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2928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梯门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抑制一般在由乘客给电梯门施加非正常力时引起的电梯门脱离。
背景技术
中间打开的电梯门通常具有两个门板,它们通过沿在每个门板上部的导轨安装的悬挂辊子沿相反水平方向移动。在每个门的下部,多个装置安装在每个门板上。一个装置具有连接部分和附着在该连接部分的导块。导块具有与门槛中沟槽对应的厚度。另一装置, 门损伤制止设备,固定地安装在门槛中间以便在门关闭时抑制门脱离。安装挂钩环,使得它们被钩住并且固定到门损伤抑制设备。该现有技术门损伤抑制设备呈现外部碎片可能落入门槛中的沟槽内的问题,这可抑制门正确打开与关闭。堆积在门槛中的碎片的量不能在视觉上确定,因此,进行清洁的时间选择是不可预期的。鉴于上文所述,本发明旨在解决可影响电梯门系统的一个或多个前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涉及电梯门系统。该电梯门系统包括具有第一门板、第二门板与门槛的电梯门。第一门支承框架附着在第一门板的下部。第一门支承框架具有在电梯门关闭时延伸在第二门板下方的第一指状件(finger)。第二门支承框架附着在第二门板的下部。第二门支承框架具有在电梯门关闭时延伸在第一门板下方的第二指状件。要理解,前述一般描述与下文的详细描述只是示范性的和说明性的,而不是对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限制。


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特征、方面与优点从以下描述、随附权利要求书和此后简短描述的附图中示出的伴随示范实施例将变得显而易见。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电梯系统(包括门引导设备)的实施例的正视图。图2是安装在图1所示电梯系统中的门引导设备的详细示图。图3是图2所示门引导设备的单个门支承框架的分解图。图4是图2中安装和示出的门引导设备的底视图。图5A-5B是示出在向其上安装门引导设备的门施加力时的门引导设备的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已努力在整个附图中将相同或类似参考标号用于相同或类似组件。本发明是用于抑制电梯门脱离的门引导设备,它不仅引导门使得它沿门槛的沟槽准确打开并且关闭,而且阻止或者至少实质上抑制由于在门关闭时施加给门的非正常力而引起的门分离。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电梯门系统10的正视图。电梯系统10包括门12 (具有左门板14a、右门板14b和门槛24)、顶梁(header) 16、轨道18、辊子20、悬挂22与门引导设备 26 (其包括左门支承框架28a、右门支承框架28b、左门滑块(shoe) 30a与右门滑块30b)。顶梁16布置在门板14a、14b上方,并且包括沿顶梁16长度延伸的轨道18。轨道18接纳沿轨道18移动的辊子20。悬挂22连接到辊子20和门板14a、14b。在辊子20沿轨道18移动时,悬挂22也沿轨道18移动,并且门14a、14b随悬挂22移动以便将门12打开与关闭。图2是包括门支承框架28a与28b以及门滑块30a与30b的门引导设备26的详细示图。门支承框架28a与28b由刚性材料制成,并且分别固定地附着到门板14a与14b 的下部。门滑块30a与30b分别附着在门支承框架28a与28b的底部。门滑块30a与30b 引导门板14a与14b沿门槛24中沟槽40的移动(沟槽40在图2的剖视图(phantom)中示出)。门支承框架28a与28b分别包括耦合部分32a与32b、引导部分34a与34b以及指状件36a与36b。耦合部分32a与32b附着到门板14a与14b的下部。引导部分34a与 34b,作为形成在耦合部分32a与32b底部的延续部分,被插入在门槛24的沟槽40中,以便在沟槽40中引导门支承框架28a与28b。指状件36a与36b从引导部分34a与34b水平延伸,使得它们分别伸出门板14a与14b的右边缘和左边缘(如图1所示)。门支承框架28a与28b在耦合部分32a、32b附着到门板14a、14b。优选地。优选地, 这些耦合部分32a、32b足够长,使得它们可继续附着到门板14a、14b的下端。因此,优选地,耦合部分32a、32b各自具有对应于其相应门板14a、14b宽度的大约50%与100%之间的长度。安装门支承框架28a、28b的指状件36a、36b,使得在门12关闭时,左门板14a的指状件36a延伸在右门板14b的一部分的下方,并且右门板14b的指状件36b延伸在左门板 14a的一部分的下方。因此,如果在门12关闭时力引起任一门板14的底部向上移动,则左门板14a的指状件36a能够啮合右门板14b的底部,而右门板14b的指状件36b能够啮合左门板14a的底部。图3示出从右门板14b断开连接的门支承框架28b的详细示图。门支承框架28a 具有大致与图3中所示门支承框架28b类似的结构。因此,门支承框架28b的以下描述也可应用于门支承框架28a。如图3所示,门支承框架28b优选形成为具有耦合部分32b、引导部分34b和指状件36b的单个部件(piece)。耦合部分32b具有用于将门支承框架28b连接到门板14b的孔38b。如图所示,将耦合部分32b与引导部分34b整体形成。在考虑到准备与装配、维护与控制便利以及连接强度时,优选地将指状件36b与引导部分34b整体形成。但是,指状件 36b还可通过装配与引导部分34b连接。优选地,指状件36b形成有弯曲42b,使得它对于引导部分34b偏移到前面或后面。门滑块30a、30b,由例如塑料或橡胶材料的适当材料制成,分别附着到引导部分34a,34b0门滑块30a、30b可通过装配部件(例如使用螺栓)轻松固定到门支承框架^a、 28b或者从门支承框架^a、28b去除。备选地,如图3所示,门滑块30a、30b可通过引导部分34a、34b中的蝶片(tab) 44固定到门支承框架^aJ8b,蝶片44从耦合部分32a、32b延伸以便将门滑块30a、30b连接到框架^aJ8b。如图所示,蝶片44可与耦合部分3 整体形成,并且与引导部分3 共面。优选地,门滑块30a、30b具有与门板14a、14b的厚度相同或比其小的厚度。门滑块30a、30b没有被限制到具体长度,只要它们可安装在适当位置。但是,为了稳定地沿沟槽40引导门板14,优选地以门板1 或14b宽度的一半或大于一半的间隔安装门滑块30a、30b。在插入到门槛M的沟槽40中时,在门板14a、14b沿沟槽40移动时使任意振动或摇晃最小化。图4示出在门12关闭时的门引导设备沈的底视图。优选地,指状件36a相对指状件36b的前面或后面形成,使得指状件36a、36b的远侧部在门12关闭时重叠。如果指状件36a、36b以相对引导部分34a、34b的偏移形成,尤其是在门板14a、14b通过滑动打开与关闭系统驱动时,则指状件36a相对于指状件36b定位在前面或后面。因此,如图4所示, 即使引导部分34a、34b定位在同一水平线上,在电梯门12关闭时,指状件36a与指状件36b 相互重叠,而没有相互干扰。在电梯门12关闭时,指状件36a与36b相互重叠的量实质上与指状件36a、36b的整个长度差不多。在指状件36a、36b重叠时,如果门板Ha被力往里推(即在图4中向上),则指状件36a在推压门槛M之前首先推压另一指状件36b。另一方面,如果门板Ha被力往外推(即在图4中向下),则指状件36a由于指状件36a的力矩引起的转动而首先接触门槛对,然后推压另一指状件36b (如图5B所示)。在这两种情况下,施加给门板14a的向内或向外力可被多级连接更一致地分布和传递。当然,对于门板14b,在指状件36a、36b重叠时,如果门板14b被力向外推(即在图 4中向下),则指状件36b在推压门槛M之前首先推压另一指状件36a。另一方面,如果门板14b被力向内推(即在图4中向上),则指状件36b由于指状件36b的力矩引起的转动而首先接触门槛对,然后推压另一指状件36a(如图5B所示)。在这两种情况下,施加给门板 14b的向内或向外力可被多级连接更一致地分布和传递。图5A-5B示出在向门板1 施加横向力F时门引导设备沈如何响应。如图5B所示,在向门板Ha施加此类力F时,剪切力和弯曲应力施加在门支承框架28a上,尤其是在支撑部分32a与引导部分3 上。因此,门板14a的底部在门12关闭时向上移动,因此引起(a)指状件36a啮合到右门板14b底部上的指状件36b ;并且(b)引导部分34a将部分力从门板Ha传递到门槛M。因此,力F的部分被传递和分布到右门板14b,并且力F的余下部分被门槛M吸收。此外,由于指状件36a啮合右门板14b的底部,所以门支承框架^a 和门滑块30保持在沟槽40中。因为门支承框架28a将支撑部分3 和引导部分3 结合成继续附着在门板Ha的大部分上而不是具有包括各自单独附着到门板1 的多个部分的单个结构,所以获得若干有益效果。门支承框架28a被更刚性地安装,开且在向门12施加力时,压力可被引导部分3 与支撑部分32a同时吸收。因此,与其中门耦合零件以连接部分的形式单独安装的常规结构相比,实现改善得多的剪切强度与弯曲强度。如图5B所示,门槛M可选择性地包括外部物质排放孔50,该孔垂直穿透到沟槽 40的下部,使得沟槽40中的任何外部物质可在门支承框架^a、28b或门滑块30a、30b移动时向下排放。在门的开关操作期间,由门支承框架^a、28b或门滑块30a、30b沿门槛M中的沟槽40推动外部物质。在门关闭时,外部物质排放孔50可从安装在左门板14a最右侧上的门滑块30a的右边缘一直延伸到安装在右门板14b的最左侧上的门滑块30b的左侧。 另一方面,外部物质排放孔50可延伸左门板14a的指状件36a与右门板14b的指状件36b 之间的相交长度。采用任一布置,外部物质排放孔50可实现相同程度的外部物质排放效果,而没有过分延伸外部物质排放孔50。此外,在门12关闭并且门支承框架28a、28b的指状件36a、36b沿门槛24中的沟槽40重叠时,存在很少可堆积外部物质的空间,因为在门支承框架28a、28b或门滑块30a、30b之间没有形成间隙。根据本发明,在门12关闭时,即使将力不均勻地施加给一个门板14a或14b,力也始终实质上均勻地分布到两个门板14a、14b,并且维持牢固的啮合状态。无论力的非均勻施力口,力均被实质上均勻地传递和分布,因为门支承框架28a的指状件36a与门支承框架28b 的指状件36b在相对门板14b的底部啮合。因为门引导功能和脱离抑制功能可仅使用本发明的门引导设备26来实现,而不需要提供单独的门损伤制止设备,所以安装与维修成本得以降低。此外,因为外部物质排放孔50,外部物质没有积聚在沟槽40中,并且门12可平滑地打开和关闭。 以上论述旨在仅对本发明进行描述,并且不应该被解释为将随附权利要求书限制到任何特定实施例或实施例组。例如,在对电梯门系统进行一般性描述时,它可用于电梯厢门和/或升降机井门中之一或二者。此外,尽管本发明参考其具体示范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但是,还应该领会,在不脱离在随附权利要求书提出的本发明更宽及预期范围的情况下,可对其进行多种修改和改变。相应地,说明书和附图将以说明性方式对待,且不旨在限制随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根据本发明的前述公开,本领域技术人员将领会在本发明的范围内还可有其它实施例和修改。相应地,在本发明的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从本公开可获得的所有修改将被包含为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本发明的范围将按随附权利要求书提出的那样进行限定。
权利要求
1.一种电梯门系统,包括 门槛;与所述门槛相邻的第一门板; 与所述门槛相邻的第二门板;附着在所述第一门板下端的第一门支承框架,所述第一门支承框架具有超过所述第一门板的边缘水平延伸到所述第二门板的第一指状件;附着在所述第二门板下端的第二门支承框架,所述第二门支承框架具有超过所述第二门板的边缘水平延伸到所述第一门板的第二指状件;连接到所述第一门支承框架与所述第二门支承框架的门滑块,其中所述门滑块可滑动地与所述门槛中的沟槽啮合,以便引导所述第一门板与第二门板的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门系统,其中,所述第一门支承框架与所述第二门支承框架与所述沟槽啮合。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门系统,其中,在所述门板关闭时,所述第一门支承框架的所述第一指状件与所述第二门支承框架的所述第二指状件的至少一部分重叠。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门系统,其中,所述第一门支承框架的所述第一指状件在所述门板关闭时在所述第二门板下方延伸。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门系统,其中,在所述门板关闭时,对所述第一门支承框架的所述第一指状件定位,使得所述第一指状件在给所述第一门板施加向上力时啮合所述第二门板。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门系统,其中,所述第一指状件从所述第一门支承框架偏移。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门系统,还包括在所述门槛中的孔,用于允许将外部物质从所述门槛中的所述沟槽去除。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门系统,其中,所述第一门支承框架连续覆盖所述第一门板的宽度的超过实质上50%,并且所述第二门支承框架连续覆盖所述第二门板的宽度的超过实质上50%。
9.一种电梯门系统,包括具有第一门板、第二门板与门槛的电梯门;附着在所述第一门板下部的第一门支承框架,所述第一门支承框架具有在所述电梯门关闭时在所述第二门板下方延伸的第一指状件;附着在所述第二门板下部的第二门支承框架,所述第二门支承框架具有在所述电梯门关闭时在所述第一门板下方延伸的第二指状件。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梯门系统,其中,在给所述电梯门施加力时,所述第一指状件啮合所述第二门板,并且所述第二指状件啮合所述第一门板。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梯门系统,还包括 在所述门槛中的沟槽;以及门滑块,连接到所述第一门支承框架与所述第二门支承框架并且与所述沟槽啮合,以便引导所述第一门板与所述第二门板的移动。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梯门系统,还包括在所述沟槽中的孔,用于允许将外部物质从所述沟槽去除。
13.一种电梯门引导设备,包括 门支承框架,包括耦合部分,具有上端与下端;引导部分,从所述耦合部分的所述下端垂直延伸;和指状件,从所述弓I导部分沿水平方向延伸。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梯门引导设备,还包括 门滑块,附着到所述门支承框架。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梯门引导设备,其中,所述门滑块附着到所述门支承框架的所述引导部分。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梯门引导设备,其中,所述引导部分具有用于将所述门滑块附着到所述弓I导部分的蝶片。
17.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梯门引导设备,还包括弯曲,在所述指状件与所述弓I导部分之间,使得所述指状件从所述弓I导部分偏移。
18.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梯门引导设备,其中,所述耦合部分具有用于将所述门支承框架连接到门板的孔。
19.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梯门引导设备,其中,所述引导部分与所述耦合部分整体形成。
20.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梯门引导设备,其中,所述指状件与所述引导部分整体形成。
全文摘要
一种电梯门系统包括具有第一门板(14a)、第二门板(14b)与门槛(24)的电梯门(12)。第一门支承框架(28a)附着在第一门板(14a)的下部。第一门支承框架(28a)具有在电梯门(12)关闭时延伸在第二门板(14b)下方的第一指状件(36a)。第二门支承框架(28b)附着在第二门板(14b)的下部。第二门支承框架(28b)具有在电梯门(12)关闭时延伸在第一门板(14a)下方的第二指状件(36b)。
文档编号E05D15/06GK102159486SQ200880131261
公开日2011年8月17日 申请日期2008年12月19日 优先权日2008年9月19日
发明者J·孟, J·班, J·金 申请人:奥蒂斯电梯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