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桌面的桌角支架的桌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7276阅读:33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桌面的桌角支架的桌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桌子,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吹塑成型的桌面的桌子。更具体地,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桌面的桌角支架。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存在包括桌面和桌腿以及其他组件的桌子。然而,一直需要这样的桌 子,该桌子的相应组件可以彼此紧密结合。

实用新型内容为此,提出了本实用新型。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桌子包括桌面和将桌面提升至地面上方的桌腿。桌面包括吹塑 成型的结构以及由金属制成并连接到该吹塑成型的结构底面的框架。在示例的实施方式中,桌角加固元件使用塑料材料模制,而且是与吹塑成型的结 构分离的组件。分离的桌角加固元件安装在吹塑成型的结构的每个角上,以加固桌面的每 个角。在示例的实施方式中,每个桌角加固元件连接到吹塑成型的结构和框架中的一个或 全部,以使元件保持在桌面的桌角上的锚固位置。在示例的实施方式中,每个桌角加固元件包括连接到框架的框架安装件以及连接 到框架安装件的加固器,加固器被配置成包括一系列的加劲梁。每个桌角加固元件位于在 吹塑成型的结构中形成的元件接收插孔中。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桌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桌子包括桌面,包括吹塑成型的台面,连接到所述吹塑成型的台面底面的框架,以及连接到 所述框架和所述吹塑成型的台面以加固桌面中所包含的四个桌角中的每一个的分离的桌 角加固系统,以及;桌腿,连接到所述框架,并被布置以将所述吹塑成型的台面提升至地面上方,其中 所述桌角加固系统包括第一桌角加固元件,连接到所述框架的第一部分,并被安置在桌面的第一桌角处、 在所述吹塑成型的台面中形成的第一元件接收插孔中;第二桌角加固元件,连接到所述框架的第二部分,并被安置在桌面的第二桌角处、 在所述吹塑成型的台面中形成的第二元件接收插孔中;第三桌角加固元件,连接到所述框架的第三部分,并被安置在桌面的第三桌角处、 在所述吹塑成型的台面中形成的第三元件接收插孔中;以及第四桌角加固元件,连接到所述框架的第四部分,并被安置在桌面的第四桌角处、 在所述吹塑成型的台面中形成的第四元件接收插孔中。所述框架包括第一框架段,所述第一框架段连接到所述吹塑成型的台面底面,并 被布置成与分离的第一和第二桌角加固元件中的每一个紧密结合,所述第一框架段包括第 一侧杆、第二侧杆以及端杆,所述第二侧杆被布置成与所述第一侧杆分离且平行,所述端杆
4被布置成将所述第一和第二侧杆相互连接,并与所述第一侧杆紧密相连以建立与所述第一 桌角加固元件相连的第一接合段,所述端杆与所述第二侧杆紧密相连以建立与所述第二桌 角加固元件相连的第二接合段。所述第一和第二接合段中的每一个都是弯曲的,所述第一桌角加固元件包括第一 加固器和第一框架安装件,所述第一框架安装件连接到所述第一加固器并被配置成与所述 第一框架段的弯曲的第一接合段紧密结合;所述第二桌角加固元件包括第二加固器和第二 框架安装件,所述第二框架安装件连接到所述第二加固器并被配置成与所述第一框架段的 弯曲的第二接合段紧密结合。所述第一加固器包括连接到所述第一框架安装件的环形外围带和一系列加劲梁, 所述加劲梁被布置以彼此相隔排列成扇形,并连接到所述外围带的内表面。所述吹塑成型的台面被形成为包括底板以及在所述底板上具有开口的突片接收 槽,所述底板位于所述第一加固器下方并被配置以界定所述第一元件接收插孔的边界;所 述第一加固器还包括突片,所述突片连接到所述加劲梁中的一个,并被配置以延伸到所述 突片接收槽中以帮助将所述第一桌角加固元件保持在所述第一元件接收插孔中的锚固位 置。所述第一框架安装件包括弯曲凸缘和弯曲底部,所述弯曲底部被布置成将所述弯 曲凸缘和所述环形外围带的弯曲带部分相互连接,以在其间形成用于在其中接收弯曲的第 一接合段的一部分的凹槽。所述环形外围带依次包括第一弯曲带部分、第一直带部分、第二弯曲带部分以及 第二直带部分,所述第一弯曲带部分被布置以位于所述弯曲的第一接合段旁边,所述第一 直带部分被布置成在所述第一元件接收插孔中远离所述弯曲的第一接合段延伸,所述第二 直带部分被布置成在所述第一元件接收插孔中朝向所述弯曲的第一接合段延伸,以与所述 第一直带部分紧密结合,并与所述第一和第二弯曲带部分以及第一直带部分合作以形成容 纳所述加劲梁的内部区域。所述桌角加固元件中的每一个由塑料材料制成,并且是与所述吹塑成型的台面分 离的注入成型部分。所述吹塑成型的台面包括顶面、附加到顶面的外围边缘的外围边、以及内边缘,所 述内边缘被布置成在所述桌面的第一桌角处与所述外围边分离,以在其间放置所述第一元 件接收插孔。所述第一桌角加固元件包括第一加固器以及第一框架安装件,所述第一框架安装 件连接到所述第一加固器并被布置成位于所述吹塑成型的台面的内边缘和所述第一加固 器之间。所述第一框架安装件包括凸缘和底部,所述凸缘被布置成与所述吹塑成型的台面 的内边缘紧密结合,所述底部被布置成将所述凸缘和环形外围带的一部分相互连接,以在 其间形成在其中接收框架的第一部分的凹槽。所述第一加固器包括一系列加劲梁,所述加劲梁在所述第一元件接收插孔中彼此 分离,以在所述吹塑成型的台面的内边缘和所述一系列加劲梁之间安置所述框架的第一部 分。所述吹塑成型的台面包括吹塑成型的第一平台和吹塑成型的第二平台,所述桌面还包括铰链,所述铰链将所述吹塑成型的第一和第二平台相互连接,以支持所述吹塑成型 的第二平台围绕旋转轴向所述第一平台转动,所述吹塑成型的第一平台包括沿着所述旋转 轴的内部第一和第二桌角以及远离所述旋转轴的外部第一和第二桌角,所述吹塑成型的第 一平台的外部第一桌角被形成为在其中包括第一元件接收插孔,所述吹塑成型的第一平台 的外部第二桌角被形成为在其中包括第二元件接收插孔。所述框架包括U型第一框架段,所述U型第一框架段连接到所述吹塑成型的第一 平台的底面,以使得包括在所述U型第一框架段中的第一弯曲部分与位于第一元件接收插 孔中的第一桌角加固元件紧密结合,并使得包含在U型第二框架段中的第二弯曲部分与位 于所述第二元件接收槽中的第二桌角加固元件紧密结合。所述吹塑成型的第二平台包括沿着所述旋转轴的内部第一和第二桌角以及远离 所述旋转轴的外部第一和第二桌角,所述吹塑成型的第二平台的外部第一桌角形成为在其 中包括第三元件接收插孔,所述吹塑成型的第二平台的外部第二桌角形成为在其中包括第 四元件接收插孔。通过本实用新型,桌子的相应组件可以彼此紧密结合。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考虑到用于举例说明目前已知的实施本实用新型的 最佳方式的示例性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将会变得更加明显。

详细的描述具体地参照附图,其中图1是中间可折叠的桌子的透视图;图2是图1中的桌面底面(在安装桌腿元件前)的平面图;图3是图2中的第一桌角加固元件在其连接到图4中所示的吹塑成型的第一平台 的外部第一桌角之前的放大透视图;图4是包含在桌面右上部中的吹塑成型的第一平台在第一和第二桌角加固元件、 把手和轮子元件连接到框架前的平面图的放大部分;图5是与图4类似的视图;图6是第一桌角加固元件的放大透视图;以及图7是沿着图6中的线7-7获得的放大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中间可折叠的桌子的透视图,其中示出桌面和支撑桌面的相对端部的桌腿 元件;图2是图1中的桌面底面(在安装桌腿元件前)的平面图,其中示出桌面包括右 上部,其包括吹塑成型的第一平台、连接到吹塑成型的第一平台的外部第一桌角的第一桌 角加固元件、连接到吹塑成型的第一平台的外部第二桌角的第二桌角加固元件,沿着第一 平台的第一侧连接到框架的把手以及沿着第一平台的第二侧连接到框架的两个轮子元件, 并且示出桌面还包括左上部,其包括吹塑成型的第二平台、连接到吹塑成型的第二平台的 外部第一桌角的第三桌角加固元件、以及连接到吹塑成型的第二平台的外部第二桌角的第 四桌角加固元件;[0040]图3是图2中的第一桌角加固元件在其连接到图4中所示的吹塑成型的第一平 台的外部第一桌角之前的放大透视图,其中示出第一桌角加固元件包括框架安装件和加固 器,所述框架安装件形成为包括用于接收框架的弯曲部分的凹槽,所述加固器连接到框架 安装件并且形成为包括一系列加劲梁;图4是包含在桌面右上部中的吹塑成型的第一平台在第一和第二桌角加固元件、 把手和轮子元件连接到框架前的平面图的放大部分,其中示出在吹塑成型的第一平台的外 部第一和第二桌角中的每一个中形成有元件接收插孔,其尺寸适于接收桌角加固元件中的 一个,并且示出在每个元件接收插孔的底板中形成有对角延伸的突片接收槽;图5是在以下步骤后与图4类似的视图(1)将第一桌角加固元件安装在第一元 件接收插孔中以加固吹塑成型的第一平台的外部第一桌角;( 将第二桌角加固元件安装 在第二元件接收插孔中以加固吹塑成型的第二平台的外部第二桌角;以及C3)将包含在框 架中的U型第一框架段安装在第一吹塑成型的第一平台的底面,以使得U型第一框架段中 的第一弯曲部分与第一桌角加固元件的框架安装件紧密结合,并使得U型第一框架段中的 第二弯曲部分与第二桌角加固元件的框架安装件紧密结合;图6是第一桌角加固元件的放大透视图,该第一桌角加固元件安靳装于在吹塑成 型的第一平台的外部第一桌角处形成的成对元件之一的元件接收插孔中,其中示出了包含 在第一桌角加固元件中的向下延伸的锚固片安置在形成于元件接收插孔底板上的成对元 件之一的对角延伸的突片接收槽中;以及图7是沿着图6中的线7-7获得的放大的截面图。如图1所示,具有四个桌角11至14的桌面10包含在桌子15中。如图1所示,桌 面10由同样包含在桌子15中的左侧和右侧桌腿元件16、17所支撑。例如,如图2所示,桌 面10包括吹塑成型的台面(counter) 18,连接到吹塑成型的台面18底面的框架19,以及分 离的桌角加固系统20,桌角加固系统20被配置和布置以加固四个桌角11至14中的每一 个。在示例的实施方式中,桌角加固系统20包括元件21至24,元件21至M是单独制造 的,然后通过使用锚固至元件21至M并锚固至吹塑成型的台面18和框架19中的一个或 全部的扣件,在桌角11至14处保持在吹塑成型的台面18上的适当位置。在示例的实施方式中,如图2、5、6和7中所示,桌角加固系统20包括第一桌角加 固元件21,其在桌面10的第一桌角11处与吹塑成型的台面18和框架19紧密结合。在图 3中详细示出了示例的第一桌角加固元件21。例如图2中所示,桌角加固系统20还包括在 桌面10的第二桌角12处与吹塑成型的台面18和框架19紧密结合的第二桌角加固元件 22、在桌面10的第三桌角13处与吹塑成型的台面18和框架19紧密结合的第三桌角加固 元件23、以及在桌面10的第四桌角14处与吹塑成型的台面18和框架19紧密结合的第四 桌角加固元件M。在示例的实施方式中,桌子15是中间可折叠的桌子,左侧和右侧桌腿元件16、17 可根据使用者的选择,相对于吹塑成型的台面18,从图1所示的伸展、使用位置移动到靠近 桌面10底面的折叠、存储位置(未示出)。一旦将左侧和右侧桌腿元件16、17存储在他们 的折叠、存储位置,桌面10的左上部沈和右上部27将关于旋转轴128向彼此折叠,该旋转 轴1 是由将左上部沈和右上部27互连的铰链28 (例如图2中所示)建立的。如图2和图5所示,桌面10的右上部27包括吹塑成型的第一平台31和分离的第
7一和第二桌角加固元件21、22。如图2所示,第一桌角加固元件21连接到由吹塑成型的第 一平台31的外部第一桌角所界定的桌面10的第一桌角11。仍然如图2所示,第二桌角加 固元件22连接到由吹塑成型的第一平台31的外部第二桌角所界定的桌面10的第二桌角 12。如图2所示,桌面10的左上部沈包括吹塑成型的第二平台32和单独的第三和第 四桌角加固元件23、24。如图2所示,第三桌角加固元件23连接到由吹塑成型的第二平台 32的外部第一桌角所界定的桌面10的第三桌角13。仍然如图2所示,第四桌角加固元件 24连接到由吹塑成型的第二平台32的外部第二桌角所界定的桌面10的第四桌角14。在示例的实施方式中,吹塑成型的台面18包括右上部27的吹塑成型的第一平台 31,左上部沈的吹塑成型的第二平台32,以及铰链观,如图1和图2所示。如图1、图2和 图5所示,第一和第二桌角加固元件21、22分别加固桌面10的桌角11和12,其例如由吹塑 成型的台面18中的吹塑成型的第一平台31所提供。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三和第四桌角 加固元件23J4分别加固桌面10的桌角13和14,其例如由吹塑成型的台面18中的吹塑成 型的第二平台32所提供。在图2所示的示例的实施方式中,框架19包括U型第一框架段19-1,其与吹塑成 型的第一平台31的底面相连并被布置成与每个分离的第一和第二桌角加固元件21、22紧 密结合。如图2和图5所示,U型第一框架段19-1包括第一侧杆191,被布置成与第一侧 杆191分离且平行的第二侧杆192,以及被布置成将第一和第二侧杆191、192互连的端杆 193。类似地,框架19包括U型第二框架段19-2,其与吹塑成型的第二平台32的底面相连 并被布置成与分离的第三和第四桌角加固元件23J4中的每一个紧密结合,如图2所示。如 图2所示,U型第二框架部分19-2包括第一侧杆四1,被布置成与第一侧杆291分离且平行 的第二侧杆四2,以及被布置成将第一和第二侧杆291、292互连的端杆四3。在示例的实施方式中,如图2和图5所示,U型第一框架段19-1的端杆193包括 与第一侧杆191和第一桌角加固元件21相连的第一弯曲部分193A,与第二侧杆192和第 二桌角加固元件22相连的第二弯曲部分193B,以及被布置成将第一和第二弯曲部分193A、 193B互连的直线部分193C。如图2所示,U型第二框架结构19_2的端杆293具有与端杆 193类似的形状,并连接到第三和第四桌角加固元件23、24。如图5和图6所示,第一框架段19-1中的第一接合段193A与第一桌角加固元件 21相连。在示例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接合段193A是弯曲的。如图5所述,第一框架段19-1中的第二接合段19 与第二桌角加固元件22相连。 在示例的实施方式中第二接合段19 是弯曲的。例如图3所示,第一桌角加固元件21包括加固器121以及与加固器121相连的框 架安装件221。在示例的实施方式中,第二、第三以及第四桌角加固元件22、23、M中的每 一个具有基本相同的形状。第一桌角加固元件21的加固器121被配置以提供与吹塑成型 的第一平台31分离的装置,以加固吹塑成型的第一平台31 (以及桌面10)的第一桌角11。 如图6和图7所示,框架221被配置以与U型第一框架段19-1紧密结合。加固器121包括环形外围带40和一系列加劲梁51至55,加劲梁51至55被布置 以彼此相隔排列成扇形,并连接到外围带40的内表面,例如如图3所示。如图3所示,加固 器121还包括附加在第三加劲梁53上的向下延伸的锚固片56。[0057]例如图3所示,外围带40依次包括第一弯曲带部分401,第一直带部分402,第二 弯曲带部分403,以及第二直带部分404。如图3所示,带部分401至404合作来界定包含 加劲梁51至55的内部区域50。第一弯曲带部分401如图3所示连接到框架安装件221, 并且如图5所示具有以相对较大的第一曲率半径为特征的弯曲部分。如图5所示,第二弯 曲带部分403以相对较小的第二曲率半径为特征。例如图3所示,框架安装件221包括弯曲凸缘221F以及弯曲底部221B。如图2以 及图5至7所示,弯曲底部221B被布置成将每个弯曲凸缘221F的较低边缘和外围带40的 第一弯曲带部分401互连,以在其间形成凹槽装置221C,用于在其中接收框架19的U型第 一框架段19-1的一部分(例如,端杆193的第一弯曲部分193A)。在示例的实施方式中,弯 曲凸缘221F的曲率半径约等于第一弯曲带部分401的曲率半径,如图5所示。如图4至图7所示,第一桌角加固元件21被安装在形成于吹塑成型的第一平台31 之中的成对元件之一的元件接收插孔121之中。图4中示出元件接收插孔121是空的。如 图4和图7所示,吹塑成型的第一平台31的内边缘180被布置成相对于吹塑成型的第一平 台31的外围边缘182分开排列,以在其间安置第一元件接收插孔121。如图7所示,外围边 缘182附加在吹塑成型的第一平台31的上表面186的外围边缘184上。在组装组件以形成桌面10期间,第一桌角加固元件21如图5所示被示意性地安 置在插孔121中,使得向下延伸的锚固片56(附加到第三加劲梁53)延伸到在插孔121的 底板121F上形成的成对元件之一的对角延伸的突片接收槽156中,如图6和图7所示。此 后,U型第一框架段19-1的端杆193的第一弯曲部分193A被安置到在第一桌角加固元件 21中形成的凹槽装置221C中,并且将第一框架段19-1保持在吹塑成型的第一平台31上的 适当位置。如图6中用图解法所示,以下内容在本公开的范围内,即使用任一适合的紧固件 Fl将第一桌角加固元件21锚固至吹塑成型的第一平台31和/或使用任一适合的紧固件 F2将第一桌角加固元件21锚固至第一框架段19-1 (例如,第一弯曲框架部分193A),使得 在第一桌角11处将第一桌角加固元件21保持在吹塑成型的第一平台31上的适当位置。如图4至图7所示,第二桌角加固元件22被安装在形成于吹塑成型的第二平台32 之中的成对元件之一的元件接收插孔122之中。图4中示出元件接收插孔122是空的。在组装组件以形成桌面10期间,第二桌角加固元件22被示意性地安置在插孔122 中,使得向下延伸的锚固片56延伸到在插孔122的底板122F上形成的成对元件之一的对 角延伸的突片接收槽256中,如图5所示。此后,U型第一框架段19-1的端杆193的第二 弯曲部分19 被安置到在第二桌角加固元件22中形成的凹槽装置222C中,并且将第一框 架段19-1保持在吹塑成型的第一平台31上的适当位置。以下内容在本公开的范围内,即 使用任一适合的紧固件将第二桌角加固元件22锚固至吹塑成型的第一平台31和/或使用 任一适合的紧固件将第二桌角加固元件22锚固至第一框架段19-1 (例如,第二弯曲框架部 分19 ),使得在第二桌角12处将第二桌角加固元件22保持在吹塑成型的第一平台31上 的适当位置。在图2所示的示例实施方式中,桌面10的右上部27还包含把手60以及第一和第 二轮子元件61、62。把手60与U型第一框架段19-1的第一侧杆192相连。第一和第二轮 子元件61、62被布置成彼此相隔排列,并与U型第一框架段19-1的第二侧杆192相连。在示例的实施方式中,桌角加固元件21至对中的每一个由塑料材料制成,框架19由如钢或铝等金属材料制成。每个元件21至M是与每个吹塑成型的(HDPE)平台31、32 分离的注射成型部分。这种特点方便了吹塑成型的桌子的建造,该桌子具有使用者定制设 计的桌角加固元件,桌角加固元件被配置以满足任何合适的桌角加固需求,并或多或少地 使用塑料材料以满足适当的制造成本预算。元件21至M与桌面10的其它部分单独模制, 然后夹在吹塑成型的平台31、32以及框架19部分之间。
权利要求1.一种桌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桌子包括桌面,包括吹塑成型的台面,连接到所述吹塑成型的台面底面的框架,以及连接到所述 框架和所述吹塑成型的台面以加固桌面中所包含的四个桌角中的每一个的分离的桌角加 固系统,以及;桌腿,连接到所述框架,并被布置以将所述吹塑成型的台面提升至地面上方,其中所述 桌角加固系统包括第一桌角加固元件,连接到所述框架的第一部分,并被安置在桌面的第一桌角处、在所 述吹塑成型的台面中形成的第一元件接收插孔中;第二桌角加固元件,连接到所述框架的第二部分,并被安置在桌面的第二桌角处、在所 述吹塑成型的台面中形成的第二元件接收插孔中;第三桌角加固元件,连接到所述框架的第三部分,并被安置在桌面的第三桌角处、在所 述吹塑成型的台面中形成的第三元件接收插孔中;以及第四桌角加固元件,连接到所述框架的第四部分,并被安置在桌面的第四桌角处、在所 述吹塑成型的台面中形成的第四元件接收插孔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桌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包括第一框架段,所述第一框架段 连接到所述吹塑成型的台面底面,并被布置成与分离的第一和第二桌角加固元件中的每一 个紧密结合,所述第一框架段包括第一侧杆、第二侧杆以及端杆,所述第二侧杆被布置成与 所述第一侧杆分离且平行,所述端杆被布置成将所述第一和第二侧杆相互连接,并与所述 第一侧杆紧密相连以建立与所述第一桌角加固元件相连的第一接合段,所述端杆与所述第 二侧杆紧密相连以建立与所述第二桌角加固元件相连的第二接合段。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桌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接合段中的每一个都是弯 曲的,所述第一桌角加固元件包括第一加固器和第一框架安装件,所述第一框架安装件连 接到所述第一加固器并被配置成与所述第一框架段的弯曲的第一接合段紧密结合;所述第 二桌角加固元件包括第二加固器和第二框架安装件,所述第二框架安装件连接到所述第二 加固器并被配置成与所述第一框架段的弯曲的第二接合段紧密结合。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桌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固器包括连接到所述第一框架 安装件的环形外围带和一系列加劲梁,所述加劲梁被布置以彼此相隔排列成扇形,并连接 到所述外围带的内表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桌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吹塑成型的台面被形成为包括底板以 及在所述底板上具有开口的突片接收槽,所述底板位于所述第一加固器下方并被配置以界 定所述第一元件接收插孔的边界;所述第一加固器还包括突片,所述突片连接到所述加劲 梁中的一个,并被配置以延伸到所述突片接收槽中以帮助将所述第一桌角加固元件保持在 所述第一元件接收插孔中的锚固位置。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桌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框架安装件包括弯曲凸缘和弯曲 底部,所述弯曲底部被布置成将所述弯曲凸缘和所述环形外围带的弯曲带部分相互连接, 以在其间形成用于在其中接收弯曲的第一接合段的一部分的凹槽。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桌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外围带依次包括第一弯曲带部分、 第一直带部分、第二弯曲带部分以及第二直带部分,所述第一弯曲带部分被布置以位于所 述弯曲的第一接合段旁边,所述第一直带部分被布置成在所述第一元件接收插孔中远离所述弯曲的第一接合段延伸,所述第二直带部分被布置成在所述第一元件接收插孔中朝向所 述弯曲的第一接合段延伸,以与所述第一直带部分紧密结合,并与所述第一和第二弯曲带 部分以及第一直带部分合作以形成容纳所述加劲梁的内部区域。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桌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桌角加固元件中的每一个由塑料材料 制成,并且是与所述吹塑成型的台面分离的注入成型部分。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桌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吹塑成型的台面包括顶面、附加到顶面 的外围边缘的外围边、以及内边缘,所述内边缘被布置成在所述桌面的第一桌角处与所述 外围边分离,以在其间放置所述第一元件接收插孔。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桌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桌角加固元件包括第一加固器以 及第一框架安装件,所述第一框架安装件连接到所述第一加固器并被布置成位于所述吹塑 成型的台面的内边缘和所述第一加固器之间。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桌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框架安装件包括凸缘和底部,所 述凸缘被布置成与所述吹塑成型的台面的内边缘紧密结合,所述底部被布置成将所述凸缘 和环形外围带的一部分相互连接,以在其间形成在其中接收框架的第一部分的凹槽。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桌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固器包括一系列加劲梁,所述 加劲梁在所述第一元件接收插孔中彼此分离,以在所述吹塑成型的台面的内边缘和所述一 系列加劲梁之间安置所述框架的第一部分。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桌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吹塑成型的台面包括吹塑成型的第一 平台和吹塑成型的第二平台,所述桌面还包括铰链,所述铰链将所述吹塑成型的第一和第 二平台相互连接,以支持所述吹塑成型的第二平台围绕旋转轴向所述第一平台转动,所述 吹塑成型的第一平台包括沿着所述旋转轴的内部第一和第二桌角以及远离所述旋转轴的 外部第一和第二桌角,所述吹塑成型的第一平台的外部第一桌角被形成为在其中包括第一 元件接收插孔,所述吹塑成型的第一平台的外部第二桌角被形成为在其中包括第二元件接 收插孔。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桌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包括U型第一框架段,所述U型 第一框架段连接到所述吹塑成型的第一平台的底面,以使得包括在所述U型第一框架段中 的第一弯曲部分与位于第一元件接收插孔中的第一桌角加固元件紧密结合,并使得包含在 U型第二框架段中的第二弯曲部分与位于所述第二元件接收槽中的第二桌角加固元件紧密纟口口。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桌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吹塑成型的第二平台包括沿着所述 旋转轴的内部第一和第二桌角以及远离所述旋转轴的外部第一和第二桌角,所述吹塑成型 的第二平台的外部第一桌角形成为在其中包括第三元件接收插孔,所述吹塑成型的第二平 台的外部第二桌角形成为在其中包括第四元件接收插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具有桌面的桌角支架的桌子。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桌子包括桌面和将桌面提升至地面上方的桌腿。桌面包括吹塑成型的结构以及由金属制成并连接到该吹塑成型的结构下面的框架。通过本实用新型,桌子的相应组件可以彼此紧密结合。
文档编号A47B13/08GK201854881SQ201020249069
公开日2011年6月8日 申请日期2010年7月1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19日
发明者拉里·沃丽斯, 约书亚·A·特里布勒 申请人:克斯克管理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