔;232、第二半圆环;232a、孔II ;233、轴销;30、左巻帘;30'、右巻帘;31、左巻管;31,、右巻管;36、左尾塞;36b、固定轴;36a、八角形的孔;36'、右尾塞;36c'、尾塞孔;37、左轴承;34、左支架;38、弹簧轴;38a、八角形的轴;38c、弹簧;38b、圆形轴;38b'、沟槽;36c'、尾塞孔;
38b"、弹簧扣;37'、右轴承;33'、右支架;32'、右上梁;32、左上梁;39、窄安装码;39'、宽安装码;40、带外置的自动顶端限位开关的电动巻帘;50、电动罗马帘;44、顶端限位装置;45、
9帘布;46、底梁;44a、开关外壳;44a'、凸出板;44b、开关;44c、铰链柄;44d、螺丝钉;44d'、螺母;44b'、触发按钮;52a、粘接固定槽;56、罗马巻帘重锤杆;57a、线;54e、支撑座;54a'、凸出的凸缘;100、电路;101、接收器;101a、红外接受头或天线;102、主控制电路;103a、上继电器;103b、下继电器;103、继电器电路;104、电源线;105、马达线连接器;106a、上控制
线;106b、下控制线;106、马达线;107、交流马达;207、直流马达;208、直流电源适配器。
具体实施例方式
如图1、2所示,电动遮阳的巻帘系统10,它包括巻帘管1、上梁2、马达架3、尾塞支架4、马达5,马达5装在巻帘管1内,其马达安装头5a暴露在外并和马达架3连接,或者通过马达架3上面的孔(图中无显示)与之系牢。电动巻帘系统10还包括尾塞6,尾塞6插接于巻帘管1的另一端,其尾边6a暴露在外,上梁2的一端与马达架3通过螺丝I 3b固定,另一端与尾塞支架4通过螺丝II4a固定在一起。马达安装头5a上设有两个机械限位器按钮( 一个机械限位器按钮用于限定巻帘布巻起的最高位置,另一个机械限位器按钮用于限定巻帘布放下时的最低位置,只有一个在图中有显示)或一个电子限位器按钮。马达5如可以和巻帘管1适当结合也可以置于其外。 如图2所示,尾塞6通过轴承7安装在尾塞支架4上,在尾塞6面向尾塞支架4的一端,有一个轴6b从尾塞6端部的圆柱形槽6c中沿中轴线伸出,圆柱形槽6c的直径略大于轴承7的外径,轴6b穿过轴承7的内环孔7a并由其支撑旋转。螺丝III4b穿过尾塞支架4,再固定在轴承7相对应的两个螺孔7b上,使两者固紧在一起,轴承7的厚度比圆柱形槽6c的深度大一些,以便给出在尾塞支架4内侧和尾塞6间一个空隙,使尾塞6旋转时不会磨到尾塞支架4内侧;另外,尾塞支架4向内弯进,其弯进的宽度等于尾塞6的尾边6a厚度加上尾塞支架4内侧和尾塞6间的空隙宽度。以此设计,就可以使在一个已装好的巻帘系统进行长度调整时直接将其放在切刀上一刀就可以切下,而不必先拆下再分别切巻帘管1和上梁2,如图2和图3所示,安装时,先把安装码8用螺丝IV8a安装在天花板或墙壁上,然后再把巻帘系统10的上梁2卡入安装码8内,很明显,这样的结构,无需工具也可轻易地将巻帘系统10拆下。 传统的电动巻帘系统结构需要把马达架和尾塞支架先安在天花板或墙壁上,然后再把巻帘管用各种方法和付件安装在马达架和尾塞支架上,本发明只需几个螺丝安装安装码即可。此外,此结构是用螺丝将马达架和尾塞支架固定在上梁上,此系统可以大大减少窗边的缝隙宽度,减少进光率和提高隐私保护,而传统的电动巻帘系统的马达架和尾塞支架因复杂的结构而造成的很大的空间厚度。 如图1和3所示,巻帘系统10还配有一个控制马达5的控制器9,它包括外壳9a,电源线9b,带有插头的马达控制线9c和插口 9b',以及无线或红外信号遥控情况下数码的控制设置按钮9d。关于遥控器9的线路,本文不作详细解释,因为该控制器是用于直流或交流马达的标准线路,只要专业熟练的人都很容易操作。电源线9b包括3条电线,即地线,火线和零线,通过一个可插的连接口或传统的插座(图中无显示)连接到电源端(供电)。地线也被连接到系统主体,以确保安全。直流电情况下,控制器9须有一个电源适配器,或者连接到外在的直流电供应(包括外在的适配器或者可充电的电池)。如果是采用连接到外在的直流电供应的话,电源线9b必须是直流线。马达控制线9c由马达5延伸出来,并连接到其与插口9c'耦合的插头上。插头和插座的连接使得安装及断开更快更简单。在直流 电马达情况下,线9c有2条电线,即变换极性的直流电压12伏或24伏的火线和地线,也可 以由3条电线,来使马达正反向运转。而在交流电马达的情况下,一般都是4条电线,1条零 线,1条地线及2条火线来控制正反向运转。 控制设置按钮9d从外壳9a及上梁2的钻孔伸出,便于让用户一按按钮即可以获 取遥控传输信号。如图1中所示,马达5是安装在左手边,马达控制线9c是从马达5中由 马达架3的左右任何一边伸出到上梁2的上部,然后延伸到上梁2的内部通过插座9c'与 控制器9连接。电源线9b从控制器9左右任何一边延伸出来到电源端(交流或直流)。如 图3所示,上梁2的侧壁与控制器外壳9a有空隙。线9b可以经由此空隙延伸到右手边。当 然,在控制器9及天花板间有足够的空隙,线9b可以穿过右手边。有了此设置,无须改变马 达5的位置或者旋转管l,系统IO无须暴露杂乱的电线可以很容易的在左手边或右手边连 接到电源。因巻帘管以同样的定向和旋转的方向来固定,所以巻帘布的安装方向不受电源 位置或控制信号线位置的影响。 当控制器装置在马达里面,就只有一个电源线从中延伸出来。因此,只要是电线足 够长,电源线可以无须大量线路暴露在外而进入上梁。因此帘布固定的方向跟电源端位置 毫无关联。如果控制器嵌在直流线马达里面而直流电源适配器被安置在上梁2,从马达中出 来的马达线是被连接到上梁2上面电源适配器上的。电源适配器有其交流电源线,接到交 流电源端。 控制器可以安装在位于墙壁上的带有可充电电池的开关盒中,或者是安装在图1 中虚线所示的一个独立的外壳内。在这种情况下,马达控制线通过标准的直流电马达控制 线路(带继电器控制)或者通过一个控制电源供应的直流/交流切换的旋转开关来连接, 主电源(直流电)线连接电池。电池设在可拆开的电池外壳,可充电电池可以从电池外壳 内拿出来放到充电座上充电。 该发明的另一个特征是其能将电子定位设置按钮从马达头5a移到控制器9内。 其复位按钮9e与图3中按钮9d相似。按钮9e的连接线(图中无显示)从马达延伸出来。 该设计下,马达头5a所占用的空间变得更小。因此巻帘布可以制作成更加宽大来进一步的 縮小空隙,以便更少的阳光可以穿透进来,也有更好的隐秘性。当然另外如果限位设置可以 通过遥控器传输程序来完成,那么空隙也可以减小,虽然程序对安装者及用户都是比较繁 琐的。 如图4所示,巻帘管1的管壁上设有魔术带固定槽11,魔术带是由搭接在一起的两 部分构成,一部分通过凸缘llb压下而嵌入固定槽ll内或者可用双面胶将该部分固定到固 定槽底面lla上,另一部分必须缝在巻帘布的上端边缘上,反之亦然。有了魔术带,在巻帘 需要清洗时,其装拆十分方便。 如图5所示,巻帘管1的管壁上设有帘布卡接头固定槽12a、魔术带固定槽11,帘 布卡接头固定槽12a、魔术带固定槽11分别设在巻帘管1的管壁的两侧,所述帘布卡接头固 定槽12a内插接有与其相耦合的帘布卡接头12b,帘布卡接头12b由订书钉12c或其他方式 来与巻帘布的一端固定。在管壁上了帘布卡接头固定槽12a、魔术带固定槽ll,给使用者提 供了两种不同的安装方式。 如图6、图7所示,巻帘管1的管壁上设有两个形状相同的平板卡接槽13a并且位于管壁的两侧,每个平板卡接槽13a的两边都设有长凸缘13b及短凸缘13c,平板卡接槽 13a内卡接有通过订书钉12c与巻帘布的一头相连接的平面条形板13d,平面条形板13d的 宽度不大于长凸缘13b与短凸缘13c间的开口距离加上长凸缘13b的深度之和,且大于长 凸缘13b及短13c间的开口距离加上短凸缘13c深度之和。因此一旦平面条形板13d的一 端被推到平板卡接槽13a内,向着平板卡接槽13a的长凸缘13b的方向推进,使平面条形板 13d底端可以进入,然后向着平板卡接槽13a的短凸缘13c的方向推,就使固定在巻帘布上 的平面条形板13d直接紧紧卡接在平板卡接槽13a内。如果有需要将帘布取下,用户只须 按上述的相反顺序操作即可,也就是说先将平面条形板13d向着平板卡接槽13a的长凸缘 13b的方向推进,使平面条形板13d底端从平板卡接槽13a移出,从而使其从巻帘管1上取 下。这就便于将巻帘布取下清洗或将手动系统换成马达系统。左面的平板卡接槽13a提供 了一个绕着巻帘管l逆时针缠绕的巻帘布;也就是说,帘布沿巻帘管顺时针的巻起。右面的 平板卡接槽13a则相反,也就是说,帘布沿巻帘管逆时针巻起与巻落。 如图8所示,巻帘管1上设有所有上述在不同位置的魔术带固定槽11、帘布卡接头 固定槽12a、平板卡接槽13a。这在巻帘管1中提供了各种帘布的安装方式。这也对上述系 统的更换和巻帘布的拆卸,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本明不仅限于上述各组合方式,其它组合也 是可以的,比如魔术带固定槽11、平板卡接槽13a同时设在巻帘管1上,或者帘布卡接头固 定槽12a、平板卡接槽13a同时设在巻帘管1上。其他不同帘布安装的凹槽的类型也可以用 到。 如图9所示,一个即可用作电动巻帘也可为罗马帘的巻帘系统20,如同巻帘系统 10 —样,它由巻帘管1、上梁2、巻线器23、控制器9及安装码组成,上梁2的端部设有魔术 带凹槽22a,可以通过槽边凸缘22a'扣住魔术带,不管是母带还是公带。或可以通过双面胶 将它们固定在魔术带凹槽22a。如果是母带,则公带要缝到罗马帘帘布的上部边缘,反之亦 然。有了魔术带,帘布可以很容易取下清洗,再安装回去。 如图9、图10所示,巻线器23是由巻线器体23b、位于巻线器体23b上的凸台23a、 和拉伸线23c组成,所述凸台23a上设有孔23a'及安装螺丝23a",巻帘管1套在巻线器23 内,并用安装螺丝23a"在罗马帘帘布要求的位置固定,拉伸线23c的一端被固定在凸缘23a 上,并绕着巻线器体23b缠绕上去;另一端的线上分布固定有多个环绑在罗马帘的底杆。逆 时针旋巻帘管l,则帘布被拉开。顺时针旋转管,则帘布被拉下。 如图10所示,一种巻线圆环230,它是由两个相铰接的第一半圆环231、第二半圆 环232组成,第一半圆环231的两端设有孔1231a,第二半圆环232的两端设有孔H232a, 两个半开环231和232由轴销233通过孔1231a和孔11232a连接在一起,这样它们就可以 绕着轴销233旋转来打开及关闭。在第一半圆环231上有固定孔231b,使通过螺丝将该环 固定在巻帘管1上。很明显的,巻线圆环230可以通过向外旋转环来打开然后再向内旋转 环来套在巻帘管1上,由适当的系牢物来固定环231和环232的另一端,巻线圆环230就被 巻帘管支撑并与其套在一起。通过螺丝固定孔231b,可以使得其在要求的位置上固定定位。
如果用户想将巻帘换成罗马帘,他只须将系统翻过来,使得魔术带凹槽22a朝前, 并通过空隙22c将马达控制线调整到相反方向而完成。这样调整很容易操作实现,可以适 用于不同的窗户,而无须费劲去改变电源端的位置或者购买不同的巻帘系统。
如图11所示,是一个马达驱动的由左巻帘30和右帘巻帘30'构成的双巻帘,它们由左巻管31,左上梁32,左头架33,左尾塞架34及右巻管31',右上梁32',右头架33'和右 尾塞架34'构成。马达35嵌在左巻管31中。 如图12和图13所示,展示了双巻帘的左巻帘30和右巻帘30'之间的传动机构。 左巻管31的端部插接有左尾塞36,在左尾塞36内的固定轴36b的中心有一个八角形的孔 36a,在其尾部有一小孔(在图中无显示)。在右尾塞36'上可以看到同样设计的尾塞孔 36c'。而左尾塞36的固定轴36b通过左轴承37安装在左支架34上。左巻帘30和右巻帘 30'又包含了弹簧轴38。弹簧轴38包括八角形的轴38a,及从轴38a延伸出来的和被弹簧 38c套住的直径较小的圆形轴38b,圆形轴38b在其末端处设有沟槽38b',圆形轴在插入左 尾塞36并伸出小孔(如同右尾塞36'的孔36c')被弹簧扣38b"锁住,弹簧轴38的八角形 的轴38a端从左尾塞36伸出来, 接入右尾塞36'的与八角形的轴38a相配合的尾塞孔36c'中,其长度比右轴承 37'的厚度,左右支架34和33'的厚度总和还要长,这样可以保证更稳固的传动连接。安 装巻帘30'时,要将弹簧轴38推进入左尾塞36内,保证右上梁32'向上移动,在左上梁32 末端夹入安装码39,而无须要求上梁32'和管31'之间有额外的空隙。因为安装了弹簧,弹 簧轴38自动弹回延伸并插入右尾塞36'的尾塞孔36c'中,由此巻帘30和30'耦合连接起 来。当前者旋转,后者会被此机构带动旋转。为了确保二者的更好一致性及平稳的旋转连 接,需安装比正常安装码39更宽的宽安装码39',从而扣住二者。在这个机构下,只须一个 控制器9。而易见的是,无须用工具,则可以通过按压安装码39和宽安装码39'来拆除上梁 即巻帘30和30,。 如图14, 15, 16所示,带外置的自动顶端限位开关的电动巻帘40及电动罗马帘50 。 如图14中所示,带外置的自动顶端限位开关的电动巻帘40包含了巻帘管1、上梁2,控制器 9,顶端限位装置44,帘布45 (帘布45顺时针绕着巻帘管1转动),底梁46 (作为帘布45的 支撑),及装在巻帘管l内的马达5.顶端限位装置44包含开关外壳44a,开关44b,铰链柄 44c,螺丝钉44d及螺母44d'。开关外壳44a装载和固定了开关44b,开关外壳44a设有凸出 板44a',螺丝钉44d通过凸出板44a'的一个孔及上梁2外壁插入,与螺母44d'固定起来, 将顶端限位设置44连接到上梁2,开关44b是带触发按钮44b'的一个常规的限位开关,也 具有如图17和图18所示的常闭接点和公共接点。在底部,铰链柄44c可以在围着其右手 端旋转,但会被刚好顶住和停在触发按钮44b'之下。当铰链柄44c顺时针转动或向上按的 时候,将会按住触发按钮44b',而使常闭接点开启。 如图15和图16所示,电动罗马帘50包含巻帘管1,带有粘接固定槽52a的上梁 2,控制器9,顶端限位装置44,帘布45,罗马巻帘重锤杆56 (插在帘布45中来扣住帘布使到 其可以下垂),巻线器23 (线57a绑在一端),及安装在巻帘管1内的马达5。顶端限位装 置44包含开关外壳44a,开关44b,铰链柄44c,螺丝钉44d及螺母44d',支撑座54e (与粘 接固定槽52a形状相同)。开关外壳44a装载和固定了开关44b,并带有一个凸出板44a'。 螺丝钉44d从魔术带凹槽52a里穿过支撑座54e的孔,并穿过凸缘44a',用螺母44d'固定, 而使顶端限位装置44安装到上梁2。开关44b也是带触发按钮44b'的一个常规的限位开 关,其也具有如图17和图18所示的常闭接点和公共接点。在底部,铰链柄44c可以在围着 其右手端旋转,但会被刚好顶住和停在触发按钮44b'之下。当铰链柄44c顺时针转动或向 上按的时候,将会按住触发按钮44b',而使常闭接点开启。
13
如图17、图18所示,与顶端限位装置44连接的电动巻帘系统的交流电和直流电应 用马达的电路。 图17中,电路100包含红外或无线接收器101,红外接收器101采用红外接受头 101a或无线接收器101采用天线101a,主控制电路102,包括上继电器103a和下继电器 103b的继电器电路103,交流电源线104,马达线连接器105,包括上控制线106a及下控制 线106b的马达线106,及交流马达107.交流电源线104与图1中的主电源线9b相同,连 接器105与9c'和9c"类似或相同,马达线106则是与马达控制线9c相同。开关44b用线 106串联起来。当主控制线路102从红外或无线接收器101处接收控制信号来开启巻帘时, 继电器103a接通并通过开关44b的常闭接点和马达上控制线106a,来向交流马达107提供 驱动力。当开关44b被触发而是其常闭接点开启,电源被关闭,马达107也就停止。
图18中,电路100包含了红外或无线接收器IOI,红外接收器101采用红外接受 头101a或无线接收器101采用天线101a,主控制电路102,包括上继电器103a和下继电器 103b的继电器电路103,交流电线104,马达线连接器105,包括上控制线106a及下控制线 106b的马达线106,直流马达207及直流电源适配器208。开关44b是接入进控制电路102。 当主控制线路102从红外或无线接收器101处接收控制信号来开启巻帘时,上继电器103a 接通电源正极,通过马达上控制线106a,接通直流马达207,而继电器103b通过马达上控制 线106b,接通电源共用端。当开关44b被触发而产生一个脉冲信号给主控制电路102使其 发出信号将电源关闭,使直流马达207停转。 拿电动巻帘40做例子来解释顶部及底部限位是如何操作或安装来使得可以自动 的在顶部及底部要求位置自动停机,而无需现场调试。首先解释底部自动限位如何达到。
图14中穿过马达5的巻帘管l,及图8中的巻帘管的位置都是事先设置在这个位 置作为底部限位,马达设置的方式可以是机械互锁限位开关,电子感应器或由遥控器控制 的程序方式。虽然管的位置是相同的,但是连接巻帘管的马达是从帘布最底部的位置开始 巻起,而马达5已经滚动巻起了很多层圈帘布。这也就意味着巻帘管不能再顺时针旋转,只 能逆时针旋转,这是巻帘完全关闭的位置。我们假设巻帘的要求高度为T,而天花板与巻帘 管1的中间点的距离为h,巻帘管1的直径为0D,底杆的有效厚度为B(其实就是底杆的垂直 厚度减去帘布嵌在杆内的长度)。提供以图8和图14所示的帘布固定方式的巻帘系统时, 应该根据下列公式来裁剪帘布T-h+3. 1扭0D-B。如果是像图8和图14中的上部凹槽中的那 种,则采取下列公式T-h+3. 14x0Dxl. 25 - B。这种事先底部限位设定好的系统,按照上述公 式裁剪和固定的帘布就是一个完整的打开时的尺寸。利用这种方法,可以省去很多调整的 限位设置的麻烦,尤其是底部限位。因此安装的时间会节省不少,而且对安装人员的技术要 求也没那么高。 其次,我们将解释顶端限位装置44是如何做到顶端限位的工作的。当继电器103 在信号显示"开"的情况下关闭时,马达驱动巻帘管1以逆时针方向旋转来巻起帘布45,并 拉起底杆46。铰链柄44c设计得足够长以让直径更大的底杆46可以触碰到它,并将其向上 按,而铰链柄也预留有足够的空间来让帘布45穿过移动。当底杆46移向铰链柄44c,前者 会将铰链柄44c向上推按,然后按压到触发按钮44b'来触发开关44b的常断阀来开启。因 此马达5供电被切断,使到马达5停止。当继电器被关闭,则马达5开始以顺时针方向旋转 带动巻帘管1来巻出帘布45,并放下底杆46。因此底杆46抽离铰链柄44c,触发按钮44b'被释放,开关44b的常断阀被关闭。帘布45及底杆46将下移。所以,电动的巻帘系统40 达到全自动自动限位(无需人调节)。 连接顶端限位装置的电动罗马帘系统50的操作与上述巻帘系统40—样。唯一的 不同是铰链柄被第一重锤杆56向上推压。如要帘布全部被放下时完整展开布的最大尺寸, 拉绳必须绑在最后的重锤杆56上,且在此时伸展为最长。 根据上述描述,我们已实现了本项发明的各个目的,主要的就是实现了一个"既插 即用"的最大程度地接近家居电器,像风扇样的产品的电动遮阳系统。使其减少了制造安装 的工作量和成本,还简化了售前和售后服务。下面是一个实际的例子来解释一下如何生产 安装这样一个系统的方法和程序。
电动巻帘 定制一个或少数巻帘的宽度来应用于大量生产,比如1.5米,2米,2.5米
如上述图l-3所述的方式,把马达,控制器,和其间配线,管,上梁,马达架,带轴 承的尾塞架,尾塞,装配起来。,设定马达限位来使到管的位置和图8和图14中一样,并确保马达不会将布巻下,
但可以巻在管上到系统最大的圈数或其他和大多数窗户对应足够的圈数 量取需求的帘的宽度,并根据这个尺寸来剪裁系统长度(上梁和管一起一次
切),并固定支架 根据图1及上述描述的系统,则将系统夹入安装码,将电源线连接到控制器或马 达上,根据管的长度(允许2-3mm短差)来裁剪帘布的宽带,而高度则是按窗户的高度 或要求的全高+开始巻长(3.14x0D ) _系统高度h-底杆有效厚度B,然后直接将帘布连接 到管上,以保证自动形成全部的要求高度。
根据图14-16,向上移动帘布,直到底杆触发一个外置的开关,来停止马达。
电动罗马巻帘 其大体的程序与巻帘相似,但在帘布剪裁及拉绳固定更为便捷,因为帘布的高度
和宽度就是要求窗面覆盖的高度和宽度,而拉绳比较灵活和方便的安装。 纵观以上该发明解释和说明,很明显地,这项发明一些完善及更改都不会背离该
发明的范围及精髓。
权利要求
一种电动遮阳系统,包括限位开关装置、上梁、卷动装置和尾塞支架、尾塞,所述上梁的一端和卷动装置的一端通过马达头由一个马达架连接起来,这个马达的驱动轮和卷动装置耦合并使其转动卷拉起窗帘布,上梁的另一端和一个尾塞支架连接,所述尾塞一端上的轴通过轴承安装在尾塞支架上,尾塞另一端插接在卷动装置的另一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梁和卷动装置的端口在尾塞支架处齐平。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遮阳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尾塞支架和上梁连接处向内弯出的宽度等于尾塞的尾边厚度加上尾塞支架内侧和尾塞间的空隙宽度。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遮阳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巻动装置包括一根管子,窗帘布巻绕着这根管子上升和下降而使窗帘打开和关闭;它还包括一个给用卡钉连接帘布的条带的固定槽,条带沿着管长度插入固定槽而使帘布和管子固定在一起。
4.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动遮阳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巻动装置包括一根管子,窗帘布巻绕着这根管子上升和下降而使窗帘打开和关闭;它还包括一个沿着管子上给用卡钉连接帘布的条带插入的固定槽,固定槽的两边各有一个短突出边和长突出边。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遮阳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巻动装置包括一根管子,窗帘布巻绕着这根管子上升和下降而使窗帘打开和关闭;它还包括一个固定粘合带子的沟槽使窗帘布上配合相粘的带子沿着那根管子粘合使之把窗帘布和管子相连接,它还包括两个相同的给用卡钉连接帘布的条带的固定槽,条带沿着管长度插入固定槽而使帘布和管子固定在一起,固定槽的两边各有一个短突出边和长突出边,但这两个固定槽的位置是相反的,另外给用卡钉连接帘布的条带卡入式的固定槽,固定槽的两边各有一个突出边,槽的中间沿着管的长度有一个大的突出圆形轮缘。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遮阳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其中的上梁的一侧有一个镶嵌槽在一边,槽内有一个相配的带子将上梁与窗帘布的上边连接起来,巻动装置包括一根管子,和若干稳定地套在管子的圆环,圆环上连接有绳子,圆环是由两个半圆环和一套固定件把它们连接起来组成,每一个圆环上都有一个孔,绳子的一端穿过这些孔来和窗帘布底部打结连接,而另外一端打结后卡在孔外端;当马达旋转管子时,它巻绕起绳子,拉上窗帘布开启窗帘。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遮阳系统,其特征在于窗帘布中置有停止触发装置,为上限位置的限位开关装置,放置于上梁外侧使停止触发装置可以碰触触发到它,从而使当窗帘升到它的打开位置时马达停机。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遮阳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的限位开关装置有一个在马达外部且位于控制器的内部的跟马达连接的电子开关。
9. 一种电动遮阳系统包括一个电动套件其特征在于该电动套件包括限位开关装置,上梁和巻动装置,上梁和巻动装置通过马达头由一个马达支架连接起来,这个马达的驱动轮和巻动装置耦合一起使其转动并巻拉起窗帘布;上述上梁在另外一端和一个尾塞支架连在一起,尾塞支架上安装有一个轴承,其和尾塞上的一个轴转动耦合在一起,尾塞另一头插进巻动装置,所述上梁和巻动装置的端口在尾塞支架处齐平;它还包括至少一个非电动套件,就是上梁在两端各和一个尾塞支架连在一起,各尾塞支架上安装有一个轴承,其和尾塞上的一个轴转动耦合在一起,尾塞另一头插进巻动装置,所述上梁和巻动装置的端口至少在一个尾塞支架处齐平,在各套件上的尾塞的轴上沿着它的轴心向有一个耦合孔,这样当两三个套件并排放置时,中间衔接装置的一端就置入其中一个套件的尾塞的耦合孔并有里面的一个弹簧来支撑,当一个套件和另外一个套件耦合时,中间衔接装置的另外一端首先被压进其耦合孔里面并对准另一套件的尾塞耦合孔,其弹簧就把它弹入插进后一套件的尾塞耦合孔,这样就可以使一个电动套件的驱动力传送到非机动组件上。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动遮阳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两个套件的上梁间的合接点处,安装码是横跨两个上梁边缘并使两者一起固紧起来。
11. 一种电动遮阳系统包括一个马达控制器,限位开关装置,上梁和巻动装置,上梁和巻动装置通过马达头由一个马达支架连接起来,这个马达的驱动轮和巻动装置耦合一起使其转动并巻拉起窗帘布;上述上梁在另外一端和一个尾塞支架连在一起,尾塞支架上安装有一个轴承,其和尾塞上的一个轴转动耦合在一起,尾塞另一头插进巻动装置,所述上梁和巻动装置的端口在尾塞支架处齐平。
12.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动遮阳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梁包括一个沟槽,控制器包括一个马达电线跟马达连接,还有电源线和电源连接,所有的电线都放置在这个沟槽里面。
13.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动遮阳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马达电线是通过公和母相配的连接接插器与马达相连接的。
14.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动遮阳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梁上在控制器和它的外墙之间有一个凹下去的空洞,电线是从这个空洞通过。
15.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动遮阳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马达是直流马达,通过电线跟外部的控制器连接在一起,控制器包含一个充电电池。
16.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动遮阳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马达是直流马达,控制器包含一个置于一个外壳内,并放在沟槽内的直流电源。
17. —种按照需要的窗帘尺寸调整和安装了已组装了标准的尺寸电动遮阳系统的方法,此系统包括限位开关装置,上梁和巻动装置,上梁和巻动装置通过马达头由一个马达支架连接起来,这个马达的驱动轮和巻动装置耦合一起使其转动并巻拉起窗帘布;上述上梁在另外一端和一个尾塞支架连在一起,尾塞支架上安装有一个轴承,其和尾塞上的一个轴转动耦合在一起,尾塞另一头插进巻动装置,所述上梁和巻动装置的端口在尾塞支架处齐平 测量所需窗帘的宽度; 按照量好的的尺寸一次裁切组装好的系统,裁切时刀锋要与上梁和巻动装置垂直,这样一来裁切后剩余的部分的上梁和巻动装置端口仍然是对齐的; 从裁切下的上梁上抽出尾塞支架,巻动装置上抽出尾塞; 将尾塞固定到裁切好的巻动装置上,用合适的螺丝钉将带有轴承的尾塞支架固定到裁切好的上梁上,并同时将轴承套入尾塞的转轴上使其彼此旋转耦合; 用合适的安装码卡入上梁将这一套窗帘系统装配到天花板或墙上。
18. —种决定窗帘布长度和安装此布以省去电动遮阳系统的底部限位设置的方法,包括限位开关装置,上梁和圆管,上梁和圆管通过马达头由一个马达支架连接起来,这个马达的驱动轮和圆管耦合一起使其转动并巻拉起窗帘布;上述上梁在另外一端和一个尾塞支架连在一起,尾塞支架上安装有一个轴承,其和尾塞上的一个轴转动耦合在一起,尾塞另一头插进圆管,所述上梁和圆管的端口在尾塞支架处齐平;管子至少包括下列沟槽之一 它还包括两个相同的给用卡钉连接帘布的条带的固定槽,条带沿着管长度插入固定槽而使帘布和管子固定在一起,固定槽的两边各有一个短突出边和长突出边,但这两个固定槽的位置是相反的,另外给用卡钉连接帘布的条带卡入式的固定槽,固定槽的两边各有一个突出边,槽的中间沿着管的长度有一个大的突出圆形轮缘,从管上选一种固定槽来固定帘布,预先调整马达的底部限位的位置使窗帘布绕着管子从固定槽到布的下落点的弧长为"Z";,按此准则裁剪窗帘布总共所需长度-系统长度(从天花板到管子的边缘中间)+Z弧长度-底梁的厚度; 按照所需窗帘宽度来裁切窗帘布; 把窗帘布安装在选好的管子的固定槽上。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一种决定窗帘布长度和安装此布以省去电动遮阳系统的底部限位设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这个管子就包括所有的上述提到的四种固定槽,且平均分布在管子外围,例如,每相距45 °处或在管子周长每25 %处,预先调整马达的底部限位的位置使其中一个固定槽在管子的顶部,两个在两侧,第四个在正下方; 按此公式裁剪窗帘布总共所需长度-系统长度(从天花板到管子的边缘中间)+3. 14X(管子的直径)X窗帘布绕过的固定槽的数目X0. 25-底梁的厚度; 按照所需窗帘宽度来裁切窗帘布; 把窗帘布安装在选好的管子的沟槽上。
全文摘要
一种电动遮阳系统,包括限位开关装置、上梁、卷帘管和尾塞支架、尾塞,所述上梁的一端和卷帘管的一端通过马达头由一个马达架连接起来,这个马达的驱动轮和卷帘管耦合并使其转动卷拉起窗帘布,上梁的另一端和一个尾塞支架连接,所述尾塞一端上的轴通过轴承安装在尾塞支架上,尾塞另一端插接在卷帘管的另一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梁和卷帘管的端口在尾塞支架处齐平。
文档编号E06B9/72GK101778990SQ200880001725
公开日2010年7月14日 申请日期2008年1月2日 优先权日2007年1月3日
发明者黄大智 申请人:黄大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