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屉缓冲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2931阅读:6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抽屉缓冲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抽屉缓冲器
枝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家具领域,尤其是一种安装在抽屉上的抽屉缓冲器。
背景技术
安装了导轨的抽屉拖动起来十分顺滑,为了避免抽屉关闭的时候产生撞击和发出响声,大多数都另外附加安装了缓冲器,如名称为导轨安全缓冲器的专利(公开号为CN2790287,
公开日为2006年6月28日),它包括齿条和单向阻尼装置,单向阻尼装置包括底壳、中壳、顶壳、带凸轴的阻尼盒、阻尼盒盖、带中轴的阻尼片、密封圈和齿轮;底壳和顶壳都对应开有具有长、短轴的长孔,阻尼片上开有通孔,阻尼片安装在阻尼盒内,阻尼盒内装有阻尼油;阻尼盒盖盖合在阻尼盒上,阻尼片的中轴穿出阻尼盒的部分与齿轮内孔固接,阻尼片中轴的末端穿进顶壳的长孔内;阻尼盒的外圆周上有齿,阻尼盒的凸轴与阻尼片的中轴同轴,阻尼盒的凸轴穿进底壳的长孔内;中壳的内壁沿长孔的长轴方向的一侧有制动齿;齿轮与齿条啮合。此实用新型在抽屉向里推合时产生很好的阻尼效果,使抽屉拍合得没有响声。但是它的结构复杂,还要设置一条比较长的齿条,占的空间比较大,使缓冲器显得不紧凑而且安装齿条时的精度要求高。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安装简便、缓冲效果好的抽屉缓冲器。本实用新型包括阻尼器;其特征在于它还有支架、滑块、弹簧和拨针;支架后部有并列的阻尼器仓和弹簧仓,支架的前部有导槽和导轨;滑块大致呈三角形,滑块的底部有C形缺口,滑块侧面有卡口、拨叉和弹簧钩,滑块背面有前凸柱和后凸柱,滑块安置在支架内,滑块的前凸柱和后凸柱嵌入支架的导槽内,滑块的卡口卡在支架的导轨上;阻尼器安装在支架上,阻尼器的活塞杆与滑块的C形缺口连接;弹簧安置在弹簧仓内,弹簧的一端与支架连接,另一端与滑块的弹簧钩连接;拨针的一端固定在抽屉导轨的活动轨上,拨针的另一端与滑块的拨叉活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滑块上方还有弹性回位钩。作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改进,弹簧为拉簧,其一头有直径收縮的颈部。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工作的拨针安装在抽屉导轨的活动轨下跟随抽屉一起移动,阻尼器、滑块和弹簧都装在支架上,支架安装在固定轨上,滑块在移动过程中根据不同的阶段同拨针连接或分离在抽屉拉出的前阶段滑块与拨针连接,阻尼器复位不产生附加阻力,弹簧被拉伸储能;在抽屉拉出的后阶段滑块脱离拨针,拨针与抽屉在导轨上自由移动;在抽屉回推的前阶段,拨针与抽屉在导轨上自由移动;在抽屉回推的后阶段,拨针重新与滑块连接,触发弹簧释放势能,阻尼器投入工作,抽屉在弹簧力牵引下缓慢地拍合。
本实用新型的缓冲效果强烈,操作手感好,集成度高,结构紧凑,安装容易,适合所有带抽屉的家具使用。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支架的外观图2是实施例阻尼器的外观图3是实施例弹簧的外观图4是实施例滑块的外观图5是实施例支架的仰视图6是图5的左视图7是图5的后视图8是实施例滑块的俯视图9是实施例滑块的另一状态外观图IO是实施例拨针的外观
图11是抽屉在关闭状态时滑块与拨针接合的缓冲器状态示意图
图12是抽屉在拉出阶段对弹簧进行储能时的缓冲器状态示意图;
图13是抽屉在拉出阶段滑块偏转的缓冲器状态示意图;
图14是抽屉在拉出阶段滑块与拨针分离时缓冲器的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
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有一个支架I, 一个阻尼器19、 一个弹簧3和一个滑块2。
参见图5至图7,支架l用塑料制成,其上制有相互平行的弹簧仓6和阻尼器仓5,分别用于安放或固定弹簧3和阻尼器19;弹簧仓6下方制有锥形孔20;阻尼器仓5内制有肩槽18用于定位阻尼器19。支架1的上方制有导槽7和导轨8,导槽7由一直线段与一段弧线段平滑连接而成,如同字母"J"的形状;导轨8位于导槽7的左侧,导轨8也是由一直线段与一段弧线段平滑连接而成;支架1头部、尾部和中部共有三个定位孔21,支架l底部有三个卡脚22和一个凸块23,定位孔21、卡脚22和凸块23用于使支架1准确牢固地安装在抽屉导轨的固定轨上。
参见图8至图9,滑块2用塑料制成,它的主体大致呈等腰三角形形状,滑块2右边的斜边上制有拨叉ll,在拨叉ll的上方制有一个卡口 10,卡口 10的口宽与支架1上的导轨8的厚度适配;滑块2左边的斜边上制有弹簧钩12;滑块2的底边上制有C形缺口9;滑块2的背面制有前凸柱13和后凸柱14,前凸柱13和后凸柱14的直径与导槽7的槽宽适配;滑块2的上方还制有一个弹性回位钩17。
参见图IO,拨针4用圆钢弯折而成,它的直径与滑块2的拨叉11的叉口宽度适配。
参见
图11至
图14,滑块2以其前凸柱13和后凸柱14嵌入支架1上的导槽7内,同时以其卡口 10由左而右卡在支架1的导轨8上。阻尼器具有气缸24、活塞、活塞杆16和阻尼器连接头25,气缸24以其头部嵌入支架1上的肩槽18固定在支架1的阻尼器仓5内,阻尼器连接头25嵌入滑块2的C形缺口9内。弹簧3是一个钢丝螺管拉簧,它的下端有直径收縮的颈部,它的上端有钩,弹簧3安放在支架1的弹簧仓6内,弹簧3的下端嵌入支架1的锥形孔20,弹簧3上端钩在滑块2的弹簧钩12上。拨针4一头焊接在活动轨15右侧,拨针4另一头插入支架1的拨叉ll中。
滑块2在支架1上的运动受导槽7和导轨8约束当前凸柱13和后凸柱14都处于导槽7的直线段、卡口 10处于导轨8的直线段时,滑块2作直线移动;当前凸柱13进入导槽7的弧线段时,滑块2偏转。当滑块2相对于支架1向上移动时,阻尼器19的活塞杆16被向上拉出,弹簧3被拉长。
图11
图14展示出本实施例在抽屉从关闭状态向外拉出过程中各个零部件之间相互位置的变化,为容易观察起见,图中用细双点划线标出导槽7和导轨8被滑块2所遮挡的部分,用细双点划线标出前凸柱13和后凸柱14的轮廓。
参见图ll,抽屉处于关闭状态,阻尼器的活塞和活塞杆16充分移入气缸24的后部,弹簧3充分收縮,滑块2的拨叉11包围住拨针4。
参见
图12,活动轨跟随抽屉受力向外移动,相当于图中支架1向下移动,由于滑块2被拨针4同步停留在原处,所以滑块2向导槽7的上端移动,阻尼器的活塞杆16被抽出,弹簧3被拉伸。
参见
图13,抽屉继续受力向外移动,滑块2的前凸柱13走完了导槽7的直线段随即在弹簧3施加的力矩作用下偏转进入导槽7的弧线段,卡口 10也偏转进入导轨8的弧线段;前凸柱13和卡口 10的偏转造成滑块2偏转,滑块2的偏转使拨叉11的前叉臂离开拨针4,至此弹簧3的储能过程结束,阻尼器的活塞移动到气缸24的最顶端。参见
图14,活动轨带着拨针跟随抽屉自由向外移动到抽屉完全拉出位置,在这段范围内,滑 块2在弹簧3的拉力矩作用下自锁在偏转位置。
当抽屉被推回时,拨针4碰撞滑块2的拨叉11的后叉臂,使滑块2的后凸柱14沿导槽 7的直线段向后移动,前凸柱13退出导槽7的弧线段进入直线段,进而拨叉I1重新夹住拨 针4,滑块2被活动轨同步。在弹簧3的拉力作用下支架1和整个抽屉被拉向拍合位置,在 这个过程中,阻尼器的活塞被迫向气缸后部移动,活塞移动时压縮气缸内气体,减缓了抽屉 的移动速度,使抽屉平稳而贴合地完全关闭。
在以下两种情况下,滑块2可能处于没有偏转的状态l.产品的安装阶段2.在把整 个抽屉取出时触动了滑块2的拨叉11导致滑块2复位。在此情况下往里面推回抽屉时,滑 块2的拨叉11的上方首先与拨针4碰撞,碰撞不但不能使集成抽屉缓冲器的各个组件回复 到正常工作位置而且极易损坏组件。为避免这种情况出现,本实施例在滑块2的弹性回位钩 17个弹性回位钩17,当拨针4碰上弹性回位钩17时,弹性回位钩17迫使整个支架1的中 段向右弯曲变形,从而避让拨针4通过,使拨针4与滑块2的拨叉11重新建立正确连接。
权利要求1.一种抽屉缓冲器,它包括阻尼器;其特征在于它还有支架(1)、滑块(2)、弹簧(3)和拨针(4);所述支架(1)后部有并列的阻尼器仓(5)和弹簧仓(6),支架(1)的前部有导槽(7)和导轨(8);滑块(2)大致呈三角形,滑块(2)的底部有C形缺口(9),滑块(2)侧面有卡口(10)、拨叉(11)和弹簧钩(12),滑块(2)背面有前凸柱(13)和后凸柱(14),滑块(2)安置在支架(1)内,滑块(2)的前凸柱(13)和后凸柱(14)嵌入支架(1)的导槽(7)内,滑块(2)的卡口(10)卡在支架(1)的导轨(8)上;阻尼器安装在支架(1)上,阻尼器的活塞杆(16)与滑块(2)的C形缺口(9)连接;弹簧(3)安置在弹簧仓(6)内,弹簧(3)的一端与支架(1)连接,另一端与滑块(2)的弹簧钩(12)连接;所述拨针(4)的一端固定在抽屉导轨的活动轨(15)上,拨针(4)的另一端与滑块(2)的拨叉(11)活动连接。
2.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抽屉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2)上方还有弹性回位 钩(17)。
3.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抽屉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3)为拉簧,其一头有 直径收縮的颈部。
专利摘要抽屉缓冲器属于家具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阻尼器;其特征在于它还有支架、滑块、弹簧和拨针;支架后部有并列的阻尼器仓和弹簧仓,支架的前部有导槽和导轨;滑块大致呈三角形,滑块的底部有C形缺口,滑块侧面有卡口和拨叉和弹簧钩,滑块背面有两个凸柱,滑块安置在支架内,滑块的两个凸柱嵌入支架的导槽内,滑块的卡口卡在支架的导轨上;阻尼器安装在支架上,阻尼器的连接杆与滑块的C形缺口连接;弹簧安置在弹簧仓内,弹簧的一端与支架零件,另一端与滑块的弹簧钩连接;拨针的一端固定在抽屉导轨的活动轨上,拨针的另一端与滑块拨叉活动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安装简便、抽屉在关闭过程中缓冲效果好,适宜在所有带抽屉的家具上使用。
文档编号A47B88/04GK201384248SQ20092005146
公开日2010年1月20日 申请日期2009年2月20日 优先权日2009年2月20日
发明者李绍汉 申请人:李绍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