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动体的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2137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动体的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该发明涉及使各种可动体从其预定位置强制地移动到移动结束位置,并对该强制的移动作用制动力的装置的改良。
背景技术
作为所谓的利用活塞阻尼器的拉门的动作辅助及缓冲机构(辅助装置)存在如专利文献1所示的装置。在该机构中,相对于分别设置在门框的上部的左右的接受体的抵接体分别设置在活塞杆的前端和工作缸的后端,并且,具备总是沿缩小两抵接体的间隔的方向施力的拉伸螺旋弹簧。在拉门位于既没有关闭门框的左侧也没有关闭右侧的中间位置时,通过保持体引起的磁力,两抵接体保持在该弹簧处于最大拉伸的状态。若使拉门从该中间位置向左侧移动,则在其中途,抵接体与接受体碰撞,并被接受体吸附,利用保持体的保持被解除。若该保持被解除,则左侧的抵接体通过上述弹簧的作用向右侧相对地移动,与该移动量相应地,使拉门向左侧强制地移动。此时,因为活塞阻尼器的活塞被压缩,所以基于活塞阻尼器内的流体阻力的制动力作用于该移动。若对移动到左侧的拉门进行打开操作, 则吸附于接受体的抵接体拉伸上述弹簧同时向左侧相对移动,在再次吸附保持于保持体的同时,释放接受体的吸附捕捉。由此,拉门的向右侧的移动成为自由状态。在使拉门从上述中间位置向右侧移动时,也可以通过右侧的抵接体、接受体、保持体进行相同的动作。但是,在该现有的动作辅助及缓冲机构中,在打开关闭于门框的左侧或者右侧的拉门时,需要拉伸上述弹簧,并且在受到上述活塞阻尼器中的流体阻力同时使构成活塞阻尼器的活塞向引出方向移动。虽然弹簧的阻力相同,但是流体阻力与活塞,即打开拉门的速度成比例地变大,所以现有的动作辅助及缓冲机构在其结构上,对于拉门的开放产生妨碍其流畅的开放操作的作用。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 日本专利第398464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本发明要解决的主要的问题点在于,在这种可动体的辅助装置中,使强制地移动到移动结束位置的可动体的回程运动操作尽可能流畅地进行。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为了达成上述课题,在该发明中,将可动体的辅助装置设置在支撑体及能够滑动地支撑于该支撑体的可动体的任意一方上,并且,在可动体到达预定位置时捕捉设置于支撑体及可动体的另一方的撞击体,使该可动体强制地移动到移动结束位置,可动体的辅助装置具备强制移动机构和制动机构,强制移动机构具备在待机位置与引入位置的范围内能够滑动地支撑于装置基体的闩锁体、以及向位于待机位置的闩锁体作用朝向引入位置的作用力的第一施力体,在上述预定位置,保持于待机位置的闩锁体捕捉撞击体,通过以该捕捉为契机的该保持的解除引起的朝向引入位置的闩锁体的移动或者相对移动,使可动体移动到移动结束位置,在可动体进行回程运动时,闩锁体在上述预定位置释放撞击体,并且再次保持于待机位置,制动机构构成为,具备与构成强制移动机构的闩锁体抵接的抵接部,使阻力作用于随着闩锁体的朝向引入位置的移动的该抵接部的后退,并且具备沿前进方向对该抵接部施力的第二施力体。在可动体从预定位置朝向移动结束位置强制地移动时,捕捉到撞击体的闩锁体通过第一施力体的施力向引入位置相对地移动,由此使抵接部后退,所以制动机构的流体阻力作为制动力作用于可动体的该强制移动。此时,上述抵接部开始后退时,第二施力体对该抵接部向前进方向施力,所以该第二施力体的作用力也作为相对于可动体的强制移动的制动力发挥作用。因此,位于移动结束位置的可动体需要以带来向第一施力体的蓄能的大小的力进行回程运动,但是在该可动体回程运动时,利用第二施力体的施力,抵接部前进与闩锁体朝向待机位置的移动量相应的量,所以制动机构的流体阻力不会作用于可动体的该回程运动操作。也可以这样,具备两个上述强制移动机构,以闩锁体的后端侧相对的方式配置两个强制移动机构,并且,介于该两个强制移动机构的闩锁体的后端之间,以使抵接部抵接于一方的强制移动机构的闩锁体的后端,并且,使与该抵接部对置的对置部抵接或者连接于另一方的强制移动机构的闩锁体的后端的方式安装制动机构,制动机构的流体阻力作用于缩小该抵接部与对置部之间的间隔的该抵接部的后退或者相对的后退。这种情况下,在使可动体向一侧滑动时,或者向与此相反的另一侧滑动时,在从预定位置以远能够通过上述流体阻力对利用第一施力体的施力的强制移动作用制动力。有时也以下这样,制动机构的阻力发生体为使工作缸内的流体的流体阻力作用于活塞的后退或者相对的后退的阻尼器,并且在该阻尼器的活塞杆的突出端部或者与该活塞杆的突出侧相对的工作缸的外端部形成有抵接部。在这种情况下,有时,使第二施力体在工作缸的内侧介于该工作缸的内深部与活塞之间,或者,在工作缸的外侧介于该工作缸与连接于活塞杆的突出端部的闩锁体之间。这种情况下,随着构成强制移动机构的闩锁体捕捉到撞击体之后朝向引入位置移动,使上述活塞移动,由此阻尼器的制动力能够作用于该移动以及可动体的移动。此外,在向上述那样安装第二施力体的情况下,在可动体进行回程运动时,通过该第二施力体,使活塞返回到后退前的位置,使制动机构的抵接部再次抵接或者接近再次保持于待机位置的闩锁体的后端。在制动机构的阻力发生体为定子内的流体的流体阻力作用于转子的旋转或者相对的旋转的阻尼器的情况下,也可以发挥与上述相同的功能。发明的效果根据本发明的可动体辅助装置,能够在可动体进行去程运动时,使该可动体从预定位置强制地移动且对该移动作用制动力,并且制动机构对从移动结束位置开始的可动体的回程运动操作不产生作用,能够尽可能流畅地进行该回程运动。


图1是表示具备辅助装置的拉门(可动体)位于中间位置的状态的主视结构图。图2是表示具备辅助装置的拉门(可动体)从图1的状态移动到右侧的移动结束位置的状态的主视结构图。图3是表示具备辅助装置的拉门(可动体)从图1的状态移动到左侧的移动结束位置的状态的主视结构图。图4是辅助装置的立体结构图。图5是辅助装置的纵剖面结构图,左右的闩锁体都位于待机位置。图6是辅助装置的局部剖切俯视结构图,左右的闩锁体都位于待机位置。图7是闩锁体的局部剖切立体结构图。图8是撞击体与闩锁体的立体结构图。图9是装置基体的左端的主要部分的立体结构图。图10是辅助装置的左端的横剖面结构图,闩锁体位于待机位置。图11是辅助装置的左端的横剖面结构图,闩锁体处于朝向引入位置的相对移动的过程中。图12是对图1 图11所示的辅助装置的结构的一部分进行变更后的例子的局部剖切立体结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基于图1 图12,对该发明的典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该实施方式的可动体M的辅助装置A使各种可动体M从预定位置强制地移动到移动结束位置,并且将制动力作用于该强制的移动。即,该辅助装置A具备强制移动机构1以及制动机构2。并且,该辅助装置A设置在该可动体M —侧,或者能够滑动地支撑该可动体M的支撑体F —侧来使用。 在可动体M及支撑体F中,在没有设置辅助装置A的一侧,设置有撞击体S。在图示的例子中,辅助装置A将强制移动机构1和制动机构2收放在上面开口的细长盒状的装置基体3中而构成。装置基体3的长度方向与可动体M的滑动方向χ —致。 在该实施方式中表示了通过辅助装置A来辅助作为可动体M的拉门Ma的移动的例子。在图示的例子中,在作为可动体M的拉门Ma的上端部设置有辅助装置A。并且,作为支撑该拉门Ma的上端部的支撑体F的门框1 的上部拉门槽1 内设置有上述撞击体S。强制移动机构1具备能够在待机位置与引入位置的范围内滑动地支撑于装置基体3的闩锁体10 ;以及向位于待机位置的闩锁体10作用朝向引入位置的作用力的第一施力体11。并且,在上述预定位置撞击体S被保持于待机位置上的闩锁体10捕捉,并通过以该捕捉为契机的该保持的解除而引起的朝向引入位置的、利用第一施力体11的闩锁体10 的相对移动,使可动体M移动到移动结束位置。与此同时,可动体M进行回程运动时,在上述预定位置,使闩锁体10释放撞击体S,并且再次保持在待机位置。在该实施方式中,在作为可动体M的拉门Ma的上端部的整个范围内形成有槽Mb, 并且在该槽Mb的长度方向的大致中间的位置上收放有上述装置基体3,从而辅助装置A配置在该拉门Ma的左右方向的大致中间位置。此外,在该实施方式中,由两个强制移动机构1、1和一个制动机构2来构成辅助装置A。制动机构2配置在两个强制移动机构1、1之间,在图示的例子中,配置在左右的强制移动机构1、1之间。此外,两个强制移动机构1、1以构成强制移动机构的闩锁体10的后端100侧相对的方式进行配置。另一方面,在上述上部拉门槽冊内,在夹着门框!^的左右方向大致中间位置的两侧分别各具备一个撞击体S。门框1 的左右方向的尺寸为大致与两扇拉门Ma相当的尺寸。在拉门Ma的右端与门框1 的右侧的门挡Fc之间、以及拉门Ma 的左端与门框1 的左侧的门挡Fc之间具有相等间隔的状态(拉门Ma位于中间位置的状态)下,拉门Ma位于左右撞击体S之间,左右的强制移动机构1的闩锁体10都保持于待机位置。(图1)撞击体S因拉门Ma的移动而通过上述槽Mb并进入辅助装置A内,此外,通过该槽Mb从拉门Ma脱出。右侧的强制移动机构1的闩锁体10在待机位置中保持于装置基体3的右端,并且在拉门Ma向右侧移动时,在上述预定位置捕捉右侧的撞击体S且以此为契机相对移动到引入位置,由此使拉门Ma向右侧强制移动到拉门Ma的右端与门框1 右侧的门挡Fc碰撞的移动结束位置。(图1到图2)若使拉门Ma从该右侧的移动结束位置开始进行回程运动,也就是说,向左侧移动,则使第一施力体11蓄能,同时右侧的强制移动机构1的闩锁体10朝向待机位置相对移动,在上述预定位置释放右侧的撞击体S,并再次保持于装置基体3的右端。在此期间,左侧的强制移动机构1的闩锁体10位于待机位置,继续保持于装置基体3 的左端。此外,左侧的强制移动机构1的闩锁体10在待机位置时保持于装置基体3的左端,并且在拉门Ma向左侧移动时,在上述预定位置捕捉左侧的撞击体S,并以此为契机向引入位置相对移动,由此使拉门Ma向左侧强制移动到使拉门Ma的左端与门框1 的左侧的门挡Fc碰撞的移动结束位置。(图1至图3)若使拉门Ma从该左侧的移动结束位置开始进行回程运动,也就是说,向右侧移动,则使第一施力体11蓄能,同时左侧的强制移动机构1的闩锁体10朝向待机位置相对移动,在上述预定位置释放左侧的撞击体S,并再次保持于装置基体3的左端。在此期间,右侧的强制移动机构1的闩锁体10位于待机位置,继续保持于装置基体3的右端。另一方面,制动机构2具备与构成强制移动机构1的闩锁体10抵接的抵接部20, 并构成为对随着闩锁体10的朝向引入位置的移动的该抵接部20的后退作用阻力。与此同时,制动机构2具备对该抵接部20沿前进方向施力的第二施力体21。在该实施方式中,介于上述两个强制移动机构1、1的闩锁体10的后端100之间以下面的方式安装有制动机构2,即,使抵接部20与一方的强制移动机构1的闩锁体10、在图示的例子中右侧的强制移动机构1的闩锁体10的后端100抵接,并且,使与该抵接部20对置的对置部22与另一方的强制移动机构1的闩锁体10、在图示的例子中左侧的强制移动机构1的闩锁体10的后端100连接。并且,使制动机构2的流体阻力作用于使该抵接部20 与对置部22之间间隔变小的该抵接部20的后退或者相对的后退上。在此,相对的后退是抵接部20不动但对置部22沿接近该抵接部20的方向移动的意思。由此,在该实施方式中,在使作为可动体M的拉门Ma向一侧滑动时,或向与此相反的另一侧滑动时,在从预定位置以远的位置上能够通过上述流体阻力对利用第一施力体11 的施力的强制移动作用制动力。在可动体M从预定位置强制地朝向移动结束位置移动时,捕捉到撞击体S的闩锁体10因第一施力体11的施力而向引入位置相对移动,由此抵接部20后退,所以制动机构2的流体阻力作为制动力作用在可动体M的该强制移动上。此时,因为在上述抵接部20开始后退时,第二施力体21对该抵接部20沿前进方向施力,所以该第二施力体21的作用力也作为相对于可动体M的强制移动的制动力来发挥作用。因此,位于移动结束位置的可动体M需要以带来向第一施力体11蓄能的大小的力进行回程运动。在图示的例子中,若不对右端或者左端碰到右侧或者左侧的门挡Fc的拉门Ma作用带来向第一施力体11的蓄能的大小的力,则无法打开拉门Ma。在该实施方式中,该可动体M的回程运动时,与闩锁体10朝向待机位置移动的量相应地,通过第二施力体21的施力使抵接部20前进,所以在使该抵接部20前进时,制动机构2的流体阻力不会作用于可动体M的回程运动操作。与图示的例子不同,在将辅助装置A设置在作为支撑体F的门框1 侧的情况下, 在作为可动体M的拉门Ma的上端部的左右设置撞击体S。并且,在这种情况下,在向右侧关闭拉门Ma时,辅助装置A的左侧的闩锁体10在预定位置捕捉拉门Ma的左侧的撞击体S,通过利用第一施力体11的该闩锁体10的向右侧的施力移动,使拉门Ma向右侧强制地移动。 此外,在向左侧关闭拉门Ma时,辅助装置A的右侧的闩锁体10在预定位置捕捉拉门Ma的右侧的撞击体S,通过利用第一施力体11的该闩锁体10的向左侧的施力移动,使拉门Ma向左侧强制地移动。在图示的例子中,构成强制移动机构1的闩锁体10具备闩锁基座101、捕获器 102、以及柱塞103。右侧的强制移动机构1的闩锁体10与左侧的强制移动机构1的闩锁体 10的各构成要素实质上相同。于是,在图7、图8、图10及图11中,仅表示了左侧的闩锁体 10,省略了右侧的闩锁体10的图示。在图示的例子中,通过形成于装置基体3的上下方向的大致中间位置的分隔部 30,装置基体3被划分为以该分隔部30为底面的上部室31和以该分隔部30为顶面的下部室32。上部室31的左右两端分别向外方开放。由此,撞击体S通过形成于拉门Ma的上端部的上述槽Mb,在上述预定位置进入上部室31内被位于待机位置的闩锁体10捕捉,具体而言被上述捕获器102捕捉。闩锁基座101的宽度为以小的间隙收放在形成该装置基体3 的上部室31的一对侧壁33、33(位于与闩锁体10的滑动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侧壁33)之间。此外,闩锁基座101将从其长度方向大致中间的位置到前侧的部分(若为右侧的强制移动机构1的闩锁体10,则位于装置基体3右端的一侧,若为左侧的强制移动机构1的闩锁体10,则位于装置基体3的左端的一侧)作为捕获器102与柱塞103的嵌入部101a。在上述分隔部30上,形成有沿闩锁体10的移动中心线y的开槽30a。另一方面, 在闩锁基座101上具备通过该开槽30a进入下部室32内的安装部101b。在图示的例子中, 通过收放在下部室32内的拉伸螺旋弹簧110连接构成右侧的强制移动机构1的闩锁体10 的闩锁基座101的安装部101b、与构成左侧的强制移动机构1的闩锁体10的闩锁基座101 的安装部101b。(图5)通过该拉伸螺旋弹簧110,右侧的强制移动机构1的闩锁体10若以撞击体S的捕捉为契机解除了在待机位置的保持,则沿接近左侧的强制移动机构1的闩锁体10的方向相对地移动,此外,左侧的强制移动机构1的闩锁体10若以撞击体S的捕捉为契机解除了在待机位置的保持,则沿接近右侧的强制移动机构1的闩锁体10的方向相对地移动。S卩,在图示的例子中,该拉伸螺旋弹簧110作为上述第一施力体11来发挥作用。此外,在图示的例子中,捕获器102由能够转动地组合在闩锁基座101的前端的一对夹持片102110 构成。一对夹持片102a、10 分别以在闩锁体10的滑动方向、也就是可动体M的滑动方向χ上成为较长的板状的方式构成,并且在闩锁基座101的前端,在其长度方向大致中间的位置,以能够绕纵向的轴102b转动的方式组合。另一方面,柱塞103在一对夹持片102a、10 之间能够前后移动地支撑于上述嵌入部101a。柱塞103在其前后端之间具备卡定部103a,该卡定部103a与形成在比上述一对夹持片10加、102a的转动中心更靠后方的部位上的被卡定部102c对应。并且,该柱塞103 通过收放于上述嵌入部IOla的压缩螺旋弹簧104而受到总是朝向前方的作用力。此外,该柱塞103的位于比卡定部103a更靠前方的位置的部位(前端103b)通过一对夹持片10加、 102a的转动中心,总是位于该一对夹持片10加、1023的前端部之间(图10,图11)。在装置基体3的左右两端部上,分别在上部室31的两侧壁33、33形成有收放一对夹持片102a、102a的前端部的窗孔34。并且,在装置基体3的左右两端部上,上述开槽30a 的宽度分别变大(扩幅),通过该扩幅部30b在隔着该闩锁体10的移动中心线y的两侧分别形成有与闩锁体10的滑动方向正交的方向的配合部30c。并且,在图示的例子中,在闩锁体10位于待机位置的状态中,从后方向如上所述总是受力的柱塞103的卡定部103a推压被卡定部102c而保持如下姿势,即,构成捕获器 102的一对夹持片102a、10 将其前端部收容于窗孔34中,随着朝向其前端使一对夹持片 102110 之间的间隔变大,并且,随着朝向其后端使一对夹持片102110 之间的间隔变小。(图11)此外,在该状态中,形成于一对夹持片102110 的前端的被配合部10 位于上述配合部30c的前方,通过上述第一施力体11的施力,卡在上述配合部30c上。由此,使保持闩锁体10位于待机位置的状态。并且,从这样的闩锁体10位于待机位置的状态,若使作为可动体M的拉门Ma移动到上述预定位置,也就是说,拉门Ma向右侧移动,设置于右侧的撞击体S被在辅助装置A 的右侧保持于待机位置的闩锁体10捕捉,或者,拉门Ma向左侧移动,设置于左侧的撞击体 S被在辅助装置A的左侧保持于待机位置的闩锁体10捕捉,则以板面沿着可动体M的移动方向的方式形成为板状的撞击体S进入构成捕获器102的一对夹持片102110 之间,推压柱塞103的前端10北。并且,通过该按压,柱塞103使上述压缩螺旋弹簧104蓄能并后退,同时通过这样后退的柱塞103的抵接部20,推压一对夹持片10加、1023的后端侧,一对夹持片102a、10 沿关闭两夹持片102110 之间的前端侧的方向转动。(图10至图11) 在图示的例子中,在一对夹持片102a、10 的前端的内侧形成有钩部102d,并且在撞击体S 上形成有该钩部102d进入并卡挂的孔部Sa,这样,在一对夹持片10加、1023的前端侧关闭时,夹持片10 的钩部102d钩挂在进入该一对夹持片l(^a、102a的前端侧之间的撞击体 S的孔部M上。由此在上述预定位置使闩锁体10捕捉到撞击体S。在图示的例子中,若这样撞击体S被闩锁体10捕捉,则形成于一对夹持片10加、 102a的前端的被配合部10 分别在闩锁体10的移动中心线y上移动,使被配合部10 到达进入上述开槽30a的位置。(图11)由此,上述配合部30c与被配合部10 的钩挂被解除,即,待机位置的闩锁体10的保持被解除。若上述被配合部10 到达进入上述开槽30a 的位置,则通过上述第一施力体11的施力,闩锁体10相对地移动到引入位置,并且,一对夹持片102a、10 夹在装置基体3的上部室31的侧壁33之间,保持关闭了其前端侧的状态, 一对夹持片102a、10 使拉门Ma与上述闩锁体10的移动量相应地进行去程运动而到达移动结束位置。
若使到达移动结束位置的拉门Ma进行回程运动,则捕捉到撞击体S的闩锁体10 使第一施力体11蓄能并朝向待机位置相对地移动。若通过该回程运动拉门Ma再次到达预定位置,则因为撞击体S受到从一对夹持片102110 之间拔出方向的力的作用,所以允许进行利用上述压缩螺旋弹簧110的施力的柱塞103的前进,通过该柱塞103的前进使构成捕获器102的一对夹持片102110 的前端部收放到窗孔34并打开该前端侧,释放撞击体 S,并且再次将被配合部10 钩挂到上述配合部30c,保持在待机位置。(图11至图10)在图1 图11所示的例子中,制动机构2的阻力发生体23为阻尼器230,该阻尼器230对未图示的活塞的后退或者相对的后退作用工作缸230a内流体的流体阻力。该阻尼器230被称为活塞阻尼器等。作为该流体,典型的是使用硅酮油等粘性流体,但是也可以将气体作为该流体。该活塞以沿闩锁体10的移动中心线y上进行往复运动的方式收放在工作缸230a内。该活塞与活塞杆230b连接。并且,在该例子中,该阻尼器的与活塞杆230b的突出侧对置的工作缸230a的外端部成为与两个强制移动机构1、1中的一方的闩锁体10(图 5中的右侧的闩锁体10)的后端100抵接的抵接部20。此外,在该例子中,活塞杆230b的前端成为与两个强制移动机构1、1中的另一方的闩锁体10(图5中的左侧的闩锁体10)的后端连接的对置部22。由此,在该例子中,通过使上述活塞随着两个强制移动机构1、1中的一方的闩锁体10的捕捉撞击体S后的朝向引入位置的移动而移动,能够对该移动及可动体M的移动作用该阻尼器230的制动力。此外,在该例中,使上述第二施力体21在工作缸230a的外侧介于该工作缸230a 与连接于活塞杆230b的突出端部的闩锁体10之间。在该例中,该第二施力体21为压缩螺旋弹簧21a,该压缩螺旋弹簧21a将弹簧一端与工作缸230a的活塞杆230b的突出侧的外端部碰撞,并且,使弹簧的另一端在内侧通过活塞杆230b与形成在图5的位于左侧的闩锁体 10的闩锁基座101的长度方向大致中间位置的阶梯部IOlc碰撞。由此,在这个例子中,在可动体M的回程运动时,通过该第二施力体21使活塞回复到后退前的位置,能够使制动机构2的抵接部20与再次保持于待机位置的闩锁体10的后端100再次抵接或者接近。与图示的例不同,上述第二施力体21也可以是在工作缸230a的内侧配置在该工作缸230a的内深部与活塞之间的压缩螺旋弹簧。在图12所示的例子中,将制动机构2的阻力发生体23作为将定子231a内的流体的流体阻力作用于未图示的转子的旋转或者相对的旋转的阻尼器231。该阻尼器231被称为旋转阻尼器等。在该例中,制动机构2具备将前端作为与两个强制移动机构1、1中的一方的闩锁体10(图12中的右侧的闩锁体10)的后端100抵接的抵接部20的细长的第一部件M ;以及将前端作为与两个强制移动机构1、1中的另一方的闩锁体10(图12中的左侧的闩锁体10)的后端连接的对置部22的第二部件25。两部件M、25能够沿闩锁体10的移动中心线y移动地收放于装置基体3内。在该例中,介于第一部件M的后端2 与两个强制移动机构1、1中的另一方的闩锁体10的后端100之间安装有作为上述第二施力体21的压缩螺旋弹簧21a。此外,以在与上述移动中心线y正交的方向上且横向地配置转子的旋转轴的方式,上述阻尼器231的定子231a固定于第二部件25的后端。在转子的外端设有齿轮 231b。另一方面,在第一部件对的前端与后端2 之间,形成有与该齿轮231b的下端啮合的齿条Mb。在两个强制移动机构1、1中的一方的闩锁体10(图12中的右侧的闩锁体10) 向引入位置相对地移动时,保持于待机位置的另一方的闩锁体10(图12中的左侧的闩锁体 10)不移动,所以阻尼器231的制动力作用于这一方的闩锁体10的朝向图12的左侧的相对移动,也就是说,可动体M的朝向图12的右侧的去程运动。若使位于移动结束位置的可动体M朝向图12的左侧进行回程运动,则使第一施力体11蓄能同时闩锁体10向图12的右侧相对移动,此时通过第二施力体21的作用力,第一部件M也向图12的右侧移动。可动体M的朝向图12的左侧的去程运动时及从移动结束位置开始的回程运动时,两个强制移动机构1、1中的另一方的闩锁体10(图12的左侧的闩锁体10)进行与以上的图12的右侧的闩锁体10的动作方向相反的同样的动作。 在这里引用2009年7月17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09-168474号的说明书、 权利要求书、附图及摘要的所有内容作为本发明的说明书的公开内容收入其中。
权利要求
1.一种可动体的辅助装置,其设置在支撑体及能够滑动地支撑于该支撑体的可动体的任意一方上,并且,在可动体到达预定位置时捕捉设置于支撑体及可动体的另一方的撞击体,使该可动体强制地移动到移动结束位置,该可动体的辅助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强制移动机构和制动机构,强制移动机构具备在待机位置与引入位置的范围内能够滑动地支撑于装置基体的闩锁体、以及向位于待机位置的闩锁体作用朝向引入位置的作用力的第一施力体,在上述预定位置,保持于待机位置的闩锁体捕捉撞击体,通过利用以该捕捉为契机的该保持的解除的朝向引入位置的闩锁体的移动或者相对移动,使可动体移动到移动结束位置,在可动体进行回程运动时,闩锁体在上述预定位置释放撞击体,并且再次保持于待机位置,制动机构构成为,具备与构成强制移动机构的闩锁体抵接的抵接部,使阻力作用于随着闩锁体的朝向引入位置的移动的该抵接部的后退,并且具备沿前进方向对该抵接部施力的第二施力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动体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以闩锁体的后端侧相对的方式配置两个强制移动机构,并且,介于在该两个强制移动机构的闩锁体的后端之间,以抵接部抵接于一方的强制移动机构的闩锁体的后端,并且,与该抵接部对置的对置部抵接或者连接于另一方的强制移动机构的闩锁体的后端的方式安装制动机构,使制动机构的流体阻力作用于缩小该抵接部与对置部之间的间隔的该抵接部的后退或者相对的后退。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动体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制动机构的阻力发生体为使工作缸内的流体的流体阻力作用于活塞的后退或者相对的后退的阻尼器,并且在该阻尼器的活塞杆的突出端部或者与该活塞杆的突出侧相对的工作缸的外端部形成有抵接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动体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使第二施力体在工作缸的内侧介于该工作缸的内深部与活塞之间,或者,在工作缸的外侧介于该工作缸与连接于活塞杆的突出端部的闩锁体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动体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制动机构的阻力发生体为使定子内的流体的流体阻力作用于转子的旋转或者相对的旋转的阻尼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动体的辅助装置。强制移动机构具备对位于待机位置的闩锁体作用朝向引入位置的作用力的第一施力体。在预定位置,保持于待机位置的闩锁体捕捉撞击体,通过利用以该捕捉为契机的该保持的解除的朝向引入位置的闩锁体的相对移动,使可动体移动到移动结束位置。制动机构具备与构成强制移动机构的闩锁体抵接的抵接部,并构成为对伴随闩锁体的向引入位置的移动的该抵接部的后退作用阻力的结构,并且具备对该抵接部向前进方向施力的第二施力体。
文档编号E05F3/00GK102472073SQ201080032208
公开日2012年5月23日 申请日期2010年7月9日 优先权日2009年7月17日
发明者富冈和幸, 斋藤德雄 申请人:株式会社利富高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