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换向开锁的门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8288阅读:28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换向开锁的门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门锁,特别是涉及一种可换向开锁的门锁。
背景技术
请参阅图1所示,是说明一般的门锁的一立体示意图。 一般的门锁1通常具有一 个壳体11、设置在该壳体11且用于伸縮位移的一个锁舌12与一个锁块13、用于连动该锁 舌12的一个室内把手14或一个室外把手15,及用于连动该锁块13的一个锁心16或一支 钥匙17。 借此,该室内把手14或该室外把手15可以分别由室内或室外控制该锁舌12收縮 至该壳体ll内,达到开门的用途。该锁心16或该钥匙17可以分别由室内或室外控制该锁 块13,使该锁块13穿出该壳体11形成闭锁状态,或收縮至该壳体11内形成开锁状态。 由于该室内把手14或该室外把手15无法控制该锁块13,因此,对于室内的人员 来说,必须先旋动该锁心16解除该锁块13的闭锁状态,再旋动该室内把手14控制该锁舌 12,才能开门外出。该门锁1的作用主要是用来维护室内财物及人员的安全,使窃贼或其他 不良人士无法轻易进入室内,前述先旋动该锁心16,再旋动该室内把手14的动作,会造成 室内人员无法迅速的开门,有使用操作不符合需求的缺失。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缺失,已有相关专利如中国台湾专利证书第M251896号案、第 M360924号案...等,可以分别借由一按压动作由室内解除该锁块的闭锁状态,或借由该室 内把手同时控制该锁块及锁舌,达到迅速开锁的目的。 但,一般大门的安装方向及开启方向往往会因为室内配置或房屋坐落方向而不 同,显然,上述专利案为了配合使用需求,至少必需开发设计二套模具,及二种组装制程,不 但造成资源、人力的浪费,且相当不符合经济效益。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门锁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 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 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产品又没有适切的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 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能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可换向开锁的门锁, 实属当前重要研发课题之一,亦成为当前业界极需改进的目标。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门锁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可 换向开锁的门锁,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能够以模块化设计,提升经济效益,非常适于 实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实 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可换向开锁的门锁,分别受控于室内与室外的一个第一把手、一个第二 把手,及一个锁心,而呈开锁及闭锁状态,该门锁包括一个壳体;一个锁控组,具有穿设在 该壳体的一个锁块,该锁块受控于该锁心在穿出该壳体外的一闭锁位置与隐藏在该壳体内的一开锁位置间位移;一个连动组,具有枢设在该壳体内且分别与该第一把手与该第二把 手形成连动的一个第一连动件与一个第二连动件;一个旋控件,枢设在该壳体内,并具有与 该锁块连动的一个第一端部,及一个第二端部;以及至少一个挡止件,连结在该旋控件的第 二端部,且受迫于该第一连动件、该第二连动件其中一个,而连动该旋控件以该第一端部带 动该锁块位于该开锁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以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以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 现。 较佳地,前述的可换向开锁的门锁,其中所述的旋控件还具有背向的一内面,及一 外面,该挡止件相对该第二端部设置在该内面、该外面其中一个。 较佳地,前述的可换向开锁的门锁,其中所述的旋控件还具有穿置在该第一连动 件与该第二连动件间的一个第三端部,且该挡止件共有二个,前述挡止件分别相对该第二 端部与该第三端部反向连结在该旋控件的内面或外面,使该第三端部上的挡止件用于阻挡 相对位置的第一连动件或第二连动件旋动。 较佳地,前述的可换向开锁的门锁,其中所述的第一连动件与该第二连动件分别 具有一个第一挡止部,该第一挡止部是与该旋控件第三端部上的挡止件相互阻挡。 较佳地,前述的可换向开锁的门锁,其中所述的第一连动件与该第二连动件分别 具有一斜面,该斜面与该第二端部上的挡止件抵靠。 较佳地,前述的可换向开锁的门锁,其中所述的挡止件具有与该旋控件螺合的一 个螺合段,及显露在该旋控件内面、外面其中一个的一个挡止段。 较佳地,前述的可换向开锁的门锁,其中所述的旋控件是以一轴线为中心旋动,且
该壳体具有界定出一容室的一个第一壳座与一个第二壳座,该容室供该锁控组、该连动组、
该旋控件设置,该第一壳座与该第二壳座分别具有与该容室连通且环绕该轴线对应配置的
二弧槽,该挡止件的挡止段是沿平行该轴线方向限位在其中一个弧槽内。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
实用新型可换向开锁的门锁至少具有下列优点及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是利用可换向的档
止件,选择以该第一把手或该第二把手为开锁的主控件,借此,在不需要变更结构设计的情
形下,达到以该第一把手或该第二把手开锁的目的。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可换向开锁的门锁,包含一个壳体、穿设在该 壳体的一个锁控组、分别与一个第一把手、一个第二把手连动的一个连动组、与该锁控组连 动的一个旋控件,及连结在该旋控件的至少一个挡止件。该挡止件受迫于该第一连动件、该 第二连动件其中一个,而连动该旋控件带动该锁控组呈开锁状态。借此,只需改变该挡止件 的安装方向,就可以选择以该第一把手或该第二把手为开锁的主控件,使本实用新型能以 模块化的设计,适用不同安装方向的场合,不但能简化组件、降低成本,且能大幅提升经济 效益。本实用新型在技术上有显著的进步,并具有明显的积极效果,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 的新设计。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 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 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图1是说明一般的门锁的一立体示意图。 图2是说明本实用新型一可换向开锁的门锁的一较佳实施例的一分解立体图。 图3是该较佳实施例的一主视图。 图4是说明该较佳实施例中一个第一把手驱动一个锁舌隐藏至一个壳体内的一 主视图。 图5是说明该较佳实施例中一个锁心驱动一个锁舌隐藏至一个壳体内的一主视 图。 图6是说明该较佳实施例中该锁心驱动一个锁块穿出至该壳体外的一主视图。 图7是说明该较佳实施例完成上锁的动作的一主视图。 图8是说明该较佳实施例中该第一把手驱动该锁块隐藏至该壳体内的一正视图。 图9是说明该较佳实施例中一第二把手受阻于一个挡止件的一后视图。 图10是说明该较佳实施例中变换该挡止件的安装方向的一后视图。 图11是说明该第二把手驱动该锁块隐藏至该壳体内的一后视图。 图12是说明该较佳实施例中该第一把手受阻于另一个挡止件的一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 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可换向开锁的门锁其具体实施方式
、结 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及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的较 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通过具体实施方式
的说明,当可对本实用新型为 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获得一更加深入且具体的了解,然而所附图式仅是 提供参考与说明之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请参阅图2、图3所示,图2是说明本实用新型一可换向开锁的门锁的一较佳实施 例的一分解立体图。图3是该较佳实施例的一主视图。本实用新型可换向开锁的门锁一较 佳实施例分别受控于一个第一把手21、一个第二把手22,及一个锁心23。该门锁包含一个 壳体3、一个锁控组4、一个连动组5、一个旋控件6,及二挡止件7、8。 该壳体3具有相互对合且界定出一容室30的一个第一壳座31与一个第二壳座 32、分别贯穿该第一、第二壳座31、32且供该第一把手21、第二把手22插置的二个第一插 孔33、贯穿该第一、第二壳座31、32且供该锁心23插置的一个第二插孔35,及分别贯穿该 第一、第二壳座31、32且二个二个为一组环绕一轴线L对应配置的四个弧槽36、37、38、39。 为了方便说明,该第一、第二壳座31、32在图2以后的表现上,是以透明材料为材质。 该锁控组4具有穿设在该壳体3的一个锁块41 、与该锁块41连结且沿一个第一方 向X滑行于该容室30内的一片滑板42、枢设在该壳体3的一片限位片43、作用于该限位片 43的一个第一弹性元件44、穿设在该壳体3且与该锁块41沿一个第二方向Y相隔一间距 的一个锁舌45、沿该第一方向X可伸縮位移地穿设在该容室30的一支滑杆46、穿设在该滑 杆46上的一个连动块47,及穿设在该滑杆46上且分别作用于该滑杆46与该连动块47的 二个第二弹性元件48。该限位片43具有沿该第二方向Y延伸的一个限止端431,及用于卡扣该滑板42稳固于定位的一个卡肋432。该第一弹性元件44是以弹性作用力驱使该限位 片43以该卡肋432卡扣该滑板42。前述第二弹性元件48是以弹性作用力驱使该滑杆46 及该连动块47带动该锁舌45穿出该壳体3。 请参阅图3、图9所示,图9是说明该较佳实施例中一第二把手受阻于一个挡止件 的一后视图。该连动组5具有枢设在该壳体3容室30内且分别与该第一把手21与该第二 把手22形成连动的一个第一连动件51与一个第二连动件52、一个第三弹性元件53、一个 连杆54,及形成在该第一、第二壳座31、32间的一个挡板55。该第一连动件51与该第二连 动件52分别具有朝该滑板42方向延伸的一个第一挡止部511、521、朝该连动块47方向延 伸且与该连动块47相互卡抵的一个第二挡止部512、522、形成在该第一、第二挡止部511、 512、521、522间且与该限位片43限止端431相互卡抵的一个第三挡止部513、523,及邻近 该第一挡止部511、521的一斜面514、524。该第三弹性元件53抵顶在该壳体3与前述第二 挡止部512、522间。该连杆54具有枢设在该滑板42的一个枢结部541,及抵靠该连动块47 的一个活动部542。该挡板55用于阻挡该第一、第二连动件51、52的第二挡止部512、522, 限止该第一连动件51只能以顺时针方向旋动,及限止该第二连动件52只能以逆时针方向 旋动。 该旋控件6以轴线L为中心枢设在该壳体3的容室30内,并具有一内面601、一外
面602、一个第一端部61、一个第二端部62,及一个第三端部63。该第一端部61与该锁块
41连结形成连动。该第二端部62是邻近该该第一、第二连动件51、52的斜面514、524。该
第三端部63则位于该第一、第二连动件51、52间且邻近该第一挡止部511、512。 该挡止件7、8可换向的连结在该旋控件6的第二端部62与第三端部63,并具有与
该旋控件6螺合的一个螺合段71、81,及显露在该旋控件6内面601、外面602其中一个的
一个挡止段72、82。 以下即针对本实用新型以相同构造、不同安装方式达到换向开锁的动作说明如 后 请参阅图3所示,以第一种实施方式为例,该挡止件7是穿经该第一壳座31,而以 该螺合段71与该旋控件6内面601的第二端部62螺合,及以该挡止段72限位在该第一壳 座31的弧槽37内,该挡止件8则穿经该第二壳座32,且以该螺合段81与该旋控件6外面 602的第三端部63螺合,及以该挡止段82限位在该第二壳座32的弧槽39内。 参阅图3、图4,及图9所示,图4是说明该较佳实施例中一个第一把手驱动一个锁 舌隐藏至一个壳体内的一主视图。借此,在开锁的状态下,该锁块41是隐藏在该壳体3的 容室30内,而通过该第一端部61连动该旋控件6旋动一角度,由于该挡止件8的螺合段81 是隐藏在该第三端部63内,因此,并不会干涉该第二连动件52的第一挡止部521,该锁舌 45则在没有外力作用下,受前述第二弹性元件48的弹性作用力,恒保持穿出该壳体3的状 态,此时,不管是该第一把手21或该第二把手22,都可以分别以顺时针方向、逆时针方向分 别连动该第一连动件51、该第二连动件52,使该第一连动件51或该第二连动件52的第二 挡止部512、522克服该第三弹性元件53拨推该连动块47克服前述第二弹性元件48,并带 动该锁舌45收縮至隐藏在该壳体3内,达到开门的目的。 请参阅图5所示,是说明该较佳实施例中一个锁心驱动一个锁舌隐藏至一个壳体 内的一主视图。或可以顺时针方向旋动该锁心23(以钥匙在室外旋动或直接以手在室内旋动)迫挤该连杆54的枢结部541,使该连杆54同步以顺时针方向旋动,及以该活动部542拨推该连动块47克服前述第二弹性元件48,并带动该锁舌45收縮至隐藏在该壳体3内,同样可以达到开门的目的。 请参阅图2、图6所示,图6是说明该较佳实施例中该锁心驱动一个锁块穿出至该壳体外的一主视图。当逆时针方向旋动该锁心23时,该锁心23会拨转该限位片43的卡肋432脱离该滑板42,且推移该锁块41穿出该壳体3,完成上锁的动作。此时,该锁块41会通过该旋控件6的第一端部61连动该旋控件6以该轴线L为中心顺时针方向旋动,至该第三端部63上的挡止件8阻挡在该第二连动件52的第一挡止部521。 开锁时,除了可以顺时针方向旋动该锁心23,使该锁心23拨转该限位片43的卡肋432脱离该滑板42,且推移该锁块41隐藏至该壳体3内,完成开锁的动作外,请参阅图7、图8所示,图7是说明该较佳实施例完成上锁的动作的一主视图。图8是说明该较佳实施例中该第一把手驱动该锁块隐藏至该壳体内的一正视图。使用者也可以直接以顺时针方向旋动该第一把手21并同步带动该第一连动件51,使该第一连动件51在旋动过程中,以该斜面514推移该挡止件7的挡止段72依循该弧槽37位移,并同步带动该旋控件6以该轴线L为中心逆时针方向旋动,使该旋控件6通过该第一端部61带动该锁块41隐藏至该壳体3内,达到快速开锁的目的。 请参阅图9所示,是说明该较佳实施例中一第二把手受阻于一个挡止件的一后视图。值得一提的是,当该第二把手22以逆时针方向旋动且同步带动该第二连动件52时,会因为该第二连动件52的第一挡止部521受阻于该挡止件8的挡止段82而无法旋动,当然也无法达到开锁的目的。 请参阅图10、图11及图12所示,图10是说明该较佳实施例中变换该挡止件的安装方向的一后视图。图ll是说明该第二把手驱动该锁块隐藏至该壳体内的一后视图。图12是说明该较佳实施例中该第一把手受阻于另一个挡止件的一主视图。以第二种实施方式为例,只需将该挡止件7穿经该第一壳座31,而以该螺合段71与该旋控件6内面601的第三端部63螺合,及以该挡止段72限位在该第一壳座31的弧槽36内,该挡止件8则穿经该第二壳座32,且以该螺合段81与该旋控件6外面602的第二端部62螺合,及以该挡止段82限位在该第二壳座32的弧槽38内。 借此,使用者可以直接以逆时针方向旋动该第二把手22并同步带动该第二连动
件52,使该第二连动件52在旋动过程中,以该斜面524推移该挡止件8的挡止段82依循该
弧槽38位移,并同步带动该旋控件6以该轴线L为中心顺时针方向旋动,使该旋控件6通
过该第一端部61带动该锁块41隐藏至该壳体3内,达到快速开锁的目的。 同样的,当该第一把手21以顺时针方向旋动时,会受阻于该挡止件7而无法旋动,
当然也无法达到开锁的目的。 借此,本实用新型可以配合一般大门的安装方向或开启方向,选择以该第一把手
21为室内把手,或以该第二把手22为室内把手,借此,利用前述该挡止件7、8不同的安装方
向,使室内的第一把手21或第二把手22可以迅速的达到由室内开锁的目的。 据上所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可换向开锁的门锁具有下列优点及功效 本实用新型只需改变该挡止件7、8的安装方向,就可以选择以该第一把手21或该
第二把手22为开锁的主控件,使本实用新型在不需要变更结构设计的情形下,能以模块化的设计,适用不同安装方向的场合,不但能简化组件、降低成本,且能大幅提升经济效益。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
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
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
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
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
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一种可换向开锁的门锁,分别受控于室内与室外的一个第一把手、一个第二把手,及一个锁心,而呈开锁及闭锁状态,其特征在于该门锁包括一个壳体;一个锁控组,具有穿设在该壳体的一个锁块,该锁块受控于该锁心在穿出该壳体外的一闭锁位置与隐藏在该壳体内的一开锁位置间位移;一个连动组,具有枢设在该壳体内且分别与该第一把手与该第二把手形成连动的一个第一连动件与一个第二连动件;一个旋控件,枢设在该壳体内,并具有与该锁块连动的一个第一端部,及一个第二端部;以及至少一个挡止件,连结在该旋控件的第二端部,且受迫于该第一连动件、该第二连动件其中一个,而连动该旋控件以该第一端部带动该锁块位于该开锁位置。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换向开锁的门锁,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旋控件还具有背向 的一内面,及一外面,该挡止件相对该第二端部设置在该内面、该外面其中一个。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换向开锁的门锁,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旋控件还具有穿置 在该第一连动件与该第二连动件间的一个第三端部,且该挡止件共有二个,前述挡止件分 别相对该第二端部与该第三端部反向连结在该旋控件的内面或外面,使该第三端部上的挡 止件用于阻挡相对位置的第一连动件或第二连动件旋动。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换向开锁的门锁,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一连动件与该第 二连动件分别具有一个第一挡止部,该第一挡止部是与该旋控件第三端部上的挡止件相互 阻挡。
5. 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可换向开锁的门锁,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一连动件与 该第二连动件分别具有一斜面,该斜面与该第二端部上的挡止件抵靠。
6. 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可换向开锁的门锁,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挡止件具有与 该旋控件螺合的一个螺合段,及显露在该旋控件内面、外面其中一个的一个挡止段。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换向开锁的门锁,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旋控件是以一轴线 为中心旋动,且该壳体具有界定出一容室的一个第一壳座与一个第二壳座,该容室供该锁 控组、该连动组、该旋控件设置,该第一壳座与该第二壳座分别具有与该容室连通且环绕该 轴线对应配置的二弧槽,该挡止件的挡止段是沿平行该轴线方向限位在其中一个弧槽内。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可换向开锁的门锁,包含一个壳体、穿设在该壳体的一个锁控组、分别与一个第一把手、一个第二把手连动的一个连动组、与该锁控组连动的一个旋控件,及连结在该旋控件的至少一个挡止件。该挡止件受迫于该连动组一第一连动件、一第二连动件其中一个,而连动该旋控件带动该锁控组呈开锁状态。借此,只需改变该挡止件的安装方向,就可以选择以该第一把手或该第二把手为开锁的主控件,使本实用新型能以模块化的设计,适用不同安装方向的场合,不但能简化组件、降低成本,且能大幅提升经济效益。
文档编号E05B15/00GK201539159SQ20092017893
公开日2010年8月4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25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25日
发明者施楠烑 申请人:敦义五金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