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楼火灾安全逃生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6330阅读:34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高楼火灾安全逃生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安全防护用品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高楼火灾安全逃生梯。
背景技术
随着高楼的日益增多,也给消防工作带来巨大压力,例如当火灾发生时,如何保证在高楼内生活或工作的人们的安全,已经成为非常严峻的问题。 现有的火灾安全逃生梯中,存在一种单线式钢丝绳逃生器,用机械旋转控制实现下行逃生,使用时将人吊在空中,绳子自动回位旋转,操作复杂而且占用时间,影响效率;并且该逃生器也比较重,多数机械装置跟随人身落到地上,安全性不高,对老人及小孩尤其不适用。除此之外,现有逃生器中还存在如云梯、消防车之类的火灾安全逃生装置,其成本较高,难以普及于民众,一般只有专业的消防队才能配置。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缺陷,提供一种高楼火灾安全逃生梯,旨在降低现有技术中火灾安全逃生梯的成本。 本实用新型高楼火灾安全逃生梯包括梯带,为软体材质,设有攀爬孔;梯带夹板,为长条形结构,夹持梯带头端,包括设有螺钉连接结构的固定板和夹持板;定位装置,一端与梯带夹板相连, 一端固定于建筑物。 所述定位装置可包括箱体,固定于建筑物,箱体两侧设有轴承孔;所述梯带夹板内置于所述箱体,所述固定板两端为圆柱形,与所述轴承孔相连。 所述定位装置还可包括挂钩, 一端为柱状结构,与固定板相连,另一端为弧形钩体,与建筑物相连;所述固定板两端设有与柱状结构相连的连接孔。[0008] 所述箱体表面设有荧光棒或荧光贴。 上述火灾安全逃生梯还可包括逃生斧或逃生锤,收容于所述箱体内。 所述梯带的材质包括以下材质中的至少一种PVC输送带、钢丝绳芯输送带、防火
布、防火带、防护带、尼龙带。 由上可知,本实用新型高楼火灾安全逃生梯中,包括设有攀爬孔的梯带、可夹持梯带的梯带夹板以及可对梯带夹板定位的定位装置,当火灾等灾难发生时,可将梯带从高至低抛落,人可沿攀爬孔攀爬至安全地带。本实用新型高楼火灾安全逃生梯结构简单可靠,使用方便,可供多人同时逃生;并且大大降低了现有火灾安全逃生梯的制造成本。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高楼火灾安全逃生梯的结构示意图;[0013] 图2是上述实施方式的一个实施例中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0014] 图3是上述实施方式的一个实施例中梯带夹板的结构示意图;[0015] 图4是上述实施方式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梯带夹板的结构示意图。[0016]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高楼火灾安全逃生梯的结构。该高楼火灾安全逃生梯包括梯带10、梯带夹板20以及定位装置30。 其中,梯带10为软体材质,设有可供逃生的攀爬孔11 ;梯带夹板20为长条形结构,夹持梯带10的一端,包括设有螺钉连接结构的固定板21和夹持板22(图中未示出);定位装置30 —端与梯带夹板20相连,一端固定于建筑物。 本实用新型包括设有攀爬孔11的梯带10、可夹持梯带10的梯带夹板20以及可对梯带夹板20定位的定位装置30。当火灾等灾难发生时,可沿梯带10上的攀爬孔11攀爬至安全地带;并且,本实用新型高楼火灾安全逃生梯成本相对较低,可普及到高楼内的各个家庭。 为了更好地说明上述高楼火灾安全逃生梯的结构,图2示出了上述实施方式的一个实施例中定位装置30的结构。 如图2所示,定位装置30可以是一箱体结构,背面设有固定孔32,用于将该箱体结构与建筑物固定连接;两侧设有轴承孔31,用于支承梯带夹板20。梯带夹板20的两端与轴承孔31间隙配合,可沿轴承孔31转动。当梯带夹板20转动,可带动为软体材质的梯带10巻縮,收容于定位装置30中。 上述定位装置30的材质可以是金属板,例如不锈钢板、碳钢板等,可通过机械加工的方式获得该定位装置30。在一实施例中,定位装置30的材质可以是多块2mm至10mm厚的不锈钢板,可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在另一实施例中,定位装置30的材质还可以是2mm至10mm厚、表面经过防锈处理的碳钢板。 上述实施方式中,可根据需要,将定位装置30安装在居民楼或办公楼的室外或者室内,例如可通过螺钉将定位装置30与居民楼的墙体固定,根据室内空间的大小将定位装置30安装在室内或室外便于逃生的地方。 定位装置30的外部形状可以为多种,例如在一实施例中,上述定位装置30的外部形状可以是半圆形,还可以是方形(类似消防栓)。在另一实施例中,定位装置30两侧边还可以加上"V"字形支架或三角形支架等,使其强度更高。可在定位装置30的表面着多彩色或设置图案,例如可使定位装置30的表面附着海蓝色、深草绿、深紫色、深蓝色、深红色、深橙色、纯黑色、银白色等等,以提高其室内装饰搭配效果。考虑到火灾或其它灾难发生的时候,周围环境可能黑暗,因而在定位装置30设置可在黑暗里发光的荧光棒或荧光贴,以便于在黑暗中使用本实用新型高楼火灾安全逃生梯。 上述实施例中,可根据楼高设置梯带10的长度,使其满足逃生的需要。在一示例中,设置梯带10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楼总高,当需要逃生时,将梯带10自高至低抛下,以供逃生。本实用新型安全逃生器可供多人同时逃生,例如上述实施例中,当顶层的人沿梯带10逃生时,顶层以下的人可利用梯带IO顺次、自高向低攀爬,从而实现安全逃生。可根据需要选择梯带10的材质,使梯带10的强度满足逃生的需要,例如梯带10的材质可以是耐高温、可承载多吨重物的PVC输送带、钢丝绳芯输送带、防火布、防火带、防护带、尼龙带等。攀爬孔11的尺寸可根据人体脚部的尺寸进行设计;还可在定位孔12的周边包覆金属片,以增加强度。 图3示出了上述实施方式中梯带夹板20的连接结构,该梯带夹板20包括固定板21以及夹持板22,可通过螺钉40夹持梯带10。 上述固定板21可为长圆柱形,中部为一缺口 23,该缺口 23的尺寸与梯带10适配,底平面上设有螺纹孔231,用于连接夹持板22 ;固定板21的两端可设置肩轴,与上述定位装置30适配。轴盖25用于将固定板21与定位装置30连接,例如当固定板21与定位装置30装配,轴盖25可锁定从定位装置30中延伸出来的固定板21两端。手摇柄26可用于收巻梯带IO,例如可在固定板21的一端设置通孔232,该通孔232可供手摇柄26插入。当手摇柄26转动固定板21,可将梯带10收紧。夹持板22的长度与缺口 23的宽度一致,板体设有螺钉承接孔24,可供螺钉40穿过,并将夹持板22与固定板21紧密连接。梯带10位于固定板21和夹持板22的中间,顶端设有定位孔12,装配时螺钉40穿过该定位孔12与螺纹孔231连接。 图4示出了上述实施方式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梯带夹板20的结构。如图所示,该梯带夹板20包括固定板21、夹持板22、螺钉40以及挂钩50。 挂钩50的一端为弧形钩体51,另一端为圆柱体52。钩体21可与建筑物固定连接,例如在一实施例中,钩体51的外形可与栏杆适配,使用时,可将钩体51与栏杆固定。圆柱体52的顶端设有螺纹,用于连接固定板21。在一实施例中,固定板21的两端设有连接孔211,与圆柱体52适配。可将圆柱体52穿过连接孔211,通过螺帽60与圆柱体52顶端的螺纹连接,从而将挂钩50与固定板21固定。 在一实施例中,当火灾或其它灾难发生时,可将挂钩50与建筑物(窗口或阳台)固定,将梯带10抛向安全地带,人即可沿着梯带10,并利用梯带10上的攀爬孔11攀爬至安全地带。此时的梯带10相当于日常生活中的木支架楼梯,简单可靠,并且在日常生活中相当普遍,公众大多亲历过攀爬木支架楼梯过程,从而本实用新型大大提高了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上述实施例中,定位装置30内置逃生斧或逃生锤,当火灾或其它灾难到来时,可使用逃生斧或逃生锤劈开或砸开窗栏、玻璃与其它障碍物,然后将梯带io抛向安全地带,使得逃生过程更为迅捷。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一种高楼火灾安全逃生梯,其特征在于,包括梯带,为软体材质,设有攀爬孔;梯带夹板,为长条形结构,夹持梯带一端,包括设有螺钉连接结构的固定板和夹持板;定位装置,一端与梯带夹板相连,一端固定于建筑物。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灾安全逃生梯,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装置包括箱体,固定于建筑物,两侧设有轴承孔;所述梯带夹板内置于所述箱体,所述固定板两端为圆柱形,与所述轴承孔相连。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灾安全逃生梯,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装置包括挂钩,一端为柱状结构,与固定板相连,另一端为弧形钩体,与建筑物相连; 所述固定板两端设有与柱状结构相连的连接孔。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火灾安全逃生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设有荧光棒或荧光贴片。
5.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火灾安全逃生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逃生斧或逃生锤,收容于所述箱体内。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火灾安全逃生梯,其特征在于,所述梯带的材质包括以下材质中的至少一种PVC输送带、钢丝绳芯输送带、防火布、防火带、防护带、尼龙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安全防护用品领域,提供了一种高楼火灾安全逃生梯。该火灾安全逃生梯包括梯带,为软体材质,设有攀爬孔;梯带夹板,为长条形结构,夹持梯带一端,包括设有螺钉连接结构的固定板和夹持板;定位装置,一端与梯带夹板相连,一端固定于建筑物。本实用新型火灾安全逃生梯结构简单可靠,使用方便,可供多人同时逃生;并且降低了现有火灾安全逃生梯的成本。
文档编号E06C7/06GK201507237SQ20092030819
公开日2010年6月16日 申请日期2009年8月18日 优先权日2009年8月18日
发明者黄炳山 申请人:黄炳山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