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凳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6678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便携式凳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携式凳子。
背景技术
凳子在各种场合都可能用到,因此凳子的便携性尤为重要。普通的凳子由于不可 折叠,占用空间大,携带不方便。有些折叠式的凳子或由于结构复杂,生产成本高,无法推广 应用,或由于过于追求小巧造成容易损坏,不能经久耐用。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经久耐用的便携式凳子。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便携式凳子包括凳面和连接在凳面下面的支撑机构,其特征在 于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斜板、底板、凳面支撑杆、底板支撑杆,所述斜板的一端与凳面铰接, 另一端与底板铰接,斜板的正反两面均带有插杆孔,凳面支撑杆的上端铰接在凳面的下表 面,底板支撑杆的下端铰接在底板的上表面。上述凳面的下表面带有长条状凹槽,凳面支撑杆安装在该长条状凹槽中;底板的 上表面带有长条状凹槽,底板支撑杆安装在所述长条状凹槽中。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该便携式凳子结构简单、携带方便,经久耐用。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折叠状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便携式凳子包括凳面1和连接在凳面1下面的支撑机构,所述 支撑机构包括斜板2、底板3、凳面支撑杆4、底板支撑杆5,所述斜板2的一端与凳面1铰接, 另一端与底板3铰接,斜板2的正反两面均带有插杆孔,凳面支撑杆4的上端铰接在凳面1 的下表面,底板支撑杆5的下端铰接在底板3的上表面。凳面支撑杆4和底板支撑杆5通 常各有两根即可,插杆孔的数量与凳面支撑杆4和底板支撑杆5相对应。当然,凳面支撑杆 4和底板支撑杆5的数量也可以根据要求设为3根或者更多。在凳面1的下表面带有长条状凹槽,凳面支撑杆4安装在该长条状凹槽中;底板3 的上表面带有长条状凹槽,底板支撑杆5安装在所述长条状凹槽中。这样,当折叠起来的时 候,凳面支撑杆4和底板支撑杆5可以分别隐藏在凹槽中,使体积更加紧凑。由于斜板2的长度要大于凳面1和底板3,可以在斜板2的两端分别设置向上和向 下的凸块6,两边的凸块6的高度分别与凳面1和底板3的厚度相同,这样当凳子折叠起来的时候,凸块可以补充凳面1和底板3长度上的不足,使整体成为一个紧凑的矩形结构。 如图1所示,打开凳子使用时,将凳面支撑杆4的下端插进斜板2上表面的插杆孔 中,将底板支撑杆5的上端插进斜板2下表面的插杆孔中,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稳定的支撑结 构。折叠的时候只要将凳面支撑杆4和底板支撑杆5收进凹槽中,整个凳子就可以折叠成 一个方块结构,便于携带。
权利要求便携式凳子,包括凳面(1)和连接在凳面(1)下面的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斜板(2)、底板(3)、凳面支撑杆(4)、底板支撑杆(5),所述斜板(2)的一端与凳面(1)铰接,另一端与底板(3)铰接,斜板(2)的正反两面均带有插杆孔,凳面支撑杆(4)的上端铰接在凳面(1)的下表面,底板支撑杆(5)的下端铰接在底板(3)的上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凳子,其特征在于凳面(1)的下表面带有长条状凹 槽,凳面支撑杆(4)安装在该长条状凹槽中;底板(3)的上表面带有长条状凹槽,底板支撑 杆(5)安装在所述长条状凹槽中。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携式凳子。包括凳面和连接在凳面下面的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斜板、底板、凳面支撑杆、底板支撑杆,所述斜板的一端与凳面铰接,另一端与底板铰接,斜板的正反两面均带有插杆孔,凳面支撑杆的上端铰接在凳面的下表面,底板支撑杆的下端铰接在底板的上表面。该便携式凳子结构简单、携带方便,经久耐用。
文档编号A47C4/04GK201577846SQ20092031778
公开日2010年9月15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18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18日
发明者孙越 申请人:孙越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